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時事論壇
市長:胡卜凱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時事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知識和議題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讀書心得:社會學、政治學
 瀏覽794|回應0推薦1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胡卜凱

0.  開場白

我們每個人從小都被教導「求真理」和 「守規矩」。但是,只要使用最簡單的「5 W分析法」想一想:

什麼是「真理」?
為什麼「求真理」?
怎麼「求真理」?
誰的「真理」?
什麼時候的「真理」?

我們就會發現事情不那麼簡單。「守規矩」亦同。試圖回答這十個問題,是我過去在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漫遊40多年的動機。現在借老朋友網聚的機會,跟大家擺擺龍門陣,分享一下我的讀書心得。

由於時間因素,今天只能點到為止;以下引用概念、理論、或學說比較詳細的內容和它們的出處,請使用「超連結」查看。我的各種觀點即使沒有註明出處,也不具「原創性」。因為很多看法都是我讀過某本書或某篇論文後,受到啟發而靈光一現式產生的;然後再東拼西湊的試著為它們「建構」一些理論基礎。

1. 
社會學

1.1
社會建構論

影響我最大的社會學理論是「社會建構論」;我對它的理解如下:

1)   
人們所了解的「現實」由「社會化」過程塑造;從而,
2)  
某些「知識」是在社會情境和活動制約下形成。
3) 
由這兩點引申而來,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則是:每個人之所以有不同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等等,是因為我們每個人有個別的成長背景和生活經驗。

我把這個理論和我對基因學、演化論、和「大腦神經網路連接論」等的一知半解綜合起來,得到以下的結論:「社會建構」之所以能「制約」我們的思想言行,是因為學習過程塑造我們的大腦神經網路,而我們的思想言行是記憶和神經訊號在大腦神經網路上傳導的結果。根據以上的看法,我提出:「唯物人文觀」。

從以上我對社會建構論第3點的了解,我很自然的接受「(局部)相對觀」,也就是說:

我們判斷或評價某一個事件的「標準」沒有絕對性或唯一性;它由人們個別所選擇的某些基本假設,或各自所接受的某些基本認知來決定。根據這個看法我們比較容易解受和採取以下的行為模式

a. 
包容他人的觀點。
b. 
理性的對待不同的意見。

一般學者把「相對觀」稱為「相對主義」。

1.2
文化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多多少少都接觸到「文化」這個概念;例如,「復興中華文化」和「中、西文化論戰」之類。下面談談我對它的了解。

文化是人類為了解決和應付生存及現實的問題,而設計出來的生活方式、典章制度,以及根據這兩者而來的文學、藝術、知識、和行為規範及模式等等。所以它是持續的和(隨時、空)改變的。

在這個觀點下,「復興中華文化」是個沒有意義的口號。因為漢、唐「文化」解決和應付的是漢、唐時代的生存及現實問題。我們面對和需要解決的,是一群非常不同的「生存及現實」問題。因此我也是一個「文化貓論者」:不管西方文化還是東方文化,能夠解決問題的文化就是我們需要接受的文化

其它相關的觀點請見:人性和文化文化和「王道思想

1.3
價值

「道德」也是我們經常會碰到的概念。由於「社會建構」過程的影響,「道德」是一個會引起大多數人「情緒反應」的詞彙。通常我盡量用「價值」來代替。

我初三畢業那年,由於不必參加高中聯考,看了一些課外書。在《西洋哲學史話》這本書中讀到影響我形成「價值觀」很深的兩段話

「法律是強者限制弱者的工具;道德是弱者限制強者的工具」;以及

「有些人僅僅因為沒有尖牙利爪,就自以為是個好人。」

它們並沒有讓我變成「價值虛無主義者」,但的確使我傾向「價值現實論者」 -- 誰有實力,誰就能決定:「什麼有價值」或「什麼是規矩」。

後來我又了解到

「離開『社會』,『道德』並無意義。」(李奧.史特勞斯:What Is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Other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40 – 55)

因此,我也把道德」稱為「社會規範」。換句話說道德規範的是人際行為」或人與人互動時的行為。例如手淫做白日夢」這類行為如果不涉及他人,就無所謂道德」或「不道德」。同理同性戀」如果不涉及第三者,也無所謂道德」或「不道德」。

不過,請不要誤會:我其實很重視「價值」和「價值觀。此外,《價值判斷和文化 》一文是我和幾位大學生溝通從實際例子討論價值的社會性」。

2. 
政治

「守規矩」不只是社會學議題,也是個政治學議題。在「規矩」之外,我們面對的很多問題都離不開「政治」。所以,在這裏我也表達一些淺見。

2.1
社會契約論

影響我最大的政治學理論是「社會契約論」;我沒有完整的讀完霍布士的《政府論》。從我讀過的章節和其他學者的介紹,我對霍布士版社會契約論」的理解如下:

1) 
任何人有能力殺掉任何另一個人」。
2)  「為了增加存活機率,『個人』需要『讓渡』某些『權利』」。
3) 
「『政府權力』和『社會秩序」超越『個人』之上」。

以上引號內的文字是我的解讀,不是該書原文的翻譯。

根據以上第1),即使對強者而言,「叢林法則」未必永遠適用。這是第2)3)兩個結論的前提

2.1
什麼是政治」?

談任何議題,我們都需要先就相關概念的意義,取得某種程度的共識;討論才可能有結果。否則,就是俗話說的雞同鴨講」。

我認為政治」是:「爭奪資源『分配權』的活動」。

在「社會契約論」外,這個定義」主要來自我以下兩個觀點。

1) 
存活論

絕大多數人活著只有兩個目的:活下去!活得更舒服一些!」。

這個觀點來自演化論。人的任何活動都需要「能量」;而「能量」來自「資源」。從而,我以上定義」所根據的第二個觀點是「資源不足論」。

2) 
資源不足論

這個觀點不只認為:外在環境的資源不敷分配」;它還進一步主張「即使局部性的資源充沛,一般感覺上仍然認為資源不足」。第二個看法聽起來有些偏激;不過,我有一套說法支持它。這個說法借用了馬克思的術語,有些複雜;我就跳過。

美國頗負盛名的政治學家拉斯維爾一本著作書名是:Politics: Who Gets What, When, How (1936)。在提出我的定義前,我並不知道有這本書,到現在也沒有機會讀到它。但是從這本書的書名可以看出,我對「政治」的了解不算太離譜。

2.2
常用概念

我有三篇比較長的文章討論法律民主政治、以及「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今天沒有時間涉及這四個議題。下面介紹我對幾個大家經常會聽到概念的看法,請各位老姊老兄不吝參考、指教。

1)  民主

「人」的長處或缺點(看各人的立場而定),一言以敝之:「不滿足」或「不知足」(這也看各人的立場而定)。我曾說過,「公平正義」者無他,只是大多數人都要一個貪污腐敗(或玩3P4P)的機會而已。「民主」是開放這個機會的機制;「自由」和「人權」是爭取這個機會的紅旗或戰鬥呼號。

2) 
自由

見上。

3) 
法治

只有「人」(如政棍)能夠「立法」,也只有「人」(如政棍、公務員、司法/執法人員等等)才能夠「執法」。所以,(我認為)「人治」和「法治」在字意或邏輯上並不可能成為兩個對等或對立的概念。或者說,只有在(附屬於)「人的活動」這個前提下,我們討論「法治」才有意義。

我用「法權」來翻譯英文的rule of law;我用「法治」或「號稱法治」來翻譯英文的rule by law

綜合以上1)2)3)三點我認為一般人所了解的「民主」、「自由」、和「法治」具有以下相關性:

沒有民主制度不可能有法治,反之亦然;
沒有自由不可能有民主制度,反之亦然;從而,
沒有自由也不可能有法治,反之亦然。

我把這個觀點稱為 一個銅板(一位女神)的三面

4) 
權利

權利」不是天生的、不是天賦的、不是被(統治階層)施捨的、不是奉了「民主」、「自由」、和「法治」的名,權利就會從石頭裏跳出來或蹦出來。所有的權利都是用白布條、槍桿子、木棒、竹竿、石頭、或莫洛托夫雞尾酒「爭」來的。

5) 
公平正義

見以上第1)

3. 
方法論

最後我從「方法論」角度談談我的讀書心得。

許多研究社會科學或人文科學的學者,常常因為有意無意的使用「擬人化」的論述方式,把思考方向或思考結果搞得不合邏輯;也許這樣一般小市民才比較容易上當。我曾經提出20字真言來總括我的經驗:

「意識無意識,國家無需要,社會無公義,制度不打壓」。

只有「人」才有意識,才有需要,才會假公義之名,滿足私利,並打壓其他的「人」(也就是你和我)

如果聽到有人說:「國家需要如何如何」時,我們可以把它翻譯成:「我(說話者)需要如何如何」。如果那一位也剛好「需要」如此這般,那彼此正好相見歡。如果我、你、他並不「需要」如此這般,我們大可不必因為有人拿「國家」當「我」的代名詞,就幫著她/他數鈔票。

同樣的,有些人喜歡說:「制度就是如此」。如果我們覺得某個「制度」在打壓或剝削,我們要了解,打壓或剝削老百姓的不是這個「制度」,是設計這個制度的「人」或「一群人」。除非此「人」是白痴,我敢打賭,99%的情況下,做這種設計的「人」,一定有私人目的;例如打壓或剝削你、我。

他們這樣做,並沒有,也不需要任何「權利」或「正當性」,只要他們掌握權力就可以了。因此,我們大可不必因為他們拿「國家」(民族、社會、憲政、法律等亦同)當冠詞或當「我」的代名詞,就幫著他們數鈔票。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在某個「制度」外生活,我們也可以選擇顛覆、打破、或重新設計它。

以上是我讀了幾十年書的一部份心得,謝謝大家耐心的聽「胡說」。           


後記

台大物理系66級的同學散居台、美各地。之前都靠電郵群組聯繫2022年年底成立了line群組。大家交換生活近況、養生之道、人生哲理等等,不亦樂乎。半年前由欽澤兄主導和主持,安排了一個每月一次的網聚。前兩三次是純聊天的形式。然後演變成專題討論到目前為止,先後有:歐陽主講的基因學和考古學維斗兄主講的相對論研究、興國兄主講的半導體技術、和良輔兄主講的近體詩說明等等。十月份原訂由容生兄主講他在台大推動「自覺運動」的經歷;但因為他行程緊湊,來不及整理講稿;臨時由我和良輔兄上陣代打

這篇文章是我多年來讀書心得的報告。內容基本上是我在本城市發表拙作的袖珍版。也可說是我在社會學和政治學兩個領域觀點的整合。敬請指教。 -- 10/06/2023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7214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