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中國國民黨孫文思想革命委員會
市長:gancui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中國國民黨孫文思想革命委員會】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國事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中共反達賴來台 批綠未提馬
 瀏覽687|回應8推薦1

gancu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逸名

針對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來台,中共國台辦昨晚發表措詞強烈聲明,表示無論達賴以什麼形式和身分赴台,中共都堅決反對,並點名抨擊民進黨。

「新華社」報導,國台辦發言人就「台灣民進黨部分勢力」邀請達賴訪台一事表示,達賴不是單純的宗教人士,他打著宗教的旗號,一直在進行分裂國家的活動。無論達賴以什麼形式和身分赴台,大陸都堅決反對。

國台辦發言人說,正當大陸各界紛紛伸出援手,傾力支持台灣早日戰勝風災,重建家園之時,民進黨的一些人竟趁機策劃達賴到台活動,顯然不是為了救災,而是試圖破壞兩岸關係得來不易的良好局面,這一險惡用心,必將遭到兩岸同胞的共同反對。

國台辦昨天這項聲明,堅持一貫反對達賴立場,點名抨擊民進黨,卻相當微妙地對國民黨或馬政府隻字未提。

民進黨發言人鄭文燦說,達賴以宗教領袖身分來台就是要為災民祈福、撫慰人心,北京政府無權干涉,也無須刻意扭曲,把達賴來台和兩岸關係連結在一起,更是無限上綱的說法。

對於大陸反對達賴訪台,府方和陸委會昨天都低調立場不願回應;前晚參與決策的國民黨秘書長吳敦義認為,大陸應有同理心與開拓的胸襟,共同面對此一「特殊情況的議題」。

達賴喇嘛基金會董事長達瓦才仁表示,達賴此行定調為「宗教之旅」,預定八月卅日半夜抵台,九月四日清晨離台,將在高雄辦一場法會,北高各舉行一場演講。

綠營縣市長串聯邀訪達賴喇嘛,讓府院高層窮於應付,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張榮恭形容,這是「政治珍珠港」事件;府方人士私下也說「有被突襲的感覺」。

張榮恭分析,如果政府拒絕達賴來台,民進黨可藉此批評政府,落井下石;若政府同意,民進黨也會企圖引起中共反彈,如果中共因此停止後續賑災行動,民進黨又可以攻擊大陸不顧人道。

吳敦義說,台灣宗教界如慈濟、佛光山、法鼓山等,八八水災期間出錢出力、撫慰民心,獲民眾尊敬的程度,絕對不亞於達賴,「綠營若要利用達賴進行政治算計,恐怕無法得逞」。

【2009/08/28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97&aid=3589422
 回應文章
陸委會評估達賴訪台行程與目標一致
推薦0


gancu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今天表示,來台撫慰莫拉克風災災民心靈的達賴喇嘛,此行單純是一場宗教關懷行程,與當初達賴抵台前的目標一致,相信災民都可以感受到達賴的真誠關懷。

劉德勳今天在陸委會例行記者會中指出,達賴這次訪台就是以撫慰災民心靈為主,與此同時,災民們也都接受並認同達賴的宗教關懷之旅,陸委會希望目前的兩岸關係發展不會因此受到影響。

他接著說,積極加強台灣與大陸之間的良性互動,是兩岸累積互信與善意的基礎。至於達賴在行程中要抗議民眾到中國大陸爭取民主的說法,劉德勳指出,在兩岸交流過程中,我方也曾多次向大陸表達過「民主化是全球主流思潮」的看法,中國大陸對此相當瞭解。

而對大陸方面延遲部份兩岸交流活動,劉德勳除表示會瞭解真正的原因外,並強調達賴目前仍按照來台目標,盡最大努力真誠為災民祈福,希望對岸也能夠看到,不要影響到兩岸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互信基礎。

【2009/09/03 中央社】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97&aid=3598475
分析:兩岸關係起波瀾 賴幸媛怎不出聲
推薦0


gancu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03 00:22:53  

馬英九倉促拍板定案同意達賴來台,所徵詢的府院黨巨頭當中,卻把“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漏掉了。

中評社台北9月3日電(記者 李仲維分析報導)兩岸關係因為達賴訪台而受到衝擊,當大陸各方面不斷對此事件釋出訊號之際,台灣主管兩岸事務的“陸委會”卻仍在靜觀其變,主管官員不是不露面、就是不出聲,馬政府從達賴事件的決策和危機處理,都有檢討的必要。

  馬英九倉促拍板定案同意達賴來台,這已是不爭的事實,在馬英九徵詢的府院黨巨頭當中,卻把“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漏掉了,而賴幸媛是主管兩岸事務的最高官員,馬沒問賴的意見,箇中緣由相當耐人尋味。 

  顯然在馬的思考當中,在同意達賴來台這樁決策上,兩岸關係並不是放在第一順位,如今大陸反映如此強烈,只能做後續的危機處理動作。

  這幾天以來,大陸國台辦兩度發出聲明、重要涉台學者提出嚴重警告、好幾個交流團暫緩訪台的行程,大陸方面不斷釋出訊號。但馬政府主管兩岸事務的官員不是不露面,就是不接電話,有點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氛,但空氣卻悶到極點。

  賴幸媛自88水患以後就沒有公開露面過,對於大陸對台提供的物資及援助,“陸委會”僅透過新聞稿表達感謝,讓人感覺有點冷淡的味道,對於沸沸揚揚的達賴事件,外界根本無從得知賴幸媛的想法為何。

  儘管“陸委會”發言人劉德勳表示將盡最大努力和大陸溝通,但用何管道溝通?溝通效果如何?至今沒有人能說個明白,所謂“希望不要影響兩岸關係穩定發展”,仍然只是台灣方面的主觀期待而已,馬政府目前能做的,似乎只有靜觀其變,一切等達賴離台之後再說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97&aid=3597923
北京對達賴事件以軟著陸為宜
推薦0


gancu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北京對達賴事件的反彈,宜點到為止,適可而止,最好能到此為止。

因為,自上月二十六日達賴來訪的消息傳出後,至明晨達賴即將離台,台灣主流民意對此一事件的評價是明確而有力的,那就是:不認為應當用邀訪達賴來破壞兩岸和解關係,更不希望因達賴來訪而果然破壞了兩岸和解關係。

北京對此事的回應,不應從「報復馬政府」或「懲罰民進黨」為出發點;而應面對台灣主流民意,北京任何過激過分的手段,將使台灣主流社會產生質疑與反彈。

我們屢次提醒北京:台灣是一個民主體制。這正是此次達賴事件之所以發生的原因,但這也是此一事件能夠迅速緩和澄清的原因。一、台灣是政黨政治,民進黨以達賴為攻擊馬總統的武器,而馬總統在回應時必須考慮爭取民粹鬥爭的空間,這些皆是民主政治的天經地義。二、朝野鬥爭的終極裁判是民意,而台灣主流民意大體視此次達賴來訪為民進黨罔顧大局的惡意挑釁;此一結論,當然較倘若不允達賴來台所可能發生的結局更佳。這也是民主體制中政黨鬥爭的最高裁判。三、在此一事件中的民意民情,顯示台灣主流社會對一年多來所形成的兩岸和解關係相當珍惜,亦即對其中的是非利害有十分清明的認知,足證和解政策已深入人心,非民進黨所能挑撥。綜上所論,可知此次達賴事件是因政黨政治的必然而發生,又因民主政治的當然而化解。

北京在第一時間未直接攻擊馬政府,而將矛頭指向「民進黨部分勢力」;此一戰略迫使民進黨必須直接面對台灣的民意,而民意也作出了明確而有力的裁斷,民進黨遂墜入自設的陷阱之中。北京應當自問:現在正在進行及未來可能發展的兩岸關係,是否能夠滿足台灣人民在「尊嚴/利益」兩方面的期待?倘若答案是肯定的,則如達賴事件這樣的風波,與其訴諸「報復/懲罰」,不如回應台灣的主流民意。

經過十天來的達賴風波,可以發現,其間解決的問題,其實比製造的問題多得多,也大得多。諸如:民進黨魯莽邀訪達賴使其兩岸政策更受質疑,台灣人民對台灣與西藏的關係有了更實際、更平衡的體會與理解,馬總統則迴避了若不允達賴來台而可能爆發的藍綠肉搏戰,北京也看見了台灣主流民意對兩岸和解政策的評價……。這一切雖可能皆是後見之明,卻不啻是台灣民主政治又一次展現了動人的奇蹟。

所以,北京對達賴事件的反彈,宜點到為止,適可而止,最好能到此為止。因為,台灣主流民意對兩岸交流的最大疑懼,就是「騙/養 /套/殺」;亦即最怕北京濫施「報復/懲罰」的手段,任意中斷實質交流而可能使台灣窒息。北京當局應當不會愚至用達賴這個題目,向台灣民眾展示一場「騙/養/套/殺」的大演習吧?達賴只是茶壺裡的風暴,但倘若因此引爆台灣人民對北京的猜疑,卻可能難以修補。

達賴事件自轟然爆發至平緩熄火,對馬政府是歪打正著,對民進黨是一場惡夢,對達賴則是走了一趟冤枉路,對北京則更加認清兩岸關係在操作上的精緻與微妙。經歷此事,兩岸的信任關係其實已較事前更為堅實穩固。這一切雖或並非初始所能預見,但皆不是偶然發生,其中的主導因素,只有兩個字:民主。台灣人民經二十餘年來的內外政經激盪,已經知道什麼是:是、非、利、害、真、偽、虛、實。

蔣經國解嚴並開放兩岸交流,就是要使台灣的民主體制成為兩岸關係的節制因素。在此次達賴事件中,台灣的民主元素又有一次精彩的展示。北京若有所領悟,就知達賴事件以軟著陸為宜。

【2009/09/03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97&aid=3597503
准達賴來 幕後7人決策
推薦0


gancu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是否准許達賴喇嘛訪台,府院黨上周三晚上經過五小時熱線溝通、連繫到最後決策,似乎創造出全新的七人決策模式,但核心人士證實,「總統原先就傾向讓達賴訪台」;換言之,多方徵詢僅是驗證、強化決策的正確性。

回到達賴訪台事件,上周三傍晚綠營縣市長舉行記者會宣布此一訊息後,府方隨即展開危機處理。當時,馬總統已返回中興寓所,隨即透過電話與國安會秘書長蘇起交換意見,隨後徵詢蕭萬長、劉兆玄、王金平、吳伯雄、吳敦義。

由於府院全力投入災後重建,對於綠營突然出招,府院黨第一時間頗為氣憤,「氣氛很僵,認為在野黨在不恰當時間點給政府出難題」,但馬總統一開始就傾向應同意讓達賴來訪。

幕僚也提到,周三晚間,馬總統還在寓所處理其他國政,「絕非只有處理達賴一件事。」

徵詢過程,蘇起雖有情緒、最後卻仍認同馬總統觀點,蕭萬長、劉兆玄、王金平、吳敦義雖各陳意見,最後仍投下贊同票,但贊成強度有差異,據轉述,其中有兩人略有保留,但仍強調「尊重馬總統最後決策」。

唯一堅決反對的是黨主席吳伯雄,向馬總統力陳「要謹慎,不要輕易嘗試!」

此一決策過程,府院黨事後絕口不談,直到中方開始「軟抵制」,包括降低來台訪問團層級,黨務系統放出「吳伯雄堅決反對」的聲音,似乎給對岸一個交代:決策過程仍有煞車機制,也顧慮到兩岸關係。

【2009/09/02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97&aid=3597099
誰主動? 達賴方面:收到邀請函才來-----殷琪邀請達賴來台祈福
推薦0


gancu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邀訪過程綠口徑不一 傳小英發飆定調

雖然達賴昨晚已抵台,但邀訪過程卻成為綠營「不能說的秘密」,民進黨中央也處於被告知的「二線狀態」。黨主席蔡英文前天召集高層會議,罕見地下令民進黨中央「動起來」,務必讓整件事情圓滿。

據指出,蔡英文定調,「任何人帶著善意來,我們都要正面以對」,她沒有道理不和達賴見面;但會面的形式和時機都要謹慎。據悉,達賴和蔡英文可望在祈福法會「自然見面」。

立院民進黨團幹事長王幸男透露,據他瞭解,台灣高鐵董事長殷琪日前透過管道聯繫,希望邀請達賴來台祈福,達賴即透過秘書向南部縣市長表示關心,並透露來台意願,南部縣市長才出面邀訪。

據指出,高雄市長陳菊上周三開記者會前的幾個小時,民進黨中央才獲告知。面對詢問,黨務高層的標準答案就是:「去問高雄市政府。」也因黨中央一度狀況外,蔡英文前天臨時召集高層會議,下令黨中央動起來;對於高雄市政府事先保密,蔡英文表示理解。

外傳蔡英文在會議動怒發飆,據轉述,蔡英文只是「嚴格要求黨部好好處理」。

對於被媒體解讀「狀況外」,民進黨發言人鄭文燦強調,西藏基金會才是主辦單位,高雄市政府是協辦單位,民進黨不是主辦單位;邀訪細節由高雄市政府在合理範圍內說明,外界不用揣測。

【2009/08/31 聯合報】

----------------------------------------------------------------------------------------------------------------------

誰主動? 達賴方面:收到邀請函才來

達賴喇嘛來台,藍營解讀是民進黨對總統馬英九的突襲,高雄市新聞處長許立明說,事實是達賴方面主動表達有意來台為災民祈福,市長陳菊獲知,再請綠營執政縣市首長聯名邀請,順勢促成。

陳菊昨天再次為民進黨中央撇清,強調黨中央對邀達賴事先並不知情,表示黨內沒有給她壓力,「這是宗教、人道、慈悲的活動,沒有國界,超越政治,我們是人權城市,當然支持,怎麼會有壓力?」

不過達賴喇嘛辦公室秘書長才嘉表示並非如此,強調達賴有很多台灣信徒,常會邀他來台,達賴這七、八年,每年十月十五至十八日在印度為台灣辦法會,台灣都有上千名信徒參與,這次是因收到七縣市首長邀請函,「寫得非常感人」,達賴才想「只要對台灣有幫助,我就去」。

達賴來台究竟是陳菊等「主動」邀請?還是達賴「主動」表態?熟悉過程的許立明說,達賴八月十二日寫了一封關心台灣災情的信給總統馬英九,再向「陳菊熟識的友人」表達如果有機會願到台灣為災民祈福,這名友人向陳菊提及,才有綠營七縣市首長聯名邀請之事。

許立明沒有進一步說明「陳菊熟識的友人」是誰,但民進黨內傳出的訊息,指是篤信藏傳彿教的高鐵董事長殷琪。高市府內部少數知情的首長,則不願證實。不過日前報端報導友人可能是殷琪時,陳菊曾表示「怎麼會扯上殷琪」。

許立明表示,達賴喇嘛現居的印度達蘭薩拉也曾發生嚴重土石流,當時許多台灣人出錢出力,達賴喇嘛深記此事。他說,達賴喇嘛辦公室廿五日才確定八月底、九月初達賴有空,時間緊迫,廿六日高雄市即公布此事,請中央協助。

陳菊說,縣市長聯名的同時,她已經同步告知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亦即蔡英文廿六日之前並不知道邀請達賴來訪。

達賴喇嘛(左)昨晚抵台,搭乘高鐵南下為災民祈福,高雄市長陳菊(中)與高鐵董事長殷琪(右)陪同南下。
記者胡經周/攝影

【2009/08/31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97&aid=3594315
傳府曾知會北京
推薦0


gancu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北京相關人士透露,馬政府前天深夜決定邀請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赴台,曾透過管道知會北京有關方面;台灣方面再三保證,達賴此行不會有法會以外的任何政治舉動。

對於馬政府的決定,中國社科院台研所所長余克禮表示,邀請達賴赴台衍生的利害得失,馬英九應要有正確的政治判斷。而中共會有什麼動作,余克禮則不願多說。

社科院台研所研究員王建民認為,馬政府讓達賴來台,讓更多的人對馬英九失望;且影響到兩岸的互信,不利兩岸關係。他說,大陸民眾第一時間盡心盡力捐款救災,馬政府卻同意達賴赴台,他們對馬英九有新的判斷。

【2009/08/28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97&aid=3589437
同意達賴來台 決策過程徵詢府院黨
推薦0


gancu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總統府表示歡迎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來台參加法會,府方人士透露,決策過程中,昨晚連夜徵詢府院黨高層後,最後才正式拍板定案。

總統府昨天傍晚第一時間得知達賴受邀來台訊息後,即刻展開查證,並連夜徵詢副總統蕭萬長、行政院長劉兆玄、立法院長王金平、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國民黨副主席吳敦義等府院黨高層。

府方人士透露,徵詢過程中,有人贊成,也有人持反對立場,最後府方評估考量後,決定基於人道、宗教考量,歡迎達賴以宗教領袖身分來台參加法會,為風災罹難者超渡。

對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晚間發表聲明,表示堅決反對達賴喇嘛來台,中國國民黨副秘書長張榮恭今天表示,大陸和達賴的接觸,遠比台灣與達賴接觸來的多,達賴曾經派代表與大陸多次會談,雙方有直接的接觸,大陸有其利益與立場,不可能贊同達賴來台,勢必會反對。

張榮恭表示,最近大陸各界對台灣極力表現善意,出現這種狀況,對大陸各界的感情,將有很大的衝擊。

【2009/08/27 中央社】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97&aid=3589433
大陸抱怨台灣救災有分別 陸委會解釋
推薦0


gancu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大陸官員昨天以不具名方式,對台灣處理大陸提供的救災物資與人員等事發牢騷,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今天表示,由於政府救災過程中面臨諸多問題,所以無法做好各方面回應。

劉德勳傍晚指出,以大陸捐贈的組合屋為例,由於莫拉克颱風災區災民對拆遷或原地重建有著不同的看法,加上內政部放寬每戶災民租屋補助金額,有些災民對是不是要住大陸組合屋或另行租屋,便有不同的意見和想法。

雖然中間波折較多,但營建署仍會配合有需要的其它災區鄉鎮,決定好安置地點後,便會組裝好大陸組合屋並交付災民使用,讓災民住得舒適安全。

而對大陸方面以四川汶川大地震、台灣莫拉克風災做比較,指兩岸捐款速度是大陸快、台灣慢,劉德勳表示,兩者發生的時間和背景並不相同。

他說,去年5月爆發川震時,兩岸尚未恢復制度化協商,但行政院還是馬上成立捐款專戶,交由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在去年6月會談時溝通、處理,但因不知要將捐款匯至那一個帳戶,兩岸兩會直到8月上旬才確認,並決定將台灣善款用在社區與校園重建等項目上。

雖然大陸方面力爭下週將海協會企業理事所捐的人民幣 1.1 億元匯至台灣,並要求台灣提出具體受援項目清單,但劉德勳表示,莫拉克風災重建委員會對災區災民的各種需求,目前還難以確認,等確認後才會在第一時間透過海基會告知海協會,有那些重建項目需要大陸經費上的協助。

此外,大陸「有關人士」抱怨台灣讓美國、日本救難人員赴災區,反而不讓大陸救難隊伍或醫療專家到台灣,劉德勳回答說,海協會副祕書長馬曉光將首批組合屋、毛毯等救援物資運抵台灣時,也曾表達讓大陸專家赴災區的想法,但因當時政府忙於救災,陸委會與海基會均已對大陸的熱忱表達謝意。

劉德勳表示,大陸紅十字總會也曾透過台灣紅十字會表達赴災區協助的意願,他認為如果由紅十字會系統安排將會比較自然一些。

對中國大陸的種種誤會,劉德勳指出,海基會將向大陸方面多做說明與溝通,降低雙方認知上的落差。

【2009/08/28 中央社】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97&aid=3589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