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天下縱橫談
市長:YST  副市長: 貓靈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天下縱橫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軍事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軍事常識:有史以來最大的地面戰爭
 瀏覽6,133|回應7推薦6

YST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6)

綠島尋遊記
HOWAREYOU
愛台也愛中
egjc888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Rebec

由於受到英美文化(尤其是電影)的影響,在台灣長大的人(包括YST)一想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除了中國戰區外,歐洲戰區就只想到西線的戰事。譬如第一個想到就是諾曼地的登陸戰,除了課本幾乎不提東線戰爭外,這跟好萊塢的電影也有很大關係。譬如「6月6日斷腸時」、「最長的一日」、「巴頓將軍」等等,這些膾炙人口的電影很容易使我們認為它們就代表了全部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事實上,東線的戰事,也就是德國和蘇聯在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五年之間的戰爭,才是二戰中最慘烈的。無論是規模或是傷亡,西線的戰事和東線戰事相比都是小巫見大巫。

YST現在就從這個歷史上最大的戰爭來討論我們的軍事觀點。

 

1941年6月22日,代號「野蠻行動」(Operation Barbarossa)開始了。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陸地戰爭。超過三百萬德國士兵和三千三百輛坦克進入蘇聯國境。面對德國陸軍的,是全世界最大的陸軍部隊,俄國陸軍的230個師,每師一萬四千名士兵,和俄國的兩萬輛坦克(其中很多是過時的)。

 

「野蠻行動」的明訂目標是:「摧毀俄國在西面的武力,務必全殲,不允許逃脫」。這是一項極具野心的龐大作戰計劃,但是在一九四一年,這項目標大致上說是達到了。一開始,「閃電戰」再度發揮威力,四個坦克軍團迅速突破俄國的防線把驚慌的和亂糟糟的俄國軍隊一個個包圍起來,隨後而來的德國步兵沒多久就完成了包圍圈,把陷入口袋中的俄軍一個個消滅。

 

我們簡單敘述一下頭一年戰爭發展的狀況:

 

6月23日,德國空軍摧毀了超過兩千架俄國空軍的飛機,很多是在第一小時的攻擊時就在地面被摧毀。全世界數量最大的空軍在四十八小時內全軍覆沒。俄國飛行司令,麥加可夫將軍(General Rychagov ),被史達林處死。

6月28日,德國陸軍佔領了明斯克(Minsk)。德軍在一個星期內挺進超過兩百英里,十五個俄國師被包圍,隨後投降。

7月3日,史達林用無線電廣播要求俄國人執行「焦土政策」。

7月10日,古德里安的坦克部隊通過迪伯河(Dnieper River),繼續向東挺進,但是被古德里安的上司柯魯吉(Kluge)叫停,因為步兵跟不上。柯魯吉對這位德國最雄心勃勃的將軍說:「你的行動總像是懸掛在一根線上」(柯魯吉擔心補給)。

7月15日,德軍攻陷史穆林斯克(Smolensk ),三十萬俄軍被俘或消滅。

7月22日,德軍坦克兵團暫時停止前進,等待後面的步兵和補給。

7月27日,希特勒命令向莫斯科挺進的古德里安將軍轉向南,去佔領俄國的經濟中心。古德里安抗命。

8月3日,古德里安無法繼續違抗希特勒,第二坦克軍轉向南方。

8月19日,馮李伯(von Leeb )指揮的德軍包圍了北方大城列寧格勒。

8月22日,古德里安飛柏林面見希特勒,企圖說服他先攻莫斯科。希特勒拒絕,他說:「我的將軍們對戰爭的經濟面一無所知」。

9月12日,第一場大雪延緩了德軍的攻勢。

9月13日,俄國朱可夫將軍趕赴列寧格勒,佈置守城防務。

9月19日,南下的德軍攻佔基輔,六十五萬俄軍被俘虜,數量超過人類歷史上任何戰爭。

10月2日,希特勒命令古德里安回頭繼續進攻莫斯科。但是距離俄國的嚴寒冬天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了。紅軍偉大的1月將軍即將出現。

10月21日,朱可夫將軍成功地佈防列寧格勒後,返回莫斯科主持莫斯科保衛戰。

10月24日,德軍攻陷卡爾可夫(Kharkov),俄國又損失一個軍團(Army Group,至少十萬人)的兵力。

11月25日,「颱風行動」(Operation TYPHOON)開始。德軍向莫斯科發動總進攻。德軍挺進到距離莫斯科不到二十英里,但是被堅強的抵抗和嚴寒阻擋住。

12月5日,希特勒放棄進攻莫斯科。朱可夫開始反攻。由於俄國在四月份與日本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大量西伯利亞的駐軍被調回莫斯科,在朱可夫的指揮下打莫斯科保衛戰。

12月20日,希特勒解除古德里安的職務,理由是:違反希特勒的命令:「不得放棄一吋土地」。(古德利安縮短了前線的防線)

 

1941年的冬天,希特勒感到不解,這個一代梟雄被眼前的局勢深深困惑。是什麼原因使得紅軍仍然還能戰鬥?

俄國損失了三百萬士兵(相當於戰爭開始時全部紅軍的兵員)。佔俄國一半經濟資源的土地落入了德國手中。但是俄國仍然強大。她有九百萬男人在服兵役的年齡,足夠組成四百個師的軍隊。她在這個冬天就生產了四千五百輛坦克。這些數字都是德國無法做到的。一個倚靠猛烈火力的長期戰爭毫無疑問地開始向俄國傾斜。

 

是的,德軍第一年在東線的戰爭是「閃電戰」最後一次重要的勝利。

 

仔細看,初期的「閃電戰」的確很成功,但是德國不能在1941年的冬天來臨以前消滅俄國。俄國太大了,「閃電戰」的極限已經顯現出來。雖然德國獲取了大片的俄國領土,但是對整個戰略而言,影響非常有限。俄國軍隊仍然可以從大後方重新集結,終於在莫斯科保衛戰第一次打敗了德國軍隊。

 

譬如第二年(一九四二年)的夏天,德國又一次發動「閃電戰」攻擊南方的高加索(為了石油),俄國又一次損失了大片土地,但是仍然有能力在大後方重新集結軍隊,進行反攻。

 

蘇聯實行堅壁清野的焦土戰略,一撤退就是幾百公里,並且焚毀一切可用的物資。閃電般深入蘇聯領土的德國坦克群得不到任何當地的補給,柏林又遠在千里之外。缺油、缺糧、缺彈藥,「閃電戰」開始力不從心,各種問題一一顯露出來。

我們必須明瞭,當運輸線長達千里的時候,後勤補給就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相反的,俄國的軍事工業有很大的一部分在烏拉山以東的西伯利亞,是德國武力根本不可能到達的地方。所以無論戰爭如何激烈,俄國的後方不受影響,武器生產和運輸補給都沒有問題。戰爭初期的損失,很快就獲得補充。譬如俄國坦克在戰前的生產大約每年一千輛,但是戰爭期間,每年的生產達到一萬輛。

一個國家進入戰時經濟以後,這種動員和生產的能力就是綜合國力的表現。

 

新武器不斷出現,譬如伊留申對地攻擊機(Ilyushin I1-2)就是非常可怕的坦克殺手。1941年的冬天過完以後,基本上俄國已經反守為攻。在後勤補給德消俄長的情形下,德國的戰敗只是時間問題了。

 

有很多人說,如果希特勒在七月底的時候不命令古德里安轉攻南方的經濟中心,而是繼續揮軍直搗黃龍,那麼這場戰爭的結果就完全不同了。我不同意。如果德軍多了整整兩個月的時間,古德里安的大軍的確很可能成功佔領莫斯科,但是仍然不可能打敗蘇聯,不過迫使蘇聯遷都而已。蘇聯的國力仍在,可以不斷地從遙遠的後方重組軍隊,開赴前線作戰。德國的戰敗只不過延遲而已。

 

總結:

德國和蘇聯的戰爭給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打仗就是打補給(logistics),包括人員和武器。如果交戰雙方都有堅強的戰鬥意志,最後就是以「補給」定勝負。

在後勤補給上,德國的能力比蘇聯差遠了。「閃電戰」的戰術再先進,德國將軍的指揮藝術再高明,只要進入全面戰爭,德國是無法戰勝蘇聯的。

 

附圖:

 

這是蘇聯著名的T34坦克。T34被軍事學家評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好的坦克之一。在整個二戰期間,蘇聯生產了四萬輛T34。

德軍在1941年初次遭遇T34的時候大為吃驚,T34的性能超過德軍所有的坦克和反坦克砲。德軍甚至認為反制T34最快的方法就是複製T34。

任何裝甲車的設計要考慮三個要件:裝甲,火力,和運動性能。武器專家認為T34在這三個要件上做出幾乎完美的平衡。T34的許多設計都被應用在新一代、甚至新好幾代的坦克。

T34是中型坦克,早期型(1940-1942)只有26噸,中期型(1042-1943)有30噸,後期型(1943以後,把主炮從76厘米換裝到85厘米)也只有32噸,都不到德國虎式坦克的一半。但是T34速度快,每小時五十五公里,幾乎是虎式坦克的兩倍。

 

這張照片攝於1941年12月的莫斯科保衛戰。穿著白色掩護裝的蘇聯軍隊在雪地裏向德軍前進。

 


清晨獨自慢跑的 YST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1396408
 回應文章
東線完全是靠蘇聯人民自己
    回應給: colla(collapsecollapse) 推薦0


bstwr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美國的援助那是在1942年以後,當時戰局已對蘇軍有利了。美國你以為是什麼好東西,戰爭初期還想借助德國人將蘇聯滅掉。後來為什麼援助蘇聯?形式變了,這樣做最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

這個世界沒有什麼救世主,國家之間只有利益。如果中國跟日本一樣是美國的盟友、小兄弟,美國還會支持台灣嗎?台灣只不過是大國的一個小棋子而已。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039317
我只是有点实用主义
    回應給: NA(kkppcc) 推薦0


a54cc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这个动画我也看过,狮心王很潇洒啊。
我只在乎什么东西对现在最好,为了达到目的什么东西最有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2872285
史達林還把美援的武器賣給日本
推薦0


Montré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史達林還把美援的武器賣給日本。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1401800
生產力
推薦4


collapsecollapse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綠島尋遊記
egjc888
齋貓
YST

補充一下 蘇軍能為何挺過德軍猛烈的一擊最後獲得最後的勝利,不能忽視當時身為世界工廠的美國的援助。光是在卡車方面 到1942年夏末已經交付了85000部,到1943年初是14萬輛,整個戰爭期間是375000輛。戰爭期間,美國另外還交付吉普52000部.坦克7056部.裝甲車輛6300部(所以在蘇軍坦克部隊除了優秀的T34以外還有不少美國的雪曼,英國的邱吉爾式戰車和情人節valentine戰車)。自走砲2328部。機車35170部。飛機14795架。高砲8200門。火車頭1900個。鐵路車輛11075輛。電話415000具。車胎378萬個。煉油廠設備6套。汽車輪胎廠1座。石化產品267萬噸。食品448萬噸。軍靴1500萬雙。鐵軌五十四萬噸。僅鐵軌一項,就比蘇聯在1928~1939年所鋪的還多。有了工業生產大國在後面支撐,蘇俄才能度過這慘澹的歲月。總體戰的時代,就是生產力和人力消耗戰,誰先被消耗光誰就輸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1398089
re:
    回應給: 齋貓(dormcat) 推薦0


kkppcc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對啊,educational game是很重要的,就跟寓教於樂的意義相同。

像我的民主思想也是從「銀河英雄傳說」中得到啟發的(或許應該說是被說服吧)。「最好的專制政治vs.最爛的民主政治」,你要選哪種呢?思考到最後,覺得民主是值得被守護的一種東西/價值。雖然它可能有很多缺點(就像現在台灣所經歷到的)或非常沒效率,但它還是比專制要好些,否則它不會成為愈來愈被廣泛認同的政治理想。相信人類的歷史是逐漸演進的,而非走向敗亡。ps. 有啟發性的文學作品是不分國界的,所以我是「以言舉文」,而非「以國廢文」。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1397280
原來有此典故
    回應給: 齋貓(dormcat) 推薦0


YST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瞞你說,我看到這個Barbarossa,心裏也嘀咕,搞不懂是什麼玩意兒。(我不會義大利文。)

我知道它不是英文,也不是德文,心想也許是barbarian或是barbarism或是barbarous之類的某個外國變體字,反正跟野蠻有關,懶得追究,就用「野蠻」蒙一下,其實心裏並不踏實 。

沒想到果真出錯了,慚愧,慚愧!這是不求甚解的教訓。呵呵呵!

多謝你寫這段歷史解釋Barbarossa,原來還有這麼一段有趣的典故。閣下學識淵博,在下佩服。

說的是,希特勒選這個名字做東征的代號,也真有點不吉利。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1396596
紅鬍行動
推薦4


齋貓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Chang
愛台也愛中
Xuser
YST

> 由於受到英美文化(尤其是電影)的影響,在台灣長大的人(包括YST)一想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除了中國戰區外,歐洲戰區就只想到西線的戰事。譬如第一個想到就是諾曼地的登陸戰,除了課本幾乎不提東線戰爭外,這跟好萊塢的電影也有很大關係。譬如「6月6日斷腸時」、「最長的一日」、「巴頓將軍」等等,這些膾炙人口的電影很容易使我們認為它們就代表了全部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即使是好萊塢, 近年來也有像"大敵當前"(Enemy at the Gates)這種以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為主題的電影. 電玩就更不用說了: "決戰時刻"(Call of Duty)的俄軍戰場第一役根本是該電影的翻版(美軍部分則是"諾曼第大空降(Band of Brothers)"的翻版).

> 1941年6月22日,代號「野蠻行動」(Operation Barbarossa)開始了。

不對啦. (汗)

"Barbarossa"是義大利文的"紅鬍子", 是神聖羅馬帝國(Holy Roman Empire)皇帝暨德意志與義大利國王, 腓特烈一世(Frederick I, 1122-1190)的綽號, 年輕時曾參加第二次十字軍東征, 晚年又親征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如果我沒記錯, 希特勒很崇拜他. 不過他最後的死法很令人意外: 渡河時不慎從馬上摔落河中, 雖然河很淺, 但冰冷的河水卻引發他心臟病發作. 玩過單機版"世紀帝國"的玩家應該都曉得這一段典故.

希特勒用他命名東征一役, 實在不怎麼吉利.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1396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