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天下縱橫談
市長:YST  副市長: 貓靈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天下縱橫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文化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新文化運動的迷思.
 瀏覽2,318|回應5推薦0

黑豆花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上世紀的1919年,一次大戰以德國戰敗而告結束,列強們迫不及待地舉行分贓會議,德國在華的利益-主要是山東地區-被轉讓給日本,無能的北洋政府"欣然同意".消息傳回國內,先是北京大學熱血師生們攘臂而起,繼而社會各界群情激憤,紛紛聲援,九十年前的今天,爆發了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新文化運動".

"新文化運動"直接或間接地催生了中國共產黨,中共始創人之一的陳獨秀,時供職於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幹將,對引進馬烈的學說不遺餘力.中共理所當然地對"新文化運動"懷著一份莫名的感激,後來中共所津津樂道,而且在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被作為施政主軸的"打倒孔家店"口號,就是"新文化運動"的遺產之一.

子孫不肖,竟然以打倒祖廟先賢為業,無能之至,莫過於此.

當年大喊"打倒孔家店"的人,現在卻拚命在世界各地大興土木,花費無數,建起一座又一座的"孔子學院".夫子泉下有靈,恐怕哭笑不得.

孔夫子及儒家學說,是中華文明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中華文明史上佔有重要,崇高的地位,中華文明澤被所及,包括日韓民族,儒家的倫理學說已經被深深地植入各民族的血脈中,且體現在各民族獨特的文化,生活習俗......等等各方面,都可以找到儒家學說的蹤跡.當不肖的逆子孫們正在激昂地打倒孔家店時,孔家店的旁支也正在磨刀霍霍.張牙舞爪撲向高唱"打倒孔家店"的逆子孫們.

國之興亡,匹夫有責.千萬不要擅自改作--國之興亡,祖宗有責.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2845865
 回應文章
回復
推薦0


晉榮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新文化就是毀文化,毀到今天兩岸一個是不認祖宗,一個是亂認祖宗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032693
~
推薦0


woming2020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那個年代國民黨本身在南方都自身難保了

中國共產主義的興起和打倒軍閥/打倒封建專制/驅逐列強/打倒剝削無產階級的地主資產階級是息息相關的

國內那時是很徬徨的

新文化運動本身就是讓中國脫胎換骨的一次運動

才會有陳獨秀等登高一呼了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2846261
文化的生死輪迴
    回應給: 紫气幽螟(hzxs678566) 推薦0


黑豆花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理學已死,恐怕末必,尚言之過早.對傳統有所批評而發展出新的理念,是後輩子孫責無旁貸的事,文明的承繼端賴於此,馬烈旁門左道之所以猖獗一時,思想禁固之毒害實在是禍首,天下大勢,豈是匹夫們所能阻擋,孔子學院之興起而馬烈學院之渺茫,即是明證.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2846190
理学已死
    回應給: 見證者(lonelywalker) 推薦0


hzxs678566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当时不只是共产党的创始者要矫枉过正,胡适等后来追随南京的学者也是这个态度。即使主张保的学者提出的概念也是“新儒学”。

由此可知,宋明以来的僵化理学已经无法拯救当时的中国,这个在知识界基本是共识,因为当时的理学无法作为中国摆脱危机的指导思想,必须需要另外的强势思想来指导。无论是用西方的民主科学,用回到先秦的孔孟之道加结合世界新潮流,还是主张使用共产主义,其分歧只在选择道路上有不同,在舍弃理学方面是一致的态度。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2846158
荒谬
推薦0


saxphonewang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荒谬

“新文化运动”之破“理教”始有后勃者,一改数百年之霜暮之气

昭昭之道岂是偏师颓民之所窥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2846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