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天下縱橫談
市長:YST  副市長: 貓靈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天下縱橫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軍事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漫談台灣網友對中共將領的種種誤解
 瀏覽41,514|回應115推薦16

BlockByCherub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6)

孫立人的粉絲
元君
elai
中華民族的端午節
涸澤之蛇
大陸配偶台灣媳婦感謝馬政府准我全家團圓
達卡
egjc888
riquelme
songji713

more...

瀏覽了台灣論壇裏的一些帖子,感覺由於五十餘年的隔絕、五十餘年的“反共教育”,台灣網友對大陸有很多很多的誤解、甚至仇恨。提及大陸的歷史,除了文革、六四之外似乎一無所知;提及大陸的現狀,除了貪污、專制之外似乎一無所知。類似“中國是蘇俄的殖民地”“中國人都是沒有思想的僵屍”“中共核武器是40年代的破銅爛鐵”這種讓人驚詫、錯愕的話題屢見不鮮。

中國是一個大國,中國人有寬廣的心胸,兩岸同胞都應以此為豪、為榮。願我們通過網絡的交流,化干戈為玉帛。畢竟一旦“兄弟鬩於牆”,流的都是中國人的血。

消除誤解,可以首先從解放軍開始。談到解放軍,可以首先從中共將領開始。




誤解一:“某共軍將領 和 某國軍將領不是一個檔次的,因為前者沒有打過日本、後者打過日本。”

如果我們從軍事角度評價軍隊將領,那麼當然要看他的戰爭能力、而不是戰爭性質。戰爭能力包括指揮、判斷、決策、軍隊建設等等。以“是否參加了某場戰役某場戰爭”來衡量將領的檔次,顯然是錯誤的。最簡單的例子,白起、韓信打的都是內戰,衛青、霍去病打的都是外戰。你能說“白起韓信 和 衛青霍去病根本不是一個檔次”麼?過分一點的說,根據司馬遷的《史記》,漢武帝派出了一些“中貴人”(太監)作為軍隊中層指揮官(不是監軍特務),參加了反擊匈奴的戰爭。你能說“白起、韓信和太監根本不是一個檔次”麼?

不可否認,國軍是抗日的主力,對於李宗仁、衛立煌、張自忠、杜聿明、王耀武等人,大陸網友都懷有敬意。但是,必須指出,國軍在抗日中的表現,更多的是令人失望:投靠日本、搖身一變成了偽軍的50萬國軍;在各個戰場接連失利、往往把撤退搞成潰敗的國軍;軍紀敗壞、甚至被河南老百姓集體繳械、稱為“水旱蝗湯” 四害之一的國軍;強拉壯丁、虐待壯丁的國軍;派系林立、內部歧視、待遇不一、借抗日消耗非嫡系部隊的國軍;一手拿步槍、一手拿煙槍的雙槍國軍……這些致命缺陷雖然被抗日戰場神聖的光環所掩飾,但是在內戰中暴露無遺。失去民心,國軍焉有不敗?

很多人指責共軍抗日不力,用林彪平型關、彭德懷百團大戰來貶低所有共軍將領甚至整支共軍。要知道,以共軍當時8萬八路軍、3萬新四軍的軍力,以共軍當時沒有重兵工廠、基本靠繳獲、基本沒有重砲、一場戰鬥每人只有3發子彈的裝備,已經拖住了10餘萬日軍和20餘萬偽軍(統計數字出自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已經超額完成任務了。假如300萬國軍都能保持10萬共軍這樣的戰鬥效率,抗日還能拖8年之久麼?假如共軍不抗日、老百姓不擁護的話,日佔區的共軍隊伍是怎麼增長10倍、20倍的呢?大家可以看看《華北治安戰》等等很多日本老兵的回憶錄,裏面很詳細的描述了共軍在敵後的牽製作用。大家也可以看看1945年日軍受降時的兵力部署,河北、山東、山西、蘇北……這些共產黨控制的地方八路軍、新四軍頂住了多少日軍。

“全體共軍集結起來和日軍正面硬拼”,這個提法根本不現實。而且蔣介石一向有借抗日消耗非嫡系軍隊的傳統。共軍非常現實的採取了遊擊戰,老百姓就是軍人、軍人就是老百姓,今天這個村子干掉它一個班,明天那個縣城干掉它一個排,整個華北、蘇北都是戰場,各個微小的戰果加在一起,就很可觀了。

而且,我個人認為,國軍在抗日戰場上的勝仗,多數是在火力、裝備、人數、補給上與日軍持平甚至佔優的情況下取得的,大概白崇禧講過“國軍一個師相當於日軍一個聯隊(團)”。比如臺兒莊會戰,一群雜牌軍(西北軍、川軍、桂軍)在一個雜牌軍將領(李宗仁)的指揮下憑借人數優勢與日軍巷戰;比如上高會戰,第一次整建制殲滅日軍(似乎是106師團和105師團大部),日軍俘虜回憶“廬山上雨點般的迫擊砲彈……”;比如印緬遠征,更不必說,國軍的裝備幾乎就是美軍水準了。然而,“大規模巷戰肉搏”“雨點般的砲彈”“美械裝備”……這些都是共軍在抗戰時想都不敢想的。山西人這樣評價中央軍、晉綏軍、八路軍的待遇:“中央軍是大媽養的,晉綏軍是小媽養的,八路軍是後媽養的。”既然共軍和日軍有如此懸殊的差距,而且這種差距遠遠大於國軍和日軍的差距,為什麼要把一切歸咎於共軍將領的層次和能力呢?



誤解二:“共軍完全是靠間諜打敗國軍的,共軍將領並無過人能力。”

必須指出,間諜是軍事的一個重要環節。看看二戰時期,美、英、蘇、德之間多姿多彩的間諜戰就知道其重要性了,而且沒有聽說過德國人和日本人抱怨“美國和蘇聯完全是靠間諜打敗我們的”。中國的一些軍事著作比如《孫子》《吳子》《魏繚子》都對間諜的使用有過精彩的論述。國軍為什麼不在共軍內部安插間諜?因為“共產黨太清貧”,很多國民黨間諜“吃不了那個苦”。

共軍的確在國軍內部安插了大量間諜,但是只靠間諜根本不可能取勝。上黨戰役、三下江南四保臨江、豫東戰役、遼瀋戰役等一系列戰役中,均無高等級的共軍間諜直接參與國軍軍事作戰(低等級的共軍間諜一定有,參與政治的共軍間諜一定有),可是共軍在戰場上一樣贏了,贏得都很精彩。

值得一提的是,在徐州戰場上,共軍間諜劉斐、郭汝瑰發揮的作用:他們將國軍情報源源不錯地送到陳毅、粟裕手裏。但是,必須指出,他們的角色是坐鎮徐州的作戰廳長,他們送出的情報只是戰役初期階段、軍一級的、宏觀的部署和動向。

戰爭是動態的,需要將領每時每刻去觀察、去判斷、去決策。僅僅知道對手的開局手法,固然佔了上風,但是遠遠達不到勝利的標準。比如著名的孟良崮戰役,郭汝瑰送出的情報是“顧祝同任總司令,24個整編師、60個旅,共約45萬人,組成3個兵團:湯恩伯兵團(主要是74、25、83三個主力師加上一些配屬部隊)攻營城、沂水,歐震兵團攻南麻,王敬久兵團攻博山;這一次有74師,全部美械,要特別小心。”郭汝瑰能做的只有這些了。

至於接下來怎麼打,完全靠粟裕個人運籌帷幄,因為戰役的勢態發展,是任何一方都可以影響、但是無法預料的。戰役一旦開始,除非需要重新制定軍一級的部署和計劃,否則是沒有這些坐鎮徐州的作戰廳長們什麼干系的,完全是顧祝同和粟裕兩個人之間鬥法。

戰役初期,粟裕採取靈活機動、忽打忽停、尋機殲敵的辦法,先是隱蔽集結讓國軍完全找不到共軍主力,再是果斷出擊切斷74師和左翼右翼的聯繫。之所以選擇74師,我認為是“攻城為下、攻心為上”。戰役打到中途時,形成了解放軍5個縱隊10萬人包圍著74師3萬人,外圍國民黨25萬大軍又正在收攏對解放軍的包圍圈。在這樣的情況下才是考驗將領作戰意志和作戰技巧的最關鍵時刻,是任何情報人員無能為力的。最後粟裕經受住了考驗,不僅全殲了74師,而且還帶著繳獲的大量美式裝備,押著2萬俘虜,成功地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過後陳毅對粟裕在此戰中的評價是:“有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級”的勇氣和才干。

孟良崮只是粟裕平生精彩戰役中的一個,它之所以有名完全是因為74師的覆沒,對國軍的影響主要是心理上的、並不是軍事上的--然而這也正是粟裕的真正目的。我個人認為粟裕的豫東戰役才是他最精彩的表演,他不宥於原定計劃,靈活改變部隊方針,通過一些列運動戰把國軍調動到開封、睢杞,進而分割殲滅。大陸對粟裕的評價非常高,只是由於粟裕本人資歷略淺,而且謙虛內斂、從不爭功、淡薄名利,三次拒絕了元帥殊榮,才被授予大將軍銜,並且是10位大將之首。

粟裕在他所指揮的一系列運動戰、隱蔽集結伺機出擊、分割戰、阻擊戰、殲滅戰中,顯示出的靈活、高超、果敢,是勝利的主要原因,是任何諜報都無法替代的。這就好比一場足球賽,你通過某種途徑知道明天對手的出場名單、教練風格、對手喜歡442陣形兩翼齊飛,但是僅僅這些絕不可能帶來勝利,教練的臨場指揮、球員的場上素質和配合才是決定性的。而且令人玩味的是,一些共軍間諜暴露的原因竟然是個人操守。比如有人認為:“郭汝瑰一不貪財、二不搞女人,一定是共匪!”



誤解三:“共軍都是不識字的土包子、國軍將領軍校高材生。”

作為一個文化大國,中國人最崇尚的不是悍將,而是儒將。周瑜、陳慶之、韋睿……一直到今天台灣的馬英九,都吸引人們(尤其婦女)的眼球。軍校,當然是培養軍事人才的正規地點,然而不是唯一地點。粗鄙的廉頗顯然高於熟讀兵書的趙括,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

先來看看共軍士兵的文化水平。不可否認,共軍士兵的文化水平很低,幾乎都是農民、都不識字。坦率的講,在緊張激烈的戰爭年代,士兵的文化程度並不是首要問題。然而很可貴的是,共軍一向講究“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在戰爭中認識戰爭”,在士兵中間辦了大量的學習班,由識字的人教不識字的人,甚至是識字的士兵教不識字的班長、排長、連長。這些都為戰爭結束後的“掃盲運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再來看看共軍將領的文化水平。我認為,共軍將領,尤其是高級將領的文化水平是很高的,絕對不是一群頭腦簡單的“大老粗”“土包子”。共軍將領除了保定、雲南等等個別系統之外,一般由4類軍校畢業,一類是蘇聯,比如劉伯承、劉亞樓;二類是黃埔,這就很多了,比如林彪、陳賡、徐向前、左權、周士第;三類是延安自己辦的大學,比如抗日軍政大學;四類是著名的“戰爭大學”,就是未經軍校培訓、完全在戰爭中自學,比如毛澤東、彭德懷、粟裕。

以文化水平衡量戰爭水平,完全有失偏頗。當然,正規的軍校教育對於現代戰爭來講,是必須的;但是在當時那種緊張激烈的戰爭年代,作戰能力是第一重要的,也幾乎沒有時間去正規的、系統的、細緻的搞軍校教育。至於文化教育,排的就更靠後了。打仗是軍人的首要任務,我們不需要將領們去練字、寫詩、臨帖、作畫、彈琴。這就好比治國是政治家的首要任務,我們不需要他們去做秀、旅行、簽名、排廣告。

事實是,沒有經過正規軍校畢業的共軍將領,擊敗了黃埔的“天子門生”。彭德懷、粟裕、王近山(二野6縱司令員、“王瘋子”)、楊勇(二野7縱司令員、抗美援朝第3任司令員)、鄭維山(華北3縱司令員、“鄭瘋子”)、韓先楚(四野3縱司令員、我認為最優秀的縱隊司令員)……無不令對手膽寒,在中原、在淮海、在朝鮮都打出了威風。

黃埔出身的共軍將領固然為共軍做出了巨大貢獻,沒有經過正規軍校畢業的共軍將領,反而不拘泥於兵書,頭腦靈活,思想大膽,容易根據多年的戰場經驗和戰場直覺發揮出色。共產黨的用人也不拘一格,不論你是那個軍校畢業的,不論你是不是毛澤東的同鄉,只要打得好即可重用。

國軍的黃埔“天子門生”固然培養了一批優秀將領,但是也造成了國軍內部派系林立、待遇不一、嫡系驕狂、非嫡系積極性很差等等問題。李宗仁、白崇禧、張自忠、黃伯韜等等都是非黃埔出身的,一樣可以有出色表現。可見,是不是“高材生”“好學生”並不重要。



誤解四:“共軍將領只會搞人海戰術,只會用經過洗腦的農民當砲灰。”

請允許我不客氣地指出,“人海戰術”恰恰是國軍發明的。

請允許我不客氣地指出,“人海戰術”是國軍失敗的託辭,其說服力還不如抗日消耗、間諜、內鬥,是國民黨丟掉大陸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請允許我不客氣地問一句:“共軍是怎樣用人海戰術,從內戰初期開始,用100萬解放軍打敗500萬國民黨軍的?”

“人海戰術”最先見於松滬戰場和長城會戰,武器裝備處於劣勢的國軍只好用僅有的幾個德械部隊、漢陽造、甚至大刀與陸、海、空三棲日寇肉搏。松滬戰場應該是抗戰中蔣介石唯一一次動用嫡系部隊和日軍硬拼,試圖一次解決問題,把上海的國際勢力也拉入中國戰場。可見“人海戰術”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不僅台灣,大陸也在緬懷殉國的國軍將士。不光是豫湘桂的慘敗,不光是對國民黨的批評,國民黨一些悲壯的會戰,比如松滬、南口、臺兒莊、萬家嶺、常德都很清晰的寫在我們的教科書上。我沒看過台灣的教科書,不過從台灣網友“中國是蘇俄的殖民地”“中國人都是沒有思想的僵屍”“中共核武器是40年代的破銅爛鐵”之類的評語可以看出,國民黨沒有說過共產黨的好話。

內戰時發生角色轉換,共軍處於武器的劣勢。那麼既然國軍可以“人海”,為什麼共軍不可以呢?

而且,國軍的“人海”和共軍的“人海”是兩個完全不同層面的概念。國軍是戰術性的,共軍是戰略性的。國軍是被動性質的,共軍是主動性質的,最著名的就是“集中優勢兵力逐個擊破”,在整體兵力處於劣勢的情況下,集中部隊打擊敵人一部,形成局部優勢。

東北戰場,共軍70萬對國軍60萬,但是在臨江、錦州、瀋陽這些戰場上都形成了共軍至少3倍於國軍的兵力配置;淮海戰場,共軍60萬對國軍80萬,但是在開封、睢杞、宿縣、碾莊、雙堆集這些戰場上都形成了共軍至少2倍於國軍的兵力配置……

內戰中曾經不止一次出現這樣的場景:國軍成集團推進時,共軍化整為零,分散隱蔽,讓國軍始終無法抓住主力決戰;國軍一旦分散落單,共軍立刻化零為整,形成局部優勢兵力,選擇國軍一部,強行包圍。包圍之後,其他國軍會來救援;於是共軍派出一支部隊、選擇險要地形、不惜一切代價進行阻援,待殲滅國軍被包圍部隊之後、國軍的救援部隊也就危險了……我認為這才是共軍“人海”的精髓。

這種場景國軍無法復制,因為國軍無法化整為零(一不能融入百姓、二怕抓來的壯丁逃跑),因為國軍無法不惜一切代價進行阻援(都想犧牲友軍、保存自己)。

如果你認為共軍只有這一種戰術,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共軍的戰術豐富的很。林彪的“一點兩面”“三三制”“三猛”“四快一慢”“三種情況三種打法”“坑道迫近城垣作業”還有他招牌式的“圍點打援”,粟裕的“運動殲敵”,彭德懷的“布口袋、包餃子”,劉伯承“狼的戰術”……太多太多了。貌似林彪發明的戰術最多,林彪指揮作戰的特點是算計精到、細緻入微、不打打不贏的仗,但也有過分謹慎的缺點(有人說這是他為什麼拒絕赴朝鮮的原因)。四野也是敵我傷亡比例最小的部隊。四野有一首歌叫《林總的命令往下傳》,可見陰鷙孤僻、寡言少語的林彪,完全是靠著他的軍事能力贏得了將士的愛戴。

更可貴的是,解放軍一、二、三、四四個野戰軍總是把各個戰場上的典型戰鬥總結出來,全軍共同學習。像林彪四野的“義縣攻堅戰”、徐向前華北兵團的“太原攻堅戰”都曾經在全軍推廣。對比之下,新一軍、新六軍的驕子們,是不屑於向雜牌軍們請教的啊……



誤解五:“共軍內部的內鬥和國軍內部一樣激烈,十大元帥十大將的授銜就是一例。”

共軍內部存在派系麼?存在。共軍內部存在鬥爭麼?存在。鬥爭的激烈程度如何呢?我覺得幾乎可以忽略。

因為共產黨內部主要是政治鬥爭,在軍事上講的是紀律、團結、“黨指揮槍”。共軍軍史上幾乎沒有發生過“救援不力、坐視友軍被殲”等情況,發生的都是“就算整個二野拼光了、全國解放也值得(二野政委鄧小平)”這種顧全大局的自我犧牲。可惜的是,從來沒有聽國軍的將領說過“就算職部拼光了、剿滅全國共匪也值得”這種豪言壯語。我覺得,從某種意義上講,國軍只是幾個政治集團的私家軍,他們從來沒有在全局利益上作過真正的合作。即使是抗日,各個政治集團也是各懷鬼胎、保存實力。

很多帖子討論過十大元帥十大將的授銜,這裏就不細說了。基本上這是一個很平衡、很理想的配置,兼顧了紅軍時期一、二、四這3個方面軍(司令員朱德、賀龍、徐向前),抗日時期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司令員彭德懷、陳毅),解放戰爭時期的一、二、三、四這4個野戰軍(司令員彭德懷、劉伯承、陳毅、林彪)和華北兵團(司令員聶榮臻)。所以,以上8個司令員必須受元帥銜,不論軍事造詣的高下。另外,“政委”作為軍隊政治工作的代表,也必須至少有一人受元帥銜、至少有一人受大將銜,這是“黨指揮槍”的特色。最終這個榮譽給了羅榮桓和譚政。其實這兩個人在山東和陝北都有過尚佳的表現,尤其是羅榮桓對山東根據地的建設功不可沒。

值得一提的是元帥葉劍英和大將粟裕。很多人猜測最初的設置是元帥粟裕和大將葉劍英,因為粟裕是一顆璀璨的將星、而葉劍英幾乎沒有軍功。但是,粟裕本人謙虛內斂、從不爭功、淡薄名利,兩次拒絕了華東野戰軍司令頭銜、三次拒絕了元帥殊榮。另外更重要的是,葉劍英的資歷遠遠高於粟裕。所謂資歷,就是一個“雪中送炭”和“錦上添花”的問題。舉個例子,1921年率2百人參加共產黨,和1949年率2萬人參加共產黨,顯然是截然不同的概念。紅軍時期葉劍英以黃埔教管的身份參加了共產黨、領導暴動,此時的粟裕還只是普通戰士;抗日時期葉劍英在武漢、重慶擔任統戰任務,做周恩來的副手,此時的粟裕還只是團營一級的中層幹部。直到解放戰爭時期,粟裕才開始暫露頭角,他的成名遠遠晚於許多共產黨人,所以他本人的謙虛和推讓也是有理由的。

大家可以看看,劉邦手下蕭何排名高於韓信,李世民手下長孫無忌排名高於李靖、秦瓊、尉遲恭,朱元璋手下李善長排名高於徐達、常遇春、馮勝、藍玉,就是這個道理。戰功只是排名的一個方面。

另外,“資歷”不單單是排輩份,裏面也蘊含了一個人對信仰的忠貞。舉個例子,賀龍,一個軍事能力不很突出的元帥,當年放棄了國民黨20軍的中將軍長不干,冒著殺頭的危險參加了共產黨;放棄了國民黨每月上千的大洋不要,跟著共產黨一起鑽山溝、打遊擊。賀龍自己說:“我看慣了國民黨內部的黑暗,我願意跟著共產黨尋找光明。”他作為非共產黨員指揮了南昌起義(中共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一例),加上他一手創建了湘西、洪湖、紅二方面軍的資歷,顯然是配得上元帥頭銜的。




除了以上種種誤解之外,台灣網友還提出過“蘇聯援助論”“接收偽軍論”等等論點,我認為都是經不起推敲的。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用掩飾代替反省。

共軍在內戰中也不是一番風順。林彪敗走四平街、退到松花江北,粟裕敗走連水、退到渤海之濱,彭德懷在蘭州、寶雞都吃了虧……可貴的是,事後各個野戰軍都能夠冷靜反省,深刻總結,主要將領都能夠自我批評、自我檢討,為日後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共產黨是在政治和軍事雙方面擊敗了國民黨,政治和軍事二者同樣重要、密不可分。二者缺一都無法帶來勝利。今天的海峽兩岸局勢也是如此。

總之,希望台灣網友直面歷史,消除仇恨和誤解。台灣人連日本人都可以原諒,臺日關係在戰後如此密切,為什麼總在民族內部矛盾上糾纏不休呢?

希望你們不要總用戰爭初期國軍在東北、蘇北的優勢來吹噓,畢竟笑到最後的還是共軍;

希望你們不要刻意貶低一個打敗你的對手,因為這本質上是在貶低你自己;

希望兩岸同胞多多交流,畢竟大陸還是把你們當作同胞,當作手足,當作兄弟。希望我們共同繁榮,共同進步,早日建立起一個統一的祖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2905455
 回應文章 頁/共1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我也说几句
    回應給: 尋緣(plee1206) 推薦0


foxnight7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毛澤東敢和剛戰勝日本的美國開戰,蔣介石絕對沒有這個氣魄,蔣介石背后有美国援助,打日本都打得好吃力,而且毛澤東除非迫不得已,不打無把握之戰,打了也盡量減少損失,而蔣介石在南京和上海不利於决戰的地方和日本决戰也罷了,卻沒好好打,最終部隊混亂撤退,損失慘重,而且南京大屠殺丟人丟到家了,是中華永遠之恥辱,如果南京保衛戰,同洋人數和裝備,換成共軍來打,抉不至於如此丟人。
個人覺得南京大屠殺的發生,因為日本人本來就是禽獸部隊,攻打南京時有所損失,最後占領了中國首都南京,覺得大局已定,又看到中國軍隊混亂逃命,壹饋千裏,極為藐視中國人,加上長官下令屠殺,士兵也紀律放縱,故發生了令中國人千古恥辱的壹幕。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210307
惺惺相惜
推薦1


MK47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iquelme

网上看到下文,觉得贴题,转载到这里以作补充(如觉得有违版规,请删除):

发表在《军林之友》上的一篇文章提到,粟裕的军事才华和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特别是解放战争期间作出的特殊贡献,深为中共中央器重,也为有的战略区指挥员赞赏。有人称赞粟裕战役指挥以智取胜,以奇制敌,是打“神仙仗”,有人赞赏他战争指挥上的胆略和气魄。豫东之战胜利后,一位战略区的指挥员说:“像豫东战役那样的仗,我是不敢轻易下决心打的。”

此战略区指挥员就是林彪。林彪不仅羡慕粟裕的作战,称之为“神仙仗”,除了发电祝贺外还要刘亚楼收集粟裕指挥的战役资料进行研究学习。 林彪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里研究了好几天。 当刘亚楼有事进去报告时,林彪感慨说:“粟裕尽打神仙仗。” 见刘亚楼没听懂又说:“粟裕打仗真行,他打的仗我都不敢下决心。” 林彪自比天马,从不夸赞其他人,惟独对粟裕是个例外,而且把粟裕的用兵比做神仙【1 《澜海回声——百名将军访谈录》】

当淮海战役战役结束后,林彪对于粟裕的敬佩之情更是日渐愈深, 更加深入的研究粟裕的指挥艺术。 刘亚楼对此很是不解。

刘亚楼说:“林总,你对华野的作战情况特别感兴趣,是不是想与粟裕同志比个高低。”

林彪说:“你这个人说话欠考虑。首先,我对打了大胜仗的兄弟部队都很感兴趣;第二,我对粟裕同志的了解,比你们要全面和深刻。南昌起义之后,从南征路上开始,及至井冈山时期,就数我们两个打得好。后来,由于经历不同,而形成了不同风格。我因为长期以来,肩负保卫党中央的重任,又是毛主席直接指挥的主力,我的担子很重,打仗较为慎重。

一般情况下,有了七成把握才打,只有五六成把握,风险太大,不能打,等到有了八九成把握,又会失去战机,无仗可打!而粟裕同志呢,长期远离中央,长期孤军作战,一般情况都是在敌人包围的态势下打的仗,不冒险就无法生存,养成了他敢于冒险的特点。如豫东战役,我看最多只有五成把握。拿这次淮海战役来说,没让杜聿明跑掉,就值得研究、探讨和借鉴。” 【2 《虎啸血野—华东野战军征战录》】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195713
中国将军的高低应该是先内战后外战
推薦1


xxk1362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iquelme

本来想将以前看到过的文章挂上来的,但是没找到了。大致意思就是中国人不仅有深厚的文化的底蕴,而且同时具有一大批有深刻的战略头脑的军事家。最优秀的战略家和军事家很少有行武出身,他一定是文官,孙武,孙膑等等,大家可以查查资料。而那个时候的欧洲人,古希腊,古印度,古巴比伦,有军事家有吗?而古罗马有极强的武力,可是他只崇尚武力,过度的扩张也导致灭亡。中国人之间的战争才是最经典,最残酷,也是最智慧的。想想长平之战,白起一战而坑杀四十万俘虏,创造了古典战争的最高典型。想想毛泽东用的是什么武器,在朝鲜战争中打败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很多人认为,如果当年是粟裕领兵,他可不会象彭大将军一样喜欢打攻坚战,他的特色可是大纵深穿插,分割,包围,歼灭。也许战争是另外一个景象)。所以说将领的高低对中国人来说就是内战————外战。打印度,珍宝岛,西沙,哪里需要大将一级的出马?建国以来,中国对外战争无一失败,即使是对越战争,在中国内乱刚止的情况下也仅仅是许上将,杨上将出马。

 想想廖耀湘他们在印缅可是打出威风的,在东北战场也是一败涂地。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193250
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
推薦0


deng19920307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东北三省被小日本占领,失了民心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191588
共产党不怕死
    回應給: zhanghua(zhanghuabo) 推薦0


ztpzflson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国民党生活好,就怂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191577
我们敲过美国~
推薦0


zhanghua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我对国民党最大的看法就是

没胆 象个娘们

谁来我门都敢打上一打,但国民党就不行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191541
如果说到孙立人
    回應給: 尋緣(plee1206) 推薦0


雪城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大陆没有一点贬低孙立人的意思。包括杜聿明。几乎所有的记载都是把罪责归罪到了蒋介石头上,说蒋介石越级指挥,不能听从将领的正确意见。说蒋介石施政不得人心。

但就我看,蒋介石失败是必然的。共产党七分政治,三分军事。国民党七分军事三分政治。输在政治上了。政治一输,军事的输就是必然的,只是迟早的问题,将领们再有本事也不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187827
阁下的言论,有什么可取之处?
    回應給: 尋緣(plee1206) 推薦0


雪城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其一:说共军狡猾,别人孙子就说了,兵用诡道,兵不厌诈,什么叫做欺诈?这样的战术中国已经用了几千年了。你一定是愚蠢的“洋人”,让一个身强体壮的大人和一个体弱多病的小孩互相拔剑决斗?只能说愚蠢。战争,无论用什么方法,取得胜利才是根本目的,当然这是在战术上。共军用了欺诈,难道国军就没有用欺诈?一样用了,只不过没有别人用得好罢了。

其二:战争是否能取得人民的认可,还有一点就是“正义性”。共军能做到和百姓同甘共苦,多到你国军杀不胜杀。那你国军为什么做不到?中共能够策反成功的关键是什么?难道不投降几百万大军的国军反而投降一百来万的共军?不是有病?只能说蒋介石施政已经让人民死心。更让“军阀”灰心。如此而已。共军的甜言蜜语是什么?人民为什么会相信?国军为什么不说同样的甜言蜜语?你倒是说说看到底是为什么?

其三,美国对中共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欺骗美国?那么美国给了中共什么好处?是枪支弹药还是美元?四平战役过后,国军停止进攻了吗?没有,一样进攻。当时共军是占领两厢,让出了大路。回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国军打不到哈尔滨,是因为他太在乎那些大城市,兵力分散,强弩之末了。即便是这样,国共也是经过了多次战役,结果是国军主力被歼灭,或者驻守大城市。共军得到了喘息和恢复的机会。关美国人屁事。

其四,八路军可真是厉害,三分抗日,七分发展势力。你想没想过,那是在敌后,你不用七分发展根据地你吃什么?你的士兵从哪里来?靠蒋介石政府给养?只能说你太无知。不发展自己怎么能打击敌人?同样的,国军不是也派了多少人到敌后打游击战了吗?中条山是怎么失败的?共产党为什么就没有失败?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呵呵我不知道几百万伪军都是些什么人,好像都是国军。可怜,共军几万人最后发展成了几十万人,他错了,应该全部死掉,这样国军就伟大了。你不是无知就是愚蠢。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187789
老说这些陈年旧事...眼睛往前看 OK
推薦0


jian1986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这文章一点意义都没有...   只会吵嘴  认知不同,有啥好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187494
内战无英雄,同意;开国呢?
    回應給: 中華天威(df41) 推薦0


ztpzflson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个人认为,评价将官能力,应该是开国〉对外〉对内评判。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始终觉得外国人用乒能力跟中国人是有差别的,所以答应外国人也不见得有什么好炫耀的。只有在同样条件下(所以对内平叛不能算,官兵的优势太明显了。)打赢本国人才算是本事。而开国就满足了此条件。所以我认为卫青霍去病不如韩信项羽。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187065
頁/共1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