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時事論壇
市長:胡卜凱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時事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政治和社會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紀念「五四」– 來自網路
 瀏覽414|回應0推薦3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亓官先生
SCFtw2
胡卜凱

紀念五四104 週年
慶祝  文藝節 

*
海內/ 分別慶祝 文藝節/青年節

國民黨發文紀念「五四運動」▲ /取自國民黨臉書

5
4 香港金紫荊廣場升旗禮 紀念 五四運動104/青年節 

【通視直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hoOgj2bTho

上海 紀念 五四運動104/五四 青年節

外爭國權 內除國賊  紀念五四運動 

蔡元培  先生 北京大學 前校長
(照片略) 


1919
54日,北京,爆發了聲勢浩大的學生遊行示威運動。北洋政府逮捕了一批學生。在運動中,北大的學生是主力,幾位學生領袖如 傅斯年羅家倫方毫等都是北大學生。那麼,在北大學生被捕後,時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怎麼做的呢? -- 他選擇了「引咎」辭職。

運動兩位知識份子的風範  
 

哲人雖已遠  精神永流傳 (照片略)

中央研究院 前院長 胡適 
台灣大學 前校長 傅斯年

羅家倫 五四宣言起草人 /「五四運動」學生領袖

 
羅家倫先生為「五四運動」學生領袖、典型的文人雅士,有尊前提後的德行,乃近代重要教育家、文化運動的先驅,曾任國史館首位館長。

紀念 五四  -  歷史檔案照片 

 *
點閱 (兩版) 攝影圖檔 

https://fotomen.cn/2011/05/04/wusi/  


 http://slide.news.sina.com.cn/c/slide_1_51157_58959.html#p=1
  

『五四』文藝節 -- 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A%94%E5%9B%9B%E6%96%87%E8%97%9D%E7%AF%80

五四文藝節最早追溯到民國33 (1944) 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所設立於54日之「文藝節」。其創立的過程受到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之間關於五四文化運動繼承之正統爭議、五四運動詮釋之爭等文化角力影響。中國共產黨管治下的革命根據地乃至後來的中國大陸地區則在同一日慶祝五四青年節。「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將54日訂為「文藝節,並於1945年的54日舉行首次慶祝活動。

五四運動
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A%94%E5%9B%9B%E8%BF%90%E5%8A%A8

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次學生運動。191954日,北京的學生遊行示威,抗議巴黎和會上有關山東問題的決議,敦促當時的北洋政府不可簽約,要求懲處相關官員。事情的緣由是,中國作爲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本期望「公理戰勝強權」,能收回戰敗國德國在山東的權益,但參會各國決定把權益轉讓給日本,中國民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積蓄的民族情緒爆發,學生高喊「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上街遊行,並發展到火燒趙家樓、痛打章宗祥。「五四運動」這個概念一般還包括54日後一系列的全國性遊行示威、罷課、罷市、罷工等事件,包括工商界參與的六三運動,導致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等親日派官員被免職,最後中國代表團628日拒絕在《凡爾賽條約》上簽字。

關於「五四運動」跟1915年開始的新文化運動的關係有不同看法,一種意見認爲二者基本是一個運動的兩個階段,可以統稱爲廣義的「五四運動」,或者「五四新文化運動」;另外一些意見認爲二者有聯繫但應該區分開:自由主義者認爲一個是文化運動,一個是政治運動;或者一個是啓蒙,一個是救亡;蔣介石認爲一個是崇洋媚外,一個是愛國運動;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認爲一個是舊民主主義,是資產階級領導的,一個是新民主主義的開始,無產階級開始參與,並在此後成爲領導。

文化進步與學術繁榮  

中國的教育制度在清末的新政中,學習西方及日本學制而改革。到了民初,高等教育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尤其是北京大學,在校長蔡元培的領導下,引進了開放的學風,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並包」辦學方針,李大釗、朱家驊、陳獨秀、章士釗、胡適、辜鴻銘(英國文學)、劉師培、錢玄同(教音韻學)、吳梅(教戲曲史)、劉半農(教新文學)、嚴復(翻譯家)等被聘請於北大任教,同時培養學生獨立自主開放進步的思想和精神,這種思想和精神成為五四運動的重要動力。

在思想上五四前夕是一個空前開放的時代。中國近代以來,排外與開放兩個思潮不斷鬥爭,甲午戰爭震動中國,一方面開始有更多的人重視思想的引進,另一方面也激發排外情緒,義和團事件是一次排外情緒大爆發,但此後轉入一個越來越開放的年代,新政、憲政、基督教、進化論、德先生、賽先生,無政府主義、馬克思主義、實用主義,等等,各種外來思想紛紛進入中國。

在外來思想影響下,中國的傳統文化被重新審視,出現了白話運動,反儒家思潮、整理國故。

1915
年以來,這些對內對外的思想運動到了一個新高度,稱爲新文化運動,《新青年》雜誌和北京大學是這個運動的主要陣地,提倡民主與科學。

 (
參見:新文化運動)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720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