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天下縱橫談
市長:YST  副市長: 貓靈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天下縱橫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軍事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閒談「張靈甫」和「以貌取人」
 瀏覽69,263|回應219推薦43

YST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3)

ZH
Abr
祝福您
亓官先生
登鋐
知識就是力量!
toy688
Jove
洞半仙
寄居者

more...

國共內戰是一個很不愉快的話題。這段歷史雙方的報導有相當大的出入,在離開內戰這個話題前,我想為國軍將領說幾句話。

 

共軍雖然贏得這場內戰,但是過程十分慘烈。共軍的將領也沒有他們說的那麼神勇。共軍贏得勝利很重要的原因是情報的滲透。蔣介石的國防部參謀總部都被共產黨滲透,這場戰爭國民黨是贏不了的。

 

令人痛心的是,一些抗日的名將在對日作戰中如此英勇為國奮戰立下赫赫戰功,卻在國共內戰中犧牲了,真是不值。而這些內戰勝利的共軍將領在抗戰時卻沒有出過什麼力。共軍規模最大的戰鬥是彭德懷的「百團大戰」,其次是由林彪指揮的「平型關之役」,但是這兩個戰役在抗日戰爭中並沒有產生重大的影響,更談不上是關鍵性的戰役。即使這樣,彭德懷都被毛澤東批評為冒進。共軍在抗日戰爭中貢獻很小,憑什麼共軍將領得到更高的歷史評價?

 

歷史是由勝利的一方寫的,因此共軍將領的指揮才能和參與的戰役都被刻意的誇大,而這些英勇抗日的國軍將領就被惡意的扭曲甚至醜化,這是不公正的。

 

張靈甫與粟裕就是上面這個論點最好的例子。張靈甫是抗日名將,從上海保衛戰著名的「羅店戰役」,轟動全國的「萬家嶺戰役」,震驚中外的「長沙會戰」、「上高會戰」、「常德會戰」,一直打到「芷江會戰」大敗日軍的「雪峰山戰役」,那一次不是抗日戰爭的關鍵戰役?而粟裕只打過內戰。誰對國家和民族更有貢獻大家各自心裏有數。

 

張靈甫和孫立人一樣,都是投筆從戎的熱血青年。孫立人是清華大學土木系畢業,到美國普度大學,普渡畢業後再進入維吉尼亞軍校。張靈甫是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再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他們都是文武雙全的國軍將領,文化水平遠高於共軍將領,愛國的熱忱也勝過共軍將領,抗日救國的貢獻更毫無疑問遠遠超過共軍將領,他們是民族英雄。

 

張靈甫對日作戰非常英勇,是智勇雙全的將軍,也是對日抗戰的常勝將軍。令人感動的是,8年抗日戰爭期間張靈甫領兵打仗三過家鄉而不歸,媲美四千兩百年前治水時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中華民族每當有難的時候總是會出現這種英雄豪傑,他們無私的奉獻和犧牲使我中華民族得以生生不息。不論你是甚麼政黨,只要你是中華民族的後人就不能不對張靈甫將軍欽佩和感謝。

 

張靈甫陝西長安人,聰明好學,成績優異,師友敬重。身在亂世,他胸懷大志,嘗對人說:「男兒當手挽狂瀾,做中流砥柱」。張靈甫一表堂堂,體格雄偉。YST 認為張靈甫的長像非常男人(見下圖),陽剛中展現英氣,比陰柔和娘娘味的馬英九帥多了。

 

 

英俊豪邁的張靈甫將軍(1903-1947)

 

各位好生端詳,慢慢琢磨,如果同意張靈甫比馬英九還帥,就按一下推薦。呵呵呵!

 

你們不要笑我以貌取人。我講美國人心目中的第一總統,林肯,的一個小故事給你們聽。

林肯做總統的時候,有人引薦一位人才來應聘某個職位。林肯和這位人士談話後,幕僚詢問總統是否聘他,林肯回答「不」。

幕僚問:為什麼?

林肯回答說:我不喜歡他的長相。

幕僚大驚說:總統閣下,你怎麼能以貌取人呢?

林肯說:一個人的面貌四十歲以前是父母決定的,四十歲以後是自己決定的。

 

中國人喜歡相面,原來美國人也有好此道的。林肯的說法一定有很多中國人同意。YST 不是面相家,但我也認為一個人的「正邪之氣」有時候是可以從面相中看出一些端倪。國軍中有些將領一臉正氣,可以讓人立刻感受到他們愛國愛民、大義凜然、剛正不屈的精神。張靈甫、孫立人都是這樣的將軍。相反的,共軍的一些將領就不怎麼樣,賀龍穿了元帥服還是一個土匪樣。

 

我們再拿當今人物做例子。朱鎔基並不是美男子,但是面露正氣。今天中共的政協主席賈慶林,堂堂大陸第4號人物,就是滿臉的邪氣,標準一副貪官像。顯然江澤民沒有林肯的智慧。

台灣政壇看看民進黨那批人,從陳水扁那對賊眼到四大爛人的怪相,杜正勝、陳哲男的邪門全寫在臉上,這些人連笑容都透著一股邪氣。邪氣最重的是邱義仁,一看就不是個東西。

中國人說「相由心生」,只要看看民進黨這批鳥人就覺得這個說法還真有幾分道理。

 

張靈甫的長子張居禮說他自己生於一九三六年,一生和父親相處的日子只有四十五天。張居禮提起他父親總是尊稱「將軍」,因為他父親把國家擺在第一位。

 

我們小時候都讀過林覺民的「與妻絕別書」。很少人知道張靈甫也寫過同樣的書信,不是給妻子,而是給哥哥。在上海保衛戰打響前,張靈甫是74軍305團的團長。面對武器遠遠優於自己部隊的日軍,張靈甫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給哥哥的家書曰:「此次對日之戰,為國家民族爭生存,兵凶戰危,生死難卜。家人當認我已死,絕勿視我尚生。余果死,堂上雙親,請兄奉養;膝下諸子,望兄撫教;余妻守嫁,聽其自然。」

 

張靈甫就是這樣告訴家人當他已經死了,然後開始和日軍展開長期的殊死戰。他對部下的訓示是:「作戰須步步求生,而心存時時可死;蓋有光榮戰死之決心,乃能做絕處逢生之奮鬥!」真是一個鐵錚錚的漢子。沒想到日軍殺不死他,但是卻在內戰中死在自己同胞的槍口,這種犧牲太不值得了。

 

關於「孟良崮之戰」,74師是重裝備師,是平原作戰的機動部隊,不適於山地作戰。張靈甫是抗日名將,不是傻瓜,不可能連這點都不知道,他自己也說過國防部有人想要他的命,他就死給他們看。我認為張靈甫的原意是他可以死中求生,打一場漂亮的反包圍戰。張靈甫的確是主動把部隊拉上山,但是我不相信張靈甫是自願把部隊拉上山,當然更不相信他看不出粟裕想包圍他。我們都知道,華東野戰軍在蘇北的淮安與淮陰一帶是被74師徹底擊敗、遭受重大損失後才逃到山東南部的,所以「三野」的司令員陳毅本來是張靈甫的手下敗將,陳毅不可能在軍事指揮上比張靈甫高出一節。

 

74師進入孟良崮山區是國防部的命令。當時有調動國軍大權的是國防部的作戰廳長劉斐中將,這個調動74師的命令是他下的。劉斐後來被証明是地下共產黨員,他不但把國軍故意調往不利的地方,更與延安的中共領導一直保持聯絡,通風報信,使共軍得以早作相應佈置。但是中共的軍事分析從來不提他們在情報上的成功滲透,而一味誇大共軍將帥調度得宜和料事如神,在評論上失之公允。這就是為什麼我說:「粟裕再厲害只打過內戰,他和王耀武不在一個等級」。只有對外作戰才能夠真正顯出將軍的指揮才能和士兵的作戰能力。

 

但是,即使在作戰計劃被滲透的種種不利的情況下,只要國軍將領不要離心離德74師是不會被殲滅的,孟良崮這場仗國軍還是可以戰勝,因為國軍有兵力和火力的優勢,只要友軍迅速趕到戰場就足可消滅「三野」主力。這一點,張靈甫的判斷是正確的。這是我前面文章用它來比較「鉅鹿之戰」時所強調的重點,古今兩個會戰,它們勝敗的關鍵都在一個「快」字。

張靈甫將軍不但死得冤枉(服從國防部的命令),而且非常不值(友軍支援不力)。

 

可惜一代抗日名將張靈甫就這樣為國捐軀、鞠躬盡瘁,不但屍骨無存,死後還被中共扭曲了戰史並且污蔑為有勇無謀。國家對不起他,中華民族更對不起他。

 

任何一個政府隱瞞、扭曲、和詆毀自己的民族英雄不但非常愚蠢而且是不可原諒的。

YST 認為今天中共的政權已經十分穩固,應該有足夠的自信在「抗日戰爭史」和「國共內戰史」上比對雙方的筆記,然後作出公平的評價。尤其對這些在抗日戰爭中為民族生存作出重大貢獻的國軍將領,中共政府應該給予正確的歷史地位並且加以隆重的表揚,更要把他們轟轟烈烈的事蹟寫入教科書。這些將領都是民族英雄,中國政府必須這樣做才對得起中華民族,也才能對自己的後世子孫有清楚的交代,目前中共的論述把所有抗日戰爭的功勞都攬在自己身上是說不過去的,也無法服人。

 

在和日軍拼命的戰場上,張靈甫多次負傷不退繼續奮勇作戰,浴血奮戰的張靈甫雖然在一九三九年成了跛腿將軍(「上高會戰」右腿骨被炮彈炸斷),但是卻沒有打過敗仗。

從中國的國家觀點來看,張靈甫作為一個職業軍人全心全力效忠國家,對日作戰身先士卒戰無不勝,是軍人中的軍人。相比之下,抗日戰爭陳毅和粟裕身為軍人做了甚麼? 

從中華民族的歷史來看,張靈甫將軍為民族的存亡鞠躬盡瘁立下赫赫戰功,毫無疑問是我們偉大的民族英雄。陳毅和粟裕顯然不是民族英雄,連邊都夠不上。

什麼叫做「英雄」?

歷史總有一天會還張靈甫將軍一個公道。

 


清晨獨自慢跑的 YST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回應文章 頁/共2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补充
    回應給: BS(BanSong) 推薦0


BanSong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恩,严格来说国军投奔汪主席的和平建国军属于平级调动,不算跳槽的

  “我们不是叛国投敌的人,共产党才是中国的叛逆,我们是想和日军一起消灭他们的。我们至今(1942年10月)仍在接受重庆的军饷。如果贵军要与中央军作战,我们不能协助。这点望能谅解。”(【日】稻叶正夫编写,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翻译:《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冈村宁次回忆录》,中华书局1981年版,327页)。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2578814
伪军人数
    回應給: edyvice(edyvice) 推薦0


BanSong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根据剑桥中华民国史的记载,国军跳槽人数大约是50多万,也就比侵华日军死亡人数(45万以下)多点罢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2578803
反共毒害如此之深,也沒什麽好説的了
    回應給: Damn M(transpen) 推薦0


edyvice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八路軍屬國軍序列,大家同屬第二戰區指揮,如此解釋還算扭曲歷史?因爲朱德是共產黨,所以即便是第二戰區長官也不可以指揮國軍?那國民黨整編共產黨做什麽?只是爲了讓共產黨當炮灰?

有人要研究僞軍裏有多少高層是共產黨,在下準備洗耳恭聽,歡迎把證據拿出來曬一曬,看國共兩黨究竟誰的漢奸多。

共產黨再怎麽樣,畢竟還承認了國軍的成績。不曉得國民黨何時能正視這個和他一起北伐,一起抗日,一起追隨國父中山先生的同志?何時也能給中共修一座紀念碑,緬懷一下同樣是中國人的先烈?

被日本人佔領了大半個中國還有臉指責別人不抗日,指望他們能公正評價歷史,是否太奢侈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2578627
還是選擇性記憶
    回應給: Damn M(transpen) 推薦1


edyvice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乱石

武士敏部在朱德、彭德怀指挥下,采取以小分队诱敌入山,以主力设伏打援、各个歼灭的战术,与敌激战5天,歼敌近千人,牢牢守住了险隘子洪口。

==================

要知道這段時期,第二戰區由閻錫山、衛立煌、朱德三人協同指揮,共同主持山西抗戰。朱德兼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第二戰區東路軍縂指揮。國共合作抗日,原本就有部分國民黨部隊由朱德指揮。同樣,八路軍亦有部分部隊由第二戰區協同指揮。武士敏難道位階會高過朱德?在此情況下,武士敏在朱德、彭德懷指揮下又有何不妥?

況且,共產黨接受國民政府整編為八路軍,雙方原本就有協議。國民黨軍負責正面戰場,八路軍負責敵後戰場。八路軍不過幾万之眾,如果都聽從蔣委員長的英明領導,恐怕比國軍挂掉的速度更快。八路軍將士何罪,要被這樣的統帥害死?

如果帶著反共的有色眼鏡去解讀歷史,中共怎麽做都是不對閣下胃口的。除非中共都拚光了,閣下才會認爲中共抗戰?恐怕那是又會消遣中共說沒本事就不要去抗日戰場丟人現眼,打光了活該。這或許也是蔣委員長的初衷。

中共原本是不該承認國民黨的法統的,因爲這個法統來路不正。爲了民族抗戰而接受改編,還要被人這樣消遣。幸好共產黨贏了,否則這個黑鍋不曉得要背多久。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2578422
反共邏輯縂是無止境的
    回應給: 黑雨(blackrain) 推薦0


edyvice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國民黨已經打不過日本人了,再去敵佔區佔那大片土地何用?分散兵力而已,不是嗎?

-------------------------

國民黨捨得幾十萬幾十萬地部隊被殲滅,卻拿不出幾万人來打遊擊,我真佩服您的邏輯。

抗戰期間有句話,說國軍是“降兵如潮,降將如毛”。國民黨有沒有派兵去敵佔區,答案是肯定的。不過絕大多數不是去打遊擊,而是去做僞軍,協助日本人圍剿共產黨。

國軍不想打遊擊嗎?答案也是清楚的。抗戰初期,國民黨派遣過多個高級將領觀摩團去向八路學習遊擊戰,問題是敵佔區的遊擊戰不是有人有槍就行,沒有共產黨那種政治工作的水準,去多少人都是肉包子打狗。

戰爭不是單純的軍事問題。共產黨在日寇敵佔區開展遊擊戰不是單純的軍事問題,國民黨失去大陸政權也不是單純的軍事問題。國民黨就是不肯面對這個問題,才至今仍然碎碎念。

觀察和分析共產黨,不要只單純地從反共角度出發。共產黨肯定不是完美的,這個星球至今也沒有完美的政黨。擺脫不了意識形態,除了打口水戰,不會有任何結果。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2578187
一直想统计这样一组数字
推薦0


clwpc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就是抗战中共军&国军的  杀敌人数/军队人数

这样的对比才比较有意义  让游击队和正规军团比战役规模是不是有点不实际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2578155
告诉你吧
推薦0


saxphonewang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你要知道他是杨虎城旧部,杨虎城知道是谁了吧。

当国府正规军节节败退时,中条山大捷被国府视为最大耻辱。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2578152
论共军之敌后抗战
    回應給: 黑雨(blackrain) 推薦0


BanSong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整个抗战过程中,总的来说,正面抵抗日军的基本上是国民党的军队,而敌后战场的游击战争基本上是共产党军队在进行。大陆的历史教材一向为了突出中共的地位而比较强调游击战争的贡献和地位,对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的贡献和牺牲则加以淡化。因此有些重要的战役在大陆的中学历史教材中得到应有的体现。比如三次长沙战役,据我所知,至今似乎还没有在教材中提到过。近年来大陆的历史教材多少有些进步了。但是在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强调中共军的贡献仍是主流。
  
  但毕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的战争规模,每个正视历史的人都回避不掉。在受大陆有色的历史教育引导国以后的学生,接触到这些长期被淡化的事实以后,都会有被愚弄的感觉。但这又容易导致另一个极端,即不能正确对待敌后战场的中共抗战的地位。敌后战场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本文试图对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作一些分析。
  
  敌后战场的发展和扩大随着日军占领区的扩大而逐步实现。最初,敌后战场同时存在着国民党和共产党的部队在坚持。1939年,日军对自己的后方进行了三次“治安肃正”。这让敌后的国民党抗战力量损失惨重。而共产党游击军则依靠对游击战的丰富经验存活了下来。1940年起,日军后方的抗战活动已为共军所主导。
  
  共军在日占区利用日军统治薄弱的区域建立基地,依照十年来与国民党作战的模式对抗日本人。主要的模式是先铲除当地的伪政权、土匪,建立自己的政权,发动老百姓参军或者组织民兵。
  
  日军发现有些区域开始失去控制,起初不太在意。但是日本进行的战争必须依赖从占领区搜刮的粮食和其他物资。共产党占领区的日益扩大,总有一天日本人会感到必须动用武力去围剿。
  
  1937年和938年,日军的大部分力量在打击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对自己的后方关注比较少,国共两党的游击队乘机发展壮大。后方的不稳定使日本人无法容忍。1939年开始,日军进行后方的治安肃正运动。该运动进行了三次,持续到1940年初。日军动用了关内23个师团中的10个,可见后方的游击战让日本人多么恼火。
  
  这次运动是敌后国民党抗战力量的灭顶之灾。在华北日据区国民党的敌后力量几乎伤亡殆尽。共产党的游击队通过游击战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共产党的战术大致如下:日伪军进犯根据地的情报传来,就一方面调兵袭扰敌军,一方面发动人民坚壁清野疏散群众。然后开始有计划地诱敌深入寻找战机。当战机出现,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孤立的敌军一部。这样持续下去,直到敌军被迫退走。敌军退走后,再乘胜追击,消灭敌军孤立据点,扩大根据地。总的来说还是红军反围剿的套路。
  
  共产党的抗日史中,唯一公认的大规模出击就是百团大战。此外,共军的大规模对日进攻作战几乎没有了。百团大战,消灭日军约2万,杀、伤、俘伪军约3万,八路军也损失2万余人。这些数字和国民党的那些大会战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如果仅仅因此就认为共军的贡献微不足道,那不但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逻辑。
  
  如果有大量的小规模战斗,加起来的效果未必逊于一次大会战。事实上,后方的“治安问题”一直令日本人头疼不已。与国军正面对峙的日军,占关内日军总数的比例,在抗战的初期和末期形成两个高峰,中间是一段低谷。中间这段时期日军行动的重点成了巩固后方。正如上文所说,1939年日军调集占关内总兵力近一半的力量打击后方的游击队。1940年,这个比例并没有随着国民党游击部队的削弱而下降,恰恰相反,这个比例反而上升了。此后一直到1945年,五六年中,在后方与共军作战的日军都占其关内总兵力的60%左右。如果把伪军也加进去,这个力量的比例还要大大上升。
  
  可见,共军的敌后抗战,虽然缺乏大规模主动出击,可是其作用和影响绝不逊于正面战场,而绝非郑浪平在其《不朽的光荣——第二次中日战争史》中所说的“无足轻重”。至少在抗战中期,说敌后战场成了主战场,也是不过分的。
  
  共军之所以采取了这种作战战略,是由共军的实力和地位所决定的。共军不可能像国军那样打大仗。淞沪一战,国军在3个月内损失30万人以上。而八路军开始抗战时总兵力亦不过3万人,不可能支持这种大消耗的战役。而且国民党有广渺的大后方可以补充兵员和物资,还有苏联和美国的支援。但是在敌占区活动的共军没有这样的条件。郑浪平在其《第二次中日战争史》中,以共军缺乏大规模作战为由来推测共军是发展第一,消极抗日,为将来国共的最后摊牌做准备,是缺乏说服力的。
  
  而且还有一个简单的逻辑。在日据区生存,“发展”和“抗日”是同一个概念。理由很简单:日本人不会坐视你发展。要在敌占区发展,就不可能不与日军作战。一次又一次的“治安肃正”、“治安强化运动”、“囚笼政策”、“清乡”、“扫荡”、“三光”就是证明。共军对这些进攻,习惯用前面已经说过的战术对付。而郑浪平等人,对这种战术颇有微词,认为只有主动地大规模进攻才是真正抗日的表现。其实他们的意见就是要让共军用李立三、王明对付国民党的方法来对付日军。而那已经被实践证明是取败之道。共军的战术其实是遵循了“凡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原理。必须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点的保证就是根据地。所以从表面上看,共军行动的中心环节就是建设、保卫并相继扩大根据地,所以看起来缺乏主动进攻的精神。但是毕竟前面已经说过了,这是由共军特殊的地位和条件所决定的,更何况在敌后发展和抗日本来就是同一个概念。
  
  此外,共军保卫根据地,多采取根据地内线作战的办法,这也受到了现在很多人的攻击。比如郑浪平在他的书中就提出这种打法把平民百姓当成了主要的贡献者和牺牲者。“中国人民为了支持中共的游击战,所付出生命与财产的代价,远远超过支持国民党的正规作战。”,还说游击战中人民的伤亡“远远超过日军与游击队总和的几千倍”。
  
  首先中共的游击战的确会招致日军的报复,人民如果躲避不及就会遭受屠杀和劫掠。这是不争的事实。可是损失是否如郑浪平所说那么大呢?本人估计是不可能的。因为共军活动的区域主要在人口分散的农村,日军一次屠杀,受灾的人不会特别多。而相比国军的正面战场,一旦人口密集的城市失守,人民遭受屠杀破坏就要容易的多,所以也必然严重的多。有以下数据可以参考。
  
  共军根据地遭受的较大规模的破坏有如下一些:
  
  1941年8月, 11月,日军扫荡北岳区,总计残杀4500余人。
  1941年冬,日军以5万兵力扫荡山东区中心的临沂、留田,屠杀群众3000多人。
  1942年,日军进一步推行"治安强化"运动,残酷的“五一”大扫荡,共捕杀冀中群众5万余人。
  1943年9月,日军对晋察冀边区北县区进行了三个月的"秋季大扫荡",制造了"阜平平阳惨案"、"易县寨头惨案"、"平山岗南惨案"、"灵寿大寨惨案"、"井陉黑水坪惨案"、"平山焦庄惨案"等血腥暴行,残杀我人民6674人
  
  这些数字看起来都很多,可是它们加起来,也远远达不到南京大屠杀的30余万。
  
  除了农村人口比较分散以外,共军的保护措施也减少了民众的损失。在根据地里,一般有民兵组织放哨,发现日军向村子进发就会通知村民转移疏散,同时民兵也发动地雷战和麻雀战袭扰迟滞日军的行动。在太行山,吕梁山等山地根据地,村民可以躲进山里。在冀中等平原地区,则利用青纱帐,后来又发明了地道。所以说,绝非某些不了解的人所臆断的那样,共军都是扔下老百姓自己一走了之。除非日军到来得太突然,或者当地民兵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或是老百姓藏身之处被发现,才会遭到屠杀。
  
  至于“几千倍”的说法,则完全是不动脑子地信口开河了。因为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死亡人数是约3500万。用最有利于郑浪平的假设:3500万全是平民(虽然这绝对不可能),再假设这个“几千倍”是2千倍。这样说来,整个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军队的死亡总和应该不超过1.75万人。郑浪平就是这么滑稽。
  
  共军进行的民众战争,民众的确成了战争的主要贡献者和牺牲者。但是这难道不是所有战争的必然规律吗?国民党的正规战所需的钱粮物资难道不是人民的贡献吗?枪声一响,征车马,拉民夫,抓壮丁,损失的不是老百姓?反倒是共军,还动用军队开荒生产,让老百姓减轻了一些负担。
 
  国军有过这样吗?没有。在河南,国军横征暴敛之甚,让河南人民将汤恩伯视为和“水”、“旱”、“蝗”一样可憎的灾害。而在豫湘桂战役一开始,河南国军却一触即溃,其战斗力之差,令日本人都大吃一惊。因为日军本打算一个半月达到的目标,只用了21天就完成了。像国军这样平时聚敛,战时大败,国土沦陷,然后日军掠夺沦陷区,用掠夺来的资源继续杀中国人,损失的难道不是民众吗?回顾国军的大部分大会战,都是“海赌——惨败——国土沦陷”的模式。犹以近段时间宣传的最厉害的淞沪会战为最。国军损失30余万,日军只损失4万人。这是中国军队的惨败。而今伤亡惨重反而成了光荣的事情反复宣扬,如果不说厚颜无耻,至少也是很不妥的。国军的大会战基本上就是这种货色。它们比共军的敌后抗战更有意义么?可能不见得。这种会战只对日本人有意义,那是他们的重大胜利。可是对中国军队来说只是奇耻大辱,无意义可言。
  
  而且和共军比起来,国军的失败更为彻底。共军的根据地被日军占领,不久后会收复,重建根据地,恢复生产。可是国军丢掉的土地一朝落入敌手,大部分就再也收不回来了。自从南京沦陷生灵涂炭后,直到抗战结束,国军可有一兵一卒能回来替30余万冤魂复仇?没有。
  
  反倒是共军,把国军丢掉的领土捡回来,使得日军不得不继续战斗来夺取这些资源,而这些资源他们本来只要一声令下就能得到了。郑浪平等人认为共军的游击战没有什么战略意义。可是如果没有共军几年来把日军困住,让日军全力进攻国军,国军挡得住吗?从豫湘桂之战来看,本人认为是很成问题的。
  
  说到豫湘桂之战,郑浪平的书中对此战失败的辩护不得不说两句。郑浪平对这个失败的解释是两个原因:一是美国的援助不到位,二是中共没有发动一次新的百团大战牵制住日军。这实际上是照单全收了蒋公当年的解释。
  
  蒋公解释说中国最精锐的八个军被调到缅甸去了,所以导致华东力量空虚。可是他隐瞒了一点,那就是在战役之前,他曾经下令把河南及其周边6个精锐军调到陕北和新疆去对付共产党。所以兵力的空虚蒋公自己也难辞其咎。但是即使如此,战役开始时河南还有30万国军,而进攻河南的日军只有10万,可是国军在数日内就彻底土崩瓦解,全线崩溃。连汤恩伯自己也说,国军作战不力无可讳言。(说句题外话,史迪威有他自己的道理。他掌管对华援助物资,原则是必须确保这些物资用来对日作战,而不能被用于打内战。从上文所说的那6个军的去向来看,史迪威的担心不无道理。所以史迪威认为最保险的办法就是物资尽量用来武装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
  
  至于说中共没有发动进攻来牵制住日军,则是胡搅蛮缠了。当时史迪威曾向蒋公建议动用中共军向河南的日军进行反击,可是蒋公严词拒绝。可见蒋公自己也不愿意共军参与对日作战(本人估计原因是担心共军再次借机扩大势力),又怎能把失败归咎于共军没有发动进攻?退一步讲,当时国军的力量再弱,比共军还是要强很多的,所以理应多承受一些日军的压力。而此前若干年中一直是共军抗击了一半以上的日军力量。这些年里国军一直对共军进行封锁,双方处于半敌对状态。如今国军战败,反而怪罪共军没有把日军牵制住,无疑是荒谬之极。
  
  最后谈谈抗战中的国共冲突问题。国共在抗战时的冲突,是亲痛仇快之举,但又是十年内战留下的后遗症,本就很难消除。不管谁先动手,都是一场悲剧。可是如郑浪平等人,坚持认为“应该是共军采取主动的成分居多”,则是毫无道理的。郑浪平的理由只有一条:“因为国民政府的部队,一样是共军推动无产阶级革命的敌人,与日军没有什么重大的分别”。问题是难道国军不想消灭共军吗?双方都想消灭对方,你怎么就肯定是共军为主动呢?像郑浪平这种观点,除了用国民党长期的偏见以外,实在没有别的可以解释了。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2578132
國軍才是抗戰主力
    回應給: edyvice(edyvice) 推薦0


黑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老兄就不必如果了.共軍在抗戰時期的戰鬥力能與後期建國時相比麼?

更有甚者,您怎麼好意思拿出朝鮮戰爭時的共軍戰鬥力來論証”共產黨於抗戰時期不會光是在後方搞地盤”?年代不一樣,戰鬥力不同,戰略指導方針也大大不一樣,不是嗎?

當時會在後方搞地盤,並不表示後來不敢和美軍開戰.後來敢和美軍開戰,並不代表當年沒有理由在後方搞地盤.

您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您的意思是,紅軍從抗日時期開始就很神勇了?(神勇怎麼不上正面戰場?)土八路與抗美援朝志願軍一個等級?

老兄搞不清楚的是,抗戰初期,國民黨軍哪兒來的美械裝備?中央軍精銳部隊用的是德式裝備,桂軍用的英式裝備...雜七雜八.甚至,只有步槍的部隊,比比皆是.

您還以為國民黨軍從一出生就人人手持美式裝備,沒事就開戰車啊?就算是全國有一百八十幾個師的國民黨軍,也得分能打仗,不能打仗,裝備好,裝備差的吧?

您不知道的是,抗戰爆發時中央軍約掌握了三十個師級單位,中央軍(系統師與控制師各半)裏頭參加滬戰的有十七個,佔總數一半以上.而且參戰的十七個師中,有十二個是素質較優的系統師.除了湯恩伯的十三軍與衛立煌的十四軍在山西,第二第二十五師在平漢路上外,中央嫡系部隊已經全到齊了.

再從整編師角度來看,當時全國有三十個整編師,投入上海保衛戰的就有二十一個.蔣介石打個上海保衛戰就幾乎把家底都掏空了,誰敢說他不抗戰?

大陸關於國軍抗戰的事蹟多是清描淡寫(近年倒有點長進),甚至不提,但是給自己在抗戰的功勞倒是吹噓不少.試問沒有國民黨軍在正面戰場作戰,吸引一百多萬日軍,土八路還能打個屁游擊?

您覺的敵佔區沒加蓋,國民黨軍怎麼不去?問得好.

國民黨已經打不過日本人了,再去敵佔區佔那大片土地何用?分散兵力而已,不是嗎?

國民黨是沒有多好,不過,共產黨當年也並非他們所宣傳的那樣,好似抗日只有共產黨的份兒.

打打游擊,小打小鬧,打不贏就跑,如此而已.共產黨之所以躲在敵佔區是有好處的.那裏沒有國民黨軍,地方又大,連日軍都沒這份閒力整天追剿化整為零的共產黨.您說說,共產黨趁機在地方發展自己的部隊,卻不打大規模的抗日戰役,能是為了什麼?


http://weibo.com/1946156414/profile我的微博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2577979
日本人怎麽想,我們怎麽可能知道
    回應給: 鴨湯 II(ducksoup2) 推薦0


edyvice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日本人佔領東三省的時候,國民黨在做什麽?

美國人打到朝鮮和越南的時候,中共在做什麽?

比一比就知道,哪一個更能捍衛中國的利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2577961
頁/共2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