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回應「馬克思的論述前提和三段論法」一欄下的《社會主義失敗的可能原因》。
「牛肉麵比蛋炒飯好吃」或「搖滾樂比古典音樂悅耳」是「意見」。因為這些觀點沒有一個被多數人接受的「判斷標準」。
我要討論的議題,其實不是「社會主義」的「成功」或「失敗」;議題的重點是:做為「經濟政策」,「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那一個在經濟發展上更有成效?用生活話語來說:在人們活下去和活得更舒適這兩個目的上,「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那一個更有幫助?
「政策」的有效或無效,除了理論基礎是否符合現實可以做為「判斷標準」之外,實際結果是否能達到預期「目的」是第二個「判斷標準」。因此,除非我們接受「『後現代』主義」的「虛無認識論」或川普的 ”fake news” bullshit,對「經濟政策」成效高、低的比較,除了「意見」(信仰?)層面外,必須還得考慮「理論基礎」和「成效評估」兩個層面。後兩者不能用「意見」一筆勾銷。
我曾說過,當今已經沒有「教科書定義」下的「資本主義」或「社會主義」。幾乎所有國家(或許除了北韓),包括英國、美國這些正牌「資本主義」社會;中國、俄國、古巴、和越南這些正牌「社會主義」社會;都實行不同程度的「混合經濟」。簡單的說,就是「市場機制」和「中央政府計畫」的混合體,加上某種型態的「社會福利制度」。「社會福利制度」並非始於羅斯福的「新政」,它是俾斯麥開始實行的政策。
「市場機制」在我們熟知的「自由貿易」外,包括(或蘊含)「財產私有制」(下稱「私有制」)。後者又蘊含「繼承制」。「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本質上的區別在於:前者維護和實行「私有制」,後者主張和實行「財產公有制」(下稱「公有制」)。
如我上一篇拙作指出(或論證) ,「公有制」這個構想,不符合「自然現實」和在目前狀況下的「人性」。我認為這是「社會主義」過去不能激勵經濟發展,在(200年內的)未來也不可能激勵經濟發展的根本原因(1)。
主張「社會主義理想」有成功可能的第一步,是論證(目前或200年內)「公有制」符合(或將符合)自然現實以及「人性」。例如,論證:(目前或200年內)人們想要多少資源就能夠(經過某種過程)得到多少;或論證:(目前或200年內)「公有制」符合(或將符合)「人性」。後者可論證:(目前或200年內)「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或將成為異端邪說,因為在社會中它是或將成為低於萬分之一的特例;也可論證:(目前或200年內)「見利忘義」是或將成為萬分之一的事件,不是個問題。
以下我把關於「『公有制』不符合『人性』」這個命題用「個人化」的方式來闡述:
如果一個人在退休前10年間,每年捐給災民、社區、文教事業、和慈善機構等等的總金額,低於自己家庭每年淨收入的20%,她/他應該沒有支持「公有制」,或對「社會主義」懷抱幻想的資格。
這個闡述方式是美國俗話: Put your money where your mouth is. 的活學活用。
我再進一步談談「公有制」在政治和經濟發展上產生的問題。所謂「公有制」,不論是「各盡所能,各取所需」或「各盡所能,各取所值」,在實行上是:「國家/政府統一擁有以及分配社會整體生產成果」。但是,「國家/政府」是我所說的抽象名詞或集體名詞;它們沒有意識,也就不能執行「擁有」或「分配」的動作。所以,號稱「國家/政府擁有」和「國家/政府分配」,其實是「個別領導、幹部、新階級、或日後的官二代、富二代等擁有」和「個別領導、幹部、新階級、或日後的官二代、富二代等分配」。
在政治上它造成貪污腐敗。貪污腐敗導致兩個結果:國庫空虛和官逼民反。歷史上斑斑血跡,不勝枚舉,我就不多說了。這並不是「社會主義」在經濟發展上缺乏成效的主要原因。
當大伙兒收入都一個樣時,絕大多數人是不會額外努力幹活或做發明創新的工作。此之謂:「三個和尚沒水喝原理」。如果沒有科學技術和資本主義制度,大不了人類社會集體像窩牛或烏龜一樣,慢慢爬行。一旦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如人類史18世紀的狀況),資本主義制度的「私有制」就起到了釋放人類潛力的作用。結果是:農村和工廠生產力和生產量雙雙上升;生產方法和管理方法不斷改進;各種奇技淫巧的產品層出不窮;造成全球性連鎖效應。「半導體」和「電晶體」的發明、發展、和衍生產品的爆發(尤其後者)是我們親眼目睹的事件。以上現象的動力是我說的,人活在世界上的第二個目的 – 活得更舒適,以及它引發的「取得更多資源」這個欲望。
經濟發展缺乏成效的社會自然導致它在和其他社會進行「經濟競爭」下的失敗。
過了100多年,至少經歷五個不同性格的社會,「社會主義」至今沒有一個經濟發展成功的案例;即使在兩位天縱英明,不世奇才的毛澤東和周恩來領導下,搞了將近30年也沒有任何成效(且不說還搞出「大饑荒」的慘痛局面);如果還把「社會主義」在經濟發展成效比不上「資本主義」這個事實,歸之於經驗不足或政策錯誤,我認為有點過於避重就輕,沒有抓到問題的重點了。
附註:
1. 本文中的百分比數字及部分數字純屬推測,旨在傳達一個概念。此處我用「200年內」的原因是:以我對科學史以及科技研究、基因工程學、和大腦神經學三者發展史的了解,(我相信)科技研究在「200年內」無法達到無限複製自然資源;後兩者在「200年內」無法達到改造「人性」。
本文於 修改第 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