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爲了吃飯而吃飯,還是爲了活著而吃飯? 您先別笑, 別看問題很簡單,把對象換一換就不一定那麽容易看清了. 例如, 什麽是民主? 爲什麽要民主? 爲什麽而投票? 什麽是目的, 什麽是手段? 對於衣食無憂的人來説, 投票選舉當然是更有意義的事, 但是對於一個飢腸轆轆的餓漢, 一碗白飯遠比一張選票重要的多.
如果把民主廣義化,抽象化成爲一種人人可以做主的美好生活方式的話, 那它確實也可以作爲目的, 可以説是普世追求的價值. 然而, 這樣的説法與「人餓了應該吃飯」,「人病了應該吃葯」一樣, 永遠正確卻解決不了問題. 只有把它具體化成一種可行的制度的時候,才有實際意義. 所謂「西方式的民主」,正是指的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試圖向他國灌輸的以選舉制度為代表的一套政治體制. 很多人光看到西方發達國家端著「民主」這碗白飯吃得正香, 卻沒有看到那些香噴噴的「米飯」是從哪裏來的.
正所謂「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要實現民主, 首先需要有具備民主素養的人民. 不以尊重與寬容對待與己不同的思想,制度,宗教,族群,文化, 何來多元化的社會? 沒有和平與理性, 任何一點岐見都可能變成無法收拾的衝突. 多數不尊重少數,少數不服從多數, 則社會永遠陷在互相扯皮中而無法前進. 追求民主的人, 無論招牌有多么正義響亮, 都必須首先遵守這些原則. 用摻雑泥沙的米是做不出好飯的.
光有好米還不夠, 必須摻適量的水, 並用個好鍋來裝. 完備的法制系統就是實現民主所必須的好鍋. 所有人的行爲都必須受到規範, 不可爲所欲爲. 可以想見, 如果用了質量低劣的鍋, 飯煮到一半就漏了, 米粒隨心所欲, 四溢而出, 能做成什麽?
有了上述的條件, 具體的民主選舉制度才能為這飯加上最後一把火. 到底採用多黨制還是兩黨制, 議會制,總統制還是君主立憲制, 是急是緩, 不但要根據「米」,「水」和「鍋」的情況而定, 還要考慮具體吃這碗飯的國家或社會的體質和口味加以調整. 否則, 即使不是燒焦或者夾生,也有可能因爲軟硬不合适而傷了人的脾胃.
同樣的, 爲了實現民主制度, 投票也只是手段而已. 但實際上, 有些人爲了選票而見風使舵, 放棄了獨立的思想和主張, 這難道不是本末倒置嗎? 如同應該保障每個人都能自由表達自己的意志一樣, 每個國家和社會也因該有選擇適合自己的制度和進程的自由. 畢竟國家富強,人民安樂才是目的. 不顧實際情況, 強行灌輸某种制度本身就已經違反了民主的原則. 沒有絕對正確的思想和制度,只有相對來説更適應某個具體環境的, 因此, 民主的真正優點不在於其「正義性」, 而在於其多元性.
「民主」是碗好飯, 吃它之前要想想, 你準備好了嗎?
本文於 2005/07/10 01:03 修改第 7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