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人搞死了張學良的老爹,張學良無法可想,易幟投效蔣中央是個明智的決定。老蔣十分承情,大贈名位,夫妻對張都以佳子弟視之,張自己是很清楚的。
因裁軍而致中原大戰,張最後帶兵入關援蔣,使馮閻收手,對蔣對民國都有大功。
蔣對日本的基本策略是能忍則忍,盡量忍,以爭取政治、經濟、財政、軍政、軍令、和安排後方基地(即四川)這些方面的準備時間,蔣給張的長期的原則性指令是對日方"挑釁"盡量忍,張也做到了,但九一八是個意外,因為當初很難判斷日軍進攻瀋陽北大營之舉是不是可以歸於"應忍的挑釁"。事發時東北軍參謀長榮臻下令不得抵抗,並迭電在北平的張學良請求處置,張也下令不抵抗,蔣當時在赴南昌指揮剿匪的軍艦上,但蔣得訊後也未令張進行抵抗。日軍迅速攻下東北,最後圍攻關外的東北門戶錦州,蔣令張堅守,錦州初戰,東北軍失利,蔣因九一八之變被逼下野後張即失鬥志,張也缺乏新中央的信任、理解、和支持,新中央嚴令死守,但對錦州並無支援,事實上也無力支援,錦州守軍如果堅守,下場大概就是打光,張最後下令守錦州的榮臻撤離,於是東北全失。東北之失主要責任在誰?很難說。應該說蔣與張都有很大的責任。不過既然定下了而且長期遵行了"盡量忍"的大原則,那麼步步進逼的日本總會抓到讓蔣中央的對日策略"破功"的一天,這一天就是九一八。當時張和東北軍很受國人指責,蔣也因此下野,但蔣當然知道九一八那天東北軍沒抵抗這件事很難說是張的錯,因為張是長期奉行蔣的"對日本盡量忍"原則的,蔣與張"難父難子",關係還好,沒什麼大問題。
後來張楊二人在西安扣留蔣,蔣大失顏面。張讀到蔣的日記,弄清楚了蔣是有決心與日本決戰的,於是後悔魯莽,於是與蔣同機送蔣回南京,張立刻被捕,軍法判了十年然後被蔣特赦,從此軟禁一生。下屬劫持上官,兒子劫持老子,國法不可廢,軍令不可不申,父子之情仍在,張曾於國有大功,於己有大利,東北軍仍在,各地軍頭人心需要維持,宋美齡待張極好,蔣不能不這樣處置張。我認為蔣這樣處置很好。
楊虎城的情況與張學良完全不同。楊虎城是中原戰後因緣際會跳上來的新軍頭,佔著陝西,其人既非西北軍嫡系,也不是名將,卻敢攛掇張學良來"逼統帥抗日"。楊後來被流放出國,七七之後回國,全家被抓起來,一直關著。最後,代總統李宗仁下令釋放他,但他並沒有被釋放,反而全家被殘殺,這是毛人鳳下令幹的。"殺楊"之令是否與老蔣有關,老蔣是否下了令或者授意"處置掉楊虎城"?沒有人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