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中國國民黨孫文思想革命委員會
市長:gancui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中國國民黨孫文思想革命委員會】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國事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王金平:自由象徵 別扯兩岸
 瀏覽875|回應3推薦0

gancu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柏林圍牆倒塌20周年,德國上哈維爾郡贈給台灣的一堵柏林圍牆,昨天在台灣民主基金會舉行揭幕儀式。基金會董事長立法院長王金平強調,這堵柏林圍牆象徵追求人權、民主、自由,與兩岸統一與否,「一點關係也沒有」。

王金平表示,柏林圍牆來台意義重大,馬英九總統也認為如此,原本有意出席揭幕式,但可能因行程趕不及,才改由總統府秘書長廖了以代表出席,「絕不是因為事涉敏感」。

基金會將這堵柏林圍牆暫置於朱銘「太極」雕塑前方,王金平將兩者巧妙結合指出,柏林圍牆飄洋過海與象徵圓滿和諧的太極雕塑相遇,代表著台灣未來推展民主自由與人權,將更為圓滿和諧。

今年四月,德國布蘭登堡邦上哈維爾郡,將這堵重2.5噸、高3.5公尺、寬1.2公尺、底座2公尺的柏林圍牆,送給時任二二八基金會董事長的陳錦煌;昨天則由二二八基金會現任董事長詹啟賢,捐贈給台灣民主基金會,呈現給台灣人民。

「站在柏林圍牆前,感觸非常深。」陳錦煌提醒國人,要走向真正的人權、民主、自由,不再發生類似悲劇,「還有很多困難要克服」。

媒體追問王金平柏林圍牆來台對兩岸的意義,是否象徵兩岸走向統一?「一點關係也沒有、不要扯在一起。」王金平說,東、西德是統一,我們是合作交流、共創兩岸人民福祉,以台灣民主成果漸漸影響大陸。

至於兩岸是否還有「牆」待打破?王金平強調,「該做的都已經做了」,還未做的,大概就是簽署互不侵犯協定。若能簽署當然好,但若談統一,「還早」。

●台北去哪裡看?

德國贈送的柏林圍牆,目前暫置於台北市信義路三段147巷17弄4號台灣民主基金會庭園中。基金會並不對外開放,民眾暫時只能透過樹籬遠觀。基金會目前正在旁邊進行第二期新建大樓工程,未來會配合這塊柏林圍牆,讓它成為公開展示的公共藝術。

德國贈給台灣一堵柏林圍牆,昨天在台灣民主基金會舉行捐贈儀式,由基金會董事長、立法院長王金平(左)等人揭幕。
記者徐兆玄/攝影

【2009/11/10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97&aid=3684678
 回應文章
柏林圍牆倒塌與台灣海峽開通
    回應給: gancui(gancui) 推薦0


gancu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今天是柏林圍牆倒塌廿周年,德國方面贈送台灣的一堵柏林圍牆切體,在台北市信義路台灣民主基金會前庭剪綵展示,馬英九總統應邀致詞。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九日,柏林圍牆被兩德民眾聯手推倒,在西方本位的歷史詮釋中,此一事件標誌著共產主義政經體制的瓦解與將世界撕裂對立的冷戰之結束。

其實,若以更具高度的大歷史觀點來看,共產主義的動搖,與冷戰對立的結束,皆非始自柏林,而是肇發於台灣海峽。世人以為,共產主義的醒悟始自一九八六年蘇聯元首戈巴契夫的「新思維」,但真正的答案卻是始自一九七八年鄧小平的「改革開放」;世人也以為,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兩德民眾推倒柏林圍牆,是受統治者對共產政經體制的抗議經典事件,但真正的答案則應是早在當年四月十五日至六月四日持續了七周的北京天安門事件,給了兩德民眾啟示;世人又以為,冷戰局面的化解,始自一九八九年的柏林圍牆的倒塌,但真正的答案卻應是肇端自一九八七年蔣經國的解嚴與開放台海兩岸交流。

柏林圍牆的推倒,其實是一個偶發事件。當時,東德當局原本只是計劃開放東德人民的旅遊限制,此一決策卻被錯誤地發布成即將開放柏林圍牆的命令;但這個錯誤的政令立即受到民眾熱烈歡迎,使上街慶祝的兩德民眾在激情中將圍牆推翻。相對而言,蔣經國宣布解嚴與開放海峽交通,卻是經歷了至少十餘年的反省及經營,而在他用盡了上天給他的準備時間後,才宣布並啟動開放海峽。幾十年來,台灣因與大陸的軍力與綜合國力相去懸殊,在所有「分裂國家」間(南北越、東西德、南北韓)受共產政經體制的威脅最大;但因蔣經國的因應、經營、準備,遂在大小懸殊的凶險情勢中,仍能將局面撐持至「台灣全面民主/大陸改革開放」的今日。因此,對蔣經國及台灣而言,海峽開放不是偶發事件,而是一個經歷深刻規劃與經營的事件。

同樣的道理,對於中國大陸而言,早在一九七六年就發生「粉碎四人幫」,及一九七八年就出現了「改革開放」的思維,更在一九八九年發生驚天動地的天安門民運;這些重大的歷史事件,皆不像柏林圍牆倒塌那般臨機性,而是因經歷了「三十年浩劫」長期蘊蓄而爆發。畢竟,前三十年的中共政經體制,相對而言,是同期歷史中最殘暴愚昧的政經體制;因此,黨內的反省也最深刻(所以有「粉碎四人幫」的鞭屍政變,及「改革開放」的大修正主義),民間的抗議與期待也最強烈(所以有六四事件)。就某種意義來說,中國大陸之所以有今日,其實是由中共內部以鄧小平為首的反省改革,與以六四事件為代表的民間期待,所協力完成。這些轉折殊非偶然,而皆是幾十年的生靈血淚所催動。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上世紀末葉共產主義政經體制的瓦解,與軍事對立的冷戰之熄火,不是始自戈巴契夫的「新思維」,而是始自鄧小平的「改革開放」;也不是始自柏林圍牆倒塌,而是始自蔣經國開通了台灣海峽。而且,朝今後的歷史來看,中共的「改革開放」仍將是共產專政修正轉型的指標樣板,而台海兩岸的互動更有可能為人類文明的「和平發展」寫下新頁。

不須讚嘆柏林圍牆的倒塌,兩岸人民應知,台灣海峽的開通其實是更重大的歷史事件。德國人拆除了人造的柏林圍牆,兩岸則開通了天然的台灣海峽。柏林圍牆既倒,兩德必須立即面對;但台灣海峽既開通又區隔,卻給了兩岸從容進行「和平發展」的條件。六十年來,從解放台灣、反攻大陸,走到改革開放、開放交流、雙贏共生、求同化異;從「和平統一」,走到「和平發展」;兩岸其實一直走在歷史(戈巴契夫/柏林圍牆)的前面,未來更有機會為人類歷史創造新的典範。

共產專政的轉型與戰爭陰影的消除,其實柏林圍牆尚未給世人最後的答案;此一答案是由台海兩岸領先作答,經二十年來的互動激盪,如今在「和平發展」的主旋律下,愈來愈理智,愈來愈昇華,世人應可期待一個典範式的答案,將在不日繳卷時呈現。

【2009/11/09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97&aid=3684694
柏林牆塌/拆牆20載 德國擺脫「政治侏儒」
    回應給: gancui(gancui) 推薦0


gancu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德國柏林圍牆倒塌即將屆滿20周年,隨著圍牆瓦解,東西德完成了統一,德國也開始脫離2次大戰以來的陰影,成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德國斯圖加特大學今年稍早的研究指出,75%的受訪者以身為德國人為榮,是2001年2倍之多。

德國在二次大戰中失敗,緊接著被戰勝國劃分為東西德,讓兩德在冷戰時期成為美蘇兩大勢力的馬前卒和可能戰場。幾十年間西德的利益被擺在其它鄰國之下,鄰國因二次大戰而對德國不具好感,西德只能高度仰賴金錢外交,靠花錢來解決問題。

終於,將東西德分離的柏林圍牆在1989年的11月9日倒塌,兩德隨即在1990年完成統一,完整的德國也開始走向復甦。

統一後,德國開始以自己國家的立場來看待軍事和外交議題,不再那麼害怕激怒盟邦。就在統一那年,德國協助科威特擺脫伊拉克的軍事威脅,9年之後,德國參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對科索伏的空襲行動。

自此,德國軍隊開始在國際部隊的軍事行動中取得一席之地,國際社會也要求德國在政治軍事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昔日「經濟巨人,政治侏儒」的謔稱已成為歷史。

除了參與國際軍事行動,德國也有所不為。德國前任總理施洛德對美國前總統布希推翻伊拉克總統海珊的行動態度保留,拒絕這項後果難以估計的軍事「冒險」。

另外,現任總理梅克爾去年抨擊美國的銀行家,指控他們造成全球金融風暴。

何內克遺孀:5成德東人懷念共黨

柏林圍牆倒塌即將邁入20周年,東德共產黨也早已走入歷史。不過,根據網路上流傳的一段影音畫面,前東德領導人何內克的遺孀瑪歌‧何內克7日還在慶祝東德建國60周年紀念。她甚至說,多達一半的德東人仍然懷念在共黨統治下的日子。

東西德統一後,何內克夫婦逃往蘇聯躲避刑責,後再度因蘇聯垮台逃往智利。何內克於1994年病逝,瑪歌也年已82歲。

瑪歌對一群「戰友」說,「德國現在對德東有強烈的敵意。沒有一個談話節目、電影、新聞節目不試著詆毀德東」,「但那起不了作用。50%的德東人說,他們在資本主義下日子過得更糟,雖可暢所欲言,人們卻愈來愈懷念以前在東德所擁有的」。

瑪歌還提到上個月德國大選的結果,論及極左政黨「左派黨」在選舉中的斬獲。「左派黨」中包括部分前東德「社會主義統一黨」的成員。

瑪歌表示:「(德東)存在著左派勢力,他們是活躍的,而且他們獲得了更多的選票。」她同時警告,德國總理梅克爾領導的中間偏右政府將傷害德國的工人,使失業率不斷上升、社福支出縮減,「人們不會容忍這件事」。

瑪歌在何內克掌權時擔任教育部長,因為染了紫色的頭髮且立場強硬而被稱為「紫巫婆」,許多東德人對她既恨又怕。這支在YouTube上可以看到的影帶似乎在7日錄製,也就是東德建國60周年的日子。

柏林圍牆歷史中重要的街道柏恩瑙街(Bernauer Strasse)今昔對比強烈,圖上為1968年所攝,柏林圍牆將街道分割成二,圖下為今年10月20日拍攝,圍牆拆除不見。
法新社

1990年10月3日,德國柏林圍牆倒塌翌年,東西德統一。德國民眾在柏林圍牆附近的地標布蘭登堡門前,揮舞德國國旗慶祝。
法新社

【2009/11/01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97&aid=3684692
兩德混搭婚姻 文化差異仍在
    回應給: gancui(gancui) 推薦0


gancu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年來,德東與德西民眾結婚人數日益增加。有「兩德混搭婚姻」者認為,兩方人民本是同根生,沒有太多差異,卻也有人認為,兩德存在文化差距,除了共同母語,另一半根本就是外國人。

39歲的凱特琳‧施密特來自德西,10多年前愛上來自德東、37歲的伊芙。施密特花了一番心力,改掉伊芙的生活習慣,教她捨棄廉價甜酒,改喝好一點的紅酒。伊芙開了一間髮廊,每當假期外國遊客增加,需要說英文時,施密特得出面幫另一半接待客人,因為伊芙只會說德語和俄語。

兩人在柏林圍牆倒塌6年後認識並相守,且於3年前正式登記,成為合法同志伴侶。多年後,兩人外型及習慣已嗅不出德東、德西人的明顯差距。伊芙說:「那段東西分離的歷史,對我們而言已經過去了。」伊芙親戚當過東德秘密警察的事,也不再成為兩人之間的阻礙。

47歲的德西人凱薩琳‧洛勒,12年前認識德東的丈夫。她說,「以前帶他認識我的朋友時,就好像帶外國人般新奇,但現在不會了」。

不過洛勒坦言,她仍然感受到兩德分治造成的差異。她抱怨丈夫什麼東西都捨不得丟,什麼都要省,和她「東西舊了就丟掉買新的」想法大相逕庭。

洛勒家中廁所的捲筒衛生紙,是用一支舊桿麵棍串起後,用繩子掛在牆上。她形容丈夫「認為不管什麼東西都能再利用」。

宗教是另一個困擾洛勒之處。儘管不太虔誠,洛勒仍跟隨父親信奉路德教派,但另一半是無神論者。

德國記者席夢‧許莫拉克以兩德關係為題材,2005年寫下「德國-德國關係」一書,她指出,據1995年統計,兩德聯姻占德國結婚人口的4%,此後就沒有調查數據,不過德東女嫁德西男的例子較多。

婚姻諮商專家克朗佛說,12年前他開始這一行時,東西德身分的確是婚姻問題,但現在沒那麼嚴重。

以往德西女人看不上打扮邋遢、個性無趣的德東男,現在也改變了。德西女發現,因為以前的德東女人都要工作,德東男反而尊重兩性平等,可以接受妻子把小孩送去托嬰,回到職場工作。

大致而言,德東人對金錢比較謹慎,德西人則較大方。但在艱困環境下成長的德東人,長於找出婚姻問題與解決之道,也比較願意努力改善婚姻關係。

【2009/11/09 聯合報】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97&aid=3684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