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尊重「宗教自由」和「信仰自由」。我相信90%受過高中程度教育的人,不會把政治政策和經濟政策跟「宗教」或「信仰」相提並論。另一方面,許多有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的政客、名嘴、或網軍會基於這個或那個原因,在政治政策或經濟政策跟「宗教」和「信仰」之間劃上等號。
我也相信90%受過高中程度教育的人,都會同意:
沒有鄧小平同志設計、主張、和領導,以及1979年以後歷任中國共產黨總書記、國家主席、和國務院總理執行的「改革開放」,就沒有今天中國在各方面的成就。
什麼是「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就是:實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什麼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在我看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就是:
「國家『資本主義』」、「一黨專政領導下的『資本主義』」、或「有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
以我的淺見,如果有人一方面讚揚、歌頌、和陶醉於當前中國的富裕和強盛,一方面批評或詛咒「資本主義」,難免有嚴重的「認知失調」或「人格分裂」之嫌。
且不說中國。自從「資本主義」盛行近200年以來,全球人口大幅增加(目前有減緩趨勢);人類平均壽命逐年增長;世界上餓死和貧窮線以下的人數逐年降低。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二月宣布:「中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就是一個實際的例子。
我常常說,人活著只有兩個目的:活下去和活得更舒適。例如,我們那一個人不是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如果這個判斷不算離譜;那 批評或詛咒「資本主義」,不是自己打臉嗎?
不錯,誠如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有「週期性」的危機;但他忘了:「週期性」的定義蘊含了「週而復『始』」。這是他「資本主義必然『崩潰』」這個預言過了近200年還沒有實現的原因。不但如此,馬克思預言會取代「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卻至少到目前為止,被現實證明只會帶來長期的貧窮(如古巴)或「週期性」的飢荒(如北韓) 。
如果要繼續和尚唸經式的批評或詛咒「資本主義」,不如試圖找出個「替代方案」。
後記:
在一個群組上有朋友引用了一篇討論「資本主義『週期性』危機」的文章,並略為批評「資本主義」。
我幾個月前到凱道參加一次勞工朋友的抗議示威,看到一群青年朋友在宣傳一個國際性的社會主義組織。我買了一本雜誌,也和她/他們交談了幾分鐘,覺得她/他們熱情有餘,認知不足。希望這篇短文能有所幫助。
本文於 2022/09/19 14:07 修改第 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