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反戰聲明」爭議淺見
|
瀏覽1,719|回應1|推薦3 |
|
|
0. 前言 三月下旬我收到「新國際論壇」林深靖先生寄來的《我們的反戰聲明》(下稱「反戰聲明」)。當時我正忙著處理自己的文章,大致看看就存了檔。第二天一個群組的朋友趙先生做了評論,林先生回覆並提供一些新資料;我也沒有在意。四月中旬前後趙先生做了第二次分析,終於引起我的興趣。仔細讀了「反戰聲明」和趙先生兩篇評論/分析後,我決定表達一下意見。 循往例,在討論嚴肅議題前,我都會簡單介紹自己思考的前提和立場: 我特地重刊了兩篇舊作來說明我對戰爭和相關議題看法的基礎與立場;以及我堅持「公共論述」需要遵守某些原則的立場與根據。我也表達了我對「反戰聲明」的立場和意見。 要理性的討論「反『戰』」,各方討論者需要對「什麼是戰爭」取得一個大致的共識。否則,一位說「橘子好酸」;另一位說「蘋果真紅」;那就叫一個雞同鴨講。我不是軍事學家,自然沒有界定「戰爭」的資格。好在60多年前讀過《孫子》,40多年前大致讀過《戰爭論》;下面借用孫子和克翁的定義,應該不會有太大爭議。 此外,我也讀了幾篇台灣「買辦派」的「反『反戰聲明』」表態;由於內容的理論部份過於貧瘠,我沒有那個美國時間去正經八百的評論它們(該欄的第二篇文章)。 本文分四部份: 1) 陳述我的思考依據以及對兩岸局勢的看法。 2) 從邏輯角度討論趙先生對「反戰」概念的界定。 3) 討論趙先生對「反戰聲明」的評論。 4) 最後是我的一些感想和意見。 1. 我的思路和觀點 我接受「社會建構論」;所以我相當了解:每個人的意識都是在各自成長經驗的制約下形塑而成。因此,每個人有不同看法是常態。 就「兩岸關係」議題而言,我跟趙先生以及從另一「政治光譜終端」觀察它的人士,在「前提」和「立場」兩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才導致我們彼此之間對「反戰聲明」內容的觀感有分歧。 為了說明我支持「反戰聲明」的理由,下面簡單陳述一下我觀察「兩岸關係」的「前提」、「立場」、和結論。我無意抬槓或爭吵,希望大心平氣和的溝通。政治畢竟是「眾人的事」,理應集思廣益和群策群力。如蒙賜教,希望本著「就事論事」和「依理說理」這兩個原則進行。 1.1 基本前提 我觀察、思考、判斷的行為大致根據以下理論和從它們衍生出來的一些了解和解讀。我只是一個工程師而不是以下各學門的專業學者,如果我有誤解之處,歡迎指正。 1) 人 -- 我接受「近代演化論」、「當代基因學」、「社會建構論」、和「大腦神經學」等領域的基本理論,以及根據它們研究結果所得到關於「人性」的結論。 2) 世事 -- 我接受「相對觀」。 3) 行為準則 – 我遵守邏輯推理規則;在思考過程上我(盡可能)堅持「一致性」和「相容性」;我以「工具理性」、「實用主義」、和「現實主義」做為行動的綱領。 4) 政治理念 -- 請見拙作(個人主義、民主政治)。此處從略。 5) 人生存的目的 – 我相信99.9999%以上的人活在世界上只有兩個「目的」:「活下去」和「活得更舒適」。 6) 論述的性質 – 到目前為止人類在世界上還沒有找到「真理」(該文第0.1小節)。一個「觀點」是否成立,不在於它依據的「前提」是否牢不可破;而在於推理過程是否經得起「言之成理」和「言而有據」的檢驗。 1.2 政治立場 在兩岸關係上我的立場如下: 1) 我接受「一個中國」原則。 2) 我反對「武力統一」。 3) 我接受「地區自主」原則。 4) 我反對「片面台獨」。 對某些人來說,以上這四個立場可能相互矛盾,或至少並不一致和並不相容。我進一步說明如下: 1.3 政治實務 1) 統一和獨立 我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因為無論從居民、文化、和政治史各方面來看,台灣地區和中國地區在以上三方面的淵源無法否認。 但「無法否認」並不蘊含「必須統一」或「不得獨立」。 所有國家的「領土」最早是「釘」來的,然後是搶來的,買來的,或巧取來的。取得「領土」要靠實力,保持「領土完整」自然也只能靠實力;不是靠嚷嚷或文宣。因此,「領土完整」在政治運作上可以做為「戰鬥口號」;在文化、歷史、或政治理論上,它並不能替任何「行為」提供「正當性」。「釘」者「釘子戶」之「釘」也。 「國家」是一個抽象名詞或我說的「人工概念」。國家沒有意識,也就不會追求「統一」或「獨立」。過去的歷史大家不熟悉也不必追溯,在近代史上,一個「國家」從統一到分開以及從分開到統一的例子不在少數。為了「統一」或「獨立」搞得面紅耳赤或茶飯不思的是有意識的人;或一些拿著「國家」當羊頭來謀取私利,甚至不惜造成血流成河的人。 一個地區的人民要從原屬國家獨立或分離,有兩個先決條件:一是該地區大多數人的意願;二是該地區人群維持獨立或分離狀態的實力或外力支援。至於要「多少」才算「多數」,由現行相關法律為依據。要「多強」才算「實力」,則以反對(獨立或分離)一方的實力為依據。 在目前兩岸形勢下,「公投」、國際輿論、和「美國援助」三者合起來都不是台灣能夠獨立的「充分條件」。根據我所了解的中國「實力」和「意願」,台灣能夠「獨立」的機率幾等於零。如果台灣片面宣布「獨立」,戰火立即降臨寶島。 2) 地區自主 我接受「地區自主」的理由 a. 「領土完整」在理論上並沒有依據和意義。 b. 一個「地區」的居民有決定自己「要不要活下去」和「怎麼活下去」的選擇權。「怎麼活下去」包括在能力範圍內選擇居住地區的權利。 b-1 「選擇權」不是天賦的、不是被施予的;它是「槍桿子」打出來的。 如果我有「選擇權」(如當下),我選擇活在台灣;或任何類似台灣的物質及治安環境。但不會選擇處處都有「居委會委員」,街街都有「面部辨識器」,網網都有「資訊過濾牆」的社會(1)。 3) 反對「武力統一」和「片面台獨」的理由 a. 「武力統一」和「片面台獨」都會導致戰爭,也就會「死人」。「統一」或「台獨」即使是崇高偉大的目標,我認為它們不值得犧牲一條人命去達成。如果可行,我可以考慮來個大拜拜,奉獻和犧牲一萬頭豬、牛、羊、雞、和鴨來換取「統一」或「台獨」。 b. 在地緣政治運作上,雖然台灣是兵家必爭之地,我看不出兩者在當下有任何急迫性。也就不認為有犧牲生命來換取它們的「正當性」。 1.4 我對「兩岸關係」的觀點 1) 在中、美軍力相當情勢下,一旦發生戰爭,戰況必然慘烈;由於雙方實力對等,戰局一定膠著下去。由於統一和獨立都沒有急迫性,所以保持台灣現狀是雙贏局面。 2) 等到2030前後中國整體國力大幅超越美國時,自然就能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雷霆萬鈞完成和平統一。 3) 討論「兩岸關係」或任何政治議題的人,應該以台灣居民或天下蒼生的福祉為第一優先考量。不得因為自己高枕無憂的住在象牙塔內,就在公共場域發表一些從「『何不食肉糜』邏輯」所得到的觀點,來滿足自己的虛榮、虛驕、或整天無所事事後的百無聊賴感。或不惜以他人鮮血來澆自己的塊壘。 根據以上的思路和觀點,我摘錄趙先生大作中的九段話提出拙見。紅色字體是我用來對部份文字醒目。 2. 反戰的「定義」和「對象」 趙先生說: 「... 所以,世界上任何一個真實和理性的反戰運動及號召,必然是針對一個實際在進行,並且是干涉他國内政或侵略他國領土,和違反本國人民利益的不公義的戰争,例如1964年美國發動的越戰和1946年國民黨發動的内戰。任何反戰運動必須是以反對實際的戰争行動為前提的。而不可能是對着一個虚擬的“戰争”假設而去號召“反戰”運動。」 針對趙先生這個就「反戰運動及號召」所做「定義」、「定位」、或「定性」的「論述」,我的意見如下: 2.1 語言學/符號學觀點 如果只從文法的「詞性」面向來說,上述觀點並不是毫無道理。「反」字是一個「及物動詞」,它需要一個「受詞」 -- 即「反(對、抗、擊、...)」要有一個「對象」 -- 才符合文法規則和相關邏輯規則。例如上面引用趙先生那段話中的「一個實際在進行的,... 戰争」。 但是,從「語意」、「語用」、和相關邏輯的角度來分析,趙先生的觀點不夠周全。用邏輯術語說,稱之為「不成立」。 1) 「戰爭」本身從來不是一個「專有名詞」;這是何以在「中法戰爭」、「日俄戰爭」、「俄烏戰爭」這些專有名詞前面,有「中法」、「日俄」、...等「(名詞做為)指示形容詞」的原因。換句話說,「反戰」一詞可以合理的、合邏輯的、以及合語用規則的指示: 「『反對』(古、今、未來和中、外、星際等)『所有戰爭』。」 2) 克勞塞維茲《戰爭論》的內容並沒有針對「玫瑰戰爭」、「30年戰爭」、「拿破崙戰爭」等「實際結束了的戰争」來分析;他討論的是:「做為政治實用工具的『戰爭』」,或「做為另一種延續政治對話方式的『戰爭』」(我的意譯)。 在我以上提到的這兩種「語境」或「脈絡」中,「反『戰』」完全不「必然」是「『針對』一個實際在進行的,... 『戰争』」。 3) 「反戰」和「抗疫」一樣,都可以採取「『防』患於未然」的措施。「『針對』一個實際在進行的,... 戰争」云云,缺乏常識。 2.2 倫理學觀點 一個人可以根據道德原則來宣揚「反戰」立場、主張、或(趙先生說的)「號召」。用倫理學術語來表達就是: 「反對以『戰爭』做為解決爭端的『手段』」。 如果一個人接受康德的道德律:「尊重『人』的自主性,並絕不以『人』為『手段』」;她/他很可能是位「反戰份子」或「和平主義者」。因為,雖然那裏都「可能」死人,但戰爭的特性是:「戰場上幾乎『一定』(> 99.999%)死人」。不論戰爭的目的有多麼崇高偉大,它是否值得犧牲一個人(且不說上千上萬的人)去完成,至少在倫理學上有爭論空間。 2.3 實務觀點 1) 孫子 《孫子兵法˙始計篇》開宗明義說: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孫子兵法˙謀攻篇》:「孫子曰: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這兩段話並不在宣揚反戰思想;但其意旨在告誡執政者、公卿大夫、和一般士子:戰爭是要死人的!必須戒慎恐懼的面對它。戰爭不是請客吃飯,也就不宜信口月旦。 2) 墨子 《墨子˙非攻篇》所討論「戰爭」的情境固然是戰國時期,與當下所討論「戰爭」的情境不同。但戰爭「會死人」的本質並無二致。這篇文章屬於「反戰」思想、理論、或主張無庸置疑。墨子反戰思想的「前提」和對象並非「實際的戰争行動」而是一般的、過去的、或還沒有發生但可能在擬議中的「戰爭」。 我對中國先秦典籍不熟悉,相信它們之中還存在其它的「反戰」思想;我想得到的有《孟子˙梁惠王上篇》和《孟子˙梁惠王下篇》。想來是當時遊說之士要投君王所好,不便或不宜明白表達「反戰」主張。 3) 文學 我是文學的門外漢。相信以反戰為主旨的作品很多,只是我不熟悉。大學時代聽說《西線無戰事》是一部反戰小說;可惜我沒有讀過。初中時讀到唐詩「一將功成萬骨枯」和「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裏人」只覺得文辭優美。到了三、四十歲以後,再讀這兩首詩,它們就成為我形成「反戰意識」的基礎。 2.4 常識觀點 我同意「『自衛殺人』無罪論」;因此,我雖然接受「反戰思想」和支持「反戰運動」,但我同時也支持「自衛戰爭」。中國先秦典籍中有「以戰止戰」、「弔民伐罪」、和「義戰」等思想;西方文化中則有所謂「正義之戰理論」的傳統(2)。從而,我不能說:「『所有』的國際戰爭不是『干涉他國内政』就是『侵略他國領土』;『所有』的國內戰爭都『違反本國人民利益』」。 但是,根據我對歷史的膚淺了解,我相信99.999%的國際戰爭都是「干涉他國内政」或「侵略他國領土」。國內戰爭中至少99.99%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集團在爭奪「利益」或「資源分配權」。這個結論不是我的獨家見解;《荀子˙議兵篇》中陳囂說:「凡所為有兵者,為爭奪也」即此之謂。國內戰爭造成的傷亡和流離失所鐵定「傷害本國部份人民利益」。即使是「官逼民反」如中國歷代的「農民起義」,戰亂中傷亡的小老百姓也都以十萬計。 「本國人民利益」是個無所指的語詞就不用多做解釋(該文第3節)。不信的話,可以回顧一下當年在牛棚中頻臨餓死的劉少奇「主席」以及同時代其他被「莫須有」罪名迫害致死的人。或者看看當下MAGA支持者對美籍非裔、墨裔、亞裔、猶太裔、... 等等的態度和行為。或者想想派瑞托法則在財富分配上的應用。 對自然科學家而言,99.99%或99.999%跟「所有」之間當然差了不只十萬八千里。對社會科學家而言,三者之間之間的差距應該幾等於零;或至少可以視為在統計誤差範圍以內。 上面引用趙先生:「並且是干涉他國内政或侵略他國領土,和違反本國人民利益的不公義的戰争」這段聽起來像繞口令的話,有點「畫蛇添足」。趙先生既然在討論現實政治,這樣繞口令式的給「反戰」下定義,不得不讓我合理懷疑這個「定義」有量身打造的意味;或許在試圖為他對「“聲明”第四條」的批評建立一個「說法」(3)。 2.5 本節結論 根據以上的分析和說明,我認為: 趙先生對「反戰聲明」的判斷: 「因此,目前這一“反戰聲明”其實並不符合任何真實“反戰”運動之宗旨與定義。」 有兩個謬誤: 1) 它的前提在邏輯上「不成立」(1.1和1.2兩小節); 2) 它的推論過程在理論、實務、常識三方面都「說不通」(1.1 -- 1.4等小節)。 因此,我認為該判斷只是趙先生在表達他個人的情緒,也就很難做為一個「邏輯和理性」對話的基礎。 3. 趙先生的「論述內容」 趙先生對「反戰聲明」的批評共有2,600多字;我以下摘出八段分兩部份做個重點討論。 3.1 現實認知 1) 捍衛本國領土主權 趙先生說: 「... 反而去指責幾十年來一直都在捍衛本國領土(即台灣)主權的中國呢?」 我年近80,一些史實記得不是很清楚,也不想花時間一一查證。就我記憶所及,多次空戰和大陳島撤退之外,台海發生過四次軍事衝突:古寧頭戰役、太平艦海戰、一江山島戰役、和八二三砲戰。由於當時對壘和傷亡的雙方都是中國軍隊(包括空戰),我認為它們是內戰。照傳統說法,這叫「打江山」。如果稱之為「捍衛本國領土主權」則與現實不符。 中國「幾十年來一直」都在宣示「一個中國原則」;並一再宣示「不排除使用武力維護主權」。這兩個「宣示」的確阻止了李登輝和民進黨當局片面宣布「台灣獨立」。國際政治術語中這種「言談行為」稱做「嚇阻」;在日常生活語言中,很少人會把它們叫做「捍衛」。 2) 「『反戰聲明』作者群」立場 趙先生說: 「在台灣關心政治的媒體和社會民衆可能都曾注意到,“聲明”作者多年以来應該是屬於傾向支持民進黨的。」 傅大為、盧倩儀、馮建三、郭力昕等四位「反戰聲明」作者中,我因為參加過2003年台北的「反伊拉克戰爭」運動,對馮教授的立場略為熟悉。其他三位中,過去聽過傅、郭兩位教授的大名,但不熟悉,也沒有讀過他們的文章。盧教授的大名這次則是第一次聽到,自然對她毫不了解。 我上網搜尋了一下。就四位教授在以上「超連接」中的言論和立場來看,我非常遺憾的說: 「應該是屬於傾向支持民進黨的」這個評論並無現實依據。嚴格的講,「應該是屬於」五個字應該是屬於「信口開河」。 另一個可能則是:趙先生判斷「是否傾向支持民進黨」的「標準」是:「一個人是否每次看見民進黨人就指著鼻子罵:X你娘」。 以我的標準,以上兩者都不是「邏輯和理性」的態度。 3) 「面對政治現實」 趙先生說: 「台灣方面必須勇敢面對政治現實,通過和談,最終帶來台灣的和平和繁榮。」 趙先生這段話顯示他並不了解目前造成「兩岸對立」這個「政治現實」的根本原因;他對美國全球戰略(「地緣政治」)的實際運作可以說毫無所知。 我雖然不是地緣政治學者,但自信還能做個簡單的說明:兩岸目前不統、不獨、不戰、不和、不死、不活的「六不」情勢,基本原因在於: a. 台灣島戰略地位重要,的確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 b. 中、美兩國目前即使說不上勢均力敵,整體國力應該難分軒輊。 第一點是美國拜登總統日前擺出「不惜一戰」態勢的原因;第二點是中國政府對台政策「幾十年來一直」都止於「宣示」、「嚇阻」,而沒有執行「捍衛」或「武統」的原因。 台灣任何一位政治領袖如果「勇敢」的宣布願意跟對岸「和談」,帶來的將不是「和平和繁榮」而是暗殺、政變、或「協防」。 另一方面,我不客氣的說,中國領導人都是唯物主義者。他們不會因為「會死人」而不統一台灣。中國領導人「幾十年來一直」在「宣示」而不執行「武統」的原因在於:面對美國軍力他們沒有勝算。世間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如果「古寧頭戰役」歷史重演,中國領導人立馬失去「統治正當性」,勢必引咎下台。 兩岸執政者當前彼此心照不宣的「『六不』兩岸政策」,正是趙先生所呼籲「面對政治現實」的結果。我再說得露骨和難聽一點,只要美國第七艦隊膽敢在台灣海峽進出,雙方領導人的「兩岸政策」宣示(包括此地的「台獨謊言(囈語)」)都是為了「內銷」。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以上三段趙先生的評論顯示:他對兩岸「政治現實」的認知頗有爭議。 3.2 理論和思路 「現實認知」的討論比較簡單,雖然說不上一翻兩瞪眼,至少可以經過驗證和公評公論取得多數意見(如「嚇阻」與「捍衛」之分;兩岸「和談」的可行性)。 「理論和思路」的討論則有一定困難度;這是俗話「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區塊。為了確認我和趙先生看法相異的癥結,我列舉趙先生五段評論;在每個評論下根據我上述觀點(本文第1節)分別提出我的淺見。這樣或許可以看出我們觀點相異的所在,從而試圖進行理性溝通。 1) 「獨立國家」 趙先生說: 「... “聲明”所顯明的政治立塲,是要認定台灣是一個“獨立國家”嗎? 要知道:這個“獨立國家”不論其稱呼是“台灣”或是“中華民國”,都違反了海峡两岸及國際所共同承認的“一個中國”原則,都是行不通的!」 a. 我從「反戰聲明」中看不到趙先生懷疑該文作者群:「是要認定台灣是一個“獨立國家” 嗎?」的文字。 b. 我的解讀是:「反戰聲明」作者群「認為」:台灣是中國統治權管轄之外的一個分治或自治「地區」。我認為這是一個現實,一個或許難以面對但切實存在的現實。 c. 「原則」和「現實」是兩個具有不同屬性的概念;相當於倫理學中的「應然」和「實然」。將兩者混為一談是某種「認知偏差」或「認知障礙」。例如:在1949 -- 1971年之間,台灣曾經被大多數人「認定」是「一個中國」政府所在地;現在可能還有一小撮人仍然如此「認定」。 2) 「美國干涉中國内政」 趙先生說: 「為什麽“聲明”作者在切身相關的台灣事務上對美國干涉中國内政的行為顧左右而言他,卻在與己無關的國際事務上去表示反對美國两個世紀以来的國際侵略戰争呢?」 a. 「反戰聲明」一文的對象是台灣朝野和民眾;它的主旨是「反戰」和作者群重視的一些島內政策。該聲明作者群沒有偏離主題是遵照作文的標準作業程序,無可厚非。 b. 駁斥或反擊「干涉中國内政」是中國外交部或中國解放軍的職責。 c. 我建議趙先生或其他華裔美籍人士,經常以讀者投書或刊登大幅廣告方式在美國媒體上批評或建議美國對中國的外交政策。 3) 「失去民心」 趙先生說: 「當年(1945年後)國民黨在台灣的统治方式,實對此負有無可推卸的責任。國民黨當年從大陸退敗,究其原因,何嘗不是因為其政權在大陸也是失去民心?」 我1991 – 1992年左右回到北京。參加了一個民盟市黨部主持的座談會。會中大家談到台獨以及台灣民眾對中國的觀感。當時我說:「國民黨過去的教育政策和台獨言論固然傷害了兩岸關係;但我從中國對台政策或文宣中,並沒有得到『若大旱之望雲霓』的感覺」。30年後,在三月一飛彈,五月一演習,三不五時就搞飛機的氛圍下,我這番話仍然適用。趙先生既然了解「民心」重要,不妨對我以上評論參考看看。 4) 「海峡两岸都是中國人」 趙先生說: 「惟希望“聲明”作者能對此仔細深入思考。海峡两岸都是中國人,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缅懐歷史,悲劇和罪行已經對同胞造成深刻的傷痛與隔閡;展望未来,智慧與勇氣仍可使台灣創造永續的繁榮與和平。」 沙特或海德格說過,人被「拋進」這個世界(大意如此)。因此,我生來是不是「中國人」不在我的選項之內,也就不是我能「決定」。至於我怎麼混飯吃;我做那一位明星的粉絲;我要不要結婚;我跟什麼性別的人結婚;我認同那一個國家、文化、道德觀;我住在美國、中國、或大溪地;我要不要入美國籍、星加坡籍等等;在理論上我多多少少有「選擇權」,也就多多少少有「決定權」(請參考本文1.3-2)小節的討論與附註1)。 套句某美國政客的話:「是不是中國人」跟「牛肉一斤25塊錢」之間,是風馬牛不相及的關係。族群只跟基因組合及其衍生性質有關,跟一個人的偏好、傾向、或認同只有統計上的關係,沒有任何因果或邏輯關聯。也就是說,在以上列舉的各種「選擇權」中,一個人,如區區、在下、老夫、我,如何「決定」,跟我「是不是中國人」毫不相干。 5) 「以後有任何戰事的發生」 趙先生說: 「因此,在目前没有戰争的現實情况下,實在没有提出“反戰”訴求的條件和理由。以後有任何戰事的發生,其反對對象也應是指向干涉“一個中國”原則和干涉中國内政的外來勢力。两岸中國人排斥外國勢力的干涉與脋迫,捍衛自己國家領土主權完整是正當的行為。」 a. 趙先生在這段話中肯定了兩岸間未來發生戰爭的機率 > 0。 b. 請參考我以上「三月一飛彈,五月一演習,三不五時就搞飛機」的陳述。 c. 台灣有相當多的人目前生活在「戰爭陰影」下。部份居民也因為這個陰影產生了焦慮和恐慌的情緒;是她/他們要面對的現實。這一部份人中,還有一些人因為焦慮和恐慌而造成生理或人際關係的失調,也是她/他們要面對的現實。從而,趙先生「虚擬的“戰争”」(本文第2節)除了與上面這段話在邏輯上不相容外,它顯然與部份台灣人民「感覺到」和需要「面對」的現實不符。 d. 我不是哲學家或心理學家,本文主題也不在討論「客觀現實」和「主觀現實」的分別。但從演化論的觀點看,生物既然有「感覺」,則「感覺」一定有助於生物的生存。不論我以上的政治層面分析能不能成立,只要人「感覺」到戰爭的威脅,她/他就有權利或本能採取相應的措施。例如發表「反戰聲明」。 e. 政治是管理眾人的事。討論政治的基本出發點是「人」,不是「正當性」(4)。 4. 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獨立判斷的道德勇氣 以上1、2、3各節中,我的思考基礎、觀點、和邏輯推理未必「正確」,但它們是我對戰爭、反戰、以及相關議題的了解。歡迎指教。 最後,說幾句心裏話代替結論。 我非常重視「『公共論述』的規則」。既稱「公共」,則在「公共場域」的發言雖然「自由」,但需要遵守某些「規則」。因為它脫離了「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自我感覺良好範圍。 我沒有替「公共論述」訂定「規則」的資格或身份。但我有建議「規則」的「自由」。在我看來,符合通用邏輯應該是發表「公開言論」最低規則之一。只要能自圓其說或發言內容具有「一致性」,它們就具備邏輯上「成立」的條件。 「結論不能從前提導出」是個邏輯謬誤。造成這類「邏輯謬誤」的原因有兩種:思路不清和bad faith (5)。「判斷和立場不符」也是一種邏輯謬誤。造成這類「邏輯謬誤」的原因有兩種:思路不清和公然說謊;我認為後者比bad faith還要不堪。 任何人都有表達個人意見或情緒的自由和權利;我一向尊重每個人的「自由」和「權利」。我之所以正式和嚴肅的討論「『反戰聲明』爭議」,不在這個「爭議」本身,而在它突顯的問題。 我注意到這個「問題」並不始自今日。我不常讀中文報章、雜誌、或書籍,但拜社交媒體之賜,偶而還是會接觸到一些「流行觀點」。 三、五年前,我忽然看到一大堆「民主、自由『西方文化價值』論」和「民主、自由『不適合中國國情』論」的邪說。去年我看到鋪天蓋地而來的「普丁『出兵有理』論」妖言。王毅同志年初提出「12點和平計畫」後,我想幾個月以前還在替普丁吹喇叭(該文第1.2小節-5)-c)的政論家們,可能要買好幾桶漱口水才夠用。 我希望參與討論公共議題的人士,要珍惜自己做為「人」的「獨立」風格和表現出一些「獨立」的品味。第一要獨立於宰制階層威逼、利誘、收買、和西瓜偎大邊習氣的侵蝕。第二要多看、多聞、多讀、多想以獨立於各種意識型態和政治美容話語的蠱惑。 附註: 1. 如果我有「選擇權」,我絕不會選擇一個自己可能「被上樓」、「被嫖娼」、甚至於「被自殺」的國家。順帶告白一句:我婚前「嫖過娼」,所以我不認為「嫖娼」是個什麼事兒;只是「『被』嫖娼」顯然不會有快感,故君子不為也。如果我沒有「選擇權」,我只有逆來順受;不會挺而走險,去幹什麼揭竿而起的蠢事。 2. 這個理論大概源於基督教。我並沒有充分掌握其要點。但以我膚淺了解,它的近代「版本」至少有相當大一部份在替「帝國主義」擦脂抹粉。 3. 趙先生原文中的「“聲明”第『四』條」應為筆誤。他批評的是「『反戰聲明』第『三』條」。 4. 古希臘某辯士曾說:「法律是強者限制弱者的工具」;當時另一位辯士則說:「道德是弱者限制強者的工具」(見上一個連接)。其實,「法律」和「道德」和其它「工具」一樣都有雙刃性和多功能性。「正當性」亦同。在小老百姓手中,「正當性」是戰鬥口號和「正正之旗」;在統治者手中,「正當性」成為驅使小老百姓列出「堂堂之陣」的魔咒。 5. 有人把它譯為「自欺」。我四、五十年前讀《存在與虛無》時並沒有透徹的了解它,也就沒有想出一個適當的中譯。以後只用過一、兩次這個概念,一直沒有機會去深究。「自欺」不甚達意。它跟「意淫」或「手淫」一樣,如果關起門來做,沙特(和其他人)大概沒有那個美國時間來長篇大論的討論。既然成為議題,此概念應該不限於「個人修養」。在某個層面或許「言不由衷」與「自欺欺人」勉強達意。既然它有「欺騙」的意思,我猜測沙特也許在指示:(因為你過去行為)對方全然信任你的情境下的「欺騙」行為;或對方在毫無理由認為你會欺騙的情境下的「欺騙」行為。在我這種街頭巷尾哲學家的筆下,引經據典式的「吹喇叭論述」就是典型的bad faith。
本文於 修改第 7 次
|
中國攻台方略 -- J. Stavridis
|
|
推薦2 |
|
|
彭博社網站上史達瑞迪上將這篇文章分析中國可能的攻台方略。摘譯要點於下: 2022年底和2023年初兩次中國大規模軍演大致顯示出中國攻台的戰略: 1. 以大量的海軍船艦包圍全島: 1a. 切斷台灣經濟命脈; 1b. 展示中國控制中國南海水域的能力; 1c. 登陸台灣的前置工作。 2. 以長程巡弋飛彈和彈道飛彈攻擊台灣下列目標: 2a. 空防設施 – 五角大廈最近一波洩密文件中指出台灣的空防系統極其脆弱; 2b. 軍事指揮控制中心癱瘓政府; 2c. 軍用機場、防空系統、雷達電子戰指揮中心、燃料庫、彈藥庫等。 3. 網路戰攻擊台灣下列目標: 3a. 所有軍事設施及基地; 3b. 民用設施如:發電廠、瓦斯廠、自來水廠、銀行、大眾運輸系統等等來停頓人民生活與癱瘓商業活動。 (以下略去。) China’s Game Plan for a Taiwan Invasion Is Not a Secret Two impressive sets of exercises by Beijing’s military, and reports that US officials think Taipei’s missile defenses are weak, make for a scary scenario. Bloomberg , James Stavridis, 04/22/23 As increasing tens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roil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 am often asked a deceptively simple question: “What would a war over Taiwan look like?” Frankly, we don’t have to guess much, because two recent sets of Chinese military exercises around the island gave us a pretty good idea of Beijing’s well-formulated battle plan. The first of China’s major exercises was conducted after former Speaker of the House Nancy Pelosi went to to Taipei in 2022; the second came after Taiwan’s president, Tsai Ing-wen, met with current Speaker Kevin McCarthy this month.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was clearly trying to demonstrate its ability to wage multi-domain war, and show China’s ire over increased diplomatic and military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US and Taiwan, which Beijing regards as a “rogue province.” Based on these exercises, China would likely begin with a ring of combatant warships around the island, with three purposes: cut Taiwan’s economic lifeline by scaring away commercial shipping; demonstrate to the US and the world that it controls the strategically vital South China Sea; and prepare for a Chinese invasion fleet aimed at Taiwan’s shores. If China succeeded in creating a de facto blockade, it would use long-range cruise and ballistic missiles to devastate the island’s air defenses. This assault would likely target the military’s command-and-control nodes to decapitate the government. Other probable targets would be military airfields, air-defense systems, electronic-warfare centers, fuel-storage areas and ammunition depots. In the two recent military exercises, China showed the ability to conduct a significant wave of these missile attacks, which could come from warships, aircraft and, of course, the massive unsinkable aircraft carrier 100 miles from Taiwan: the Chinese mainland. Recent news accounts of apparently leaked Pentagon intelligence documents allege that US officials feel Taiwanese air defenses would be overwhelmed by such an assault, and China would rapidly achieve air superiority. A third element of the attack would be invisible but perhaps most devastating of all: a major cyberattack against every military target on the island. China could also use cyberwar against key civilian facilities to terrify the general population: lights would go out; drinking water and gas for cooking would be shut off; bank accounts and credit cards would be wiped out, rendering normal commerce impossible; and public transportation would face major disruptions. At that point, however, things might get tricky for Beijing: It would probably need to pause and assess. One big variable is whether Taiwan’s people would rally to protect their shores from a manned invasion. It might seem like a long shot, but we’ve seen how Russia’s invasion only enraged and rallied the Ukrainian population behind the charismatic leadership of President Volodymyr Zelenskiy. I’ve been to Taiwan many times and have met Tsai and her senior officials, and I believe they would fight. She showed her mettle recently by increasing the mandatory period of conscription for young men to a full year, up from four months — and nearly three quarters of the population supported the change. Another reason the PLA would temporarily hold back is to assess the extent of the damage to the island’s infrastructure — after all, the objective would be to gain full control over Taiwan, not to destroy it. However, the biggest reason for a pause in the invasion is that China would be watching the world’s reaction, particularly that of the US. Would Washington decide to provide full military support to Taipei — including not only the massive level of diplomatic, economic and military assistance now going to Kyiv, but also the direct firepower of the US Navy and Air Force? Given the long-standing US policy of strategic ambiguity, nobody can predict how the US would respond. What we can see happening right now is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sophisticated weapons sold by the US and other democratic powers to Taiwan; the robust economic integration with the bustling Taiwanese economy; and increased diplomatic support globally. All this should help make Taiwan more of a “porcupine,” an indigestible target. The right kinds of defensive weapons systems to sell Taiwan — in addition to improving its questionable air-defense capability — would include sophisticated fighter aircraft, unmanned air- and seagoing vehicles, “smart” underwater mines, and cybersecurity training. Every new sale of US arms to Taiwan increases the uncertainty in the minds of Chinese strategists as to whether they could easily win a war for the island. Weapons aren’t everything. The US is working with allies and partners in the region on a coalition strategic response, working primarily with Japan, South Korea and Australia. The Japanese plan to double defense spending by 2027, are acquiring 400 American Tomahawk cruise missiles, and are rapidly moving away from their post-World War II pacifism. The Philippines recently committed to allowing the US to use military facilities on the island of Luzon, very close to Taiwan. China has made no secret of what its military game plan would look like. It is well thought out — and has the potential to spiral into a full-blown conflict. The key to staving off a Chinese invasion is deterrence through military strength, and China’s recent exercises demonstrate how much the US and Taiwan need to do to achieve it. More From Bloomberg Opinion: * China’s Diplomatic Dance Isn’t What It Seems: Mihir Sharma * Don’t Give China a Pass on Pacific Trade Pact: Editorial * The Xi-Macron Summit’s Unexpected Payoff: James Stavridis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