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營運兩年多,實現台灣一日生活圈,不過高鐵故障事件也不少,尤其道岔問題特別多,交通部高速鐵路局雖歸類出7大原因,部分問題卻擔憂找不到元凶。
高鐵局統計,高鐵營運以來共出現22次道岔故障,比例之高,不但民怨連連,負責監理的高鐵局也認為不合理,交通部政務次長葉匡時更明白表示,就算4個月才發生1次都無法忍受。
道岔是軌道上的設備,作用是方便列車從一個軌道轉換到另一個軌道,每一組道岔都會配置一組轉轍器,道岔故障一般都是轉轍器中的零件出問題,讓道岔無法正常運作。
外界最好奇的是,究竟什麼原因讓高鐵的道岔問題這麼多,且一而再、再而三出事?對多數民眾來說,不會關心高鐵那一個設備有問題、對這些專業設備也沒有概念,只在乎搭乘的高鐵不要再「倒退嚕」和誤點。
高鐵局原本每年9月才辦理的高鐵監查,也因最近高鐵一再出事,決定在下週就辦理臨時監查,重點就在道岔及轉轍器的維修,包括作業程序及維修紀錄。
不過,高鐵局的監查還是只能發現問題表象,監查結果必須請教國內外專家,因為高鐵的道岔及轉轍器是向德國購買。據高鐵局了解,這個設備在德國沒有太大問題,來到台灣卻不太對勁,原因到底出在哪裡?
高鐵局副局長胡湘麟舉例,高鐵道岔曾生推力不足情形,更換道岔後問題解決了,推力不足原因卻還不清楚;高鐵局甚至懷疑可能台灣的溫度、溼度,讓來自國外的設備水土不服,但這只是一種懷疑,必須進一步測試。
不過,胡湘麟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他解釋,目前出現的道岔問題,都是系統在保護前提下出現的現象,對乘客雖造成不便,但至少列車運行是安全的。
台灣高鐵在每次發生故障時,也都立即派人搶修,2年多來也續更換不少設備,但類似問題仍重覆發生,難怪高鐵局憂心要找到問題核心挑戰不小,何時高鐵的道岔問題能完全解決,台灣高鐵和高鐵局都無法向民眾掛保證。
不要説當初專家講的是唱衰
面臨專家預警!
專家:參與台灣高鐵甚深的日本鐵道界權威 → 齋藤雅男
節錄....
.........由於高鐵將日本新幹線系統與歐洲高鐵系統混用,各種危及行車安全的技術問題紛紛浮現,讓高鐵成了超危險列車!
技術支援台灣高鐵將近五年的日本「JR東海」的台灣小組領導人田中宏昌,最近在日本鐵道專業刊物《JREA》十月號,發表一篇論文,全面批判台灣高鐵的系統、軌道及介面等隱藏種種危機,言明:「JR 東海不會介入不認同的系統,在新幹線沒經驗的系統,JR 東海也不會支援!」頗有全面退出的意味!事實上,JR 東海總部內臨時編組的台灣小組裡,許多人已歸建回原單位∼
由於事態嚴重,本刊在二十九日特別赴東京採訪在日本鐵道界一言九鼎,近十五年來也是台灣交通部顧問的鐵道權威齋藤雅男。他直指:其中最可怕的是「Interface (介面) 不同,全球很多鐵路事故都是因為介面不同引起的!」六年前,德國高鐵曾發生百人死亡的重大事故,原因只是小小的輪胎磨損,台灣高鐵卻存在介面扞格這麼重大的問題,會發生多大的災難,實在令人不敢想像!
訓練人員無所適從
日本新幹線出入車站時,車長一定從車長室伸頭出來看全月台,確保安全,並做確認手勢後才會開車門,但現在的 700T 型車輛卻讓車長室窗戶緊閉,變成靠駕駛來確認………
至於號誌系統,新幹線是單向,但台灣高鐵採用歐系的雙向,使控制變得複雜困難!殷琪找了三個法國國鐵的專家來瞭解,法國專家問高鐵的工程師:「你們為什麼選用這麼複雜的系統?」台灣工程師反問:「這不是你們設計的嗎?」法國專家竟回說:「我們早就不用了!」
系統混雜讓高鐵內部也無所適從。JR東海要訓練台灣的駕駛及乘務人員都不知如何訓練?列車運轉手冊也不知如何寫?而像車站間的軌道是日本式,車站內的軌道卻是德國式,二種軌道行駛的要求及動作都不同,試車人員根本不知要怎麼試!
發言於2009-08-05 00:05:12
政治介入、日法分食
八十五歲的齋藤,四十年前參與建立日本的新幹線系統,到過台灣超過一百次,為鐵路電氣化和高鐵規劃設計,台灣高鐵第一組 700T 型列車今年五月運抵高雄時,他還上台接受模型的「龍頭」∼
齋藤在新幹線東京車站月台上感慨地指出:「日本新幹線是以技術做考量,台灣的高鐵卻是以政治做考量!」他大爆內幕證實:當年日本會去搶台灣高鐵,是因為經濟不景氣,日方以讓李登輝來日本,交換台灣高鐵的商機來「拯救鐵道車輛製造商」!
高鐵的機電部分最初是採歐洲系統,經過這番運作,改由日本三井物產等七大商社所組成的「台灣新幹線株式會社」(TSC) 取得,再請 JR 東海提供技術支援,但因主體是歐洲規格,以致在日本系統裡,竟然混雜近三成左右的歐美子系統!這個「日法戰爭」利益分食、政治黑幕中誕生的怪物,高鐵自欺欺人地稱它為「Best-Mix」(最佳混合),但專業人士卻諷刺它是「Bad-Mix」(最糟混合)!
什麼廢鐵不能給它倒,什麼廢鐵最後收歸國有,屁!
該倒的就給它倒,倒了就牠媽的拆掉!
還收歸國有咧.豬狗股東們炒站場周邊地皮,甚至於藉著建設大貪特污賺的還不夠,到最後還要讓政府收購,到最後還要讓豬狗股東大賺一筆?
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