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時事論壇
市長:胡卜凱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時事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政治和社會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昨日之怒凝煉成的沉香木: 追懷保釣英杰李雅明教授 -- 陳曉林
 瀏覽451|回應0推薦1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胡卜凱

當紀欣轉告我,我們共同的好友李雅明教授日前在美逝世的訊息,我的心頭怦然一震,剎時間,雅明兄那頎長灑脫的姿影,溫良沉穩的神情,尤其,在品茗深談時所說那些平實懇摯、但卻深蘊智慧的話語,一一生動而鮮明地迴映在心田。於是,我切切實實地感知到:曾經撼動無數華裔知識人的保釣運動又凋零了一位英杰,而我個人也痛失了一位衷心尊敬的、才識淵深的良師益友。

李雅明教授是保釣健將之一,當年釣運在美國風起雲湧之初,他是華府一帶發動及聯絡的中心。轟轟烈烈的時刻過去之後,釣運因左、右路線之爭而分裂,一向理性溫和、但始終堅持原則與理想的雅明兄顯然深受煎熬。後來他經過沉思回味,曾以文學筆法寫下長篇小說〈惑〉,與同一時期另位保釣健將張系國所寫〈昨日之怒〉,並為以保釣反思為主題的著名文學篇章。前年台灣各界舉辦紀念保釣五十週年的諸般活動,雅明兄更用足心神在清華大學夙興夜寐,為保釣留下了一頁頁生動而翔實的紀錄。

保釣是五四運動之後,華裔知識份子及廣大學生面對國族危難、時代挑戰,而奮起發出救亡吶喊,進而期望能有實際行動的首次浩大愛國運動。發起及參與保釣的積極人物中,甚多是出身科技學界的菁英人物、或正在攻讀科技學位的碩博士生;經過釣運的啟蒙及分裂的衝擊,他們後來返國致力於實際的保台行動,諸如沈君山、劉源俊等投身教育,林孝信從事科普、張系國和陳介中以文學著述和科技教學雙管齊下其中,李雅明的專業表現和人文墾拓,尤其令人耳目一新。

李雅明出身台大物理系,獲馬里蘭大學物理學博士,專精固態物理學與電子學,發表論文無數,而且因緣際會,成為最先深研半導體專業的先驅學者之一。他明知半導體在現代IC產業中的關鍵地位,更深知若投入半導體的商業營運所能獲致的現實利益,但他雖在近卅年前即已出版過綜覽半導體產業的系統性專書,卻從出書後即毅然轉身,走向他年輕時因研修科技專業而忍痛擱置的人文關懷。他毅然投入歷史、宗教、倫理學、中西文明比較研究等與科技專業無關的人文哲學思想領域,並寫出了一系列具前瞻性和開拓性的著述。

雅明兄這種大開大闔的行徑,這種狷介篤實的風格,在當代知識界委實可謂是一「異數」。事實上,在華文世界,他是第一位有系統地引介西方學界對基督教史的批判研究成果,並作出自己的初步辯證結論的學者。
 
二十世紀初、中、末葉,歐美的考古、史學、聖經研究等領域先後掀起過三波撼動視聽的耶穌研究熱潮,可是兩岸宗教界、史學界對此皆視若無睹,或存而不論;究其原因,除了學術上的隔膜之外,恐也不無現實的顧忌。雅明兄所著〈科學與宗教〉〈歷史上真實的耶穌〉〈基督教的真相〉〈出埃及〉等論著,態度誠正,行文嚴謹,乍看似對基督教批判甚力,實則在表述當今西方「人文宗教」、「批判性宗教」的精神與理念之時,筆下尚保留了諸多溫情與體諒。不過,教條主義者或狹義宣教者或會難以卒讀。

這一系列著述,使得台灣人文、歷史學界對基督教的認知與研究,顯然增添了一個新的批判性向度。我曾向雅明兄深談他戮力撰作這系列論著的動機,他承認除了實事求是以還原歷史真貌外,他主要是憂心西方對華人世界,除了白人至上主義的種族敵視心態外,由於對基督教義的狹隘宣教而致許多人常視非西方世界為「異教徒」,既不得入天堂之門,且與基督教國家「終將一戰」。雅明兄甚至認為,當今中美對抗愈來愈危險,與美方這種居高臨下的敵視心態頗有關係。

由此,我便理解了雅明兄近年的另一研究和撰述主軸,何以是針對中國哲學裡的「人性論」而作。我曾向他提到:是否你擔心西方激進種族主義、尤其美國右翼福音派動輒展現的「神佑的傲慢」,與中華文化中儒家心性論的性善學說、尤其宋明理學中的陸王心學可能展示的「良知的傲慢」,互相挑激,而致淹沒了西方啟蒙運動以來的人道理性傳統和中國的溫良恭儉美德,以致在地緣政治衝突的危機時刻,東西方知識分子非但不能發揮弭兵止戰的功能,反而以傲慢對傲慢,火上加油?

雅明兄對於我能理解他花大力氣於重新詮釋儒家人性論,疏理孟子以降的性善論和荀子以降的性惡論,並將善惡並呈的人性論與美國1960年代以後發展的「新達爾文主義」及「演化倫理學」加以比較、調和、發揮,乃是一種苦心孤詣、且另闢蹊徑的作為,頗有知己之感。他同意我的說法,並稱,如果經過重新詮釋的儒家心性論,能與西方基督教義互相補充,也互相攻錯,將是他最大的安慰。

雅明兄從受到學界普遍肯定與稱道的科技專業華麗轉身,孜孜從事於宗教、人文、歷史與哲學的研究和論述,其辛苦與寂寞恐怕不足為外人道。因為,儘管台灣多的是號稱學術機構或研究重鎮,也多的是以大師、學者自居,並受到門生弟子不斷吹捧的學界人物,但他所致力的那幾個攸關重大的人文專題,其實根本沒有相關的學術資源可以汲取,必須自行一步一腳印地披荊斬棘。可是,功不唐捐,他畢竟在科技專業之外,還獨力為人文研究、人文思想留下了偌多的果實。

參與保釣的英杰之士如李雅明兄,既始終心懷家國與民族,又常會經歷科技與人文的辯證,更不免受到現實政治的擠壓。保釣就像一番直指身心的烈火熬煉,熬煉後,有些人沉默了,但有些人自此更加成熟,也更加勇銳,永不改變其終極關懷,並在各自關心的領域作出了極重要的貢獻。恰像歷經挫磨的沉香木,徐徐結出了恆久濃郁的沉香。

李雅明兄就是如此。他,以學術論述為為保釣精神留下了恆久濃郁的沉香。

作者陳曉林畢業於台大電機系,獲哈佛碩士,曾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7208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