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目前廣受關注的巴布亞新幾內亞抗戰將士遺骸問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副館長李宗遠25日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是網友的呼吁,喚醒了這段塵封60多年的歷史。所有為國捐軀的先烈,都將得到炎黃子孫崇高的敬意。”
在太平洋島國巴布亞新幾內亞(以下簡稱巴新)發現中國抗戰將士遺骸的消息于去年底在網絡上傳播,多家媒體對其做了進一步的挖掘報道,引起了越來越多國人的關注。外交部發言人秦剛24日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在巴新的中國抗戰將士遺骸問題,我們將以隆重莊嚴的方式予以紀念。目前這方面的準備工作正在抓緊進行。
“近聞”︰南洋也曾有中國勞工
侵華日軍強征中國平民、戰俘充任勞工並加以迫害已不是新聞,但萬里之外的南太平洋小島竟也曾浸染中國勞工的血淚,卻是于近日才被揭露出來。
“1999年,紀念館開設了關于‘被強征到日本的中國勞工調查’的課題研究,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我們接觸到了一位巴新勞工幸存者。”李宗遠說。
幸存者施方舟老人,原籍江甦省吳江縣盛澤鎮,于1942年夏季被日軍擄走,在巴新度過了4年悲慘的勞工生活。
“施老的講述令我們非常驚訝,原來日本不僅在中國佔領區、日本本土使用中國勞工服苦役,還把勞工運送到了萬里之外的南太平洋。”李宗遠說。
為建設海空軍事基地和防範澳大利亞進攻的屏障,侵華日軍在巴布亞新幾內亞修築了大量工事,其間強征千余名中國勞工上島。為掩蓋罪行,日軍在戰敗後將有關南洋勞工的檔案資料銷毀殆盡,數千名中國勞工的血淚就此湮沒60余年。
“巴新的勞工有兩批,一批來自華北,為日軍飼養戰馬;一批來自江浙一帶,為日軍修築工事。後者除強征的平民外,還有大量中國戰俘。”李宗遠說。
在巴新前首府拉包爾發現的中國抗戰將士遺骸,就是這批戰俘勞工中的遇難者。
在南洋的“孤軍”將士
備受關注的“八百將士”遺骸,只是目前發現的抗戰將士遺骸的一小部分。“遇難戰俘還包括第一次入緬甸作戰的遠征軍,國民革命軍新一軍、十八軍,還有新四軍在安徽、浙江等地被俘的官兵。”李宗遠說。
“八百壯士”,是1937年10月堅守上海四行倉庫的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官兵。“當時號稱‘八百壯士’,實際上是400余人。”李宗遠介紹。將士們頑強阻擊日軍四天五夜,擊斃日軍200多人,成功掩護大部隊撤退。抗戰期間,“八百壯士”成為國人同仇敵愾、誓死報國的一面旗幟。
“完成任務後,官兵們奉命撤退到租界‘四行孤軍’集中營,被軟禁長達4年,百姓又稱他們為‘孤軍’將士。”李宗遠說。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孤軍”將士被移交給日本,先被押至上海寶山營房,後又被押往南京老虎橋監獄。1942年,日軍從老虎橋調出1000余名戰俘到南洋做苦工,據說其中就有數十名孤軍官兵。
“抗戰勝利後,幸存者被國際紅十字會于1946年送返回國。”李宗遠說。臨行前,勞工們與拉包爾華僑一起為戰俘營中死難的636名戰友修建了紀念碑,並安葬了256具遺骸。
在拉包爾,由于當地火山頻頻噴發、華人大量遷居他處,這片年久失修的墓園逐漸被厚厚的火山灰和歷史的塵埃所湮沒。
“因此,近日網友們搜集到的大量相關資料,可以說,填補了研究領域的多項空白。”李宗遠說。
“刺刀下的生活”
施方舟老人曾向李宗遠描述,中國勞工在南洋過的是“刺刀下的生活”。
“勞工被塞在裝牲口的艙底,從上海到巴新,漂泊了整整45天。”李宗遠說,船上分給勞工的淡水非常少,一些人口渴難忍,只好喝自己的尿液。有位勞工悄悄去廚房找淡水喝,被日軍崗哨發現,對方用刺刀逼著他跳進大海,葬身魚腹。
大批勞工在途中就被迫害致死,活著登上小島的勞工,面臨著更加嚴酷的生活。日軍分配的勞役異常繁重,居住條件又極差,許多勞工因水土不服而患病。為了節省供給,日軍竟逼迫勞工自己挖坑,把生病的勞工活埋。不少人因為忍受不了迫害而跳海自殺。同批 1500名勞工,最後只有一半生還回國。與施方舟一同被抓的六七十名盛澤鎮同鄉,只有施方舟一人生還。
“日軍對中國勞工的迫害令人發指。”李宗遠說,日本當年曾強征近4萬名中國勞工,在本土135個作業場所服苦役,戰後,僅有2萬名勞工生還。他們是捧著同伴的骨灰回到祖國的。
“盡管生活極其悲慘,中國勞工還是與日軍作了頑強的斗爭。”李宗遠說。
最常見的反抗是消極怠工。戰俘中的國民黨官兵與共產黨領導下的新四軍官兵還組成了“中國兄弟團”,共同對抗日本守軍。勞工們與當地土著居民結下了深厚情誼。施方舟所提供的3張照片中,就有勞工與當地居民交流的場景。這些照片如今已被抗戰紀念館珍藏。
“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一致對外的正義之戰。所有為國捐軀的先烈,都將得到炎黃子孫崇高的敬意。”李宗遠說,“能以歷史為紐帶,凝聚華人的血肉親情,激發所有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這也是對先烈英靈最好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