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天下縱橫談
市長:YST  副市長: 貓靈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天下縱橫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文化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漢字簡化的歷史(中):民國以後
 瀏覽11,243|回應47推薦10

YST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0)

龍公主 卡門演出側記
zgr
bell
愛台也愛中
狂老
Rebec
egjc888
Xuser
ccoh
齋貓

在(上)篇,我們說到中國文字在唐朝以前的簡化。在這一篇,我們要談中國文字在民國以後的簡化。那麼中間這一段呢?中間這一段沒什麼好說的,因為中國文字早期的演變和簡化在公元七世紀的時候就大功告成了。我們以唐朝的楷書作為標準版本(圖四),在隨後的一千三百年,漢字非常的穩定,幾乎沒有任何變化,直到民國。

 

在這一千三百年中,中國用一成不改的漢字發展出燦爛的文化,其中又以唐詩宋詞最為人所稱道,成為中華文化的精華。中國人,誰不會吟幾首唐詩,誦幾首宋詞,唱兩句「滿江紅」?那麼,為什麼好端端用了一千三百年的文字,到了民國需要改進呢?因為中國受到立國以來前所未有的外國勢力的衝擊。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外國勢力的衝擊其實從未間斷,而且中國因此曾經兩度亡於異族。但是這些只是軍事上短期的失利,在文化上中國始終處於長期的、絕對的優勢。由於漢人的文化遠高於蒙古人和滿人,元朝很快就滅亡了,而滿人看到蒙古人的前例,一開始就主動全面漢化以求維持長久統治。所以中國文字當然沒有修改的必要。

 

但是十九世紀工業革命後的西方文明挾船堅砲利巨大的科學優勢入侵中國,古老的中華文化便再也抵擋不住了。清末興起辦洋務,就是以洋人的一套物質文明來對付洋人,這固然是必須的,但是不夠充分。清朝的洋務運動並沒有成功地抵擋外國的侵略和搜刮,中國有亡國滅種之憂。於是中國的有識之士開始認識到辦幾個工廠或許能夠解燃眉之急,但是對抵抗外來列強的根本問題是無濟於事的,中國必須學習和吸收老外的東西、從根本思維上改進自己的文化,才能真正超越老外、重振我漢唐雄風。

 

二十世紀是一個偉大的世紀,是知識爆發的世紀。高度累積性的知識成為一個國家科技發展必走的道路,也是救亡圖存的道路。知識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而是廣大民眾的必須。民國的有識之士立刻明瞭中國文盲過多是拖住現代文明迅速發展的腳步最重要的因素。除了提倡白話文使教育普及外,中國文字的複雜也是造成學習困難的原因,於是漢字簡化的運動便在一千三百年後復活了。

 

漢字簡化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迫切的。

 

(二)民國後漢字簡化的歷史

 

 

民國後的漢字簡化運動非常蓬勃,能說的太多,我們只在這裏敘述幾個最重要的。

 

1909年,陸費逵在【教育雜誌】創刊號上發表論文「普通教育應當採用俗體字」。這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次公開提倡使用簡體字。

 

1922年,錢玄同在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上提出「減省現行漢字的筆畫案」,得到多人連署。這是近代歷史上有關簡體字的第一個具體方案,主張把過去只在民間流行的簡體字作為正體字應用於一切正規的書面語。他提出的八種簡化漢字的方法,實際上也就是現行簡體字的產生依據,影響深遠。

 

1930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文研究所出版劉復、李家瑞合編的【宋元以來俗字表】,反映了一千年來簡體字的發展情況。

 

1932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出版國語籌備委員會編定的【國音常用字彙】,收入不少簡體字,並指出:現在應該把它( 簡體字 )推行,使書寫處於約易。

 

1935年,錢玄同主持編成【簡體字譜】草稿,收簡體字兩千四百多個。

 

1935年8月,國民政府教育部採用【簡體字譜】草稿的一部分,公布「第一批簡體字表」,收字324個。由於這是中華民國政府正式公佈實施的簡體字表,所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我們特別把它的內容公布在下面:

 

圖七:中華民國教育部頒佈實施的「第一批簡體字表」:第一頁

 

圖八 :中華民國教育部頒佈實施的「第一批簡體字表」:第二頁和第三頁

 

圖九:中華民國教育部頒佈實施的「第一批簡體字表」:第四頁

 

有意思的是,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教育部頒佈了「第一批簡體字表」後,就有很多人極力反對。其中,戴季陶為漢字請命,向蔣介石當場下跪,要求蔣介石廢除漢字的簡體字。

 

1936年2月,蔣介石簽署命令,廢除簡體字。國民政府的簡體字實施不到半年,草草收場。

 

但是,中國這麼大,很多事情並不是蔣介石說了就算的,尤其是文化方面。就在這一年,上海文化界組織「手頭字推行會」,發起推行手頭字(即簡體字)運動。

 

1936年10月,容庚出版了【簡體字典】,收字達到4450個,基本上來自草書。

1936年11月,陳光堯出版了【常用簡字表】,收字3150個,大約一半來自草書,一半來自俗體字。

1937年,北平研究所字體研究會發表【簡體字表】第一表,收字1700個。

 

抗日戰爭爆發後,簡體字運動被迫停頓,但是在共產黨的統治區仍然繼續發展。共產黨奪取政權後,立即著手繼續推行簡化漢字。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編制【常用簡體字登記表】。

1951年,在【常用簡體字登記表】的基礎上,根據述而不作的原則,擬出【第一批簡體字表】,收字555個。

1952年2月5日,「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成立。

 

1955年2月2日,【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發表,把其中的261個字分三批在全國50多種報刊上試用。

1955年7月13日,國務院成立「漢字簡化方案審定委員會」。

 

1956年1月28日,【漢字簡化方案】經過國務院的審定和會議通過。

1956年1月31日,國務院在【人民日報】正式公佈【漢字簡化方案】,在全國推行。

 

【漢字簡化方案】後來根據使用情況又略有改變。1964年5月,「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出版了【簡化字總表】,共收字2236個。這就是今天中國大陸的用字標準。

 

註一:

1977年12月20日,國務院發表【第二次的漢字簡化方案(草案)】,實施效果不好。1986年6月 24 日,國務院明令廢止使用。

 

註二 :

新加坡政府在一九六九年和1974年都公佈採用的「簡體字表」,與大陸公佈的簡體字絕大部分相同。最近一次的修訂是在1976年5月,新加坡政府頒佈【簡體字總表】修訂本,與中國的【簡化字總表】完全一致。

 

註三:

馬來西亞政府一九七二年成立「馬來西亞簡化漢字委員會」,1981年出版【簡化漢字總表】,與中國的【簡化字總表】完全一致。

 

註四:

泰國本來規定華文學校一律不准用簡體字教學,在聯合國以簡體字為漢字標準後,宣佈取消原來的限制,於1983年底同意所有的華文學校都可教學簡體字,發行簡繁對照手冊,並在小學課本上附加簡繁對照表。

 

註五 :

日本使用漢字有將近兩千年的歷史,在民間也長期流行一些簡體字。1946年日本內閣公布【當用漢字表】,收字1850個,其中有131個是簡體字,與中國簡體字相同的有53個,差不多相同的有9個。

 

註六:

韓國於1983年在【朝鮮日報】公佈第一批簡體字90個,在【朝鮮日報】上使用,與中國相同的有29個,差不多相同的有4個。

 


清晨獨自慢跑的 YST

本文於 修改第 6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1432539
 回應文章 頁/共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简体版的古典文献太多啦,足够普通百姓研究啦
    回應給: icare(icaretop) 推薦0


hothill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先不说你论证的逻辑问题了。

我反倒觉得你拿你父母认繁体字的例子说明是: 大多数的人对繁体字不习惯,让他们改变的话,你口中的“独裁的”共产党要办的话也能办到,但共产党没那么笨啦!  再说按照你的解释,你的父母只学简体字并按照他们的水平不是“文盲”,那说明简体完全有传承文明的功效啊,一点也没有你说的影响。 现在的简体版的古典文献太多啦,足够普通百姓研究啦。

你知道现在的简体版的文献是繁体版的多少倍吗? 算算吓你一跳吧 !!!

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共产党不干啦....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390275
无知无畏
    回應給: icare(icaretop) 推薦0


lb1005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大陆现在每年要出版多少繁体字书籍,大陆有多少古籍出版社,你了解清楚了再来谈繁简字好么?这跟港台有啥关系?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390271
关于“文盲”
推薦0


icaretop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另外再强调一件事

就是关于“文盲”的理解

文盲绝对不仅仅是不认字那么简单。文字说到底是思维的载体,学习文字的过程也是学习和训练思维的过程。

摆脱文盲不仅是学会了文字,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开化了,突破了蒙昧的状态,继承了之前的文明。

所以假设一种极端的状况:某人会汉字,把它扔到一个使用楔形字体的世界,能将他简单的与那些完全不认字的人化为一类么?能简单的叫他“文盲”么?肯定不能。因为他会一种文字,尽管在这个世界不能交流,但通过这种文字他掌握了很多知识、技能、以往的历史文化,并据此掌握了自我学习和思考的方式,他肯定比那些一开始就不认识一个字(甭管是汉字还是楔形字)的人要高明得多。

所以,只会简体字的人在只使用繁体字的世界肯定不是文盲,不论它是否能够使用繁体字;反之亦然。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390103
看来犯懒真是不行
推薦1


icaretop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iquelme

首先,我不应该省略推理的过程,或者,我应该把话说得清楚一点。我的原话“小孩子学习繁体字的难处,我以为比学简体字不会有更大的困难”。即,我认为肯定学习繁体字要比学习简体字难,这个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但这难处是否可以接受,我以为是可以的——即没有人会因为学的是繁体字就学不会变成文盲,这从台湾现在的情况就可以看出。

其次,我没有说简体字是中共自创的,我只是说只有它才推行了,实际上中共颁布了不只一次的简体字,有些因为不符合规律早被弃用,比如,蛋——〉旦;菜——〉才,有些简体字如“万”自宋朝就已经存在,所以不用想当然的给我上课。

再次,我说的隶书并不是指书法,而是指字体,不论是草书、楷书、还是行书、其基本文字架构均立足于汉朝确立的篆书的简化版本隶书。你现在写的隶书和楷书在字体结构上有区别么?而行书和草书更是如此,他们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但会让你看出仍是什么字,仅此而已。所以书法才能成为艺术,因为中文是一种象形文字,像图画一样可以进行再创作。实际上,我们日常生活中写的文字都是行书或草书,有人一笔一划的写楷书么?所以,自汉隶而后,中国文字并没有大的变化。

最后,我个人能看懂繁体字,不是因为看字典,而是因为看过一些建国前后出的书,还有就是港台片的一些字幕,我父母对于繁体字的辨认能力就很差。这恰好证明了我的观点,如果现在所有的地方都使用简体字,没有一个地方用繁体字,除非做专门研究的人,普通民众直接阅读古籍和碑帖的能力都要大打折扣。因为只有仍在使用的文字,才是活得文字。所以,因为台湾香港的存在,我才能说繁体字还没有消亡,这有什么问题么?不要小看时间的力量,一年两年,你可以说普通民众还可以查字典学繁体字,一百年二百年,你能保证大部分人的勤勉么?孔壁《尚书》为什么失传?就是因为它没有被官方认定,如果他像今文《尚书》一样做指定教科书,恨不得人手一本,还会出现这种结果么?繁体字的事情也是一样。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390053
顺带提几句
推薦0


hhaahh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就香港人那破中文,我看着都寒碜,还扯什么文化传承,你随便街头找本香港杂志翻翻,中文用语粗俗而单调,而且很多时候用中文无法表达其意的时候,用英文代替。最能显示出文化功底的莫过于翻译,你看看香港翻译那些英文名作,那些电影,翻译那是什么狗屁玩意。

香港人使用中文基本是已经是完成了文字使用口语化。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389855
逻辑呢?
    回應給: icare(icaretop) 推薦0


lb1005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大陆大部分人都能认简识繁,都是因为港台的存在?这个逻辑是如何得出的?简化了的东西和复杂的东西学习起来难度是一样的吗?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389851
麻烦你不要乱说。
推薦0


hhaahh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现在绝大多数大陆人认识繁体字是因为香港澳门台湾的存在?胡扯,50, 60后的年轻时代生活环境别说香港澳门了,可能有些人到了改革开放时候才出村走入城市,凭什么他们大多数都认识繁体字?

还大言不惭的说简体字学习难度和繁体字差不多,建议你去好好学学繁体字之后再来喷。龜和龟,你让小娃娃学,看哪个容易哪个简单。

你以为简体字是TG自创的啊?简体字就是草书楷化,化繁为简,还有就是民间俗体字整理。特别是化繁为简,是无数专家学者通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努力,通过不断的文字史的研究得出来的简化方法,你以为是信口胡咧咧。简化字的基本原则就是“述而不作”,只进行整理简化,不创字。

为什么认识简体字的人看繁体不费劲,从行来讲,简体字是繁体字的简化,有些甚至是古字楷化而来,行似则类似,这是绝大多数不学即认识繁体字人的直观感受。

而且你根本对文字史一窍不通,就信口开河。隶书之后字体没有大的变化么?麻烦你回去看看草书,楷书,行书的历史。在魏晋之后,隶书基本就是到了沉寂阶段,没有什么大发展,反而是楷行草的使用更加广泛。隶书,特别是在汉隶之后,一直到了清朝,才出现另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389841
只学繁体字,看不懂简体字了
    回應給: icare(icaretop) 推薦0


hothill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字典里都有简繁对照,小时候认字的时候,基本上对繁体字的规律都有点印象,看繁体字根本就不是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大家都能看懂台、港的繁体字,没有障碍。既然能看懂港台的繁体字,为何就不能看懂碑贴?    现在很多经典的古代文献都有简化版本,如果是研究人员要翻阅大量古典典籍的话,对他们来讲就更不是问题了!

成本当然现在比以前要大得多, 以前很多文盲,根本就没有什么成本; 现在人已经习惯了,懒得改变,再说如今的信息量如此大,一年的信息量可能以前多少年加起来的信息量之和还不止,如此多的文献都是简体字, 不教简体字,我看以后会繁体字的人更看不懂了吧。

其实也就是为了方便,实际执行的时候“繁、简”之争各有退让而已。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389621
我之于繁体与简体字的看法
推薦1


icaretop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iquelme

简体字的推行在当时有其现实意义,正如YST在文中所说,为了“扫盲”。

得益于共产党政府的高度执行力和决策能力,这项政策得以实施。

要注意的是:为什么“扫盲”需要简体字,实际上是因为当时被“扫”的很多人已经成年。成年人学文字,简体字自然比繁体字有很大的优势。

但我仍然是赞同恢复繁体字的,网上刊登的那些支持繁体字的意见,在我看来,都没有说到实处,什么艺术性观赏性之类的,实际上原因只有一个:

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但其他附属性理由我也要说一下:

1、小孩子学习繁体字的难处,我以为比学简体字不会有更大的困难。同样理由适用于外国人,既然能掌握简体字,自然就能掌握繁体字。而中国,目前也没有当时那种在短期之内要求大部分国人脱盲的急迫性——因为大部分国人已经脱盲了。

2、汉字自此以上一千多年就非常稳定,没有大变化,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汉字已经成熟,文字本身并没有促使自己改变的动力。简体字的推行也是由于外部原因。所以不要用什么甲骨文,大篆小篆来证明,甲骨文不是成熟的文字,大篆小篆被忘记则是因为它的难以书写,而被简化为隶书之后字体就再没大变化,没有为了简单而简化,正好说明繁体字实际上并不算难写不方便的文字,而且大篆小篆并没有存在很长的时间。

3、我们现在之所以还认识繁体字,是因为台湾香港等地区的存在,但若是将来所有话语区均转变为简体字单位,那么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就很难再无隔阂的去看我们的古书、碑帖……这就是所谓“文化传承”。

4、改变一种用了几十年的文字明显比改变一种用了上千年的文字成本要小,所以别跟我说什么大陆用了几十年简体字,难以改换。放心,中国共产党能让全国人改用简体字,他就能让全国人改用繁体字,而且会想出实行办法。而且这个也只能由“独裁”的中共做成,因为他不会因为一小撮甚至一大片的反对而停止,只要他想。我敢打赌,如果中共下个文件,恢复使用繁体字,不用别的,只要教育部要求高考全用繁体字,我敢担保,几十年后,全中国又都会是繁体字的江山。至于过渡期,能出英文版,为什么不能出简体字版和繁体字版?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389356
不敢茍同
    回應給: YST(YST2000) 推薦1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iquelme

中國因此曾經兩度亡於異族

=========================================

不敢茍同。

中國的歷史如果從夏商周算起從來都沒有形過單一民族,任何的朝代都是多元民族共存,豈能有只能由漢人稱皇當帝他族不可之理?難道漢人統治少數民族就是天經地義反過來就“亡國”,豈有此理?

各民族一律平等都有入主中原的權利,歷史上的蒙滿等少數民族通過當時的武力競爭入主中原並能安經定緯實施有效的統治,體現了中華民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完全符合當時改朝換代的遊戲規則。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很多的非漢人政權,除了蒙滿以外,比如歷史上的遼金都把自己視為中原的正宗稱宋朝為“南蠻”。當時遼金宋西夏三分天下,到底誰代表中原始有爭議的,時到今日在俄文和希臘文裏都還契丹作為中國的國號。

我們不能只是站在漢人的角度去把研討歷史,因為這不僅不符合中國真實的歷史,還會被一些妄想顛覆中國的敵對勢力利用,比如:

1)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最早提出“要征服中國必首先征服蒙滿”“蒙滿非中國”。日本人居心叵測的口號的目標不是為了蒙滿也不是為了漢,而是動機陰險的圖謀挑撥中國的內部的民族矛盾好對中國實施分而治之。

2)現代的李登輝跟著日本祖宗口水叫嚷“中國七塊論”的基礎就是圖謀把中國定義為只有漢人才是中國。

3)近年韓國受到美國中情局的暗中煽動妄想今後中國解體侵略吞並東北,因此幾年來韓政府媒體學界全方位的掀起偽造和剽竊東北歷史的一波波汙水惡浪,從高句麗渤海國到遼金甚至大清都要信口雌黃列為韓國的歷史。

4)達賴的流亡政府多年來一直在西方媒體到處散布滿人建立的清朝是中國漢人的亡國,所以西藏不屬於中國。

5)臺獨和疆獨網站同樣有不少和達賴集團相同的論調,以否認臺灣或新疆屬於中國的領土。

6)投奔綠營的大陸民運分子林保華曹長青的網站就大量地賣力地宣揚蒙滿是中國的亡國時期,民運分子的動機和臺獨疆獨藏都是同出一撤的。

一言以蔽之,如果我們違反中國歷史的史實而殘留大漢沙文主義的思維,實際上就是宣揚漢獨,而這種漢獨的思維立場對於試圖顛覆中國的日韓敵對勢力和臺獨藏獨疆獨鶴民運等漢奸賣國賊恰恰是正中下懷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389198
頁/共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