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回應「公有制和社會主義的缺乏競爭力」一欄下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
如果我對馬克斯學說的粗淺了解沒有太離譜,則上一篇拙作中所說的「生產成果」(或「生產所得」),被馬克斯分為「工資」和「豐裕價值」(舊譯為「剩餘價值」)兩部份。
如果「生產資料」為公有,則「生產成果」在邏輯上也是公有。
承渝兄說的「生活資料」,指的應該是「生產成果」中的「工資」,也就是被分配給人民以供生活所必需的這一部分;也就是我引用正統社會主義口號中「各取所需」或「各取所值」這一部份。
至於馬克斯所說「生產成果」中,被資本家剝削或掠奪的「豐裕價值」,在正統社會主義理論中是「國有」或「公有」。
承渝兄說的「『私有』生活資料」,在正統社會主義制度下,只可能來自個人從被分配到部份(即「工資」或「配給」到的米、油、鹽、水、電等等)中,省吃儉用所積蓄下來;和「生產成果」中「豐裕價值」的部份無關。
各位如果還是不很了解我的「公有」和「私有」之分在說什麼,不妨上網查查當年「改革開放」的第一步是如何踏出去的,或「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的過程。
本文於 2024/06/10 18:53 修改第 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