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
最近看到一些青年學生關於智慧財產權的論述(1)。在此表示一點意見。
1. 行為原則
我認為在思考、論述、和個人行為上,相容性、一致性、和面對現況是值得考慮的原則或選項。現在簡單敘述我對這三個概念的了解。
1.1 相容性
一般而言,「相容性」指在一個人所接受的許多信念中,它們不應彼此衝突或相互矛盾。例如接受上帝的存在,和接受相對論也許不衝突,但和接受量子力學可能就有衝突(2)。接受沒有超自然力量的說法,就和求神拜佛或看風水的行為衝突。「相容性」在認識論和討論「真」或「真理」的論述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3)。
1.2 一致性
「一致性」指一個人在相當的情況下,對相似的人、事所採取的立場或觀點,所使用的判斷標準是相近的。父母對不同的子女,在同一類行為上採取不同的管教標準,或在同一類情況下,採取不同的行為模式,俗話稱為「偏心」。這是缺乏「一致性」的例子。
1.3 面對現況
「面對現況」有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指如實的面對外在環境,一指如實的面對本身欲求。馬克思的「虛偽意識」和弗洛依德的「合理化藉口」都是描述不「面對現況」的思考或行為模式。
1.4 三個原則的功能
我接受:一般人追求存活,以及一般人在存活以外,還有其他目的這兩個假設(4)。我也接受人是群居(社會)動物這個事實。相容性和一致性兩個原則,有以下的功能:
1) 維持社會的穩定運作:如果多數人不遵循這兩個原則,社會運作不能保持常態;彼此之間也就沒有互信和合作的基礎。在這兩個情況下,每個人需要使用大量的資源在防範和鬥爭的行為模式上。
2) 延長人的壽命:如果每個人需要使用大量的資源在防範和鬥爭的行為模式上,一個人就會長期生活在高度壓力和緊張的情緒下(神經激素的濃度及神經細胞的活動頻率),這會引發種種疾病,從而縮短人的壽命。
「面對現況」能讓人有效能的規劃做事方法及運用有限資源,來達到既定的目標。相容性、一致性、和面對現況這三個概念是我所謂的「理性」,也是我思考和行為的指導原則。實用的東西要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所以我希望年青人也能考慮以它們做為自己思考和行為的指導原則(5)。
2. 智慧財產權
一個概念如智慧財產權,通常有理論和實務兩個層次。理論上我們可以討論:什麼是智慧財產權、它是否成立、和人們應否接受它等等;如果接受智慧財產權的成立,實務上,我們可以討論它的內容、它的應用範圍、和如何強制/保障它等等。
2.1 理論層次
「權利」是人造概念,也就是說,自然界沒有「權利」這個東西。分析到最後,誰的拳頭大,誰就有「權利」。人權、女權、子女權、財產權、投票權、隱私權、和同志權等都是爭來的,智財權則是拳頭大的集團強制執行的(6)。
其次,既然文字上稱為智慧「財產權」,在論述上,它是財產權的子集。財產權是「權利」的子集,(不要忘了「權利」是拳頭大的子集)。如果我們覺得「權利」是一個實用的概念(也就是說,對自己有利的概念),如「求知的『權利』」,「參政的『權利』」等等,我們又接受財產權的話,那麼,全盤否定智財權就違反了本文《前言》中所說的相容性和一致性兩個原則。
我接受個人主義的觀點,因此,我接受智財權在理論上成立。對以翻版或翻印為營利手段的個人或集團而言,「在理論上成立」大概沒什麼意義。不要忘了後者也是資本主義下的產物,也是一種小型財團。他們並不是反帝急先鋒或反資大鏢客。
2.2 實務層次
2.2.1 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
在討論智財權時,參與者常常引用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的概念做為論爭的火力。我沒有能力分析這些「意識型態」,不過事實是沒有一個所謂「社會主義」的社會,它的成員進入「社會主義」在理論上所描述的境界的十分之一。古巴(7)和北韓是顯著的例子。我們今天享受到、大眾化的、在過去50年所產生的大多數生活上的舒適、便利、和效率,如汽車、電視、CD、麥當勞、個人電腦、無線電話及手機等等,都是所謂邪惡的、罪惡的資本主義制度或機制的產物。依我的愚見:
1) 政治改革和社會福利的施行一方面需要有財富做基礎,另一方面,它們也是為了爭取或重新分配財富。
2) 到目前為止,資本主義制度是人類社會現有的各種創造財富機制中最有效的。看看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過去30年的演變,就不用再做口舌之爭了。
3) 資本主義制度或機制的基礎是私有財產權。
說得白話一點,沒有我們這些工程師、科學家、企業經理人員、以及消費者和借貸者做資本主義制度的轎夫、走狗、幫凶、和成果分享者,資本主義制度和帝國主義也不會坐大或猖狂到今天的地步。如果我們採取前言中所說的第三個原則,可以避免思考上許多混淆,也可以節省一些無謂的論述時間。
2.2.2 現實情況
1) 智慧財產權實務
我對智財權沒有研究,所以留給出版界、娛樂界、及法律界的工作者來闡述它的實務。就常識來看,智財權包括著作權、專利權等等。它不但幫助財團剝削消費者,它也保護以創作為謀生或營利手段的個人。如果著作權不存在,作者沒有理由反對抄襲,社會也沒有阻止或處罰抄襲的法源或論述依據。如果專利權不存在,財團能更輕易的剝削個別的發明家。另一方面,如果沒有著作權、專利權等,個人研究或企業研發計畫的投資報酬率會相對減少。在低利或無利可圖的情況下,學者可能改行,資本家可能改變投資的對象。
2) 本身欲求
如果一個人是共產主義者或社會主義者,我雖然會認為他或她思路不清楚,(這並不是說我的思路「絕對」清楚,因為一個共產主義者或社會主義者,很可能認為思路不清楚的人是我。)但我可以了解他或她反對智財權或財產權的立場。如果一個人不是共產主義者或社會主義者,他或她又全盤否定智財權,我想這個人很可能是想白聽(音樂)、白看(光碟)、白讀(書)。
白聽(音樂)、白看(光碟)、白讀(書)和任何其他行為一樣,就其本身來說,或者在參與討論的人同意大家所使用的論述架構之前,並沒有什麼不對、不好、不法、或不道德。但也沒有什麼大道理可講。我20多年前讀過一本書,作者強調,當你說「不」的時候,你不需要覺得慚愧,也不必提出任何理由(8)。同樣的,「老子付不起錢」、「老子只能(想)付一半的錢」、或「老子不想付錢」跟「我有求知的『權利』」,就白聽(音樂)、白看(光碟)、白讀(書)而言,是一樣說得通或一樣說不通的理由。也許某些思路不清楚的人,認為「我有求知的『權利』」聽起來比較高雅或高貴一點。但是採用不「理性」的行為(請參考本文0.4節),或養成不「理性」的習慣,來換取聽起來的高雅或高貴,在我看來是不值得的(9)。
3) 實力為分贓之本
民進黨的領袖和任何其他政黨的領袖一樣,首要目的是維持政權,他們自然不會去和更有實力的集團去硬碰硬。即使中國共產黨的領袖,也要和美國財團的代理人(或走狗,也就是美國的政客和政府官員)做某種程度的妥協。不論國內或國際政治,討價還價的籌碼是廣義的拳頭,互動的機制是分贓。如果有人要分一杯羹,也只能靠拳頭和分贓機制。如果民進黨的領袖(或任何其他政黨領袖)接受任何團體(或社會階層)的要求,維護任何團體(或社會階層)的利益,先決條件是這個行為會對民進黨(或其領袖)有利。這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句話的精髓或正解。如果有人過了30歲還認為民進黨(或任何其他政黨)參政的目的,是在為小老百姓謀福利,此人不是天真就是無知。
4) 影響相關法律的制定
如果一般社會大眾接受智財權的成立,政府可以也應該制定相關法律來界定它的內容、應用範圍、和如何強制/保障它等等。中華民國是一個民主社會,受到智財權約束或保護的人,都有對相關法律發言和影響相關法律制定的「權利」。
如果學生或消費者人認為行政院擬議中的智財權法案不合自己的利益,可以在體制內運作來修改它,或取得一個大家可以共同接受或「活得下去」的折衷法案。由於地球上的資源有限,社會中的人不可能各取所需。為了維持一個穩定的運作機制,讓多數人能有一個進行生存活動的環境和機會,人類建立了尋求「妥協」的概念及機制,也培養了接受「妥協」後折衷方案的習慣及生活方式。有實力的人需要妥協,沒有實力的人更需要妥協。越王勾踐就是一個善用妥協的例子。
A. 體制內運作
a. 以遊行、示威、靜坐、召開公聽會等活動,引起民眾對此法案可能引起的後果的關切,尋求社會人士對學生利益的支持。
b. 提出民間版(或學生版)的智財權法案。
c. 尋求立法委員的支持。
d. 在下次選舉時,打擊不支持民間版智財權法案的候選人或政黨。
B. 體制外的鬥爭或反抗
如果在體制內運作不能滿足自己的利益,或取得可以接受的折衷法案,可以考慮進行體制外的鬥爭或反抗。但採取這種行動的人,必須考慮、面對、和接受現有法律對體制外鬥爭或反抗的打擊。我要聲明,我不習慣使用暴力,所以我不會採取暴力抗爭的行動,我也不鼓勵別人採取這種行動。以下第二段只是論述當有人不願意接受一項法律時,他或她們可能有的行動選項。因為我無法判斷別人的感受,所以我並不譴責這種行動,例如各種革命或「恐怖」行為。
a. 非暴力抗爭,如包圍或侵佔法務部、立法院、或行政院,擾亂它們的正常作業程序。如蛋洗支持政府版智財權法的政黨、公職人員、或立法委員的辦公室、住家等。
b. 暴力抗爭,如毆打支持政府版智財權法的公職人員或立法委員等。如自焚、放火、下毒、暗殺、丟炸彈等。
後記
以上敘述了我對智財權的看法以及導致這個看法的立場。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在支持美國版的智財權或擬議中的智財權法案。我只是在建議青年人:
培養「理性」的思考和行為模式,如實的面對現況和自己的欲望。
這樣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在人生的旅途上,才能有效的達到自己的目標。今天民進黨政府給台灣社會所帶來的經濟困窘和生計上的困難,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民進黨的領袖們以及為他們擬定政策的幕僚們,沒有面對現況和自己欲望的大腦神經網路和由此衍生的「理性」思考模式(10)。我希望下一代台灣社會的領袖們,能記取這個經驗,不再沉淪於虛偽意識之中。 -- 11/30/2002
20年後重讀此文,覺得它還有可參考之處。將原標題《論智財權》改為現在的標題。 -- 2023
附註:
1. 我指的是《新社會》上的三篇文章。編輯室:《著作權法逼迫我們不讀書!》;無名小卒:《知識,來自人類集體創造》;新社會學生鬥陣:《尊重原創,反反盜版!》
2. 愛因斯坦難以接受量子力學的原因之一是:「上帝不會和人類玩擲骰子的遊戲」。他的意思是:如果有上帝的話,科學家應該不需要用或然率來解釋自然現象。
3. 本文是我目前在美打工謀生之餘,抽空完成。手邊沒有資料,參考文獻部分及其他需要詳細說明的地方,得等我回國以後再補充。
4. 純生活是個痛苦的過程,於是人製造許多「藉口」或假相來激勵、引誘自己活下去。如三不朽、權力慾、聲色之慾、口腹之慾、乃至於種種娛樂遊戲等等。
5. 請參考四月份本廣場知識區的《發刊詞 - 我的論述架構》。我要強調 ,這只是「建議」,不是教條。如果不需要考慮目標或效能,一個人可以選擇任何使他或她覺得舒適的思考或行為模式。
6. 還記得:「法律是強者限制弱者的工具」這句話?
7. 許多有「社會主義」理想的人,在1970 - 80年代,到古巴甘蔗田實地工作。直到蘇聯解體之前,蘇聯政府每天認養卡斯楚政府一百萬美元。我沒有古巴近況的訊息,但卡斯楚在一個小國家搞了30年的社會主義(到1990年代中期),仍然靠人認養,社會主義對人群的實效,不言可喻。
8. 此書書名為When I Say "No", I Feel Guilty,手邊沒有作者及出版書局資料。
9. 例如上引《知識,來自人類集體創造》這篇文章中有一句話:「知識,是來自於人類集體創造!」如果這句話成立,同樣的論述方式可以得到:「惡行(南京大屠殺、屠殺猶太人、波士尼亞大屠殺、巴勒斯坦人亡國之痛等),是來自於人類集體的行為!」這個結論。
10. 如最近擬議中的「動員綱領」。如某些人的行為或言談,明明是為了追求自己的權位,卻美其名曰:「愛台灣」或「本土意識」。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