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寓言故事以賽局理論之那許均衡解表達的形式如下:
那許均衡解 | 乙驢子 |
往東 | 往西 |
甲驢子 | 往東 | (1,1) | (0,0) |
往西 | (0,0) | (1,1) |
「往東」與「往西」是兩隻驢子可以採取的策略,括弧內的數字都有兩個,前面一個數字表示甲驢子的報酬,後面一數字是乙驢子的報酬。例如甲乙驢子都決定往東,對應括弧裡面的數字都是1(1表示吃到飼料),如果一隻要往東另一隻卻偏要往西,對應括弧裡面的數字都是0(0表示沒有吃到飼料),情形就是這麼簡單。
真的這麼簡單嗎?我們將故事裡面的驢子換一下名稱看看!甲驢子叫中共,乙驢子叫台灣,拴住牠們的繩子是「一中各表」;或叫「特殊驢與驢的關係」也可以,兩堆飼料叫兩岸人民的幸福,大家是不是被兩隻笨驢的行為給煩死了?不過那許說:兩隻驢子目前是很笨,但是終將變成聰明驢,因為驢子是理性的,牠們會思考!
所以,重點來了,所謂的那許均衡解是說:如果思考的容許時間夠長,笨驢終將覺悟。如果上帝給的時間不夠長,那沒關係,笨蛋驢子餓死,聰明驢子存活,按照達爾文的演化論而言,笨蛋驢子終將演化成聰明驢子!
學術界有人強烈質疑這種理論推導,最常被攻擊的說法是:拴住驢子的繩子難道不會斷掉嗎?(策略賽局理論稱之為:變更遊戲規則)陳水扁總統的一邊一國論就是反映這種想法。還有另外一種攻擊方式:甲驢子先將乙驢子殺死,然後獨享兩堆飼料!中共的絕對不放棄武力解放台灣宣示;就是這種策略(策略賽局理論稱之為:難以置信的威脅和承諾)。假設我是那許,我的解釋如下:如果乙驢子試圖切斷繩子,或是甲驢子企圖殺死乙驢子,那麼這個策略賽局的參賽者(局中人)就不僅僅是兩隻驢子了,還有另外兩位:「驢子的主人」與「上帝」(或稱美帝與老天爺也可以)。參賽者變成四方角力後,再複雜的賽局還是有可能存在那許均衡解的,冥冥之中自有定數,古人早就說過了,現在數學證明也有了。你以為決定頒發諾貝爾經濟獎給我的委員們都是笨驢嗎?聰明的中國驢子們,諾貝爾和平獎正等著你哩!哈哈哈…
如果乙驢子試圖切斷繩子,驢子的主人警告乙驢子說:繩子斷掉後,甲驢子要殺你,我就不幫你了!
補述李登輝策略的變化:明的策略是承認特殊驢與驢的關係,暗的策略是認為甲驢子衛生習慣不佳,遲早會「崩潰」而死,如此乙驢子可以愛吃那堆飼料就吃那堆飼料。這時候上帝說話了:除了我以外,沒人知道哪隻驢子會先死!
那許均衡解最大的缺點是他假設遊戲可以玩很多很多次,平均而言會有那許均衡解。問題是現實世界裡的遊戲只能玩少數幾次?例如美伊戰爭,1990年玩過一次,2003年再玩一次就宣佈Game is over!所以有人說那許均衡是學術象牙塔裡的遊戲罷了。
智驢賽局目前剩下的問題是兩支驢子所採取的混合策略之機率如何計算?就佛法而言,每個人的一生只不過是一次賽局的outcome。那許均衡解的意義是說經過很多很多次的比賽以後必然有均衡解。
非合作賽局的那許均衡解為現代經濟學家打開了一扇窗子。很多直觀認識;都可以藉由分析非合作賽局均衡解;而找到滿意的解釋,甚至可以預測將來情勢演變的結果,對於本來處於一預測就錯的經濟學家而言,無疑是找到了救星。個人的行為在傳統的經濟學裡是假設他是存然理性的「經濟人」,而事實上人並非是完全理性的動物,人是血肉之軀,有理性,也有潛意識,也受到文化、歷史、經驗的約制。更重要的是人有記憶,當他在做選擇或決定時,他會回顧,也會記仇。有恩的報恩,有仇的報仇。這上面的特性用賽局理論幾乎全可以解釋得通。
那許均衡解受到很多質疑,假如某個特殊情勢的賽局有許均衡解的話,人的行為為甚麼一定會遵守那許均衡解?最簡單的回答是:他們為甚麼不?當然這種回答有點抬槓的味道,進一步的解釋如下:
1. 局中人在對局以前,可能有機會相互協商
2. 局中人可能有關於相應賽局過程的直接經驗或類似經驗
3. 局中人依照社會習俗選擇策略
4. 局中人依照焦點平衡選擇策略
5. 局中人透過演繹推理選擇策略
套用到筆者所提出的兩岸爭議「智驢賽局均衡局面解」情勢說明如下:
◆ 美國不是一直在呼籲請兩岸維持「對話」嗎?
◆ 歷史經驗不是一直告訴我們「戰亂絕對不利於經濟發展」嗎?
◆ 社會習俗不是強調「和為貴」嗎?
◆ 人民的幸福難道不是「焦點」嗎?
◆ 難道兩岸政治領導人永遠都那麼沒有「智慧」嗎?
還有人質疑:那許均衡並非精確解!筆者的回答是問題的焦點當然會受到局中人歷史、文化、語言等因素影響,但是這些因素會逐漸收斂,學術上稱之為「精鍊」或「Bayesian perfect equilibrium」,長期而言,透過一連串策略的調整,系統會達到那許均衡!如果比賽規則改變、參賽者技巧改變,系統會短暫的失去平衡,即索羅斯所說的震盪現象,但是經過學習過程以後,又會趨近於心的平衡!所以我們應該寄望於有經驗的參賽者持續重複地比賽下去,由觀察實際過程而找出均衡點,而非純粹靠理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