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天下縱橫談
市長:YST  副市長: 貓靈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天下縱橫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軍事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談國軍與共軍的幾個將領
 瀏覽63,207|回應138推薦16

YST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6)

wisely
孫立人的粉絲
MaJoke
Pan
yichun
YesYouGotIt
大陸配偶台灣媳婦感謝馬政府准我全家團圓
達卡
易燁煌
筆記阿本

more...

多謝 zgr對「孟良崮之役」的補充。首先我要改正自己的錯誤,是孟良崮,不是孟良崗。zgr用的地名是對的,YST需要把自己上一篇文章中的錯誤改正。

 

是的,一九四七年在山東的國軍不論火力還是機動力都比共軍強,數量也比共軍多。粟裕的9個縱隊不過二十七萬軍隊,處於膠東本身就面臨被包圍。如果國軍迅速合圍,步步為營向東推進,就會把陳毅的華東野戰軍逼到海邊。共軍沒有海軍,陳毅的二十幾萬部隊插翅也難飛。這是萬全之計,蔣介石這仗不知是怎麼打的。

 

若說粟裕完全憑自己的力量就可以包圍張靈甫的七十四師是不合情理的。張靈甫是一名悍將,自大和冒進是有的,但不是傻瓜,豈會看不出來粟裕想包圍他?張靈甫是主動把部隊拉上孟良崮故意被圍作為誘餌,目的是打一場裏應外合的殲滅戰。這是一步險棋(我個人認為完全沒有這個必要),沒想到其他國軍部隊不配合,張靈甫做不成英雄,白白送了性命。  

 

zgr 說得對。戰區內的國軍部隊都距離孟良崮不足一百公里,走路也用不了兩天(坦克車只需數小時),大部分的軍隊一天就能趕到,八十三師與二十五師跟本就在旁邊連兩小時就不需要。二十五師的確拼命救援,而且幾乎成功(只差天馬嶺最後一個陣地沒有突破,否則七十四師就可以撤出),所以沒有話說;但是八十三師完全沒有參戰是應該接受軍法審判的。

 

國軍有坦克車和大砲等重武器,甚至還有空軍支援,若說都被粟裕打援的部隊阻擋住了是說不過去的,這是藉口,其實是缺乏積極性,最有可能是私心,其次就是怯戰。七十四師與共軍激戰三天,除了二十五師我沒有聽說國軍其他部隊有任何支援性的戰鬥,令人寒心。

 

八十三師的師長李天霞若是不槍斃,蔣介石這仗以後就沒法打了。後來的徐蚌會戰(大陸稱為淮海戰役)邱清泉與黃白韜兩大兵團被殲滅都是相似的情形,國民黨將領之間離心離德無法對抗共軍的協調攻擊。

 

至於王耀武,是抗日名將,YST 非常敬佩。

王耀武出身貧寒,自幼與母相依為命,只讀過幾年私塾。十九歲出來打工,在天津、上海看到國家如此,知道唯有強軍才能救國,於是苦讀數學、物理等自然科學,然後考入黃埔軍校。一步步憑戰功躍升到將軍。抗日戰爭時他參加多次大規模會戰,作戰非常英勇,功勳卓著。尤其王耀武為人謙虛、做事謹慎、與士兵同甘共苦、治軍嚴謹,是中華民國最優秀的將領。一九四一年的上高會戰,王耀武率領七十四軍正面迎敵,不但贏得會戰的勝利而且擊斃日軍少將指揮官和日軍官兵一萬五千人,獲得最高榮譽的「青天白日勳章」。

 

隨後王耀武參加了兩次長沙會戰和浙贛會戰,表現出色。1943年的鄂西會戰大勝日軍,升任集團軍副司令。1943年11月的常德會戰,日軍以七個師團(十五萬兵力)猛攻常德,74軍57師堅持十六天,彈盡糧絕,被迫撤退。王耀武親率51師發起反攻,激戰六天收復常德,贏得這次會戰的勝利。戰後王耀武升任集團軍司令。

 

一九四五年中華民國陸軍進行改組,陸軍總司令部下轄4個方面軍,王耀武年僅四十歲就擔任了第四方面軍總司令。5月王耀武指揮三十萬大軍進行湘西會戰與進犯芷江的日軍六個師團展開激戰,王耀武重創日軍,殲滅日軍兩萬八千人,獲得大捷。

 

一九四五年9月日本投降,王耀武擔任長沙衡陽地區受降長官,接受日本第二十軍司令的指揮刀。

 

抗戰勝利後,王耀武知道自己一定會被推到內戰的第一線指揮官,他不想打內戰,於是稱病打算告老還鄉,但是被蔣介石一再挽留。我認為濟南會戰王耀武戰敗被俘,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為王耀武指揮不如粟裕,而是他根本不想打這個仗。王耀武是個愛國家更愛人民的將軍,這一點特別令我欽佩。

 

粟裕再厲害只打過內戰,他和王耀武不在一個等級。

 

YST 這麼說沒有絲毫看輕粟裕的意思。事實上,五0年代中共戰將如雲,我評價最高的就是粟裕。打小仗與打大仗需要的天分天差地遠。粟裕是指揮百萬雄師的將才。一九五0年毛澤東決定抗美援朝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統兵將領就是粟裕,但是那時候粟裕重病,所以由彭德懷領軍。我常想,如果韓戰是由粟裕來打,也許漢城可以守得住,今天朝鮮半島的局勢就不一樣了。但是歷史沒有如果。

 

以粟裕的戰功和指揮藝術,只做到大將而不是元帥,也沒當上國防部長,真令我不解。解放軍無論怎麼人才濟濟,若論大部隊作戰的指揮才能,粟裕應該排第一。我很不服氣中共十大元帥裏面沒有粟裕。朱德沒打過什麼仗,但是不知為什麼他地位非常崇高(台灣以前的口號「殺朱拔毛」的朱就是朱德),朱德十大元帥排第一,我想是政治因素。彭德懷排第二沒有話說,韓戰打得漂亮,對外戰爭的評價本來就應該高於內戰,粟裕爭不過彭德懷。到了林彪還在粟裕前面排第三就有點勉強了,他在哈爾濱被孫立人打敗,如果不是陳誠等人排擠孫立人(調到台灣做訓練司令)再加上國民黨和美國的馬歇爾搞什麼國共和談遺誤戎機,孫立人早就趁勝追擊把林彪的「四野」殲滅了。再說下去就每下愈況比粟裕差太多了。到了最後,賀龍是什麼東西?湘西一個土匪,以兩把菜刀殺人越貨起家,真是羞辱了「元帥」的頭銜。

 

中華民國的將領,孫立人應該排第一,這是無可爭辯的第一。再下去就眾說紛紜了,但是無論如何不論從任何角度,王耀武是中華民國最傑出的將軍之一,與同時代國內外的任何將軍比都毫無愧色。

 

如果你看過「巴頓將軍」這部電影,你一定記得布萊德將軍對巴頓將軍說的兩句話:「我領軍打仗,因為我接受軍事訓練去盡打仗的職責;你領軍打仗,因為你享受打仗的過程。」

 

我不知道粟裕是不是巴頓,但是我認為王耀武是布萊德。

 


清晨獨自慢跑的 YST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回應文章 頁/共14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嚴格講 孟良崮戰役 國軍的失敗是必然
    回應給: YST(YST2000) 推薦4


貓靈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神鷹特攻隊
貓靈子
reaizuguo*😻愛吃的民族
楊風

  無論是張靈甫還是粟裕,都是非常出色的戰將,看名將捉對廝殺,不管最終勝敗如何,都是閱讀戰史時的一大享受!

  唯純以軍事分析而論,孟良崮戰役國軍的失敗,其實是必然之事,原因至少有如下四點:

1.共軍在兵力上實際佔有絕對優勢:當時國軍的對手華東野戰軍,總兵力已達六十四萬人,其中的主力(資格老,成分純,戰力強)的部隊約二十七萬(資料來源:粟裕戰爭回憶綠),但是,孟良崮周邊的國軍(8個整編師),僅有十三.五萬人,共軍在兵力上至少佔有二比一的優勢(總兵力則是六十四萬對四十五萬,共軍依然佔優勢,因此國軍在山東戰場上對共軍發動主動攻擊,個人認為是一種軍事冒險).

2.武器裝備:很多研究者,常惑於國共雙方的宣傳語言,以為共軍當時僅是小米加步槍的部隊.其實應感謝國軍的無能,無論是日械,還是美械,只要國軍被殲滅了(共軍戲稱被殲滅的國軍為其運輸大隊),其軍火就會被共軍所繳獲使用,共軍地方上的民兵,或許仍是小米加步槍(可能是老套筒或是漢陽造),但繳獲來的優良槍械豈有不用來武裝共軍主力,反而棄之不用之理?可見,在國共雙方精銳對戰時,兩造在武器裝備的差異上並不明顯(當東北完全被共產黨掌握後,至少在陸軍方面,共軍可能還佔有火力上的優勢),至少沒有雙方宣傳機構講的那麼誇大.

3.情報優勢:中共的情報工作,基本上已深入國軍的參謀本部與作戰廳中,此點就不贅述!

4.地利問題:整74師事重裝美械部隊,火力強大,在平原地區固然天下無敵,上了山又乏水源,就成了無牙老虎.

  衡諸上述4點,本子認為第一點才是最重要的關鍵,共軍雖然在國共內戰初期的總兵力遠遜於國軍,但由於情報靈活,有效掌握戰役上的主動權,常能於自身預想的戰場上,集中優勢兵力,吃掉強敵(在同等兵力上難以對付的對手),能充分發揮集中局部優勢,積小勝為大勝,最終再轉弱為強的主動積極性,這是共軍最大的優點.試想,張靈甫雖然驍勇,整74師固然強悍(被日軍稱為虎之子-日文王牌之義,可見對其相當敬畏),但在面對有9倍兵力(士兵素質差距也非懸殊),同等武器,又無地利可恃的情況下,覆軍殺將是唯一的結局.因此,也不能過分苛責周圍的國軍部隊不盡力救援張靈甫(但整83師李天霞將軍的消極和欺詐友軍的作為,的確該殺),因華東野戰軍在孟良崮戰場所佔的優勢太大了,若他們傾力救援,恐怕自身的損失也會很大,甚至也會面臨全軍覆沒的下場.

  個人研究的淺見,以饗同好,歡迎指教!

 

 

 



本文於 修改第 6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446221
回首
    回應給: YST(YST2000) 推薦0


曌文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感慨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173267
第二部分是有关林彪武器来源的一些网络资料,
    回應給: YST(YST2000) 推薦2


bluecrab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神鷹特攻隊
YST

中共进入东北后,中共东北军区后勤部专门成立了军事工业部,主要负责从苏军手里接收沈阳地区大东区 兵工总厂、文官屯坦克修理厂和孤家子火药厂等多家重要的兵工厂。
 
后苏军又将这些工厂要了回去,但允许军工部拉走了30多部机器和200多吨物资。
 
中共也先后将抚顺、本溪、延边等地的兵工厂、化学工厂数百台机器和上千吨各种原料运走。
 
中共1946年6月向北满撤退时,仅各种军工机器和原料就运了300多车皮。(东北军工部:《三年来主要工作》,1950年10月,《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33页。)

正是有了这些工业基础,中共后来才能在北满的军工生产基地生产战争所需的大量弹药。据统计,军工部后来在珲春建立起子弹厂、手榴弹厂等6个兵工厂,1946年9月一个月就生产子弹13万发,手榴弹35000个。与此同时,军工部在牡丹江、哈尔滨、佳木斯、齐齐哈尔等地也建立了不 同规模的军工厂。到1947年,东北军工的年生产能力达到手榴弹300万个、子弹2000万发、各种炮弹150万发。(刘统《解放战争中东北野战军武器来源探讨――兼与杨奎松先生商榷》,《党的文献》2000年第4期)

同时,处于苏军控制下的大连简直就成了解放军部队的后方基地,国民党部队不敢越雷池一步,中共部队倒是进出自由。据统计,“在解放战争3年中,中共旅大党组织在苏军的暗中帮助下,往前线输送兵员3万余人,做军鞋236万余双,做军服300万套,还提供了大批药品和医疗设备,连续分批组织医疗队上前线。仅一‘建新公司’就生产炮弹50余万发、引信80余万枚、弹体中碳钢300吨、无烟火药450吨、迫击炮1430门,以及其它军工产品。当时,旅大地区名义上是苏联海军基地,实际已成为解放战争的物资供应基地、军 工生产基地、兵员基地、军事转运站和可靠的后方根据地。”(夏振铎《苏联红军进驻旅大十年》,《中共党史资料》第43辑P133)

难怪当年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的粟裕在总结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时曾评价建新公司的军工生产说:“华东地区的解放,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山东的小推车和大连的大炮弹。”(陆毅主编:《韩光党史工作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

第三办事处   第三办事处的前身是军工部鸡西办事处。鸡西办事处筹建于1946年6月,对外称“建安公司”,所属工厂主要生产手榴弹、爆破筒、81mm迫击炮弹、50mm掷榴弹、60mm迫击炮弹、信号弹等军工产品。   1946年6月,军工部派叶林等人到鸡西筹建军工办事处。随后,乐少华、钱志道、郝希英等从延安抽调的30余人以及东北地区的80余名日籍技术人员和工人到达鸡西。1946年10月,手榴弹厂开始筹建。   为了加快手榴弹厂建设,招收了一批技术人员和工人。为了解决设备和原材料问题,第三办事处将东北人民自治军从四平、长春撤退时转移到哈尔滨的一批弹药物资、驻哈尔滨办事处的机电设备以及采购的150多车皮的物资器材运到鸡西。后又组织一批干部冒着严寒分赴牡丹江、佳木斯等中小城市和工矿区收集采购物资器材。木材、煤炭极缺,采购不到,就自己组织力量生产。在冰雪里,硬是把150多台机械设备用人力拉到工房。到1947年初,手榴弹厂基本建成。2月中旬,日产手榴弹已达2500枚。   1947年2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的指示,鸡西办事处筹备组根据中央指示,本着以地区配套为原则,在大批量生产手榴弹的同时,集中力量着手筹建炮弹装配厂、炮弹零部件机械加工厂、翻砂机械修理厂,扩大生产能力,增加弹药品种。1947年3月初,经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批准,军工部鸡西办事处成立,乐少华任主任,钱志道、汤钦训任副主任,曾杰任政治处主任。   鸡西办事处下辖4个工厂。第一厂集中力量扩大手榴弹生产,边生产、边补充工装工具和机械设备,生产出的手榴弹随时装上火车发往前线。第二厂利用随时修好的厂房突击修理、安装机械设备,制作工具、工装,做好炮弹机械加工的准备工作,接着大批量机械加工炮弹零部件。第三厂修建旧房屋,一部分作为翻砂工房,生产炮弹壳和手榴弹壳;另一部分作为熔铜工房,铸造引信体。第四厂利用在第一厂厂区的3栋工房制作雷汞,生产手榴弹用的6号雷管和50mm掷榴弹。   1947年4月初,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伍修权到鸡西检查工作并主持召开军工会议,指示要加快珲春、兴山、鸡西、哈尔滨4个军工办事处的建设,决定从珲春调拨50台机器设备给鸡西,扩大手榴弹和迫击炮弹的生产能力。   根据4月会议确定的任务,鸡西办事处一方面加快第二、三、四厂厂房修建、改建与机电设备修理安装工作;另一方面加快50mm掷榴弹和82mm迫击炮弹复装试制工作。6月份开始生产掷榴弹,当月生产出1200发。7月份开始82mm迫击炮弹的试制工作,到12月末,生产出3万发。   1947年10月军工会议后,鸡西办事处编为军工部第三办事处,在继续抓好手榴弹、50mm掷榴弹、82mm迫击炮弹以及雷管生产的同时,又重点抓了60mm迫击炮弹的设计和试制工作。60mm迫击炮弹是以缴获美制60mm迫击炮弹为基础,结合81mm、82mm迫击炮弹的结构改型设计的,到1948年4月试制成功,并开始批量生产。   辽沈战役结束后,第三办事处于1948年10月下旬奉命调一大批干部南下。1949年2月,中央军委决定停止手榴弹生产。9月,第三办事处改称第23工厂,该厂的主要任务由生产前膛炮弹改为生产后膛炮弹,开始生产76.2mm野战炮榴弹,孙云龙任厂长,梁富民任副厂长,林世超任党委书记。

第四办事处   第四办事处由吉林军区军工部与辽东军区军工部合并而成。1947年4月,吉林军区军工部成立,张汉杰任部长,姜开进任政委,下辖修械厂、手榴弹厂和枪弹复装厂。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其军工部改称东北军区军工部。同时,东北军区军工部接管吉林军区军工部,将其迁往黑龙江省北安市,改编为军工部第四办事处,吴云清任主任,涂锡道任政委。4月,辽东军区军工部也划归东北军区军工部,编入第四办事处。第四办事处所属工厂主要有一厂、二厂、木材厂。一厂建在南大营,负责修械、弹体翻砂铸造、机械加工及冲压焊接等;二厂建在东大营,负责炮弹总装;木材厂负责生产枪托和炮弹包装箱。7月,第四办事处根据军工部下达的任务,开始试制和生产81mm迫击炮弹。同年10月,第四办事处撤销 ,改为北安炮弹总厂,归第五办事处管辖。

第五办事处   第五办事处的前身是新四军第3师军工部。1946年4月,新四军第3师军工部30多人在部长田汝孚的率领下随军进入齐齐哈尔市,建立嫩江军区军工部,后改称西满军区军工部。该部接收了“嫩江省修械所”(现为齐齐哈尔建华机械有限公司),成立机械厂和装配厂,生产迫击炮弹和手榴弹。同年6月,西满军区军工部奉命将这两个工厂迁至嫩江县,在齐齐哈尔市只留几十人修理枪械。迁至嫩江县后,为了扩大生产能力,将讷河县民主联军某部修械所的设备和人员并入,扩建成3个分厂:一分厂为机械加工厂,二分厂为弹药厂,三分厂为铸造厂。   西满军区军工部在嫩江期间共生产81mm迫击炮弹3300发、82mm迫击炮弹4624发、手榴弹21730枚,还修复了一部分军械。1947年4月,着手试制60mm迫击炮弹。7月,又由嫩江迁回齐齐哈尔市,接收了解放木工厂、氧气厂和汽车修理厂,组成机械加工、弹药、木工、修械、汽车修理和铸工6个分厂。9月,汽车修理厂移交给其他单位,铸工分厂并入机械加工分厂,只保留4个分厂。   1947年,西满军区军工部共生产81mm迫击炮弹150054发、85mm炮弹5160发、手榴弹62698枚、68mm炮376门、68mm炮弹13566发,爆破筒6000个。此外,还完成了各种军械的修理任务。   1948年4月,西满军区军工部划归东北军区军工部,编为第五办事处,驻齐齐哈尔市,田汝孚任主任兼政委。同年10月,接收洮南修械厂和北安炮弹总厂,此时职工达到近2000人,机器340多台,到年底共生产60mm迫击炮弹151615发。1949年3月,东北军区后勤部军工部决定将北安炮弹总厂从第五办事处划出,列为直属六厂。

 

=====================

何长工智借苏联缴获的日本关东军武器

想当初,苏联顾虑与美蒋相关利益协定,连缴获的日本武器都不敢明正言顺地交给东北民主联军。苏军将缴获日本关东军的武器装备,大部分存放在满洲里,准备拉回国内回炉炼钢制造拖拉机。中共东北局曾先后派陈云、李富春与苏军谈判,要求苏军将这批武器转交东北民主联军,但苏军负责监押这批武器的瓦加洛夫将军 执行莫斯科的命令,坚不答应。于是东北局再派何长工就此事与苏军交涉。何长工擅长外交,毛泽东在井冈山收编袁文才和王佐的部队,就是他奉命与袁、王联系,而且他与苏联方面打交道较多,富有经验。何长工与瓦加洛夫再次进行谈判,瓦加洛夫仍然态度顽固,拒绝中共东北局的要求。何长工向瓦加洛夫坚决表示,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才取得胜利,这些武器理所当然应归东北民主联军所有,如果他拒绝交出,将扣留他作为人质,然后以武力劫夺这批武器。何长工的强硬态度使瓦加洛夫软了下来,又经过何长工的多方争取,瓦加洛夫最终在将这些武器转交给东北民主联军“暂时借用”的协议书上签了字。这批武器数量很大,包括步枪约40-50万支,20余辆坦克和大批重炮,可装备几十个师的部队。虽然瓦加洛夫是不情愿 地交出这批枪炮的,但无论如何这是解放战争中苏联对东北民主联军的最大一笔支援。解放战争开始时,人民解放军全军127万人的步枪总数只有约45万支。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军接收关内128万侵华日军的全部步枪也只有约70万支。东北人力丰富,工业发达,又是全国最大的粮仓,扩充部队容易,因此东北民主联军获得这批武器后,很快发展到103万人,提前实现了毛泽东要求东北人民军队在两年内建立百万大军的目标。

远东苏军援助解放军缴获的日军火炮700余门

辽沈战役前,苏联当局已经正式支持中共,当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员朱瑞亲赴苏联与远东苏军交涉,要求苏军将缴获的日军火炮移交我军。远东苏军在莫斯科的授意下交出日军火炮700余门,这批火炮加强了东北野战军的炮兵,到辽沈战役开始时, 东北野战军已拥有山炮、野炮、榴弹炮、加农炮660门,炮兵力量在当时国共双方各战略军事集团中首屈一指。辽沈战役中东北野战军对锦州的总攻炮火,其猛烈程度在中国历史上堪称空前,敌军城防倾刻崩溃。东北野战军仅以31个小时就攻克该城。

苏联促成解放军在大连建立了大规模军工企业

苏军对东北野战军的另一项重要支援,是允许东北野战军在大连进行大规模军工生产。按照《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旅顺、大连由苏军租借,中国军队不得进入。事实上,大连虽是国际中立区,但从市长到警察都由中共方面人员担任。东北野战军利用大连的有利条件,在这里建立了解放军在东北最大的军工企业,大量生产炮弹支援关内解放区作战。当时,东北局特派李一氓任旅大地委副书记兼财经委员会主任,负责 对关内解放区的弹药供应。1947年9月,东北军工会议确定,由大连制造24万发炮弹,供应关内部队作战。1948年,东北局又决定大连的兵工厂扩大炮弹生产,并决定恢复扩大安东和南满的有色金属矿,以保障大连的军工原料。大连的军工生产对关内解放军的作战起了很大的作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消耗的20万炮弹,大都来自大连兵工厂。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曾经说过,他能打赢淮海战役,靠的是山东的小推车和大连的炮弹。……”

 

=========================

搞清楚中共接收了多少武器,以中方提供的资料为基础进行估算相对更可靠些。一是因为作为受援助方,具体接收了多少武器,当时的记载相对比较可靠;二是受援助方一般不会夸大自己接收援助的武器数量;三是从60年代开始中苏进入论战甚至兵戎相见, 因此,中方之后的材料以及当事人的回忆对苏联援助数量及发挥作用基本不会夸大。

但是由于相关的材料尚未完全公开,我们只能从零星的资料中找出中方在东北接收武器数量的最小值。

2、1945-1948年中共最少得到了枪支30万,轻重机枪2万挺,各种炮1500门,弹药无数

1945年苏军占领东北时,抗联也随苏军直接进驻东北,几乎在同一时刻,毛泽东命令关内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冀热辽军区中共部队迅速奔赴东北进行接收。各个部队接收到武器的情况,有据可查的如下:

(1)据周保中介绍,跟随苏军回国的东北抗联在长春占接收了日本的一个军火库,并在各地收缴搜罗各种武器,“截止1945年10月15日,抗联人员在各地收缴和搜查日伪武器计有:步枪近6万支,轻机枪9千余挺,重机枪8百余挺, 掷弹筒5百多个,迫击炮20余门,山炮和野炮5门,弹药1200余万发。”(周保中《抗战胜利时的东北抗日联军》,《解放战争时期过度阶段军事斗争回忆》P106)

(2)冀热辽军区周家美部500余人进驻锦州,在苏军协助下解除了锦州伪满军队一个旅5000余人的武装,并从日伪军火库中获取武器,共得火炮近80门,轻重机枪690余挺,步枪13200余支,手枪350余支,炮弹100余箱,子弹1000多万发。(周家美:《关于我军进兵东北接管辽西的回忆》,《锦州党史资料》第1辑,第44页)

(3)1945年9月中旬冀热辽部队曾克林部随苏军接管沈阳,据其回忆:“苏军曾一度把日本关东军最大的苏家屯仓库交给我军看守(后来又收回)。针对当时东北人民热烈参军的情况,我组织直属队的干部战士拉炮拉武器,战士们看到有这么多 武器,各个兴奋不已。在繁忙的公务中,我也抽出时间加入拉武器的行列,干部战士不顾疲劳,先后拉了三天三夜,拉出步枪20000余支,轻重机关枪1000挺,20多万发子弹,还有155门各种口径的迫击炮、野炮和山炮,这些武器不仅装备了出关部队,还为当时的扩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还将一部分武器支援了后续部队和原抗日联军以及关内其他解放区部队。”(《曾克林将军自述》,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版P101)

(4)1945年9月下旬前后,苏军为避免因公开支持中共进入东北被国民政府和美国指责为违反中苏条约,因此将已经交予中共的多数工厂、武器库和部分政权重新收回,并劝说中共武装退出城外。在此背景下,9月21日,彭真电告中央:“现在我看守下较可靠的军械库只有七五山炮11门、迫击炮70门、六五子弹500 万发。”9月30日,彭真就又电告中共中央称:“用各种方法得枪万余支。”31日他再度电告中央说:发现新的武器库,“搜得山炮80门,迫击炮100余门,子弹稍多”。(杨奎松《关于解放战争中的苏联军事援助问题——兼谈治学态度并答刘统先生》)

(5)1945年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期间,基于反对美国势力进入东北的战略考虑,苏军开始受命积极支持中共占据东北。10月4日,苏方通知中共东北局……决心从军事上援助中共。之后已知中共方面所得到的武器就有三批,“其中步枪约10万支,轻重机枪约3400挺,掷弹筒约500个,大炮100余门,各种弹药将近2000万发。”不久,苏方又“把南满的大批兵工厂、武器弹药仓库,甚至一些重型武器和飞机统统交给中共。”(路文娟《对苏联给予中共东北解放战争军事援助情况的考察》 )10月25日,东北局还进一步致电中共中央:“除已交中共的飞机和有一个日本航空大队全部人员可用外,仅抚顺一处便有300万发炮弹可交我使用。苏方建议中共赶快接收,同时抓紧编练炮兵和生产大炮。而兵工厂及武器库也最好保留一部分,分散一部分,以免遭到轰炸。”(《东北局关于苏军交涉情况致中央电》,1945年10月25日)

(6)1945年11月5日、6日,东北局向中共中央报告称:“已将从苏军处得到的一批武器,大约1.2万支步枪和300挺机枪运往急需武器的热河地区,以装备那里新到的徒手部队。而在沈阳一线,连同此前已得之武器在内,共取得步枪11万支,机枪约4000挺,各种口径炮一批。阜新一带还有武器,但数目不详,沈阳苏军已同意代为接洽。另取得通信器材一大批,小型运输机6架,火车两列。在哈尔滨 ,则得到2.4万支步枪,数百机枪及部分炮。”(《东北局关于苏军交涉情况致中央电》,1945年11月5日、6日;《陈云关于哈尔滨情况致林、彭电》,1945年11月7日)

 

===========================

(7)1945年12月29日,彭真在致各兵团电文中又提到:“我确曾控制大批物资(机器、被服、弹药)”“根据现存不完整材料,运赴锦州方面的各种子弹一项即达八百万发,手榴弹约十五万个,皮帽、鞋子各三万,大衣两万,棉裹腿近十万,另有北面运去一万两千支步枪,机枪六百挺,十月初尚抢运去很大一批物资。”(田酉如《彭真年谱》上卷[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P285、P292)

(8)据东北局给中共中央的电报称:1946年3月中旬苏军又从朝鲜“给枪三万(余)支”。(《东北局转报周保中处消息致中央电》,1946年3月16日。)(杨奎松《关于解放战争中的苏联军事援助问题——兼谈治学态度并答刘统先生》)

(9)苏联撤军时,苏联为了帮助民主联军巩固其在东北的地位,向中共移交了 大量武器弹药。高岗1946年4月20日从哈尔滨电告东北局和中共中央:苏军已确定25日撤完,今送两辆装甲车及一部武器。“交涉送十万步枪、一万轻重机枪、一千门炮。”(《高岗关于与苏军交涉情况致东北局并中央电》,1946年4月20日)

(10)1947年10月,当时在东北担任军工部长的何长工得知苏军在中苏边境的满洲里仓库里存放着一大批日本武器,准备运回苏联去炼钢,便去与管仓库的苏军上校卡瓦洛夫谈判,后苏军同意移交这批武器。这批武器有多少呢?据林彪1947年12月28日给斯大林的信中说:“我们用你们给我们的那批武器装备了30个步兵团、2个山炮营。”(徐焰《解放战争中苏联给了中共多少武器援助》)

(11)据当年在朝鲜办事处工作的丁雪松等回忆,苏军占领的朝鲜向中共运动的军用物资有:“194 6-1948年,朝鲜方面支援了我们两千多车皮日本侵略军留下的作战物资,有的是无代价支援我们的,有的是通过物资交换取得的。在请求朝鲜政府支援的作战物资中,第一批是朱理治……要的十二个车皮物资,第二批是刘亚楼要的二十四个车皮物资,第三批是朱瑞要的一百一十个车皮物资,第四批要多达六百到八百车皮物资。这些物资都是……无偿赠与和无代价帮助我们装运的。在采购和交换的物资中,一九四六年山东指派倪振通过办事处买到三百吨炸药、三百万只雷管、一百二十万米导火线。一九四七年春,山东又指派黄友年等通过办事处买到一百二十吨炸药、二百吨硝酸、一百吨丙酮、十五万双胶鞋。这些物资在战争中都是非常宝贵的,从南浦装船经大连转运山东,对支援山东以至华东解放战争发挥了很大作用。”(丁 雪松等《回忆东北解放战争期间东北局驻北朝鲜办事处》,《中共党史资料》第17辑P204)

以上是我们从已有资料中察知的中共部队在苏军直接或间接帮助下接收的较大数额的武器状况,从上述最保守的情况我们可知,扣除有可能重复统计的情况,东北解放军最少获得了枪支30万,轻重机枪2万挺,掷弹筒1000个,各种口径的迫击炮、山炮、野炮最少1500门。

3、1945年中共最少获得了140架飞机,完好的100架左右

除了枪支弹药和火炮之外,进入东北的中共部队还获得了多架日军留下的飞机,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东北老航校。那么,东北解放军获得了多少架飞机呢?

据曾克林回忆:“当时在沈阳附近的辽阳奉集堡机场,驻扎着日本航空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训练飞行大队,装备有重型轰炸机、九九 高级教练机。大队长是林弥一郎……我军共缴获林弥一郎飞行大队各式飞机46架,飞行员17人,机械师24人,机械员72人各类地面保证人员一百八十多人及各种器件和配件。”(《曾克林将军自述》,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版P130)这46架飞机是不是像后来说的那样是报废的旧货呢?根本不是!据黄乃一回忆:“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下旬,我们开始从宫源向通化转移。先遣部分人员去通化准备机场和驻地,随即将能飞的飞机分批转场通化。当时,航空器材十分紧张,暂不能飞的二十多架飞机,也必须转去通化。但既没有火车,也没有汽车,我们只好把飞机的机翼卸下米,装在大板车上,机身装上轮子,把机尾绑在大板车后边,用牛、马、毛驴等牲口拉着大板车向通化转移。”(黄乃一《老航校诞生前后》)由此可见,当时至少有 20多架是完好的,剩下的20多架不能飞的也不一定是飞机本身有问题,因为一来当时只有“飞行员17人”,二来当时燃油也奇缺;三来如果真是废品,何必如此大费周章转移到通化呢?

中共获得的飞机数量远不止这些,据1945年9月21日彭真发给中共中央的电报称:“沈阳南机场确有27架双引擎日本烂飞机,及十余个大零件库,但修理不可能。沈阳西机场有单引擎完整的战斗机70架,但无点滴汽油,目前对我全无作用。”(《军委一局电报汇编》,1945年9-12月)

综上可知,中共进入东北初期仅在沈阳附近就获得了140架飞机,其中完好的有100架左右,只是由于燃油和飞行员缺乏的问题,很少使用。

 

===========================

4、运往关内的武器:2万支枪,2000万发子弹,4.5万发炮弹,22万斤炸药

除了直接用于东北战场的武器外,还有很多的苏援武器被运往关内直接支援华东和中原战场,这批武器有多少呢?

1946年5月,苏军劝中共在关内另辟战场以减轻东北压力,为此苏军开始向山东解放区提供武器。据5月28日辽东军区司令员肖华电告,驻朝苏军已开始经过南满辽东军区向山东的中共军队发送武器弹药。第一批运送去东北的,有重机枪83挺,轻机枪32挺,子弹43万发,炸药1万箱,还包括一批电气材料、广播电台、印刷材料和摄影机等。这批物资秘密经由安东通过海路运去山东烟台,送交陈毅部队。6月,驻朝苏军又进一步接连经过山东向华北中共部队发送了两批武器弹药,其中第三批就有步枪5000支,子弹300万发 ,高射机枪20挺,重机枪30挺,并有其他资材一批。7月15日到8月7日,又运送了12145支步枪,182挺重机枪,506挺轻机枪,167个掷弹筒,7门炮,11164把刺刀,1000余万发子弹,43588发炮弹,6700发掷弹筒弹,22万斤炸药,以及500箱填装炮弹的火药等武器弹药到山东。8月下旬还进一步运送了2000发山炮炮弹和50万发七九子弹,包括100多车皮的各种弹药。到9月,朝鲜北部所存日军各种子弹、炮弹、炸药和枪炮,2000多车皮(一车皮载重约40-50吨)的物资已全部运抵安东,数量之大,已非过去海船运量所能解决。故根据辽东军区要求,中共中央明令山东胶东军区全力组织机轮船前往安东“运输物资,愈快愈好”。(《肖华致陈、黎、舒并报东北局、中央电》,1946年5月28日、6月15日、6月23日、8月9日)

1946年夏季,通过海路运向山东的 武器共有2万支枪和2000万发子弹。毛泽东专电规定一半给山东区,35%给晋冀鲁豫区,其余转交晋绥区。全面内战爆发后,刘伯承、邓小平在向中央报告战况的电文中也说明,歼敌一个旅大约需消耗子弹20万发,主要是靠东北转运而来。(徐焰《解放战争中苏联给了中共多少武器援助》)

5、苏军控制下的大连成了解放军部队的后方基地

解放军进入东北后,东北军区后勤部专门成立了军事工业部,主要负责从苏军手里接收沈阳地区大东区兵工总厂、文官屯坦克修理厂和孤家子火药厂等多家重要的兵工厂。后苏军又将这些工厂要了回去,但允许军工部拉走了30多部机器和200多吨物资。中共也先后将抚顺、本溪、延边等地的兵工厂、化学工厂数百台机器和上千吨各种原料运走。中共1946年6月向北满撤退时,仅各种军 工机器和原料就运了300多车皮。(东北军工部:《三年来主要工作》,1950年10月,《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33页。)正是有了这些工业基础,中共后来才能在北满的军工生产基地生产战争所需的大量弹药。据统计,军工部后来在珲春建立起子弹厂、手榴弹厂等6个兵工厂,1946年9月一个月就生产子弹13万发,手榴弹35000个。与此同时,军工部在牡丹江、哈尔滨、佳木斯、齐齐哈尔等地也建立了不同规模的军工厂。到1947年,东北军工的年生产能力达到手榴弹300万个、子弹2000万发、各种炮弹150万发。(刘统《解放战争中东北野战军武器来源探讨――兼与杨奎松先生商榷》,《党的文献》2000年第4期)

同时,处于苏军控制下的大连简直就成了解放军部队的后方基地,国民党 部队不敢越雷池一步,中共部队倒是进出自由。据统计,“在解放战争3年中,中共旅大党组织在苏军的暗中帮助下,往前线输送兵员3万余人,做军鞋236万余双,做军服300万套,还提供了大批药品和医疗设备,连续分批组织医疗队上前线。仅一‘建新公司’就生产炮弹50余万发、引信80余万枚、弹体中碳钢300吨、无烟火药450吨、迫击炮1430门,以及其它军工产品。当时,旅大地区名义上是苏联海军基地,实际已成为解放战争的物资供应基地、军工生产基地、兵员基地、军事转运站和可靠的后方根据地。”(夏振铎《苏联红军进驻旅大十年》,《中共党史资料》第43辑P133)

难怪当年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的粟裕在总结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时曾评价建新公司的军工生产说:“华东地区的解放,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离 不开山东的小推车和大连的大炮弹。”(陆毅主编:《韩光党史工作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结语

抗战胜利后,东北野战军之所以能迅猛发展和迅速强大,并在短时间内迅速打败国军,诚如杨奎松所说:“苏联的帮助是绝对不应忽视的。”

=========================

 

当时在东北担任军工部长的何长工回忆:1947年10月,他得知苏军在中苏边境的满洲里仓库里存放着一大批日本武器,准备运回苏联去炼钢,便去与管仓库的苏军上校卡瓦洛夫谈判,开始谈不通。何长工便强硬地说:“你们不能拉走。我们用废钢铁对换,一吨换一吨。”卡瓦洛夫还是不答应。何长工便对他吼道:“你是个保守分子,没有一点国际主义。你如果不答应,我只好来抢,我推着你走在前面,看守武器的苏军开枪,先打死你。你硬要拉走,我就跟你拼命,我给斯大林打电话,告你的状,告你没有国际主义。”卡瓦洛夫态度软下来,经过请示终于同意移交这批武器。对这个“请示”的批准者只能是斯大林,因为那时苏联内部规定涉及中国问题的决定只能由他本人拍板。

这批武器包括步枪数万 支和少量火炮。林彪1947年12月28日给斯大林的信件对此说道:“我们用你们给我们的那批武器装备了30个步兵团、2个山炮营。”接着,林彪向斯大林请求说:“设法给我们解决20万支步枪、1.5万挺轻机枪、7000挺重机枪、700门团营迫击炮、1000门连迫击炮、100门高射炮、200门山野炮以及较多数量的弹药和20个师用的通信器材(主要是无线电和电话)。这批武器望从英勇的红军所缴获的日本武器中拨出,如日本武器所存无多,则望从德国战利品中拨出。”斯大林没有满足这一要求。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119640
我给YST网友提供一些台湾方面不太关注的资料
    回應給: YST(YST2000) 推薦2


bluecrab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神鷹特攻隊
YST

我是一个生活在美国的华人(大陆人)。关注YST网友的这个城市已经很久了。但是一直没有上来发言。主要是嫌注册台湾网站太麻烦。实际真的注册也不用花太多时间。废话少说。言归正传。

我看了YST网友的这篇关于国共内战东北战场情况的文章。我不想对于孙立人新一军和林彪四野的话题说更多的东西。我估计这方面的文章和评价已经很多了。

我这里只是想提供一些YST等台湾网友和一部分大陆网友并不太关注的资料。

第一本书是由中共元老陈云的秘书、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朱佳木先生作序的。(这个朱佳木是当年在西北要活埋当今中共一把手习近平父亲习仲勋的朱理治的儿子,是目前中共左派理论家)

吕明辉先生撰写出版的《朝鲜支援中国东北解放战争纪实》一书,

详实记叙了金日成同志和朝鲜劳动党领导的北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以及朝鲜人民在当时那样艰苦的情况下,想方设法支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尤其是支援我们东北解放战争的整个过程。这段尘封了六十余年的特殊历史现象在中共党史和中国东北史的研究中填补了空白。

与吕明辉先生交往二十多年来,读了他几十部中、长、短篇小说作品,包括他的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危险真情》后在多家电视台播出的小说《梅娘》。也读过他近几年创作的《金日成与张蔚华》、《金正日时代》、《朝鲜纪行》、《通话二三事件》等几部纪实文学作品。明显感受的是这部《朝鲜支援中国东北解放战争纪实》含金量最高。因为这是一部极其难得的历史资料。

这部珍贵资料详实记录了在中国解放战争,特别是中国东北解放战争中朝鲜给予我国的精神援助、物资援助、借道援助和兵力援助。

为了让没能通读或根本没看到这本书的人了解其中史实,笔者把这30万字重要资料的精髓提炼于此,以飨读者。

一、精神援助

1、作者在书中记录金日成同志关于支援中国解放战争的讲话和重要指示多达76处。

其中主要有:

①、1947年1月2日,金日成同志在会见中国特使王一知时说:“我国人民需要再次勒紧腰带,坚持到底,把从敌人手中缴获的物资,包括我们国内生产的一切战略物资全部送到中国东北。”

②、金日成回忆录《与世纪同行》中写到:“1947年夏天,我下达了紧急命令,命所有制鞋厂立即停止其他一切鞋类的生产,马上专门生产供给中国战友的军鞋。”

(没提到供给林彪四野的军鞋数量!)

③、1945年11月在敌人对中国安东市狂轰乱炸连续不断的情况下,金日成同志毅然决定冒着生命危险秘密跨过鸭绿江到安东与当时坐镇主持党政军工作的萧华同志研究对策,并且斩钉截铁的说:“哪怕形势再危险,再困难,也要帮助中国同志。”

④、金日成同志在与平壤学院院长、北朝鲜保安局长、北朝鲜检查所所长谈话中指示说:“虽然我们的条件也很紧张,但是我们要尽量克服,帮助中共和中国人民。”

⑤、金日成同志在坚持送10万支武器给东北民主联军时说:“现在我们把中国革命当成我们朝鲜革命面临的最重要任务,从缴获的物资中我们只留下极少量,然后尽量送给中国人。现在我们拿到的火药、导火索、雷管和布匹、盐、医药品等军需物资全部送给中国东北地区。”
⑥、1946年11月7日东北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秘书长向金日成同志提交有关中国东北问题协议草案时,他说:“无论身处如何逆境,我们都要坚决支援中共和中国人民。”

⑦、金日成同志在1949年2月接见东北民主联军中的朝鲜师164师师长王效明时说:“支援中国革命到底,这是我们始终如一的立场,我们帮助中国一定要帮到底。”

⑧、金日成同志在1952年5月12日视察朝鲜人民军时说:“朝鲜青年几乎参加了解放中国的各大战役。在解放中国东北的战斗中,有很多朝鲜青年用肉体挡住了敌人的火力。”

2、书中录用中国领导人关于朝鲜支援中国解放战争的讲话等共11处。其中主要有:

①、毛泽东主席在与金日成首相谈话时说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上染着朝鲜烈士的鲜血。”

②、1958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平壤发表讲话中说:“过去在中国人民历次革命战争期间和抗日战争期间,朝鲜人民的优秀儿女都曾经不惜牺牲生命支援中国人民。”

③、1963年中国国家主席刘少奇访问朝鲜时讲话:“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年代里,无数朝鲜革命者英勇地参加了我们的斗争,同中国革命者一道,抛头颅、洒热血,表现了最崇高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

 

                          二、物资援助

1、朝鲜对东北民主联军最大的一次武器支援,是东北局派陈云和萧劲光到朝鲜请求朝鲜同志提供武器支援。这次朝鲜支援东北民主联军10万支武器。

2、朝鲜从南阳援助武器装备的运输工作持续了一个月左右。除了南阳军火库里存放的武器弹药外,朝鲜方面还从全国各地搜集了大量的日本武器弹药,包括82炮、60炮、山炮、野炮、高射炮、高射机枪、反坦克枪、轻机枪、三八马枪、三八步枪、手枪、望远镜和地雷等。一辆辆装满武器装备的卡车从武器库开往南阳火车站,转装到军火专列上。安全运过图们江,陆续运往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有力地支援了中国东北解放战争。

3、在东北解放战争期间,不仅东北民主联军从朝鲜获得了大量的武器和军事物资,华东局也派人到朝鲜采购了大量的作战物资。1946年,山东我军通过办事处在朝鲜买到300吨炸药,300万支雷管和120万米导火索。1947年春,山东我军又派黄友年通过办事处买到20吨炸药、200吨硝酸、100吨丙酮、15万双胶鞋。这些物资对支援山东乃至华东解放战争发挥了很大作用。

4、在三年东北解放战争中,朝鲜到底支援了我们多少武器弹药很难准确计算,只能从当年东北局驻平壤办事处首席代表朱理治给中央的报告中略见一斑:

“第一批是我委托金日成同志要的12个车皮,

第二批是刘亚楼来要的24个车皮,

第三批是朱瑞要的110个车皮,这些都是金日成同志亲自组织,无代价地帮助我们装运的。

这次又是600~800个车皮。”

5、朱理治同志在东北解放战争即将结束时,写给中共中央的《两年来对朝鲜外交工作总结及今后任务》中,综合统计为“融合总部及南满来的同志向北朝鲜索取和购买的作战物资,先后从北朝鲜获得了2000多车皮武器弹药。”

6、当时东北民主联军非常缺少药品,姜信泰和唐天际怕给金日成将军添太多麻烦没提药品的事,但金日成将军想到了,而且一下子解决了一车皮的药品,这在当时不是个小数目。

7、5月23日,郑斗焕接到通知,有关部门想办法接到了1000匹质量好的军装布料(这1000匹布料可以做一万套军装),还有1000套成品军装和大批药品。金日成同志亲自在运往中国延吉的布匹、军装和药品清单上签字。
8、当时东北民主联军展开“夏季攻势,”在泥泞的雨水中行军需要一批水袜子(朝鲜特产,与雨靴类似),民主联军派王效明到平壤向金日成将军求援。订做了两万五千双水袜子。其原材料(胶皮料子)是我们设法运到平壤的,最后由吉林省贸易局驻平壤南浦办事处处长黄炳勋妥当办理的。

9、抗战胜利初期,中共牡丹江地区朝鲜工作委员会的机关报《人民新报》办报条件很差,严重缺少纸张及其它印刷材料。身在朝鲜的金日成将军得知后,出于对《人民新报》报社的关心,赠送给报社20吨纸张,还有朝文铅字和部分铜锌板,保证了报纸的顺利出版。

10、1947年10月—11月,国民党部队炸毁了安东和通化两座城市的供电设施,城市供电发生困难。这时,朝鲜对安东和通化提供了电力支援,直接从朝鲜供电,保障城市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业生产的正常进行。使用朝鲜电源大约一年时间,直至两个发电厂于1948年5月恢复供电。

11、整个东北解放战争期间,我方与朝方之间的贸易总额曾经有一个统计数字:我方对朝鲜贸易输出品总额(折合东北流通卷)24684万元,输入品总额36526万元。其中仅山东等地1947年春夏就在朝鲜先后购买了420吨水泥、120万米铜线、300万个铁钉、100吨铅锡、200吨硝酸、15万双胶鞋。

三、“借道”援助

(一)从《朝鲜支援中国东北解放战争》一书中明显可以看出,在当时那段战争的艰苦岁月里,金日成将军和朝鲜人民将自己的国土无条件奉献给中国东北解放战争使用,使之成为中国东北的大后方。危机时刻,党政机关、医院、印刷厂、广播电台、兵工厂、军事学校、物资装备,粮食等都转移到朝鲜境内或经过朝鲜转移到其它安全地方。

1、1946年通化市县政府(合署办公)人员和物资转移到朝鲜楚山。同时撤到朝鲜楚山的还有通化医院。

2、通化广播电台撤到朝鲜中江。

3、后方司令部直属供给处也就是沈阳造币厂近300人及造币所需要的所有设备,于1946年8月9日过鸭绿江大桥开到朝鲜满浦。8月下旬经朝鲜边境城市南阳进入中国图们。

4、1947年千名八路军部队借道朝鲜去南满。

5、“一保临江”战役开始,由于敌人重兵压境,临江县党政机关向朝鲜疏散。
6、1946年11月,国民党部队占领通化后,鸭绿江畔的辑安县党政机关开始了战略转移。撤退到朝鲜满浦的有:

①、县党政机关各部门。
②、通化派往辑安参加土改的教导团。
③、辑安兵工厂。设备68台,职工300余人。
④、辽东省贸税管理局。
⑤、野战医院。
⑥、李红光支队后勤部。
⑦、大众合作社系统,包括商店、粮站、公营制造厂等。

⑧、县医院等其他单位。

7、1946年新中国空军的摇篮—通化航校借道朝鲜转运飞机28架。
8、中共中央东北局确定将朝鲜作为东北解放战争隐蔽的后方时,设计了在朝鲜境内转运物资和人员的四条交通线,其中陆路两条:

①、中国安东——朝鲜新义州——朝鲜平壤——朝鲜南阳——中国图们。
②、中国通化——中国辑安——朝鲜满浦——朝鲜平壤——朝鲜南阳——中国图们。
水路两条:
①、中国大连港——朝鲜西海岸南浦港。
②、中国大连港——朝鲜东海岸罗津港。

在整个东北解放战争期间,除安东和通化有大批物资借道朝鲜转移之外,我军还有大批的军用物资和贸易物资,从各地借这四条水陆通道在南满北满之间、关内关外之间、国际和国内之间运进运出,紧急情况下,朝鲜政府不惜停止自己的客运,为我方紧急装运,有力地保障了东北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

9、1946年4月7日,东北军工部180多节车皮的设备及人员、物资组成专列,从通化出发经辑安进入朝鲜满浦后借朝鲜国内铁路运送到朝鲜边境城市南阳,再从南阳运往图们。

10、1947年军工部将子弹厂、炼钢厂和化工厂迁往朝鲜阿吾地(属朝鲜咸镜北道)。
11、1948年3月25日,瓦房店纺织厂的全套设备经大连港上船、途经朝鲜南部的釜山,穿过日本海峡到达朝鲜东海岸的罗津港,然后装火车经南阳从中国图们入境。
12、1946年9月底,民主联军第七师将20000多支步枪,110多挺轻机枪及一批弹药装了满满两节闷罐车从图们出境,经朝鲜南阳、先锋、罗津、清津抵达平壤,然后从平壤经新义州过鸭绿江大桥到中国安东装船后运到山东龙口。

(这批武器是给山东和华中陈毅粟裕的华野的!)

13、1947年春,400吨粮食从图们出境,经朝鲜铁路运到长白县。大连也经历了借道朝鲜运输粮食的情况,具体路线是从哈尔滨出发经图们进入朝鲜,经南阳运到了清津港,再用轮船过朝鲜半岛运到大连。当时大连严重缺粮,所以说这是大连地区人民的一条生命线。
14、1947年11月,满载1000吨东北大豆、黄鼠狼皮和中药材以及一批黄金的轮船从我国北满进入朝鲜,经罗津港驶抵香港,在香港售出后购买东北所需的西药、真空管等无线电器材、卷筒新闻纸、造纸滤网、汽车零件、纺织机械等物资,经朝鲜罗津港装车陆路运抵北满解放区。这样的贸易过程在1948年5月、1948年10月、11月还进行三次。

15、1946年四平战役期间,罗荣桓设法从苏联获得了满满8列火车的武器弹药和医药品,从苏联经海路运到朝鲜,再从朝鲜满浦过境中国辑安运到了梅河口。

16、1947年6月20日,东北民主联军接运苏联经朝鲜援助中国的大批武器、弹药和军工机械。7月1日开始每天两个列车从中国图们出发,经朝鲜南阳运往前线和我国后方部队、仓库、工厂。至九月末共接运2800多车皮。通过这个路线,1948年共运输过境物资多达30.9万吨。
17、正因为金日成将军的高度重视和朝鲜各个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1946年——1948年东北解放战争期间,来自北满、南满、大连、山东以及香港的我方机关、部队、学校的干部、家属以及民主人士,纷纷借道朝鲜,形成了一股涌动的人流。其中主要有:

①、1948年9月,当时遭受国民党迫害而转移香港的民主党派负责人李济深、何香凝、沈均儒、章伯钧等十三人以及无党派民主人士郭沫若一起乘船到大连再经朝鲜罗津港、南阳等城市进入中国北满,参加政治协商。

②、1946年6月2日,国民党184师师长潘朔端率部下2700余人起义,被我军队编为民主同盟军第一军,蒋介石非常恼火,气急败坏地下令“要不惜一切代价彻底消灭这支队伍。”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朝鲜最高领导人同意,这支穿着国民党服装,全副武装的队伍从辑安上火车过江,在朝鲜境内行驶了一天一夜,抵达南阳,经南阳过境进入中国图们,经彻底改造后成为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这个师是云南滇军的)

③、1947年1月10日,以八路军总部航空队为主体的“远征队伍”一行200多人乘苏军运输船到达朝鲜西海岸港口南浦,然后乘军运列车经平壤、元山、咸兴、清津一路北上,走了20天到达南阳,经南阳过境到达中国图们。然后得以继续北上,到达哈尔滨。

④、1947年3月,在旅顺和大连地区参军的新兵1200余名,从大连乘船东渡黄海,经朝鲜南浦北上,越过朝鲜北部山区渡过鸭绿江到达临江。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参加了“四保临江”战役。

⑤、1947年5月,我军最早的坦克学校(对外称旅大警察学校第四大队)1500多人,从大连乘苏联货船东渡黄海,到朝鲜南浦转乘由20多节车厢组成的专列经平壤、顺阳、阳德、高原、咸兴、端川、吉川、潼关、罗南、清津、古茂山、金宁、钟城、到达南阳。由此过境进入中国图们,又北上两昼夜抵达中国民主联军司令部所在哈尔滨。就这样,大量坦克学校的1500多个官兵在朝鲜国土上辗转20多天,完成了安全转移的艰苦历程。

⑤、1946年8月,在金日成同志的亲自关照下,让昔日抗联老战友、时任松江省主席的冯仲云与妻子薛雯得以重逢。薛雯一行三人是乘坐一个火车头只挂一节车厢、由两个苏联红军押车的专列从安东出境经朝鲜新义州、平壤、清津、然后从朝鲜南阳口岸出境,进入中国图们转道哈尔滨的。

十二年前因叛徒告密而失散的这对夫妇历经天南地北的战乱生涯,互相一直杳无音信,在十之八九对方已不在人世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娶不嫁,这段忠贞爱情一时传为佳话,并且被金日成同志写在他的回忆录《与世纪同行》之中。

⑥、1948年9月14日,中共中央批准由大连地委负责在原大连关东工专、关东电专、关东医学院和俄语专门学校的基础上建一所大学,命名为大连大学。
原来这几所学校仅有21位教授、副教授,且三分之二是日本籍,战后很快就要被遣送回国。

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组织香港地下党,面向国民党统治的上海、南京等地秘密招聘向往共产党、愿意到解放区工作的优秀人才祁文广、丁仰炎、雷天乐和周科衍等一批教授。1949年初以做生意为由租用意大利商船将这些人连同几位准备到北平参加第一届政协会的民主人士、地质学家、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一行人运到海上,历经风浪,躲避敌机跟踪,9天后抵达朝鲜南浦港,后经平壤、新义州、入境中国安东。之后又从上海、香港、南京、北京招聘了几批教师共93位,其中包括有名望的专家13人,有中国雷达第一人毕显德、光学专家王大珩等。后来大连大学工学院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

⑦、1946年10月,民主联军第七师留守家属从山东经朝鲜国土去北满根据地。一行五六十人从大连乘一艘苏联的轮船直达朝鲜西海岸港口南浦,然后换乘火车经平壤、罗津和南阳进入中国图们。
⑧、1946年9月底,准备陪同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杜平将军因形势需要改派东北,按照罗荣桓指示担任大连市委组织部长兼建国学院副院长。刚到任几个月,就被萧劲光推荐到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工作。于是他从大连出发乘船到朝鲜南浦港,改乘火车后经清津从南阳口岸进入中国图们。后来金日成多次指名要求中国政府派杜平为中国驻朝鲜大使。

⑨、1946年秋到1948年春,曾担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长兼苏皖边区政府主席的李一氓三次经朝鲜国土往来于大连与哈尔滨之间。

第一次是1946年11月7日李一氓与朱之同路从大连上船到朝鲜南浦换乘火车经平壤到南阳口岸进入中国境内的图们,然后经牡丹江到哈尔滨。
二次是李一氓乘苏联的军用飞机去平壤参加李富春主持召开的中朝贸易会议。
第三次是1948年春,他跟伍修权在图们过境经朝鲜南阳、平壤,到新义州过境进入中国安东。
⑩、1948年春,中央工委决定组成的“华北军工考察团”一行11人赴哈尔滨参加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同时考察东北的军工生产状况。他们伪装成商人从石家庄出发经大连乘汽艇从海上到达安东,出境后经朝鲜新义州到满浦过鸭绿江回到中国辑安,再由辑安乘火车经通化到哈尔滨。
(11)、1946年夏,段子俊随同彭真、陈云、伍修权等人最早进入东北局并被授予上校军衔。当年七月,段子俊以民主联军总部特派员的身份,从哈尔滨出发,经过图们口岸出境,在朝鲜南阳乘火车经平壤、新义州至中国安东入境回到大连。

精通俄语的段子俊为我军获得大量通信器材做出贡献后,在大连创办了光华电器厂及关东电讯工程专门学校,并亲自兼任厂长和校长。在战争环境下以最短的时间培养出一大批电信专业技术骨干,在我军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2)、1945年11月,在沈阳成立的东北银行总行由于战争原因转移到通化临江。负责印制东北流通卷的东北银行到印刷技术雄厚的大连招用了共产党内的技术骨干辛占元等,连同他们的家属共十一人,在1947年中秋节这天从大连出发,到朝鲜南浦港乘车经平壤、满浦至中江郡过境,到达了目的地临江。

(13)、1947年阴历八月十六,由大连八路军总部组织的一批进步青年赴北满民主联军军政学校学习,其中包括在中苏友好协会工作的赵明志和尚岱东等一共五六十人,有学校的教师、警察学校的学员,都是思想进步的积极分子。他们乘一艘运煤的小油轮经一天一夜抵达朝鲜南浦港,换乘“闷罐子”火车,经平壤、咸兴、清津至南阳过境进入中国图们。到哈尔滨参加“青年训练队”学习后,有的被分配到民主联军10纵队,有的当了战地记者,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14)、在东北解放战争期间,我党我军通过朝鲜国土往来于南满与北满之间的领导、单位和人员很多,有些有详细的文字记载,更多的已无法找到详细记载,只有简单的线索了。
张爱萍将军曾在战争中头部受伤,是经朝鲜南浦、平壤去北满,然后到苏联去治疗的。

1946年12月28日,辽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莫文骅组织将长白县的兵工部、安东电业、炮兵团、卫生学校等单位取道朝鲜国土转送到北满。
1946年8月24日,以沙蒙,王大化和于蓝同志为首的东北文工团奉上级指示,经安东取道朝鲜过图们江北上,调到北满。
1947年4月份,党中央派一个青年代表团去波兰首都华沙参加世界青年会议。一行20多人绕道朝鲜到哈尔滨,但因情况变化而未能出国。
还有很多各界人物曾取道朝鲜去北满的。如萧华夫人王新兰、著名摄影家徐肖冰夫妇、新华社副社长江帆、时任东北局财贸部长王兴让等等。
也曾有一些中国党政领导人取道朝鲜往来于南北满之间的,如陈云、韩先楚、李立三、滕代远、欧阳钦、韩光、何长工、吕东、陈嘉庚等等。
在整个东北解放战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到底有多少部队和各界人士取道朝鲜转移的,已经无法作完整的统计了。但从各种资料的零星记载中可见一斑。
东北局驻平壤办事处全权代表朱理治在给中央的报告中指出:“1947年几个月里有1万多人,1947年春由安东去新义州然后经满浦到辑安的2000人。由大连去临江的新兵3000人,春初由大连去北满的干部2000余人,都是经朝鲜北部过境转运分赴各地的。到1947年6月27日统计,仅9个月来经朝鲜北部过境的人员不下2万人。”
另据延边党史研究专家姚作起提供:“仅1946年下半年,就有18批部队取道朝鲜进入延边。1948年有8685人经朝鲜南阳过图们进入延边地区。”

(二)“四保临江”战役的大后方——朝鲜

四保临江战役的胜利,与朝鲜有直接关系。东北联军在战争中一直将朝鲜作为战略后方,很多后方医院、后勤仓库和兵站基地设在朝鲜境内。

1、辽东军区后勤部设在朝鲜的江界;后勤部组建的前后两个梯队中的后梯队带部分物资由丹东、桓仁转移到朝鲜的江界和满浦。后勤汽车运输队也设在满浦。后勤部弹药库除中国境内一部分外其它分到设在朝鲜的水丰、碧潼、楚山、满浦和江界等地。后勤部兵工厂也设在楚山;药材库设在水丰、江界两地;被服库设在朝鲜的江界。

2、民主联军占领东北南满之后,迅速接收了一批日伪医院,改为我军后方医院。这些医院在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时多数转移到朝鲜境内。
第三后方医院的一个所设在朝鲜中江;
第四后方医院设在朝鲜楚山;
第四纵队医院一个所设在朝鲜昌城;
第七后方医院设在朝鲜的水丰;
第八后方医院设在朝鲜渭源;
三分区医院设在朝鲜慈城江口;
全军各医院当时共收治伤员8500多人、病员5700多人,其中重伤病员2000多人全部安置在朝鲜境内治疗。
四保临江战役中,在天气寒冷、冬装没有发齐的情况下,官兵冻伤很多,甚致有的超过战伤。整个战役战伤3200多人,冻伤就2500多人,病伤3300多人。只一个四纵队的冻伤员就达1600多人。
3、辽东军区还在朝鲜的新义州、水丰、楚山、满浦和中江等地设立了办事处。负责在朝鲜境内的物资保管、运送伤员、治疗管理,以及与朝鲜政府的联络工作。

4、1946年5月下旬,国民党军队占领长春、吉林之后,我军被迫向朝鲜方向转移。因时间紧迫,运输条件差,只抢运出各种物资约3000车皮,转移伤员1.5万人,转移后方工作人员数千人。其中大批物资移至朝鲜境内的清水、满浦和中江。
5、在四保临江战役期间,东北民主联军设在朝鲜最大的后方基地在楚山。楚山镇是一个只有三、四百户人家的小镇,当时接纳了撤退到这里的十三个单位,主要有:辽东军区后勤部、兵工部、第四后方医院、四纵队10、11、12师留守处和通化市县政府等。
6、1946年1月,辽东军区卫生部从日伪军中接收了大量医疗器械和药材。在解放战争头两年供给部队医院的医药器械85%就是接收日伪的这些药材,我军自己购买的只有15%。1946年4月至8月前后,这些药品器械装在十几个车皮上转移到朝鲜水丰,之后又转移到江界。
在四保临江战役期间,转移到朝鲜的药库还不断从朝鲜境内补充药材。1947年1月,就在平壤购买了三个车皮的药材、药品和医疗器械,及时保证了各个后方医院的药品供应。一直到辽东军区与东线合并时,药库尚存药材2500余箱。
7、在四保临江战役中,我军运输机关分为两个梯队,前梯队设在临江,主要靠铁路运输,后梯队设在朝鲜,主要靠汽车运输,运输队设在朝鲜满浦。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军事交通史》中记载:在四保临江战役中,我军在鸭绿江两岸的军事运输线共有5条,用以保证物资、部队和伤员的运送。其中第五条运输线在朝鲜境内的水丰、楚山、满浦、中江镇,过鸭绿江到临江。

1946年11月到1947年3月,四保临江战役中共运输军需物资和商品88611吨,并运送大量部队,输送旅客12327人。这其中有一部分是朝鲜人民完成的。


辽东军区撤出安东时将一部分军用物资储存在朝鲜境内,其中包括棉布500匹、棉纱5000件,各种染料1000大桶、丝绸1000匹、大桶烟叶100桶、卷烟纸20吨、豆油20吨、酱油20吨、大米白面20吨、白布棉花20吨、葡萄酒20吨、土豆10吨、豆饼10吨。

运输任务由朝鲜运输部门来执行,朝鲜人民群众先将分散在几个储备点的军需物资集中到靠中国较近的朝鲜江界,然后由江界人民委员会组织20多名驾驶员、10辆汽车组成的运输队专门为我军运输。他们克服了汽油不足、天气寒冷、道路崎岖等很多困难,出色完成了这些运输任务。有力地保障了四保临江战役的胜利。

四、人力援助

1947年,金日成同志的亲密战友、吉林省军区司令员周保中将军做过统计:“参加中国东北民主联军正规部队的朝鲜人有12万人,加上参加地方部队的朝鲜人,先后共有25万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
另据统计,在3年东北解放战争中,仅延吉地区6县市在前线牺牲的革命烈士2912人,其中朝鲜官兵占90%。
在中国东北解放战争中参战的朝鲜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朝鲜义勇军和由其改编的东北民主联军和东北人民解放军。二是从苏联回到中国东北的第88国际教导旅中的朝鲜官兵。三是其他朝鲜人组成的地方部队。

当时的朝鲜义勇军分三路挺进东北
1、1945年9月,275名在延安朝鲜军政大学学习的朝鲜学员和40余名在延安的朝鲜干部,在武亭同志的率领下从延安出发,随大军挺进东北。
2、从太行山、河北、山东来的朝鲜义勇队的干部战士,大约500余人。
3、1945年9月,冀、热、辽的朝鲜义勇军工作队韩清同志受李运昌司令员派遣来到沈阳,组织起来的由1000多名朝鲜青年参加的部队。
1945年11月10日,这三路义勇军在沈阳汇合,召开了“东北朝鲜义勇军部队”成立大会。武亭任司令员,下辖1、3、5、7共四个支队。
到1946年2月,第1支队已由初期的60余名干部汇集通化、柳河、清源、集安、桓仁等地的朝鲜大队后扩大到5000余人。
1946年第三支队已扩大到3000余人。
1946年3月第五支队扩大到6000余人。
这些队伍在后来不断扩大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
这些朝鲜人在中国东北的解放战争中前赴后继、英勇杀敌,很多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战争胜利后,也有很多人回国担任了军队或各级领导人,其中:

池炳学任金日成军事大学校长、民族保卫省副相、人民武力部副部长等职。
崔光(崔明锡)任政务院副总理、人民武力部部长。
姜  健(姜信泰)任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
林春秋任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五、资料中所含具体数据


1、各种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战争中各种活动的具体时间数字822个。
2、历次战役中,中、朝、美、日等各国动用的兵力和国民党军队的兵力以及各种活动参与者人数的数字共246个;其中很多是非常重要的,例如:
①、1945年3月22日,日本重要战略中继地硫磺岛遭到了美军1000架次飞机地毯式轰炸。

②、3月23日凌晨,美军出动1400余艘舰船、18.3万名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士兵对冲绳群岛发动了攻击。

③在战争的最后15天里,仅仅对付九州,美第5空军和第7空军就出动了3672次的飞机,使他们对日本的打击达到了高潮。
④、1945年8月6日上午8时,美军B-52轰炸机在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一颗原子弹,使广岛一下子变成一座死城;
⑤、1945年8月9日,长崎又遭到美国另一颗原子弹的袭击,其遭受破坏程度与死亡人数不亚于广岛。
⑥、1945年8月9日,苏联远东红军第一方面军麦列茨科夫元帅60万人、第二方面军普尔卡利夫大将30万人、后贝加尔方面军马列诺夫斯基元帅60万人,共150万人、3400架作战飞机和5500辆坦克组成的多兵种合成部队沿中苏、中蒙、中朝边境向70万日本关东军和30万伪军发动了进攻。
3、战争中动用的武器装备及战利品的数量数字110个。
4、涉及到的各种部队番号138个。
5、全书笔触所及的各种人物641个。这些人之中有国家元首、有将军、有士兵、有普通工作人员和老百姓。

由于是一部纪实著作,其素材自然要来源于当年曾经参与朝鲜支援中国解放战争的当事人,而这些人现在分布在天南地北,找到他们难度很大。在这种情况下,作者仍然顽强地带病去了平壤、北京、沈阳、丹东、白山等十六个城市(包括县城),先后采访了二十七位有关当事人,并且在平壤召开了“曾经在中国东北民主联军战斗过的高丽八路军老战士座谈会”,收集了来自于当事人的各种回忆录和回忆文章。

看他书中扉页上与那些被采访老战士留影的衣着,有短袖衫、有长袖衫、有羊毛衫、有羽绒服,这些足可以体会到作者一年四季的艰苦采访历程。同时他还深入到一些地方政协文史委找当时的文史资料,去地方档案馆找历史档案文件,到地方图书馆文献室、地方志找部门史志、地方党史研究室的党史资料以及各地、各部门、有关部队的展览馆和纪念馆去收集相关资料。甚致在网络上高价寻购被挤出图书市场的那些如凤毛麟角的珍贵资料。

在上述过程中,作者共翻阅由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文献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以及上海、北京、浙江、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各地出版社、特别是平壤外文出版社等46家出版单位的88部各种纪实资料、文献和文集。这些资料到底有多少万字难以统计,但计划用五年时间完成收集素材的庞大系统工程,吕明辉先生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得以完成。

因为书中的史实多数是发生在1946-1948年期间,很多当事人都已进入耄耋之年,所以这是抢救性发掘,抢救一段中朝友谊的重要历史,抢救一批非常感人的故事,抢救先辈留给我们及后人的宝贵遗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119638
看看國軍83師師長李天霞的下場有多"好"
    回應給: YST(YST2000) 推薦0


南山臥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八十三師的師長李天霞若是不槍斃,蔣介石這仗以後就沒法打了

出處: 談國軍與共軍的幾個將領 - 天下縱橫談 - udn城市 https://city.udn.com/3011/2068549#ixzz2issSFeix

 

國共情仇恩怨極多,各種因素糾纏不清,但若論國民黨何以敗走台灣(1945後之主因),只須清楚了解孟良崮一役的主體事實,再看看國軍83師師長李天霞的下場有多"好",其餘亦不必再一一細論矣--像這樣的"好"事,過去現在將來,絕對不會發生在共軍身上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022477
比喻挺好,略作補充
    回應給: 安津(anjin0630) 推薦4


尿布小孩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神鷹特攻隊
reaizuguo*😻愛吃的民族
狂老
riquelme

我覺得閣下所言「謀略型」、「戰將型」人物固然相當符合演義中的例子
不過會造成這個印象,還是跟人物所處的位階有關

您所舉的蔣毛以下的國共將領

大多恰好處在戰區以上的指揮官
在這個位置上該要考量的已經不是戰術問題,而是更高層次的戰略/政略問題
(蔣百里雖未指揮過大戰役,但是他專研戰略而成一家)
因此會凸顯他們「謀略」的一面
三國中的諸葛也是如此,他雖不會帶兵打仗
但也只有他這樣的戰略家能計畫統籌整個北伐的作業

孫立人、張靈甫則最多做到軍級的指揮官
(王曾作到戰區司令,其實位階應更高,只是缺少「奇謀」的事蹟
市長說的芷江會戰,是國軍好不容易在抗戰末期在主戰場上對日軍第一次擁有陸空裝備的全面優勢
因此大家的標準也就因此提高,造成其缺少台兒莊或是長沙大捷那樣的傳奇性)
他們並不是不懂謀略,只是他們手上的籌碼最多只能影響軍級的戰鬥
或是在更大的戰略中積極扮演自己的角色而已
(如果我沒記錯,師是最大的戰術單位,那軍級可謂是戰略的入門階段了)

彭林粟陳黃等給人的印象剛好處在這兩群人之間
其實他們指揮的層級也剛好跟這兩群多所重疊(前三位應該高階些後兩位低些)
有戰術發揮也有戰略謀畫,三國的關張便在這個階段


個人以為,要比較高下,還是要看他們跟同階層人的比較
以第一群來說,毛比蔣高自是沒有疑問的了
張少帥可能就得敬陪末座

若說軍師長,能比孫立人、張靈甫打得好的恐怕在少數
在國共的直接較量中,共軍的同級部隊沒有一個是張的對手
孫是因為在緬甸打出中國人的尊嚴,到東北也贏過四平會戰,雖後期就漸不得志
我覺得他還是一等一的
共軍可能受限於裝備,較少在同級的硬戰中擊敗國軍
總是要先造成多打少的局面再出手,因此指揮官也給人較偏向「謀略」的印象
但共軍並不是不能或不擅打硬戰

要比誰誰誰是第一,我認為層級不同的相比還是不太公平的
例如,讓孫立人作東北剿總會如何?
不是說他不行,只能說歷史沒有如果,他也沒有兵團以上的資歷而無從考察了
國共戰役畢竟還是林粟劉鄧彭對決白杜衛傅胡等人
不幸的是孫立人或是張靈甫沒有機會上更大的舞台一展抱負
他們的謀略如何也只能徒留後人自己想像了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188256
國共將領之比較
推薦5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5)

神鷹特攻隊
reaizuguo*😻愛吃的民族
狂老
riquelme
尿布小孩



市長的這篇文章,近兩年來一直想用一篇較系統的資料來回覆,無奈俗事瞎忙,想要的資料斷斷續續難於收齊。在此試用較淺略方式就國共將領做個比較。

打個比方:

三國的蜀漢之諸葛亮與關張趙,誰的戰功大、地位高?劉備三顧茅廬,可見諸葛亮的地位是關張趙無法取代的。

那麼,國軍中有諸葛亮謀略見長相近的人物有幾個?蔣中正、蔣百里、李宗仁、白崇禧、劉湘、張學良、閻錫山、衛立煌、傅作義外,不知還有誰能入列。

共軍中相近的人物除了毛澤東外,朱德、周恩來、劉少奇、劉伯承、葉劍英、鄧小平、陳毅、徐向前等應入列。

彭德懷、林彪、粟裕、陳庚、黃克誠等是由戰將型向謀略型升華。後來者居上,粟裕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所以,王耀武、孫立人、張靈甫等眾多的國軍將領,在抗戰中發揮了他們的應有作用。但在軍事理論與謀略上的建樹,與上面那些人不能同一個檔次。





 粟裕再厲害只打過內戰,他和王耀武不在一個等級。





 粟裕的新四軍一師,是沒有打過王耀武所經歷的正面攻防戰,但我可以確定,粟裕指揮的新四軍一師,其消滅的日軍,不會比王耀武少。





 國共兩黨的軍事成敗,不在於將領的戰功。我想蔣中正的獨裁專制,與毛澤東的軍事民主,是其成敗的最為重要的分水嶺!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187071
林彪與東北四野
    回應給: Chang(ChangLS) 推薦3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神鷹特攻隊
貓靈子
狂老

中共經營東北之戰略,始於劉少奇、朱德【當時毛、周到重慶談判】,由劉少奇主持中共中央工作。只是中共推行集體領導﹝當時中共的五常委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弼時﹞,對外突出毛的領袖地位。中共經營東北之戰略,無疑是中共打贏老蔣的一步很好的先手棋。據我所知,經營東北最早是由劉少奇提出,毛、周到重慶談判時又由劉少奇、朱德執行。林彪當時是毛手下的愛將,林彪經營東北,顯示中共高層對東北的重視。後人只看到林彪與四野的輝煌,而忽視了毛身邊下棋人的偉略。劉少奇在中共建政後的排名在周恩來、朱德之前、朱德沒有特殊的戰功能排第一元帥,不是沒有緣由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186992
粟裕是指揮百萬雄師的「帥」才
推薦3


Chang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神鷹特攻隊
reaizuguo*😻愛吃的民族
狂老

粟裕是指揮百萬雄師的「帥」才。資歷也許不如幾個元帥老﹐戰功絕不比任何一位遜色。
難得的是謙沖為懷﹐有儒將之風。只封到第一大將﹐委屈了他。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186751
壯哉斯言
推薦3


孫立人的粉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神鷹特攻隊
亓官先生
狂老

中華民國的將領,孫立人應該排第一,這是無可爭辯的第一。

再下去就眾說紛紜了,但是無論如何不論從任何角度,

王耀武是中華民國最傑出的將軍之一,與同時代國內外的任何將軍比都毫無愧色。


讓英雄蒙塵,日後就不易有英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185379
頁/共14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