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指教並參與修訂推動兩岸和平的兩岸協商公民草案
【從烏克蘭看台灣】
俄烏戰前烏克蘭人民本沒有參與討論決定國家前途的機會,戰爭爆發後只能被捲入戰火或逃離家園,仍然沒有參與決定國家前途的機會。任由領導人仰賴國外政治勢力來左右其抗俄保烏入北約的政局,最終烏克蘭在軍力懸殊和國際政治的現實下付出代價。
世界如今正處於傳統以西方安全利益為核心的本位主義(單邊主義)和新興的多邊主義的衝突中,台灣同樣無法脫離這個超級政治漩渦。在多邊主義思維下,公民和國家更須具備全面歷史觀和高度智慧才不致喪失方向在威脅利益下成為犬馬。台灣公民必須理性思考保台是否非要抗中不可?除了中國武統台灣、或賭上西方必會為台一戰外,在重蹈烏克蘭的悲劇前,兩岸間還有哪些選項可以談判討論?
【民調未能釐清民意 政府兩岸政策不明】
去年我曾透過民意信箱(案件編號:16169)請教陸委會「如何凝聚民意訂定兩岸政策?」陸委會4/30發文(陸綜字第1109902527號)並解釋該會根據先前民調結果歸納出多數民意傾向保持現狀的推論,因此目前政府尚未規劃透過談判解決兩岸問題。我請陸委會考慮設計更為明確的民調來探知更為精準的民意,不妨將二選一的民調設計如下:
一、不排除各種選項在國內先討論規劃談判方案以因應局勢變化,其中包括草擬兩岸透過談判解決的提案。
二、各說各話繼續抗中爭取獨立,不用準備談判,就算打仗也不怕犧牲!
但陸委會並未進一步回應,只說會有專家定期開會研究,但查無任何開會紀錄有提到對兩岸談判的規劃。2022/3/15的民調顯示近七成民眾願延長兵役並在遭到侵略時挺身一戰。該民調也顯示有近八成民眾認為兩岸關係應維持和平,僅約一成半支持抗中保台。如此未經釐清且看似矛盾的民調似無助於政府制定負責的兩岸政策。我建議不妨考慮設計以下民調選項來釐清民意。
一、抗中保台並爭取加入印太戰略為台灣獨立而積極備戰。
二、盡量維持和平,願承擔不規劃談判而誤判的風險,但也不加入抗中陣營而保持中立靜觀國際情勢而後動。
三、不排除任何選項並充分準備,包括規劃談判、評估加入印太戰略的優勢和風險、和積極備戰。
您可參與這個民調並查看結果。
【四大選項】
基於二十年前在聯合報主持線上講堂「一中共識 兩岸論衡」的經驗,我利用公民論壇籌備會和其他社群平台向數百人提出構想並接受初步檢驗後,整理出台灣在兩岸談判中值得國人討論的四大選項 ─ 特別行政區、自治區、自治準國家、衛星國/屬國。
一、特別行政區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海南特別行政區(省級)或港澳地區
二、自治區 autonomous territory/area
以當地住民為主體的形式,類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省級)、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亞、 加拿大育空領地第一民族Yukon First Nations。
三、自治邦 quasi-state/proto-state(準國家)
世界最大島格陵蘭就是丹麥王國框架內的自治邦國。雖然內政獨立,但外交、國防與財政相關事務仍由丹麥代理。格陵蘭隨宗主國丹麥於1973年加入過歐洲各共同體。2008年11月25日舉行自治公投,公投通過後,格陵蘭自治地位從2009年6月21日起生效,成為國際法下的獨立政治實體,自行管理自身的內政、司法與資源分配運用,但其國防、外交與財政相關事務仍由丹麥管轄。格陵蘭並不屬於歐盟,但被視為歐洲聯盟特別領域的一部分。格陵蘭公民由於同時作為丹麥公民,因此亦享有歐盟公民身份資格。
四、某種聯結國家 client state(衛星國/屬國)
因為歷史文化、言語、血緣、或政治意識而形成政治聯結。以前的蘇聯、南斯拉夫邦聯等。或是俄羅斯所支持獨立的頓涅茨克(DPR)和盧干斯克(LPR)兩共和國。
【各選項分析】
要說服有一定政經軍實力的台灣接受選項一的港澳模式,多數台灣人或企業家可能覺得無法接受。
選項二看似也符合中國胃口,簡單明暸也沒有懸念。但是否也少了些未來發展的可能?一旦成為省級單位,跟台灣競爭的是廣東省或江蘇省。台灣發展得再好,也不可能讓廣東省複製貼上台灣模式吧?另外,台灣的體制要如何一步融入、或如何以一國兩制方式並行於大陸的社會經濟制度?且是否極可能導致西方撤資或抽走核心半導體關鍵技術及設備也是一個問題。
選項三和四或許隱藏風險,但卻也潛藏較大的發展機會。選項四就是走蘇聯或大英國協的套路,是發展國家勢力和承擔風險皆高的選項,台灣若發展的好,就可能在磁吸效應下眾望來歸形成大中華圈。但如何規畫設計拿捏很燒腦。萬一沒搞好,反而可能讓中國自己分崩離析。
選項三的風險相對不算特別高,但要吸引到他國降級加入大中華圈的機會卻也不算高。若台灣如格陵蘭具備國際上的準國家政治實體地位,基本可保有WTO的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TPKM)名稱,並有機會重新加入各國際組織,也可在開放最高的經濟和金融自由度下吸引到西方的資本和技術。若成為一中框架下的自治邦(準國家),台灣面向中國時,某種程度就如同格陵蘭面向丹麥,彼此沒有關稅問題並可增進互利互惠程度。但當台灣面向世界時可選擇套用中國與他國所簽的協議當成基礎,也可選擇以TPKM名義自行訂約來保障最佳利益,中國除了國家安全利益受損情況外須保障不得拒絕。選項三甚至可保留未來升降級的可能性,無論是擴大成更多元的大中華圈、或是兩岸體制進一步融合。
歡迎你加入公民論壇籌備會LINE社群來參與增修這個公民提案。等草案充分討論增修完畢,再以公民提案或公民連署方式爭取支持。戰爭不該是唯一或最佳選項,無法參與討論的民意也不是經得起檢驗的真民意!
【問與答】
1. 為何要透過談判和解?不妨繼續拖延和抗中就好。
但大家都知道台灣的路已越走越窄,越來越陷入被動,以中國在政經軍發展的速度也沒有另外一個50年或百年可拖下去。中索簽定安全協議下讓中國已突破島鏈,台灣第一島鏈戰略價值只會隨著時間而遞減。況且兩岸持續對抗下,台灣邦交國朝向個位數發展、被排除於RCEP和其他區域組織外喪失經濟競爭力、為討好還要被迫吃些奇怪東西、讓出釣魚台等島嶼主權當抗中陣營投名狀、甚至於引發戰爭。
2. 四大選項似有隱統傾向?將台灣未來獨立之可能性過早排除。
萬一中國政權未來在國際情勢變動下垮台,台灣不就順勢獨立了?兩岸談判反倒將台灣未來獨立之可能性過早排除了。其實若擔心這點,可以在談判時附加敘明中國政權若喪失對大陸各地方的掌控時,台灣可選擇是否留下或獨立應該也很合理。再者,若擔心格陵蘭模式會阻礙台灣未來所有發展的可能性的話,其實目前丹麥和格陵蘭正慢慢朝著各自獨立方向發展。分或是合何者對於兩岸更有利?時間自會證明。但若能藉溝通談判化解目前彼此對立和對抗的敵意,就已跨出重要的第一步。
3. 何不要求中國須先變成更民主的體制再來談判?
但大家都知道談判達成的初步形式肯定是雙方盡量維持現狀和各自現有體制。因此,別太不切實際一廂情願。
4. 我方的提議中國未必會考慮和接受吧?
台灣在WTO世貿組織和申請TPCPP時使用台澎金馬TPKM名義(類第三選項),中國和世界皆尊重和接受。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