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天下縱橫談
市長:YST  副市長: 貓靈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天下縱橫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統獨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獨台」的真面目
 瀏覽5,187|回應12推薦10

炎黃子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0)

sunism
laofu
反貪腐反造神
K書者
弼馬溫
乱石
齋貓
YesYouGotIt
ThanksYST(台灣省)
YST


「獨台」的真面目

顧名思意,「獨台」者是要將台灣獨立於中國之外,而不作任何有關中國統一之打算。這是一群目前不敢台獨又不想統一的人的主張。為了掩人耳目,他們藏身於「中華民國」這個名號之後,作長久分裂中國之打算。他們通常與世界上反華的帝國主義勾結,想借其力量,維持目前「不統、不獨」的立場。而事實上卻在盼望,希望有一天反華的霸權國家能擊敗中國,他們就能以獨立的面貌永遠分裂於中國之外。這就是「獨台」。

「台獨」雖然可惡,但他們毫不隱瞞他們要台灣獨立。凡是尚有一些中國人的良知者,均不屑與其為伍。而「獨台」卻是以欺騙為手段,實質上其目的與「台獨」無異。這就是為麼「獨台」比「台獨」更可惡、也更可恥。

洛杉基網友推崇「獨台」,並說他讚成統一是個「選項」。既然只是一個「選項」,請問其他「選項」又是甚麼呢?這決不是一個身為中國人應有的想法。

此文本想作為洛杉基網友 《「台獨」、「獨台」大不同 》的回應,因市長已關閉該欄,而且「獨台」本是個誤區,今日在台灣,像洛杉基網友一樣陷入該誤區者大有人在,所以我就將此文另開一主欄,希望能引起大家注意。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2915209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再談統獨
    回應給: 洛杉基(rocky8080) 推薦1


炎黃子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ThanksYST(台灣省)


再談統獨

正如YST市長所言,「統獨問題是二分法,非統即獨,非獨即統。邏輯上,統與獨的劃分既沒有騎牆的空間(mutually exclusive),也沒有不選擇的餘地(exhaustive)」 統獨問題決不是玩弄文字遊戲,更換一個名詞就可解決的問題。

你說對了,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百分之百就是「獨台」的基本論調。你有沒有想過,馬英九如此說法的原因是甚麼。他只想討好今天多數台灣人,盼望下次仍選他連任。他也知道要維持台灣現狀,一定要討好日美帝國主義。這就是為甚麼當日本人在釣魚台撞沉台灣漁船時,他沒有任何表示;在他競選及上任後,立即說要繼續向美國購買武器,對付自己同胞的原因。請問一聲,你難道仍認為這才是台灣同胞真正的幸福所在?

你說「...兩岸相隔60年,畢竟對很多事情的理解,與看法,不盡相同...」所以你覺得為了不要「斷送了中華民族可以和平統一的契機」,統一應該留給下一代人去做。且不論這本是個推卸責任的說法,經過李、陳近20年的台獨宣傳,好不容易國民黨上台了,馬英九不從事他們一向極終統一的主張,反而來個「不統、不獨、不武」,怎不令人失望?從沒有人立即就要統一,可是一定要向統一的方向前進,一定要糾正過往。到今天也沒有聽到馬英九要將台獨修改的學生教科書改回的信息。這就是「獨台」的作為。

難道你認為讓台灣同胞平平安安地享受比香港更寬厚的一國兩制,不比整天抱著美日大腿更為幸福嗎?我忘了不知是那位台灣同胞說過的一句話:「只有做官的才計較是中央官員,還是地方官員;從沒聽過人民有中央人民與地方人民之分的」。千萬不可被政客們利用,隨他們起舞。

很高興能與你討論這個統獨問題。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2916401
不要掩耳盜鈴了
    回應給: 洛杉基(rocky8080) 推薦0


golfplayer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無論是司機師傅、科技新貴,還是市井小民,都希望看到兩岸能通過和平的方式,來解決兩岸近一世紀的分離......”

不了解為什麼獨臺分子總和臺獨分子一樣喜歡斷章取義。我所了解的是:無論是司機師傅、科技新貴,還是市井小民,都希望看到兩岸能通過和平的方式 兩岸統一, 而不是“不統不獨”吧。

不要掩耳盜鈴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2916002
多謝炎黃子孫開欄再談此事.
    回應給: 炎黃子孫(jcpao) 推薦1


golfplayer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iquelme

多謝炎黃子孫開欄再談此事.

可惜最近的中共的在東海問題和臺灣問題上的處理讓人太失望. 所說的東海協議簡直是不可理解, 答應臺灣加入--"國際組織", 更讓人不知所以然.

在臺灣, 國民黨已經變了. "中國國民黨"已經變成了"臺灣國民黨", 只是這些政客還在利用這塊老神主牌, 榨幹最後的一滴精元而已. 不獨臺才怪.

馬英九? 你看他所說的一切對大陸的喊話. 我認為, 他不成為"TROUBLE MAKER", 孫中山先生, 蔣中正先生就燒香拜佛了.

臺灣只出來兩個支持統一的人, 一個李敖, 一個YST. 呵呵...

臺灣和大陸雙方執政者都只想安坐一方. 皆因都害怕對方給自己造成巨大沖擊而不敢放手一試. 竊以為, 兩岸的僵局就是兩黨造成的. 如果兩黨不用心解決這問題, 100年後如果還有中國這個國家的話, 國民將如何看這兩黨, 不言而語.

個人對兩岸能和平統一深感憂慮. 大有"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的淒慘景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2915981
獨台與台獨都不可原諒
    回應給: 炎黃子孫(jcpao) 推薦0


why02122000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共產黨寄和平統一的希望於國民黨,若和平統一無望,即應於時機成熟時發動武力統一,但我希望和平統一時的國家架構如下:
中國和平統一時的政治架構
1、北京政府為中央政府,台北政府為地方政府(因為北京政府原轄區比台北政府轄區大,理所當然作中央政府)。
2、台北政府取銷中華民國國號,改奉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國號、五星旗為國旗、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為國家領導人。
3、台灣地區改設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特別行政區」,行政轄區不變。
4、台灣地區領導人仍以「總統」稱呼,原政府組織架構不變,原選舉制度不變,原政黨政治不變,原生活方式不變,原軍隊組織不變,原外交關係不變(中國共產黨不可以來台發展組織,以免有延申一黨專政制度的疑慮,容易使台灣原有的兩黨政治型態遭受破壞,引起台灣方面的顧忌)。
5、台灣領導人經由原選舉制度產生後,應於確定當選後10日內前往中央政府覲見國家主席,經其承認後,始取得合法統治權。除非台灣領導人涉嫌內亂外患罪,有通敵叛國之虞,否則均應予以承認。
6、和平統一後,等兩岸關係穩定、互信足夠時,中央政府始與台灣特區政府商量派駐解放軍部隊。
7、大陸地區與台灣地區軍隊與官員交流任用規定,由中央政府與台北政府協定之。

若共產黨開出了這種統一條件而國民黨與民進黨還不答應時,那我支持武力統一;若共產黨是以一黨專政為條件而國民黨與民進黨都不同意時,那我就認為武力統一是遺憾的,是不支持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2915944
給你之前獨台文章的回應
    回應給: 洛杉基(rocky8080) 推薦2


cct711201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M10
齋貓

你少說了一樣,就是獨台的人一直要求的國際空間,當台灣的主流一直要求加入以國家名義才能加入的國際組織,這時候台灣人的國家意識就會提高,就變相的增加台獨的意識和人口,這樣的話,長久下去二十三十年後,你認為台灣還有多少人讚成統一?所以,在我看來,要求加入國際組織等於變相的從獨台向獨台行進,也就是說獨台是台獨的崔化劑!!
只要政府和媒不停止煽動台灣人的國家意識和政策,統一是不可能的,就算像你說的,等到大陸跟台灣的經濟和民主都差不多的時候,這時候台灣人也不會讚成跟大陸統一,為什麼這樣?因為長久以來在他們心裡都自認台灣是一個國家(雖然憲法不是這樣寫),這樣根本就沒有必要在說什麼統一和獨立了!我住在台灣南部,對南部還算有點了解的!!所以我個人對和平統一是充滿悲觀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2915865
完全同意
    回應給: 莫非王土(wearetiger) 推薦0


jazz2008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在我看來,現在大陸政府的善意是台灣最後的機會,隨著大陸國力的增強,執政者只會越來越強硬,台灣有什麼?有資源嘛?資源大陸有的是,非洲大陸、中東地區,中亞地區,只要有資源的地方就有中國的身,強大的中國不會沒有資源。有人才嘛?大陸無論從航空航天還是原子物理,哪一項不是世界一流水平?龐大的人口基數加上不斷發展的高等教育,人才從來不是問題。台灣有區位優勢嘛?大陸漫長的海岸線,眾多優良的深水港口,上海在2009年即將超越新加坡成為全球最大的港口,高雄早就跌到全球排名前10以外。台灣還有什麼?畸形的民主制度嘛?台灣最有優勢的就是對大陸的遏製作用,對於所有害怕大陸崛起的人來說,這是台灣最有利用價值的一點。台灣要看清自己的位置,莫要走錯路了。。。。

大地震帶給中國傷痛的同時,也在檢驗一個民族的承受能力,面對比戰爭更可怕、千年一遇的自然災難時,13億中國人表現出了令人驚訝的心理素質和頑強意志,地球上還有什麼能打倒這樣的民族?做一個世界大國的公民是一個多麼榮耀的事情!!看著世界在自己制定的規則下運轉,是多麼令人驕傲的事情!台灣完全可以做中華民族崛起的巨大推動力,成為百年後民族復興的參與者。台灣,你應該選擇什麼?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2915814
殘酷的理性
    回應給: 洛杉基(rocky8080) 推薦0


wearetiger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你真的了解絕大部分中國人的心聲嗎,真的了解嗎?

...........................................

所以,

台灣的統一,不會等到下一代,絕不會。

再過拾年,一定見分曉的。而且,90%會是刺刀主導的統一。只是,大家都感性的希望著,統一的方式最好不是刺刀沾著鮮血的統一,而只是刺刀威懾下的統一。

但是,殘酷的理性會讓我們滿意嗎?

拭目以待吧。

我相信,兩岸的下一代,一定會生活在同一面國旗下。

而你,以及持有你這樣想法的人們,不論現在是否有下一代,最好的選項是,選擇一個適當的方式,好好活下去,就這樣。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2915626
節外生枝
推薦0


25777167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台灣問題如何解決,中國的領導層已多次重申。難道還要中國的領導人燒香許願?

台灣要如何選擇,那是台灣的選擇。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2915580
名稱的理解或有不同
    回應給: 炎黃子孫(jcpao) 推薦0


洛杉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你提出較為理性,少些情緒的討論。兩岸相隔60年,畢竟對很多事情的理解,與看法,不盡相同。如果又不願透過理性對話的方式,兩岸的隔閡與誤會只會加深。

「台獨」已經很清楚,是個分裂國土的主張,不為大部分人接受。至於用和平方式,維持現狀,讓下一代去解決統一問題,不知道該用什麼更好的名稱?也很希望大家能提出一個中性的名稱。就如同馬英九說的「不統、不獨、不武」,難道不是「獨台」的一種呈現方式?如果你問他,這是否這是為台獨在做偽裝,我相信不但他自己會否認,大部分台灣人也不會同意。

這種讓下一代解決統一的看法,是否可以稱「獨台」或還有其它更好的名稱(避免使用有這個獨字,太礙眼),是可以接受討論的。但絕非是「台獨」。

筆者沒有興趣去「推銷」所謂的獨台理論,甚至覺得獨台的定義根本不明。只想提出讓下一代去解決的主張,避免這一代的人,因為思想過於偏激極端,斷送了中華民族可以和平統一的契機。

筆者常到大陸出差旅行,也結交許多大陸朋友。無論是司機師傅、科技新貴,還是市井小民,都希望看到兩岸能通過和平的方式,來解決兩岸近一世紀的分離,這難道不能代表大部分中國人的心聲?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2915572
實事求是
推薦0


25777167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中華民國是中國歷史的一部份,不可能將其從歷史中抹去;中華民國的殘餘政權,仍偏安於台灣,這是事實。不想再偏安了,又無力反攻了,要脫離中國了;如何脫離,是臺獨,還是獨臺,台灣可以選擇,中國自有應對之策。

如何統一,是和平統一,還是武力統一,則中國自有主張。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2915563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