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蔣的台灣政權與美國的介入】大約有一萬三千多字,讀者看得累,筆者也寫得筋疲力盡。但是在這個主題下分篇論述會失去連續性,只能一氣呵成。
這篇文章的確太長,因為超出了文字編輯的上限。「網路城邦」的文字編輯自動把最後結論(也就是第十部分)的後半段切掉了。YST 沒有辦法,只好分成兩部分發表。
讓我們用重點作出結論。
本文的重點是敘述國民政府在遷台前後這段風雨飄搖的日子裏所經歷的政治鬥爭,有國內的鬥爭,也有國際的鬥爭。不論是大陸上國共之爭、台灣島上國民黨內的奪權、海峽兩岸的鬥爭、還是民進黨與國民黨之爭,美國毫無疑問都是主角。
在中華民國遷台前後這段歷史中有下面幾個關鍵點:
1.蔣介石在1947年4月撤換孫立人的兵權,調回台灣練兵。
蔣介石這個決定斷送了東北,也斷送了中華民國,因為共軍的主力是東北起家的四野。東北有資源、有工業,東北一丟,中華民國也就大勢已去了。
2.朝鮮戰爭的爆發徹底改變了東亞的局勢。
一九五0年一月五日和十二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和國務卿艾奇遜分別發表聲明和講話,聲稱“美國目前無意在台灣獲取特別權利或特權,或建立軍事基地”,並且宣稱美國的安全線既不包括台灣,也不包括南朝鮮,美國不會為了保護這些地方採取直接的軍事行動。
中華民國在這個時候真是風雨飄搖中的一條船,隨時都可能傾覆。
一九五0年6月25日北韓的金日成揮軍南下,爆發了朝鮮戰爭。杜魯門總統改變主意,一面派遣軍隊直接在朝鮮半島作戰,一面派遣艦隊阻斷台灣海峽。
朝鮮戰爭是決定中華民國命運最重要的單一因素。朝鮮戰爭不單是保住了中華民國,也保住了蔣介石的政權,但是犧牲了無辜的吳國楨與孫立人。
3.蔣經國被選為權力繼承人。
蔣經國繼承了父親的權力就注定吳國楨與孫立人的徹底垮台。
歷史沒有如果。我們不可能知道如果在吳國楨與孫立人的領導下今天的兩岸會不會統一、台灣會不會獨立、人民生活會不會更好,但是我們肯定會非常不同。
4.陳儀留下來的禍患
抗戰勝利,有三十萬居住在台灣的日本人他們在日本的家園已毀,回日本沒有生路,他們乞求留在台灣。赴台接收的陳儀以泱泱中華寬大的心胸收容了這三十萬無家可歸的日本人,就此成為台灣永久的禍患。這些人是「228事件」的煽動者,也是今天極力推動台灣獨立的人。
我們必須清楚認識台灣獨立不過是過渡的,台灣一旦獨立必定走向與日本合併,走的就是六0年代的琉球路線。
YST 是堅定不移的統派,從來沒有改變過。我個人並不同意吳國楨的民主化與本土化。1950年台灣人連國語和中文都不通,參政的條件尚未成熟。50年代台灣的政治環境危機四伏,根本經不起倭人窩裏反的折騰。
台灣最大和最根本的問題不是反共而是台獨。意識型態可以隨時改變,也可以慢慢演變。但是台灣一旦獨立,再要回歸祖國就千難萬難了。外蒙古的例子就擺在我們前面。
三十萬滯留台灣的日本人是心胸寬大的高貴中國人陳儀留下來的禍患,也是一個定時炸彈。另一個心胸寬大又開明的中國人吳國楨用民主之火就可以很快點燃這個炸彈。這是我不看好吳國楨的地方。
吳國楨過早的本土化肯定會造成台獨勢力的提前到來,即使沒有蔣經國,蔣介石也不會答應的。如果台獨勢力在1970年以前就夠強大,而大陸還沒有進入聯合國,台灣獨立有可能造成既成事實,後果不堪設想。
最後 YST同意「真相」的看法,今天大陸對台灣人的懷柔政策與當年的蔣家父子一模一樣,因為大陸人對台灣的民性缺乏瞭解。
台灣島小刁民多,大陸如果不改變目前的懷柔政策,將來一定出問題。
YST 的論述到此全部結束,歡迎各位大俠對任何一個部分發表高見。
清晨獨自慢跑的 YST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