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榮登馬城熱門議題之一
http://www.ma19.net/blogs/kurich/20080117/11990
恭請馬蕭兩位先生回應『海峽兩岸隧道工程計畫』
既然要推動兩岸共同市場,則兩岸的交通就不能僅僅依賴航空與海運,陸路交通建設也有必要性,可大大提高整個交通網的運行效率,而且可以帶動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
說到海峽隧道,最著名的當屬英吉利海峽隧道(全長50.5公里)。早在19世紀初,拿破崙時代就已設想修建,在其後的200多年裏,該工程多達26次的“上馬”“下馬”,工程總投資更高達150億美元。它不僅被認為是歐洲最大的建築工程,也是世界上耗資最多的工程之一。
和英吉利海峽隧道相比,臺灣海峽隧道工程規模更大,它是英吉利海峽隧道長度的3倍。但對為什麼要建造這樣一個隧道,兩岸專家的觀點都很一致。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海峽兩岸,特別是閩台間的經貿往來日益頻繁,兩岸經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迫切需要突破兩岸間的溝通障礙,而其中交通障礙首當其衝。這條通道如果建成,跨越臺灣海峽的陸路交通時間將在海運的約4小時基礎上大大縮短,與海峽隧道配套的鐵路、公路運輸,將比水運快,而且不需要港口轉乘和裝卸。比空運要經濟得多,並且可以全天候運輸,對於颱風頻發的海峽地區來說,這一點尤為重要。同時,海運、空運、隧道運輸構成一個立體的運輸環境,將大大提高整個交通網的運行效率,而且可以帶動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
經過近10年的論證,北線方案、中線方案、南線方案3個具體方案躍然而出,北線方案隧道線路最短,長約122公里,水深約60多米。南線方案則由福建廈門經金門、澎湖到台南嘉義,跨海總長約207公里,水深60~100米,抗震相對不利。另外,還有福建莆田南日島至臺灣苗粟的中線方案,跨海長度約130公里,水深約70米。
有人估算過,如此浩大的工程,以最短的北線方案,初步估計工程量為英吉利海峽隧道的3倍以上,排除物價因素,造價也將在5000億元人民幣。其中海峽隧道開挖前的勘察調查費用占總造價的5~10%。
推動臺灣海峽隧道最大的問題是兩岸政治環境問題,造成臺灣社會對海峽隧道的關注度不大。目前的研究一直受到缺乏資料,尤其是臺灣方面資料的影響。實地考察還很難進行,更不用說地質勘測了。並且目前臺灣的態度,也直接決定了這項計畫實際上還處於討論可行性研究是否必要的超前期階段。
儘管有困難,但在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推動下,各城市、各區域、各國間都將建立更為密切的合作關係,越江隧道和海峽隧道具有廣闊的建設前景,而為了提高使用效率,隧道建設向大直徑、長距離發展是必然的趨勢。
目前大陸方面已於2005年年初,於交通部公佈的中遠期(今後20年內)國家高速公路網建設規劃,把北京到臺北的高速公路一線納入其中,而台灣方面馬蕭配成形,臺灣海峽通道建設計劃已經到了該認真考慮與回應的時候了。
以筆者從事工程建設數十年的經驗而言,此計畫絕對值得推動。首先要確認的是隧道直通兩岸於國防上無顧慮,兩岸萬一真的兵戎相見,只要派一個連隊兵力阻在洞口,誰能攻得過來?其次是兩岸可以藉此工程共同合作成立一家JV組合公司,台灣與大陸各佔股份35%,其餘30%開放給歐美日等來共襄盛舉。建設展開後第一個好處是活絡國內低迷的營建市場,並可藉此向國際間宣示:兩岸和平共榮時代來臨了,歡迎外資跟進投資台灣,將台灣建設成『亞太平台』的目標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