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生活在美国的华人(大陆人)。关注YST网友的这个城市已经很久了。但是一直没有上来发言。主要是嫌注册台湾网站太麻烦。实际真的注册也不用花太多时间。废话少说。言归正传。
我看了YST网友的这篇关于国共内战东北战场情况的文章。我不想对于孙立人新一军和林彪四野的话题说更多的东西。我估计这方面的文章和评价已经很多了。
我这里只是想提供一些YST等台湾网友和一部分大陆网友并不太关注的资料。
第一本书是由中共元老陈云的秘书、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朱佳木先生作序的。(这个朱佳木是当年在西北要活埋当今中共一把手习近平父亲习仲勋的朱理治的儿子,是目前中共左派理论家)
吕明辉先生撰写出版的《朝鲜支援中国东北解放战争纪实》一书,
详实记叙了金日成同志和朝鲜劳动党领导的北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以及朝鲜人民在当时那样艰苦的情况下,想方设法支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尤其是支援我们东北解放战争的整个过程。这段尘封了六十余年的特殊历史现象在中共党史和中国东北史的研究中填补了空白。
与吕明辉先生交往二十多年来,读了他几十部中、长、短篇小说作品,包括他的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危险真情》后在多家电视台播出的小说《梅娘》。也读过他近几年创作的《金日成与张蔚华》、《金正日时代》、《朝鲜纪行》、《通话二三事件》等几部纪实文学作品。明显感受的是这部《朝鲜支援中国东北解放战争纪实》含金量最高。因为这是一部极其难得的历史资料。
这部珍贵资料详实记录了在中国解放战争,特别是中国东北解放战争中朝鲜给予我国的精神援助、物资援助、借道援助和兵力援助。
为了让没能通读或根本没看到这本书的人了解其中史实,笔者把这30万字重要资料的精髓提炼于此,以飨读者。
一、精神援助
1、作者在书中记录金日成同志关于支援中国解放战争的讲话和重要指示多达76处。
其中主要有:
①、1947年1月2日,金日成同志在会见中国特使王一知时说:“我国人民需要再次勒紧腰带,坚持到底,把从敌人手中缴获的物资,包括我们国内生产的一切战略物资全部送到中国东北。”
②、金日成回忆录《与世纪同行》中写到:“1947年夏天,我下达了紧急命令,命所有制鞋厂立即停止其他一切鞋类的生产,马上专门生产供给中国战友的军鞋。”
(没提到供给林彪四野的军鞋数量!)
③、1945年11月在敌人对中国安东市狂轰乱炸连续不断的情况下,金日成同志毅然决定冒着生命危险秘密跨过鸭绿江到安东与当时坐镇主持党政军工作的萧华同志研究对策,并且斩钉截铁的说:“哪怕形势再危险,再困难,也要帮助中国同志。”
④、金日成同志在与平壤学院院长、北朝鲜保安局长、北朝鲜检查所所长谈话中指示说:“虽然我们的条件也很紧张,但是我们要尽量克服,帮助中共和中国人民。”
⑤、金日成同志在坚持送10万支武器给东北民主联军时说:“现在我们把中国革命当成我们朝鲜革命面临的最重要任务,从缴获的物资中我们只留下极少量,然后尽量送给中国人。现在我们拿到的火药、导火索、雷管和布匹、盐、医药品等军需物资全部送给中国东北地区。”
⑥、1946年11月7日东北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秘书长向金日成同志提交有关中国东北问题协议草案时,他说:“无论身处如何逆境,我们都要坚决支援中共和中国人民。”
⑦、金日成同志在1949年2月接见东北民主联军中的朝鲜师164师师长王效明时说:“支援中国革命到底,这是我们始终如一的立场,我们帮助中国一定要帮到底。”
⑧、金日成同志在1952年5月12日视察朝鲜人民军时说:“朝鲜青年几乎参加了解放中国的各大战役。在解放中国东北的战斗中,有很多朝鲜青年用肉体挡住了敌人的火力。”
2、书中录用中国领导人关于朝鲜支援中国解放战争的讲话等共11处。其中主要有:
①、毛泽东主席在与金日成首相谈话时说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上染着朝鲜烈士的鲜血。”
②、1958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平壤发表讲话中说:“过去在中国人民历次革命战争期间和抗日战争期间,朝鲜人民的优秀儿女都曾经不惜牺牲生命支援中国人民。”
③、1963年中国国家主席刘少奇访问朝鲜时讲话:“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年代里,无数朝鲜革命者英勇地参加了我们的斗争,同中国革命者一道,抛头颅、洒热血,表现了最崇高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
二、物资援助
1、朝鲜对东北民主联军最大的一次武器支援,是东北局派陈云和萧劲光到朝鲜请求朝鲜同志提供武器支援。这次朝鲜支援东北民主联军10万支武器。
2、朝鲜从南阳援助武器装备的运输工作持续了一个月左右。除了南阳军火库里存放的武器弹药外,朝鲜方面还从全国各地搜集了大量的日本武器弹药,包括82炮、60炮、山炮、野炮、高射炮、高射机枪、反坦克枪、轻机枪、三八马枪、三八步枪、手枪、望远镜和地雷等。一辆辆装满武器装备的卡车从武器库开往南阳火车站,转装到军火专列上。安全运过图们江,陆续运往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有力地支援了中国东北解放战争。
3、在东北解放战争期间,不仅东北民主联军从朝鲜获得了大量的武器和军事物资,华东局也派人到朝鲜采购了大量的作战物资。1946年,山东我军通过办事处在朝鲜买到300吨炸药,300万支雷管和120万米导火索。1947年春,山东我军又派黄友年通过办事处买到20吨炸药、200吨硝酸、100吨丙酮、15万双胶鞋。这些物资对支援山东乃至华东解放战争发挥了很大作用。
4、在三年东北解放战争中,朝鲜到底支援了我们多少武器弹药很难准确计算,只能从当年东北局驻平壤办事处首席代表朱理治给中央的报告中略见一斑:
“第一批是我委托金日成同志要的12个车皮,
第二批是刘亚楼来要的24个车皮,
第三批是朱瑞要的110个车皮,这些都是金日成同志亲自组织,无代价地帮助我们装运的。
这次又是600~800个车皮。”
5、朱理治同志在东北解放战争即将结束时,写给中共中央的《两年来对朝鲜外交工作总结及今后任务》中,综合统计为“融合总部及南满来的同志向北朝鲜索取和购买的作战物资,先后从北朝鲜获得了2000多车皮武器弹药。”
6、当时东北民主联军非常缺少药品,姜信泰和唐天际怕给金日成将军添太多麻烦没提药品的事,但金日成将军想到了,而且一下子解决了一车皮的药品,这在当时不是个小数目。
7、5月23日,郑斗焕接到通知,有关部门想办法接到了1000匹质量好的军装布料(这1000匹布料可以做一万套军装),还有1000套成品军装和大批药品。金日成同志亲自在运往中国延吉的布匹、军装和药品清单上签字。
8、当时东北民主联军展开“夏季攻势,”在泥泞的雨水中行军需要一批水袜子(朝鲜特产,与雨靴类似),民主联军派王效明到平壤向金日成将军求援。订做了两万五千双水袜子。其原材料(胶皮料子)是我们设法运到平壤的,最后由吉林省贸易局驻平壤南浦办事处处长黄炳勋妥当办理的。
9、抗战胜利初期,中共牡丹江地区朝鲜工作委员会的机关报《人民新报》办报条件很差,严重缺少纸张及其它印刷材料。身在朝鲜的金日成将军得知后,出于对《人民新报》报社的关心,赠送给报社20吨纸张,还有朝文铅字和部分铜锌板,保证了报纸的顺利出版。
10、1947年10月—11月,国民党部队炸毁了安东和通化两座城市的供电设施,城市供电发生困难。这时,朝鲜对安东和通化提供了电力支援,直接从朝鲜供电,保障城市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业生产的正常进行。使用朝鲜电源大约一年时间,直至两个发电厂于1948年5月恢复供电。
11、整个东北解放战争期间,我方与朝方之间的贸易总额曾经有一个统计数字:我方对朝鲜贸易输出品总额(折合东北流通卷)24684万元,输入品总额36526万元。其中仅山东等地1947年春夏就在朝鲜先后购买了420吨水泥、120万米铜线、300万个铁钉、100吨铅锡、200吨硝酸、15万双胶鞋。
三、“借道”援助
(一)从《朝鲜支援中国东北解放战争》一书中明显可以看出,在当时那段战争的艰苦岁月里,金日成将军和朝鲜人民将自己的国土无条件奉献给中国东北解放战争使用,使之成为中国东北的大后方。危机时刻,党政机关、医院、印刷厂、广播电台、兵工厂、军事学校、物资装备,粮食等都转移到朝鲜境内或经过朝鲜转移到其它安全地方。
1、1946年通化市县政府(合署办公)人员和物资转移到朝鲜楚山。同时撤到朝鲜楚山的还有通化医院。
2、通化广播电台撤到朝鲜中江。
3、后方司令部直属供给处也就是沈阳造币厂近300人及造币所需要的所有设备,于1946年8月9日过鸭绿江大桥开到朝鲜满浦。8月下旬经朝鲜边境城市南阳进入中国图们。
4、1947年千名八路军部队借道朝鲜去南满。
5、“一保临江”战役开始,由于敌人重兵压境,临江县党政机关向朝鲜疏散。
6、1946年11月,国民党部队占领通化后,鸭绿江畔的辑安县党政机关开始了战略转移。撤退到朝鲜满浦的有:
①、县党政机关各部门。
②、通化派往辑安参加土改的教导团。
③、辑安兵工厂。设备68台,职工300余人。
④、辽东省贸税管理局。
⑤、野战医院。
⑥、李红光支队后勤部。
⑦、大众合作社系统,包括商店、粮站、公营制造厂等。
⑧、县医院等其他单位。
7、1946年新中国空军的摇篮—通化航校借道朝鲜转运飞机28架。
8、中共中央东北局确定将朝鲜作为东北解放战争隐蔽的后方时,设计了在朝鲜境内转运物资和人员的四条交通线,其中陆路两条:
①、中国安东——朝鲜新义州——朝鲜平壤——朝鲜南阳——中国图们。
②、中国通化——中国辑安——朝鲜满浦——朝鲜平壤——朝鲜南阳——中国图们。
水路两条:
①、中国大连港——朝鲜西海岸南浦港。
②、中国大连港——朝鲜东海岸罗津港。
在整个东北解放战争期间,除安东和通化有大批物资借道朝鲜转移之外,我军还有大批的军用物资和贸易物资,从各地借这四条水陆通道在南满北满之间、关内关外之间、国际和国内之间运进运出,紧急情况下,朝鲜政府不惜停止自己的客运,为我方紧急装运,有力地保障了东北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
9、1946年4月7日,东北军工部180多节车皮的设备及人员、物资组成专列,从通化出发经辑安进入朝鲜满浦后借朝鲜国内铁路运送到朝鲜边境城市南阳,再从南阳运往图们。
10、1947年军工部将子弹厂、炼钢厂和化工厂迁往朝鲜阿吾地(属朝鲜咸镜北道)。
11、1948年3月25日,瓦房店纺织厂的全套设备经大连港上船、途经朝鲜南部的釜山,穿过日本海峡到达朝鲜东海岸的罗津港,然后装火车经南阳从中国图们入境。
12、1946年9月底,民主联军第七师将20000多支步枪,110多挺轻机枪及一批弹药装了满满两节闷罐车从图们出境,经朝鲜南阳、先锋、罗津、清津抵达平壤,然后从平壤经新义州过鸭绿江大桥到中国安东装船后运到山东龙口。
(这批武器是给山东和华中陈毅粟裕的华野的!)
13、1947年春,400吨粮食从图们出境,经朝鲜铁路运到长白县。大连也经历了借道朝鲜运输粮食的情况,具体路线是从哈尔滨出发经图们进入朝鲜,经南阳运到了清津港,再用轮船过朝鲜半岛运到大连。当时大连严重缺粮,所以说这是大连地区人民的一条生命线。
14、1947年11月,满载1000吨东北大豆、黄鼠狼皮和中药材以及一批黄金的轮船从我国北满进入朝鲜,经罗津港驶抵香港,在香港售出后购买东北所需的西药、真空管等无线电器材、卷筒新闻纸、造纸滤网、汽车零件、纺织机械等物资,经朝鲜罗津港装车陆路运抵北满解放区。这样的贸易过程在1948年5月、1948年10月、11月还进行三次。
15、1946年四平战役期间,罗荣桓设法从苏联获得了满满8列火车的武器弹药和医药品,从苏联经海路运到朝鲜,再从朝鲜满浦过境中国辑安运到了梅河口。
16、1947年6月20日,东北民主联军接运苏联经朝鲜援助中国的大批武器、弹药和军工机械。7月1日开始每天两个列车从中国图们出发,经朝鲜南阳运往前线和我国后方部队、仓库、工厂。至九月末共接运2800多车皮。通过这个路线,1948年共运输过境物资多达30.9万吨。
17、正因为金日成将军的高度重视和朝鲜各个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1946年——1948年东北解放战争期间,来自北满、南满、大连、山东以及香港的我方机关、部队、学校的干部、家属以及民主人士,纷纷借道朝鲜,形成了一股涌动的人流。其中主要有:
①、1948年9月,当时遭受国民党迫害而转移香港的民主党派负责人李济深、何香凝、沈均儒、章伯钧等十三人以及无党派民主人士郭沫若一起乘船到大连再经朝鲜罗津港、南阳等城市进入中国北满,参加政治协商。
②、1946年6月2日,国民党184师师长潘朔端率部下2700余人起义,被我军队编为民主同盟军第一军,蒋介石非常恼火,气急败坏地下令“要不惜一切代价彻底消灭这支队伍。”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朝鲜最高领导人同意,这支穿着国民党服装,全副武装的队伍从辑安上火车过江,在朝鲜境内行驶了一天一夜,抵达南阳,经南阳过境进入中国图们,经彻底改造后成为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这个师是云南滇军的)
③、1947年1月10日,以八路军总部航空队为主体的“远征队伍”一行200多人乘苏军运输船到达朝鲜西海岸港口南浦,然后乘军运列车经平壤、元山、咸兴、清津一路北上,走了20天到达南阳,经南阳过境到达中国图们。然后得以继续北上,到达哈尔滨。
④、1947年3月,在旅顺和大连地区参军的新兵1200余名,从大连乘船东渡黄海,经朝鲜南浦北上,越过朝鲜北部山区渡过鸭绿江到达临江。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参加了“四保临江”战役。
⑤、1947年5月,我军最早的坦克学校(对外称旅大警察学校第四大队)1500多人,从大连乘苏联货船东渡黄海,到朝鲜南浦转乘由20多节车厢组成的专列经平壤、顺阳、阳德、高原、咸兴、端川、吉川、潼关、罗南、清津、古茂山、金宁、钟城、到达南阳。由此过境进入中国图们,又北上两昼夜抵达中国民主联军司令部所在哈尔滨。就这样,大量坦克学校的1500多个官兵在朝鲜国土上辗转20多天,完成了安全转移的艰苦历程。
⑤、1946年8月,在金日成同志的亲自关照下,让昔日抗联老战友、时任松江省主席的冯仲云与妻子薛雯得以重逢。薛雯一行三人是乘坐一个火车头只挂一节车厢、由两个苏联红军押车的专列从安东出境经朝鲜新义州、平壤、清津、然后从朝鲜南阳口岸出境,进入中国图们转道哈尔滨的。
十二年前因叛徒告密而失散的这对夫妇历经天南地北的战乱生涯,互相一直杳无音信,在十之八九对方已不在人世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娶不嫁,这段忠贞爱情一时传为佳话,并且被金日成同志写在他的回忆录《与世纪同行》之中。
⑥、1948年9月14日,中共中央批准由大连地委负责在原大连关东工专、关东电专、关东医学院和俄语专门学校的基础上建一所大学,命名为大连大学。
原来这几所学校仅有21位教授、副教授,且三分之二是日本籍,战后很快就要被遣送回国。
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组织香港地下党,面向国民党统治的上海、南京等地秘密招聘向往共产党、愿意到解放区工作的优秀人才祁文广、丁仰炎、雷天乐和周科衍等一批教授。1949年初以做生意为由租用意大利商船将这些人连同几位准备到北平参加第一届政协会的民主人士、地质学家、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一行人运到海上,历经风浪,躲避敌机跟踪,9天后抵达朝鲜南浦港,后经平壤、新义州、入境中国安东。之后又从上海、香港、南京、北京招聘了几批教师共93位,其中包括有名望的专家13人,有中国雷达第一人毕显德、光学专家王大珩等。后来大连大学工学院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
⑦、1946年10月,民主联军第七师留守家属从山东经朝鲜国土去北满根据地。一行五六十人从大连乘一艘苏联的轮船直达朝鲜西海岸港口南浦,然后换乘火车经平壤、罗津和南阳进入中国图们。
⑧、1946年9月底,准备陪同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杜平将军因形势需要改派东北,按照罗荣桓指示担任大连市委组织部长兼建国学院副院长。刚到任几个月,就被萧劲光推荐到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工作。于是他从大连出发乘船到朝鲜南浦港,改乘火车后经清津从南阳口岸进入中国图们。后来金日成多次指名要求中国政府派杜平为中国驻朝鲜大使。
⑨、1946年秋到1948年春,曾担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长兼苏皖边区政府主席的李一氓三次经朝鲜国土往来于大连与哈尔滨之间。
第一次是1946年11月7日李一氓与朱之同路从大连上船到朝鲜南浦换乘火车经平壤到南阳口岸进入中国境内的图们,然后经牡丹江到哈尔滨。
二次是李一氓乘苏联的军用飞机去平壤参加李富春主持召开的中朝贸易会议。
第三次是1948年春,他跟伍修权在图们过境经朝鲜南阳、平壤,到新义州过境进入中国安东。
⑩、1948年春,中央工委决定组成的“华北军工考察团”一行11人赴哈尔滨参加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同时考察东北的军工生产状况。他们伪装成商人从石家庄出发经大连乘汽艇从海上到达安东,出境后经朝鲜新义州到满浦过鸭绿江回到中国辑安,再由辑安乘火车经通化到哈尔滨。
(11)、1946年夏,段子俊随同彭真、陈云、伍修权等人最早进入东北局并被授予上校军衔。当年七月,段子俊以民主联军总部特派员的身份,从哈尔滨出发,经过图们口岸出境,在朝鲜南阳乘火车经平壤、新义州至中国安东入境回到大连。
精通俄语的段子俊为我军获得大量通信器材做出贡献后,在大连创办了光华电器厂及关东电讯工程专门学校,并亲自兼任厂长和校长。在战争环境下以最短的时间培养出一大批电信专业技术骨干,在我军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2)、1945年11月,在沈阳成立的东北银行总行由于战争原因转移到通化临江。负责印制东北流通卷的东北银行到印刷技术雄厚的大连招用了共产党内的技术骨干辛占元等,连同他们的家属共十一人,在1947年中秋节这天从大连出发,到朝鲜南浦港乘车经平壤、满浦至中江郡过境,到达了目的地临江。
(13)、1947年阴历八月十六,由大连八路军总部组织的一批进步青年赴北满民主联军军政学校学习,其中包括在中苏友好协会工作的赵明志和尚岱东等一共五六十人,有学校的教师、警察学校的学员,都是思想进步的积极分子。他们乘一艘运煤的小油轮经一天一夜抵达朝鲜南浦港,换乘“闷罐子”火车,经平壤、咸兴、清津至南阳过境进入中国图们。到哈尔滨参加“青年训练队”学习后,有的被分配到民主联军10纵队,有的当了战地记者,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14)、在东北解放战争期间,我党我军通过朝鲜国土往来于南满与北满之间的领导、单位和人员很多,有些有详细的文字记载,更多的已无法找到详细记载,只有简单的线索了。
张爱萍将军曾在战争中头部受伤,是经朝鲜南浦、平壤去北满,然后到苏联去治疗的。
1946年12月28日,辽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莫文骅组织将长白县的兵工部、安东电业、炮兵团、卫生学校等单位取道朝鲜国土转送到北满。
1946年8月24日,以沙蒙,王大化和于蓝同志为首的东北文工团奉上级指示,经安东取道朝鲜过图们江北上,调到北满。
1947年4月份,党中央派一个青年代表团去波兰首都华沙参加世界青年会议。一行20多人绕道朝鲜到哈尔滨,但因情况变化而未能出国。
还有很多各界人物曾取道朝鲜去北满的。如萧华夫人王新兰、著名摄影家徐肖冰夫妇、新华社副社长江帆、时任东北局财贸部长王兴让等等。
也曾有一些中国党政领导人取道朝鲜往来于南北满之间的,如陈云、韩先楚、李立三、滕代远、欧阳钦、韩光、何长工、吕东、陈嘉庚等等。
在整个东北解放战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到底有多少部队和各界人士取道朝鲜转移的,已经无法作完整的统计了。但从各种资料的零星记载中可见一斑。
东北局驻平壤办事处全权代表朱理治在给中央的报告中指出:“1947年几个月里有1万多人,1947年春由安东去新义州然后经满浦到辑安的2000人。由大连去临江的新兵3000人,春初由大连去北满的干部2000余人,都是经朝鲜北部过境转运分赴各地的。到1947年6月27日统计,仅9个月来经朝鲜北部过境的人员不下2万人。”
另据延边党史研究专家姚作起提供:“仅1946年下半年,就有18批部队取道朝鲜进入延边。1948年有8685人经朝鲜南阳过图们进入延边地区。”
(二)“四保临江”战役的大后方——朝鲜
四保临江战役的胜利,与朝鲜有直接关系。东北联军在战争中一直将朝鲜作为战略后方,很多后方医院、后勤仓库和兵站基地设在朝鲜境内。
1、辽东军区后勤部设在朝鲜的江界;后勤部组建的前后两个梯队中的后梯队带部分物资由丹东、桓仁转移到朝鲜的江界和满浦。后勤汽车运输队也设在满浦。后勤部弹药库除中国境内一部分外其它分到设在朝鲜的水丰、碧潼、楚山、满浦和江界等地。后勤部兵工厂也设在楚山;药材库设在水丰、江界两地;被服库设在朝鲜的江界。
2、民主联军占领东北南满之后,迅速接收了一批日伪医院,改为我军后方医院。这些医院在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时多数转移到朝鲜境内。
第三后方医院的一个所设在朝鲜中江;
第四后方医院设在朝鲜楚山;
第四纵队医院一个所设在朝鲜昌城;
第七后方医院设在朝鲜的水丰;
第八后方医院设在朝鲜渭源;
三分区医院设在朝鲜慈城江口;
全军各医院当时共收治伤员8500多人、病员5700多人,其中重伤病员2000多人全部安置在朝鲜境内治疗。
四保临江战役中,在天气寒冷、冬装没有发齐的情况下,官兵冻伤很多,甚致有的超过战伤。整个战役战伤3200多人,冻伤就2500多人,病伤3300多人。只一个四纵队的冻伤员就达1600多人。
3、辽东军区还在朝鲜的新义州、水丰、楚山、满浦和中江等地设立了办事处。负责在朝鲜境内的物资保管、运送伤员、治疗管理,以及与朝鲜政府的联络工作。
4、1946年5月下旬,国民党军队占领长春、吉林之后,我军被迫向朝鲜方向转移。因时间紧迫,运输条件差,只抢运出各种物资约3000车皮,转移伤员1.5万人,转移后方工作人员数千人。其中大批物资移至朝鲜境内的清水、满浦和中江。
5、在四保临江战役期间,东北民主联军设在朝鲜最大的后方基地在楚山。楚山镇是一个只有三、四百户人家的小镇,当时接纳了撤退到这里的十三个单位,主要有:辽东军区后勤部、兵工部、第四后方医院、四纵队10、11、12师留守处和通化市县政府等。
6、1946年1月,辽东军区卫生部从日伪军中接收了大量医疗器械和药材。在解放战争头两年供给部队医院的医药器械85%就是接收日伪的这些药材,我军自己购买的只有15%。1946年4月至8月前后,这些药品器械装在十几个车皮上转移到朝鲜水丰,之后又转移到江界。
在四保临江战役期间,转移到朝鲜的药库还不断从朝鲜境内补充药材。1947年1月,就在平壤购买了三个车皮的药材、药品和医疗器械,及时保证了各个后方医院的药品供应。一直到辽东军区与东线合并时,药库尚存药材2500余箱。
7、在四保临江战役中,我军运输机关分为两个梯队,前梯队设在临江,主要靠铁路运输,后梯队设在朝鲜,主要靠汽车运输,运输队设在朝鲜满浦。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军事交通史》中记载:在四保临江战役中,我军在鸭绿江两岸的军事运输线共有5条,用以保证物资、部队和伤员的运送。其中第五条运输线在朝鲜境内的水丰、楚山、满浦、中江镇,过鸭绿江到临江。
1946年11月到1947年3月,四保临江战役中共运输军需物资和商品88611吨,并运送大量部队,输送旅客12327人。这其中有一部分是朝鲜人民完成的。
辽东军区撤出安东时将一部分军用物资储存在朝鲜境内,其中包括棉布500匹、棉纱5000件,各种染料1000大桶、丝绸1000匹、大桶烟叶100桶、卷烟纸20吨、豆油20吨、酱油20吨、大米白面20吨、白布棉花20吨、葡萄酒20吨、土豆10吨、豆饼10吨。
运输任务由朝鲜运输部门来执行,朝鲜人民群众先将分散在几个储备点的军需物资集中到靠中国较近的朝鲜江界,然后由江界人民委员会组织20多名驾驶员、10辆汽车组成的运输队专门为我军运输。他们克服了汽油不足、天气寒冷、道路崎岖等很多困难,出色完成了这些运输任务。有力地保障了四保临江战役的胜利。
四、人力援助
1947年,金日成同志的亲密战友、吉林省军区司令员周保中将军做过统计:“参加中国东北民主联军正规部队的朝鲜人有12万人,加上参加地方部队的朝鲜人,先后共有25万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
另据统计,在3年东北解放战争中,仅延吉地区6县市在前线牺牲的革命烈士2912人,其中朝鲜官兵占90%。
在中国东北解放战争中参战的朝鲜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朝鲜义勇军和由其改编的东北民主联军和东北人民解放军。二是从苏联回到中国东北的第88国际教导旅中的朝鲜官兵。三是其他朝鲜人组成的地方部队。
当时的朝鲜义勇军分三路挺进东北
1、1945年9月,275名在延安朝鲜军政大学学习的朝鲜学员和40余名在延安的朝鲜干部,在武亭同志的率领下从延安出发,随大军挺进东北。
2、从太行山、河北、山东来的朝鲜义勇队的干部战士,大约500余人。
3、1945年9月,冀、热、辽的朝鲜义勇军工作队韩清同志受李运昌司令员派遣来到沈阳,组织起来的由1000多名朝鲜青年参加的部队。
1945年11月10日,这三路义勇军在沈阳汇合,召开了“东北朝鲜义勇军部队”成立大会。武亭任司令员,下辖1、3、5、7共四个支队。
到1946年2月,第1支队已由初期的60余名干部汇集通化、柳河、清源、集安、桓仁等地的朝鲜大队后扩大到5000余人。
1946年第三支队已扩大到3000余人。
1946年3月第五支队扩大到6000余人。
这些队伍在后来不断扩大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
这些朝鲜人在中国东北的解放战争中前赴后继、英勇杀敌,很多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战争胜利后,也有很多人回国担任了军队或各级领导人,其中:
池炳学任金日成军事大学校长、民族保卫省副相、人民武力部副部长等职。
崔光(崔明锡)任政务院副总理、人民武力部部长。
姜 健(姜信泰)任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
林春秋任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五、资料中所含具体数据
1、各种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战争中各种活动的具体时间数字822个。
2、历次战役中,中、朝、美、日等各国动用的兵力和国民党军队的兵力以及各种活动参与者人数的数字共246个;其中很多是非常重要的,例如:
①、1945年3月22日,日本重要战略中继地硫磺岛遭到了美军1000架次飞机地毯式轰炸。
②、3月23日凌晨,美军出动1400余艘舰船、18.3万名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士兵对冲绳群岛发动了攻击。
③在战争的最后15天里,仅仅对付九州,美第5空军和第7空军就出动了3672次的飞机,使他们对日本的打击达到了高潮。
④、1945年8月6日上午8时,美军B-52轰炸机在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一颗原子弹,使广岛一下子变成一座死城;
⑤、1945年8月9日,长崎又遭到美国另一颗原子弹的袭击,其遭受破坏程度与死亡人数不亚于广岛。
⑥、1945年8月9日,苏联远东红军第一方面军麦列茨科夫元帅60万人、第二方面军普尔卡利夫大将30万人、后贝加尔方面军马列诺夫斯基元帅60万人,共150万人、3400架作战飞机和5500辆坦克组成的多兵种合成部队沿中苏、中蒙、中朝边境向70万日本关东军和30万伪军发动了进攻。
3、战争中动用的武器装备及战利品的数量数字110个。
4、涉及到的各种部队番号138个。
5、全书笔触所及的各种人物641个。这些人之中有国家元首、有将军、有士兵、有普通工作人员和老百姓。
由于是一部纪实著作,其素材自然要来源于当年曾经参与朝鲜支援中国解放战争的当事人,而这些人现在分布在天南地北,找到他们难度很大。在这种情况下,作者仍然顽强地带病去了平壤、北京、沈阳、丹东、白山等十六个城市(包括县城),先后采访了二十七位有关当事人,并且在平壤召开了“曾经在中国东北民主联军战斗过的高丽八路军老战士座谈会”,收集了来自于当事人的各种回忆录和回忆文章。
看他书中扉页上与那些被采访老战士留影的衣着,有短袖衫、有长袖衫、有羊毛衫、有羽绒服,这些足可以体会到作者一年四季的艰苦采访历程。同时他还深入到一些地方政协文史委找当时的文史资料,去地方档案馆找历史档案文件,到地方图书馆文献室、地方志找部门史志、地方党史研究室的党史资料以及各地、各部门、有关部队的展览馆和纪念馆去收集相关资料。甚致在网络上高价寻购被挤出图书市场的那些如凤毛麟角的珍贵资料。
在上述过程中,作者共翻阅由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文献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以及上海、北京、浙江、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各地出版社、特别是平壤外文出版社等46家出版单位的88部各种纪实资料、文献和文集。这些资料到底有多少万字难以统计,但计划用五年时间完成收集素材的庞大系统工程,吕明辉先生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得以完成。
因为书中的史实多数是发生在1946-1948年期间,很多当事人都已进入耄耋之年,所以这是抢救性发掘,抢救一段中朝友谊的重要历史,抢救一批非常感人的故事,抢救先辈留给我们及后人的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