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七縣市串連邀請達賴來台祈福,表面看似符合人道精神,骨子裡卻甚具高度政治動作,更牽動敏感兩岸架構,隨著世運、九月聽奧、年底四次江陳會、ECFA,層層堆疊、串聯又糾纏在一起,馬政府昨天深夜原則同意的回應,暫時消去國內政治反應的力道,但馬上就要面對大陸方面的反應。
九二一震災,國內各宗教領袖奔波,其實早發揮安撫人心的作用;八八水災,是否要邀達賴來台安慰民心,從台灣民眾的宗教信仰或實際需求,都沒有迫切性。南部縣市長此時此議,動機昭然若揭。
不過,在政治操作上,南部七縣市串連邀請,無異給被批救災不力的馬團隊再補上一擊,看馬政府如何拆招。從人道考量,馬政府沒有太多迴旋空間;尤其,八八水災,美國軍機來台、大陸捐贈組合屋,外面難免會問:有何理由拒絕達賴?
當然,放諸敏感的兩岸天平,達賴來訪勢必牽動兩岸的微妙互動,至少,達賴背後隱含的特殊色彩,確實是過去馬政府認定「不宜來訪」的主因,但隨著兩岸互信基礎更趨穩定,從婉拒到放行,似乎驗證現階段達賴已非兩岸「變數」。如果馬政府可以和對岸及達賴方面取得默契,將訪問界定在單純的宗教活動,而且排除與中央的接觸,可能是兩全其美的結果。
倒是串聯起高雄市運與台北聽奧的因子,馬英九同樣以總統身分出席,背後難免仍有兩岸磋商程序,世運建立起模式,正可套用到九月聽奧,尤其,聽奧更是奧運系統大賽,馬以總統身分出席,甚具象徵意義。
背後更耐人尋味的是,除馬總統角色不變,相較於北京代表缺席高雄世運,這次聽奧開幕式,北京代表隊將「以某種形式參加」,這是否意謂北京對台策略的南北差異?
過去,北京高層不斷喊出「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尤其水果登陸更鎖定中南部農業縣市,就是為了與中南部本土派「搏感情」,高雄世運與台北聽奧「差別待遇」,這是北京對台政策的微調,亦或是兩岸關係不斷往前進的和平紅利?這些紅利,又會受到同意達賴來訪的決策多少衝擊與變化?馬政府正在鋼索上摸索前進,中共回應的力道,可能也要苦費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