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這張照片,是2005年宋楚瑜訪陸結束當天在機場與陳雲林擁別的畫面,倘若說政治是「騙術」、是「表演」,而這張照片所展現的無疑卻是真情至性,令我深深感動。
宋楚瑜在臨別致詞的時候引了一句古文說:「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陳雲林則在致歡送詞的時候也引了一句古人的名言:「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這兩句話,都是至情至性、也完全合乎現實場景,真正令人心馳意會、感慨動容!
昨天,看新聞報導說,由於馬英九執意推動「返聯公投」,大陸方面深感對台工作「不力」(無法勸阻),以致於讓2005年因「連宋登陸」而大大風光的陳雲林,原本中央要破格留用、不必屆齡退休,如今也只好讓他走路。
這對陳雲林是不公平的!
須知,台灣藍綠拼選舉,豈是陳雲林先生可以「工作」的呢!?而且,根據過往經驗,只要碰觸台灣選舉話題,北京的「工作」無不越做越亂、越幫越忙--江澤民的飛彈軍演固然把李登輝越搞越穩、朱鎔基總理的一頓「希巴爛」臭罵也竟然激起台灣同胞的同仇敵慨,結果都是幫了「倒忙」。是則,面對「選舉考量」的「入聯、返聯公投」,北京還能做什麼「對台工作」呢!?
總之,北京把「入聯、返聯公投」交給華盛頓代勞處置,乃是正辦;陳雲林,一點責任也沒有。
依我的整體看法,兩岸「工作」,宋楚瑜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宏觀」與「高度」才是正確的。北京方面,宜乎採取更寬廣的宏觀與超越台灣藍綠的高度來進行未來的「對台工作」。這,是一種表面靜態的「動態平衡」,有如,地球雖然不停地自轉、公轉,而且速度超乎想像,但我們在地上卻是感覺絲毫不動的,也不會失衡摔跤的。
這,應該是「維持現狀派」的真正核心思維--維持現狀,不代表「大歷史停頓」;再大的民意、再強的霸權(如美國)都無法阻擋大歷史的「動態平衡」;就有如,再大的科學力量都無法阻擋日出日落。
如果,能夠讓美國每天掛在嘴邊的「台海現狀不能改變」潛移默化、進而「終於改變」,那才是真正的政治智慧、才是真正的宏觀高點。
因此,我忍不住還是建議,北京當局無妨再燒燒宋楚瑜這口「冷灶」,說不定,竟有海闊天空、柳暗花明的光景,也讓北京可以安穩輕鬆地把奧運搞好。
回顧這兩年,由於政治現實,北京已明顯冷淡了宋楚瑜;更明顯的是,北京押上了馬英九--在去年台北市長選舉的時候,大陸、香港、新加坡的媒體一面倒、「不支持宋楚瑜」。而依我的認知,這些媒體的態度,就是北京的態度。
北京因應現實,兩岸工作只能找連戰,而在藍綠對賭的賭桌上只能押馬英九。然而,面對馬英九的「台獨選項」乃至「返聯公投」(即「兩個中國」),北京真正是成了啞巴而有口難言。
因此,我覺得北京應該跟台灣的「中間選民」一樣,尋求「衝破藍綠」,另找一個出路。而這個出路,我認為就是宋楚瑜這口冷灶。
以宋楚瑜的基本立場來說,其實也是「階段性的兩個中國」,只不過,他與馬英九不同--馬英九是「永遠的兩個中國」(亦即「獨台」)。
這樣的基本立場,是公平、合理、現實的,北京在《宋胡公報》中亦是默認的;其中心思維就是,在平等的基礎上,堆動「兩岸一中」的架構,但無時程限制。
附帶的原則是(非常重要的)「不獨、不武、不統」。一般論者都只提到「不獨、不武」,我則直接指明,宋胡公報的「附帶條件」應該是「不獨、不武、不統」--統一,是一個長程議題,不是先決條件--或者,至少不是有限時程的短期目標。
對了!兩岸問題,統一(應該)不是先決條件;統一,可以是一個「主張」、進而可以是一個「議題」,但,不能當作和談的先決條件;這樣,才有「談」的基礎與可能。倘若,幾十年後,竟然「統一」了,那也是「談」出來的結果(而不是「打」出來的結果)。
我的結論:兩岸如何「談」而避「打」,最有效的途徑應該是《宋胡公報》的主旨,以雙方默認的現階段的兩個平行中國來謀求長遠共容的穩定發展。這條路,應該這樣走,而這樣的工作,在台灣立場清楚、出發點正確、拋開藍綠糾纏(退出台灣政治)的宋楚瑜,乃是最適合的人選。
雖然宋楚瑜在台灣已無選票票房,但是,「宋楚瑜」三個字還是個「政治實體」;倘若有心人能夠巧妙運用,台灣的「第三勢力」絕對可以成形,而兩岸的「工作」也可以另展新潮、更見新機。
這是我個人的期望。我希望:親民黨能夠不退出立委選舉,我希望:北京也有「第三個選擇」。這對兩岸,都是好的。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