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官先生 胡卜凱
楔子 以下是我2011年一篇文章中討論到「三民主義」的部份。略做修改後將它轉登在此處,以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 我早年對「三民主義」有著懷疑甚至負面印象。我相信它們來自年輕時自己對國民黨的反感,以及在一種厭惡威權體制情緒下的彈腿式反應。記得大專聯考時,我的「三民主義」拿到52或53分;它是我能以吊車尾方式進入台大的「功臣」之一(1)。大一以後,我不曾再接觸《三民主義》。 直到2006年初,有位久遠網友在我《聯網》上的部落格介紹「三民主義」。為了和他討論,我仔細的把《三民主義》讀了一遍。這才了解孫中山先生學問的淵博,和這本書中他思想的深遠。以下我試著替「三民主義」的內涵在政策層面做一個簡單的當代詮釋: 1) 民族主義 – (中國的)「和平崛起」; 2) 民權主義 -- 「參與式民主政治」; 3) 民生主義 -- 「混合經濟」(或「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4) 《建國大綱》、《建國方略》 – 建構(一個社會)「軟、硬體設施」的藍圖(2)。 《三民主義》一書自然有它時代的限制。一般而言,我認為它仍然足以做為任何一個現代國家政黨起草其政綱的基礎或參考。 附註: 1. 那年甲組進台大最低分是310;我的總分是311。「三民主義」之外,我的「國文」拿了81分。 2. 「軟、硬體設施」:infrastruc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