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幸媛出線擔任陸委會主委,台聯黨主席黃昆輝透露馬英九在協商這項人事時承諾少談「九二共識」,李登輝的角色究竟會在日後的兩岸關係發生多少效應,確實引發關切。
馬英九在當選後數度強調,當前急務是推動兩岸民間更多的交流,並建立制度化的協商管道,當兩岸以「九二共識」為基礎後,大家什麼都可以談。如今馬英九少談九二共識,直接跳到「一中各表」,恐將失去與中共對話的基礎。這樣的發展,對兩岸互動究竟會投下何種變數,恐難預料。
就李登輝的認知,是認為九二年香港會談,雙方根本沒有共識,所謂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李登輝在「勁寒梅香─辜振甫的一生」紀錄片中,就曾指出,那是沒有共識的共識,一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是中華民國」。
北京當局原也排斥「九二共識」,後來卻接受了,在2005年連戰與胡錦濤發表的「連胡公報」,「九二共識」納為這項兩黨正式文件的正式文字,在之前的各項中共聲明中,「九二共識」也一再被使用。
雖然在馬英九當選後,胡錦濤在與美國總統小布希的熱線電話中,將「九二共識」拆開,明確表達其意思就是「一中各表」。但中共方面中文版文稿中,仍只提到九二共識,只在英文版中提到的「一中各表」。由此可見,中共方面對於「九二共識」過渡到「一中各表」,仍需要情境和時間,這個權力是掌握在中方手中。兩岸領導人之間,對兩岸協商復談的核心,仍在「九二共識」與「一中各表」中擺盪。
李登輝怎麼說是一回事,重點還是如今眾所質疑的賴幸媛未來的作法。把李登輝身軀直接轉接在賴幸媛身上,認為賴幸媛必然是李登輝政策的執行,是一種標籤思維,這種思維是不是錯謬的,要看後續的發展。思考賴幸媛還是要將她擺入馬英九主導的大陸事務系統,用制度與體制去觀察,反而比較接近事實。
北京對賴的人事必然不快,但北京曾經跟扁政府的陸委會都進行包機等議題協商,是否會為了賴幸媛而不與馬政府協商,未來中共的談話是觀察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