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系列的討論到此結束,我們在第四篇,也是最後的一篇作一個總結。
這四篇討論都來自一個核心問題,那就是「美元發行過量」。當然,由於這個問題的複雜性,不可避免地引發了其他的討論,譬如美國的雙赤字、匯率問題、和軍事問題等等,甚至「什麼是經濟學」。這其中我們尤其不要忘記美國的軍事一向就是為經濟服務的,這一點也是我討論問題的重心。
YST發表的「美國的軍事與經濟」(2005/07/21)和「美國經濟問題的焦點」(2005/08/02)都是根據我的「常識」和「經驗」所作的敘述。由於引起很多爭論,特別是以「職業經濟學家」自居的辱罵式的攻擊,我被迫去尋找經濟界地位崇高的學術名人的看法。在找到諾貝爾經濟獎得主艾教授和史教授的公開談話後,YST的看法被完全証實。
現在我們就一一提出來比較。
1. 在「美國經濟問題的焦點」(2005/08/02) 裏面,YST 說:「令人憂慮的是,美國政府不從平衡預算上去解決她經濟的根本問題,而是用軍事的手段去鞏固美元在全球的地位,然後印更多的鈔票度過眼前的難關。這是非常、非常危險的作法,不可能解決根本問題的。美國雙赤字的雪球愈滾越大。」
對美國的赤字,艾教授說:「從長遠看來,赤字到了這個數量級是無法有效管理和控制的。」
對美國的預算,艾教授說:「這個政府在談論預算的時候完全不實際,很多非常重要的東西都沒有考慮進去。在目前的減稅計劃下,一個實際的、真實的估計是,未來十年的政府赤字會超過六兆。」
2. 在「美國經濟問題的焦點」(2005/08/02) 裏面,YST 說:「美國不知道見好就收。布希總統的外交、軍事、和經濟政策全是錯誤的,他會為美國人民帶來災害,全世界的人都要為此或多或少付出代價。 」
對美國的軍事費用,艾教授說:「軍事開銷已經很高了,他們在發動戰爭之前一定會考慮到負債程度的。但是如果他們真的要發動一場戰爭的話,負債並不足以成為障礙。他們會先開打,然後再要錢。」
對美國的經濟政策,艾教授的評語是驚人的嚴厲,他說:「現在布希政府的預算政策根本是一種搶劫的型式(a form of looting )。」
“looting”這個字是很重的,你們看過印尼暴動、洛杉磯暴動、和底特律暴動哪種暴民們搶劫店舖的鏡頭嗎?那種搶劫就叫“looting”。我不敢相信艾教授用了“looting” 這個字眼,他對小布希政府的失望和憤怒已經到達極點。
對於為美國人民帶來災害,艾教授說:「我們後代子孫,甚至在十年以後我們就會面對大量的公共赤字和巨大的政府債務。到那時候我們就有兩個選擇:我們可以變成一個非常窮的國家,面對一大堆破產的問題;或者我們將大量削減窮人的醫療照顧和社會安全服務。所以我們是削減老人和窮人的福利,把節省下來的錢付給富裕的人。將來只有最有錢的40%的家庭才有可能拿到他們退休收入夠大的一部分。」
3.在「美國經濟問題的焦點」(2005/08/02)裏面,YST 說:「作為一個大國,美國政府應該負起責任、誠實面對世界。」
對「負起責任」這個問題,艾教授說了最令我震驚的話,他說:「我認為現在的美國政府是美國兩百多年的歷史中最糟糕的政府。這個政府執行的政策極度不負責任,不但在外交政策和經濟政策上是如此,在社會政策和環保政策上也是如此。這不是一個正常政府所施行的政策。現在該是(美國)人民起來從事反抗的時候。」
4.在「美國經濟問題的焦點」(2005/08/02)裏面,YST 說:「「美國的軍事和經濟」這篇文章的討論重點 是「美元發行過量」」。
在「強勢美元」(2005/08/11)這篇文章裏,YST 說:「維持強勢美元是美國財政一向的戰略方針,幾十年來沒有變過。我個人的看法,美元的強勢將漸漸轉弱,世界貨幣必定走向多元。」
「美元發行過量」和「強勢美元」是連在一起的,史教授說:「由於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和美國政府保持強勢美元的信心逐漸降低,美元的弱勢仍將持續,美元作為各國外匯儲備的主體的時代已經結束。」
史教授完全証實下面兩點:傳統上「維持美元的強勢才能成為世界貨幣」的看法;和現在美元不得不開始轉弱的趨勢。
對美元發行過量,史教授用另外一種方式表達出來,他說:「外匯儲備應該以“有價值”的貨幣為主 ,很多國家中央銀行調整外匯儲備結構將是必然的趨勢。」
史教授在此明言美元的價值(就是“含金量”)已經不足;「調整外匯儲備結構將是必然的趨勢」當然就是指世界貨幣走向多元。
5.YST幾個月前在一篇文章中就說過「十年以後,世界貨幣必然形成美元、歐元、人民幣的三足鼎立」。
史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學的演講中表示,發展中國家意識到以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風險,對全球儲備制度亦日益不滿。他認為,在改革儲備制度的過程中,中國將擔任重要角色。
史教授沒有明言,但是從「在改革儲備制度的過程中,中國將擔任重要角色」,人民幣做為世界貨幣在他的話語中已經呼之欲出。
6.感言
YST在「美元」和「美國經濟」上所發表的言論,所有重要的觀點都從這兩位世界經濟泰斗的講話中得到証明。
最令我高興的是,YST從來沒有學過經濟學,用的是「常識」和「經驗」,但是看法卻和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幾乎完全一致。你們不能想像YST在閱讀這兩位經濟大師的談話文章時,心裏的那份痛快。
特別是我閱讀艾教授和Spiegel雜誌的訪問對話,艾教授的全部談話我在讀的時候就覺得「順」得不得了,完全領悟他說話的內容。艾教授的考慮和他判斷的依據以及內含的理論基礎(rationale),YST 完全心神領會。
舉一個例子,艾教授說:「經濟成長的數學模型在這方面有標準公式,它告訴我們在公司紅利上減稅對股票市場的影響非常、非常小」。我就完全體會這句話,YST 敢打賭這個「標準公式」是一個由觀察和實驗得出的公式(an empirical formula)。專家學者做了實驗當然說話可以大聲,但是YST憑著本能(basic instinct)即使不做實驗也知道這個影響非常微小,只是說不出個數字。
7.經濟學不是科學
麻省理工學院的計量經濟是走得很深的,數學也用得很多,這是因為這個學校優良的理工傳統。事實上,像 Paul Samuelson 這種教授根本可以說是數學家。我毫不懷疑艾教授和史教授在數學上的能力。但是,當他們在經濟問題上做判斷的時候(judgement call),他們運用的還是「常識」和「經驗」,不是科學。這一觀點在艾教授的身上看得尤其清楚。
德國記者在介紹艾教授的時候,特別強調,艾教授是一位被公認和肯定的學者,尤其是他採用了包括心理學、人類學、和其他學科來決定經濟的影響和結果,這種研究特別得到人們的推崇。
這就對了,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在投資和消費的行為的一門學問。在經濟問題的實際考量上,心理學、人類學....等等人類行為的差異和變化是不容忽視的,而不是靠他在麻省理工學院所學的那些高深的數學。就像antttts網友說的,如果把股票市場假設成 random walk(隨機行走),導演出洋洋大觀的數學理論,這些數學結果在實際應用上是沒有一點意義的。經濟學不是科學。
YST完全沒有看輕「經濟學」這門學問,它非常重要。要知道,科學並不能解決世上所有的問題。「經濟學不是科學」這個事實一點也沒有減低經濟學在社會上的重要性。
「經濟學不是科學」使我們對經濟問題有了正確的態度,那就是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和因人制宜;
「經濟學不是科學」使我們對經濟學家也有了正確的態度,那就是尊重但不能迷信,而且經常要用我們的「常識」和「經驗」去測試他們說的話。
經濟學裏沒有普世價值,但是有很深的人文考量。
8.最後幾句話
在尋找資料的過程中,YST 閱讀了艾教授和史教授的生平,對兩位學者非常佩服和尊敬,因為他們有崇高的人文修養與道德責任感。
艾教授和史教授都在落後地區工作過和生活過(印度和肯亞)。他們都瞭解甚麼是貧窮,所以在他們制定經濟政策的時候都非常照顧窮人和落後地區,要求這個世界公平對待這些貧苦大眾。
艾教授的研究專長之一就是「貧窮」。他對布希政府在制定稅賦條款時對窮人的不公表示憤慨,他對美國人民貧富懸殊走向兩極化深表憂慮。艾教授是非常人性的,不是象牙塔裏面的學者。
史教授的人文修養和人道主義就更明顯了。他對世界銀行錯誤政策的批評絲毫不留情面;他對IMF官員在貸款中的醜聞更是直言不諱;他對開發中國家的關懷充滿人道精神。
YST 向這兩位有人文素養和人道精神的經濟學者脫帽致敬。
清晨獨自慢跑的 Y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