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天下縱橫談
市長:YST  副市長: 貓靈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天下縱橫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科技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數學小常識:龐加萊猜想(Poincare conjecture)
2006/07/04 22:00 瀏覽10,752|回應7推薦12

YST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2)

大風
typhooonn
riquelme
紫气东来
愛台也愛中
狂老
龍公主 觀賞輕歌劇 快樂寡婦
小白兔(雞兔同籠)
roclove
Xuser

more...

龐加萊(Poincare)是二十世紀初、也是世界數學史上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在1904年,他給了下面這個猜想:

 

在三度空間裏,任何封閉的、單一連結的流形(manifold)一定和三度空間的球(sphere)同胚(homeomorphic)。

 

如果沒有足夠的知識背景,上面這個數學命題不容易精確地敘述。但是精確的敘述又要牽涉很多奇怪的名詞。不要害怕,更無需驚慌,這些名詞都是唬人的。YST給諸位一個非常直覺的解釋,不需要艱深的數學定義就能瞭解,雖不中亦不遠矣。您只要有一點點空間想像力,就大概知道近代幾何學家到底在想什麼。

 

龐加萊猜想是幾何學上一個非常基礎的問題。幾何學裏有一個分支,叫做拓普學(topology),專門研究幾何圖形在空間的連續變化。任何兩個幾何形體A與B,如果能夠經過連續變化從A得到B,我們就叫A與B同胚(homeomorphic)。基本上,數學家把同胚的幾何形體當作同樣的東西,沒有區別的必要。

 

數學家最愛舉的例子,就是一個咖啡杯與一個甜甜圈(donut)是「同胚」。為什麼呢?我們來仔細瞧瞧這兩件物體。

首先,你把甜甜圈豎立起來。然後,你可以想像用手指去壓甜甜圈頂端的某一處,然後那個地方就陷下去,形成一個窩。你再繼續用力,那個深陷的窩就變得越來越大。當這個窩變得足夠大的時候,這個窩就是盛咖啡的凹陷的部份,剩下的部分就是咖啡杯的耳朵,你可以一個指頭伸進去、四個指頭在外面穩穩地拿著。你看,一個甜甜圈經過連續的變化,就變成一個咖啡杯了。所以數學家說,一個咖啡杯與一個甜甜圈是「同胚」。

 

但是一個甜甜圈跟YST最喜歡吃的新竹貢丸就不是「同胚」。為什麼呢?因為甜甜圈中間有一個洞而貢丸沒有,所以無論你怎麼做連續變化,怎麼努力的捏它,絕不可能把甜甜圈變成貢丸。

 

為了區別「有洞」和「沒洞」的幾何形體,數學家取了一個新名詞叫做「單一連結」(simply connected),並且給它下面這個定義:

一個形體,如果在它上面任何一個封閉曲線都可以縮成一個點,我們稱這個形體是「單一連接」的。

 

我們很容易看出來新竹貢丸是「單一聯結」的,而甜甜圈不是「單一連接」。用直覺的說法,「單一連接」的形體是沒有洞的。

 

好了,我們現在大致可以描述「龐加萊猜想」是說甚麼了。

 

這個法國大數學家龐加萊在1904年做了下面這個猜想:

任何封閉的、單一連接的、三度空間的形體,一定和三度空間的球,是「同胚」。

 

龐加萊的猜測也就是說,在三度空間裏,任何一個封閉的、沒有洞的形體,一定可以被捏成一個球。

 

你看到這個命題一定會哈哈大笑,這麼簡單的道理當然是真的啦!但是,這只是你直覺下的想像。數學的定理都是在幾個「公理」下,用邏輯嚴密的推論,一步一步地証明出來的。這種越是看起來簡單、道理非常明顯的命題,其証明越是困難。

 

龐加萊的猜測難倒了全世界的數學家,當然也包括他自己。後來數學家把「龐加萊猜想」由三度空間延伸到任何 N 度空間,N 是一個大於或等於3的整數。

 

YST有一位數學家朋友多年前曾經告訴我,大概過了半個多世紀,也許是60年代吧,美國出現了一位年輕數學家叫史曼(Stephen Smale),他發明了一個非常天才的方法,把「龐加萊猜想」的一部分証明出來。他証明當 N 大於或等於5的時候,「龐加萊猜想」為真。史曼天才式的証明使他聲名鵲起,獲得了數學界的最高榮譽,1966年的費爾玆獎(註)。

 

二十年後美國又出現了一位天才數學家,叫費德曼(Michael Freedman),他証明了 N = 4 的「龐加萊猜想」。費德曼獲得了1986年的費爾玆獎。

 

但是這些都是「龐加萊猜想」的延伸,真正原始的、三度空間的「龐加萊猜想」一直未能被証明出來。這個二十世紀最有名的猜想,是當今數學七大難題之一。美國麻省有一個克萊數學研究所(Clay Mathematics Institute),在公元兩千年設立了「世紀難題大獎」,對這七個難題每個懸賞一百萬美元。

 

在此附帶一提的是,七大世紀難題其中的第五個難題,是楊振寧—米爾斯方程式(Yang-Mills Equations),描述物理裏「楊振寧—米爾斯規範場理論」的數學方程式。我認為「楊振寧—米爾斯規範場理論」也許是楊振寧對物理最大的貢獻,超過他與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的「宇稱不守恆理論」。據說楊振寧的博士指導教授泰勒博士(Edward Teller,美國氫彈之父)強烈建議諾貝爾委員會應該頒發楊振寧第二個諾貝爾獎。

 

好了,讓我們回到主題,「龐加萊猜想」。

在兩個偉大的美國數學家之後,這次輪到俄國和中國的數學家了。2002年俄國天才數學家派瑞曼(Grigori Perelman)號稱把「龐加萊猜想」不但証明出來,而且証明在一個更廣的定義裏,也就是說「龐加萊猜想」只是他証明的一個特殊情況。2003年派瑞曼把他的証明放在國際網路裏的一個數學網站,供大家欣賞。並且接受中國數學家田剛(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的邀請來美國做一連串的演講,非常轟動,也引起了激烈的競爭。

 

這時候,由中國數學家丘成桐(哈佛大學教授,1982年費爾玆獎得主)領導的研究小組也在做同樣的問題。曹懷東(美國黎海大學教授,丘成桐的學生)與朱熹平(中國中山大學教授)也號稱作出了「龐加萊猜想」的全部証明,並搶先正式發表了結果。

 

派瑞曼的証明在先,但是只發表在網站上,不是正式的數學雜誌,也沒有編輯審閱。這麼複雜的証明3年來一直被全球數學家檢驗,尚未獲得証實。

曹懷東與朱熹平則在哈佛大學花費了半年時間在該校講解他們的証明,然後把結果正式發表在今年6月的亞洲數學雜誌,全部証明長達三百頁,該期雜誌只登他們兩人的這一篇文章。

 

誰真正証明了「龐加萊猜想」?派瑞曼?曹懷東與朱熹平?我不知道。

 

十年前,美國數學家漢米爾頓(Richard Hamilton)發明了「瑞絲流」(Ricci flow)的新概念為「龐加萊猜想」的証明打下了根基。

三年前,俄國數學家派瑞曼在「瑞絲流」的基礎上搭蓋出來了「龐加萊猜想」証明的整個結構,並給出了証明。但據說他的証明裏面有暇疵。

最後,中國數學家曹懷東與朱熹平根據派瑞曼的結構,把所有的証明漏洞都補起來,完成了全部的証明。用丘成桐的話,曹懷東與朱熹平為「龐加萊猜想」這個百年難題封了頂。

 

科學家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龐加萊猜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漢米爾頓的功勞非常大,也許最大,因為他為「龐加萊猜想」的証明打下了基礎。但是他沒有給出証明。

派瑞曼的功勞也很大,因為他給出了証明。即使証明的細節裏面有錯,但是証明的結構是他建立的。

曹懷東與朱熹平作出了「龐加萊猜想」完整的証明,而且正式發表了結果。但是即使証明是完美無瑕,他們用的是漢米爾頓的根基與派瑞曼的結構,在創造力上遜於前面兩位數學家,除非他們的証明指出派瑞曼的結構有重大錯誤,而他們發明了非常天才的方法另起爐灶,繞過這個結構所產生的困難,而完成了証明。

 

在這裏我們必須瞭解,數學上的証明並不是最重要的。為了証明某個問題而發明出開創性的新觀念與新技巧,這才是最重要的。

 

今年8月在西班牙的首馬德里,要舉行國際數學大會。所有問題的答案都會在大會上揭曉。

 

YST做一個不負責任的預測:在這場激烈的世界腦力長途競賽中,派瑞曼將是馬德里國際數學大會上真正的英雄。

 

註:

當年諾貝爾在設立這個以他的名字為獎的時候,在他的遺囑裏特別指明不可設立數學獎。據說這是因為他的老婆跟一個數學家私奔了,諾貝爾直到去世,他對數學家的餘恨未消。

 

加拿大數學家費爾玆(John Charles Fields)眼見數學沒有國際性的獎勵,就成立了費爾玆獎,主要是鼓勵年輕的數學家。第一次給獎是在1936年,後來空了好幾年,然後在一九五0年起便沒有中斷過。

 

費爾玆獎(Fields Medal)是數學的最高榮譽。有人把費爾玆獎比喻成數學的諾貝爾獎,其實不太恰當。費爾玆獎非常特別,我個人認為可能比諾貝爾獎要困難得多。首先費爾玆獎有年齡的限制,不能超過四十歲;其次,它四年才頒發一次,每次不能超過四人;第三,它不是因為某一項特殊成就而給獎,而是要求有整體的貢獻。

 

曹懷東(四十六歲)與朱熹平(四十二歲)是不可能得費爾玆獎的;派瑞曼剛好是四十歲,也許有可能在今年獲獎。

 


清晨獨自慢跑的 YST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回應文章
庞加莱猜想可以做一个更加直观的比喻
    回應給: YST(YST2000) 2009/11/03 02:47 推薦4


紫气东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大風
YST
riquelme
typhooonn

1904年,庞加莱在一篇论文中提出了一个看似很简单的拓扑学的猜想:在一个三维空间中,假如每一条封闭的曲线都能收缩到一点,那么这个空间一定是一个三维的圆球。但1905年发现提法中有错误,并对之进行了修改,被推广为:“任何与n维球面同伦的n维封闭流形必定同胚于n维球面。”后来,这个猜想被推广至三维以上空间,被称为“高维庞加莱猜想”。人们开玩笑的嘲讽拓扑学家的话常常是:“拓扑学家分不清甜面圈与咖啡杯的区别。”

其实,庞加莱猜想可以做一个更加直观的比喻(毕竟甜面圈和咖啡杯看上去还是“差很大”的):那就是在一个封闭的空心球的中心有一个和封闭空心球一样形状的小的空心气球。假定这个气球被一直吹大,而又绝对不破的情况下,这个空心气球整个表面和封闭空心球的整个内壁表面将最后紧紧地贴住,中间没有缝隙。当然,理论上这个空心气球皮还要无限薄才能真正逻辑自洽。如果将这个
小的空心气球改变为任意形状的气球,上面的情况依然会发生。呵呵,如果用这个气球的材料用来做安全套的话......实在是太完美了。

庞加莱猜想的证明意义重大,该猜想的证明是人类在三维空间研究角度解决的第一个难题,也是一个属于代数拓扑学中带有基本意义的命题。它将有助于人类更好地研究三维空间,其带来的结果将会加深人们对流形性质的认识,对物理学和工程学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会对人们用数学语言描述宇宙空间产生影响。

此外其它的“世界七大数学难题”现在大多数还是没有破解,想要拿百万美金的机会还很多啊!
  
黎曼假设:很多人攻关,没看到希望 。
霍奇猜想:进展不大 。
杨-米尔理论:太难,几乎没人做 。
P与NP问题:没什么进展。
波奇和斯温纳顿—戴雅猜想:有希望破解 。
纳威厄—斯托克斯方程:离解决相差很远。





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



本文於 2009/11/03 03:38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674847
Grigori Perelman得了「費爾茲獎」
    回應給: YST(YST2000) 2009/11/03 01:44 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今天看到這則「舊聞」,Grigori Perelman在2006年8月得了「費爾茲獎」,他並未出席領獎。  

曾是数学神童 华裔数学家陶哲轩获菲尔茨奖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06-08/23/content_4996098.htm
數學諾貝爾 華裔數學家陶哲軒獲獎
http://www.epochtimes.com/b5/6/8/24/n1432003.ht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閒話「諾貝爾的女人」與「慈善捐款」
    回應給: wang710(wang710) 2006/07/11 19:04 推薦5


YST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5)

大風
齋貓
Rebec
龍公主 觀賞輕歌劇 快樂寡婦
Xuser

網友 wang710 說得對,根據正式記錄,諾貝爾一生未婚,沒有老婆。

因此離開諾貝爾,選擇跟了一位數學家的,不是他老婆,但是一定是一位對他很重要的女人,若不是未婚妻,也是諾貝爾深愛的女人,甚至有可能是長期有非常親密關係的女人。

這個故事屬於謠傳,但也並非空穴來風。

首先,諾貝爾明言不可以給數學獎,這是有確實記載的。這就排除了任何遺忘或是不小心忽略的可能性。
其次,數學是科學之母,地位如此重要,不可能在純學術的考量中被諾貝爾否定。
其三,十九世紀末的數學已經非常發達,高人輩出,對科學的貢獻卓著,科學獎中獨缺數學獎是非常、非常不尋常的。可以斷言這其中一定有不尋常的故事。

想想看,一個鉅富,社交如此廣闊,生命中沒有女人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但是他沒有結婚,為什麼呢?以後的事情就要有點想像力了。根據謠傳,那個帶走他的女人、令他一生未婚的數學家,名字叫做 Gustaf (Gosta) Mittag-Leffler。

其實,這些都不重要。YST 不過為了好玩,增加讀者興趣,有時候也八卦一下。嘻嘻,不論是多麼偉大的男人,在這方面幾乎都有可能想不開。何況諾貝爾不過是因為研發出烈性炸藥而致富的人,二十世紀因專利而致富的人就不知有多少,這些人算不上是偉人,尤其是諾貝爾。

想想看,一個人若是因為女人的緣故,或是任何意氣之爭,就把數學家摒棄於科學獎之外,這個人不會有多大出息,絕不可能是什麼偉人。諾貝爾幸虧只是個化學家,不會造成大害,若是做了皇帝,如此意氣用事是會出大亂子的。

再仔細想想,諾貝爾獎設立的時候,基金總額不過相等於一八九五年的四百二十二萬美元,換算成今天的美元,怎麼樣也不會超過四億,這筆錢並不算多。你們知道嗎?2002年,美國有一位富翁,名叫大衛.傑梵(David Geffen),他捐了兩億美元給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醫學院,UCLA答應以他的名字命名該校的醫學院,為期十年。以金錢而論,傑梵捐的錢至少是半個諾貝爾。若是為了留名,傑梵這兩億美元十年後就打了水漂。再想想洛克菲勒基金,或是今天的比爾.蓋茲的基金,諾貝爾這一點點錢就為他帶來如此大的永久名聲,真是太便宜了。

既然這個“炸藥獎”已經成為全球科學界最大的獎,大家拿這個沒有數學的科學最大獎八卦一下,也蠻有趣的。至於這個神祕女主角是老婆還是情人就不那麼重要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諾貝爾夫人?
2006/07/10 14:01 推薦0


wang710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請問.....諾貝爾有結過婚嗎?有誰知道的?.....歡迎指點迷津!

印象中,以前讀過一本「諾貝爾傳記」,諾貝爾似乎沒有結婚!只有說過他在 19 歲時,本來有位女友,但是不幸過世了!.....我現在身居海外,不易讀到中文版的原書,英文造詣又不足以看懂英文圖書!

﹝此篇回覆無關政治,純粹是討論!﹞



本文於 2006/07/10 14:08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1752553
To: hsing 與 aladdin 兩位網友
2006/07/09 11:25 推薦0


YST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二位網友的問題已經盡量回答在「漫談科學家的瘋狂」。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七大難題裡面還有費馬最後定理嗎?
2006/07/06 21:27 推薦0


aladdin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YST做一個不負責任的預測:在這場激烈的世界腦力長途競賽中,派瑞曼將是馬德里國際數學大會上真正的英雄。

我逛了一下幾個數學家的網站,看起來Perelman的證明比較可能是這場大賽的贏家。因為這個問題的insight是他提出解決的。

閒聊一句:七大難題裡面還有費馬最後定理嗎?還是上個世紀末的證明已經OK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超弦理論
2006/07/05 11:59 推薦0


hsing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可否請YST市長談一下"超弦理論"

                                    謝謝!謝謝!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1746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