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傳張憲義居美四十年首次接受CNN訪談, 又激起了台灣人早年核武研發, 功敗垂成的那段痛苦往事.
根據資料, 台灣自七十年代初期就開啟核武研發計劃. 其目的, 當然係藉核武的威懾力, 以阻嚇共軍犯台. 無奈, 前後三次, 皆被美國無情喊卡. 最後一次在1988年1月, 時任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的張憲義, 將研發進度細節內容, 通報美方. 同時把關鍵資料文件一併捲走, 潛逃離境. 之後發生的一切, 不再贅述. 只能說, 從那時起, 台灣的核武夢正式終止.
OK. 台灣為何不能發展核武?或者說, 美國為何一再堅決阻止台灣研製核武?
發展核武是台灣當局基於自身安全需要的主觀期望. 卻與美國全球戰略相衝突. 美國在東亞各個盟邦, 誰有核武?都沒有. 台灣當時同美國已無外交關係, 中美共同防衛條約亦己廢止. 美國雖照舊對台供應武器後勤支援人員培訓等服務, 嚴格講己非盟邦關係. 既非盟邦, 而默許其擁有核武. 有正式簽約, 有同盟關係的其它伙伴, 勢必紛紛要求人有我有. 到時美國還HOLD得住嗎? 美國在東亞的盟友擁有核武, 一旦同中俄開戰, 動用核武, 美國會被捲入毀滅的深淵. 基於此, 美國才會三番四次警告台灣當局, 寸草不留地把相關設施材料等等, 銷毀個一乾二淨. 別說台灣, 日本南韓要是發展核武, 它照拆不誤.
所以說, 台灣發展核武, 決策思維上就犯了嚴重錯誤. 被拆剛好. 兩蔣是舊時代人物, 始終奉行陸權思維, 無視美國的全球戰略佈局, 豈是區區台灣所能攪動.
至於張憲義, 事後接受訪談, 為自身洗白. 說甚麼此舉避免了一場大災難, 不認為背叛了台灣人等等. 若按此邏輯, 它大可把美國的尖端軍工研發計劃, 向蘇聯通報, 亦能避免一場大災難. 國家發展, 成敗由領導人概括承擔, 無需誰人自命清高假英雄. 退一萬步說, 張起碼背叛了自身的職守. 它的職務, 並無一條需向無關人員提示機密信息. 單這一條, 洩密罪己成立, 而勿論它主觀動機為何, 對像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