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兄的前兩個問題相信很多人都有,值得進一步討論。LG兄的回覆雖然已經一針見血;但也不妨略為添足。因此,我把自己過去的筆記和(自以為是的)了解做了些整理,獻曝一下,敬請指教。
0. 前言
評論政治與經濟的理論以及從它們衍生的政策時,我們要先選擇/定義兩個周邊條件:「自然」和「人性」。以目前人類累積的知識,我們對兩者的理解都相當於一個沒有完成的拚圖;也就沒有一個所謂的「真理」可以做為了解它們的共同依據。在和政治與經濟相關的議題上,我對「自然」和「人性」的看法是:
自然界的資源不足人類的需求;或在個人感覺上,造成「資源不足分配」的印象;導致絕大多數人「貪得無厭」(或《老油條》漫畫中他夫人財多常常說的一句話 -- 「財不怕多」)。
1) 活動需要消耗能量,能量來自消耗資源(水分、脂肪、蛋白質、維他命等等),由於上述資源不足的事實或印象;導致絕大多數人「好逸惡勞」。
2) 「人性」基本上由DNA和「基因組合」(genome)決定;後天的教育、經驗、和環境只能做局部的改變。上述「貪得無厭」和「好逸惡勞」不可能經由教育、訓練、勞改、或洗腦等程序來完全根除或壓抑。
每個人對「自然」和「人性」的了解(或各自的「論述前提」)不同,以及每個人有不同的利益/立場,導致各自接受不同的理論和支持不同的政策。如果各位對兩者的了解和我以上的看法相去甚遠,大概就不會同意我以下對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觀點。即使各位對兩者的看法和我大致相當,但因為使用不同的「推論邏輯」,或我們選擇了不同的相關「現實」和「理論」,或我們過去混飯吃的方式不同;這些因素都可能會讓我們得到大異其趣的結論。理論上,雙方可以經過討論來釐清或找出彼此看法不同的根源。
1. 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
1.1 定義
以下只陳述我了解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
做為「經濟政策」的指導原則,資本主義主張:
1a) 財產私有制,「財產」指:所有經濟活動成果在符合相關稅法規範下的剩餘。
1b) 資源運用和貨物價格兩者都由「市場機制」來決定。
相對於以上兩點,做為「經濟政策」的指導原則,社會主義主張:
2a) 財產公有制,包括土地、「財產」、和生產工具。
2b) 資源運用和貨物價格兩者都由「政府計畫」來決定。
以上「定義」指的是兩者「基本教義派」的主張。在實際運作上,世界上早就沒有或從來沒有「純資本主義」和「純社會主義」的體制。目前絕大多數社會使用的經濟政策是「混合經濟」。孫中山先生的《民生主義》是「混合經濟」範本之一。
在這裏我先交代幾句
如果我上面對「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簡單說明還符合大部分教科書上對兩者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它們是「針鋒相對」或mutually exclusive的理論。
a. 「資本主義」只是一個經濟學理論或「指導經濟政策的原則」;和它相對應的政治學理論是各種「自由主義」。
b. 「社會主義」則不只是一個經濟學理論或「指導經濟政策的原則」;和它相對應的政治學理論也叫做「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有兩種!」是許多左派朋友或進步朋友仍然主張或迷信「社會主義」的原因。我在第5節會回到這個議題。
1.2 比較
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思想,自古有之。近代以來,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是前者的「聖經」;工業革命後,社會主義思潮由於工人生活的凄慘狀況而大盛。馬克思是集大成者。
至於在經濟活動 -- 也就是在「資源運用」 -- 上的總體「效益」兩者孰優孰劣?理論上大概爭吵三天三夜也得不出個結果。但我們談實務(政治、經濟、和相關政策)就不得不務實;只要看看目前世界上還有幾個號稱「社會主義」的國家,以及這些國家人民的生活現況,大家應該是「瞎子吃湯圓 – 心裏有數」。
以下根據我在第0節中所討論的「自然」和「人性」,談談我對兩者的淺見。
社會主義難以實現或不能成功的第一個原因是:人「好逸惡勞」。
我要強調:「好逸惡勞」不是個別個人的天性或習慣,而是從勞動需要消耗能量;能量需要消耗資源這兩個自然現實而來的動物類通性。「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這句俗話把這個道理說得很生動。
社會主義難以實現或不能成功的第二個原因是:人「貪得無厭」。
(經濟)社會主義的理想是:「各盡所能,各取所需。」或「各盡所能,各取所值」。問題在於:「所需」和「所值」跟「美」或「醜」一樣,都是因人而異的主觀判斷。如果由各級黨委書記來拍板,恐怕大多數人都會忿忿不平。其次,即使一個人不「貪得無厭」,人的「所需」有所謂的「層級性」,也就是說它會節節升高並非一個常數值。當一個人不能保有自己努力成果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再加上「好逸惡勞」,他或她就不會努力工作,也不會花腦筋去發明新東西或設計有效的方法。
我們且不提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中國。(南、北統一後的)越南、北韓、和古巴過去都是正統社會主義國家;越南現在實行的是「有越南特色的社會主義」,人民目前的生活水準就不是當下仍然實行正統社會主義的北韓和古巴人民所能夢想。
資本主義社會成功的第一個原因是:「私有制」和「市場機制」給予人們勤奮工作和願意絞盡腦汁去發明、設計的誘因和驅動力。
從工業革命開始,一波波的劃時代技術創新以及層出不窮,多數人都缺之不可的奇技淫巧(冰箱、汽車、冷氣、電視、到現在無所不在的3C產品等等)都是「私有制」和「市場機制」的直接結果。至於醫療類藥品/器材/手術等等的發展延長了人類平均壽命,則是「私有制」和「市場機制」的附加價值(或惡果)。
資本主義社會成功的第二個原因是:馬克思時代資本家對勞工的壓迫、剝削、虐待等狀況,在自由和民主社會中,勞工能夠用非暴力方式爭取到漸進式的改善。
1950年代中期以後,勞工階層大概是美國社會中僅次於rednecks的保守群體。她/他們的奮鬥目標不是「專政」,而是擁有一個two-car garage或keeping up with the Joneses。我1967年到美國,當時美國全國總工會(AFL-CIO)會長喬治●米尼的氣焰不可一世。尼克森和韓福瑞兩位總統候選人都要到他的總部拜碼頭。我回台已經近30年,搞不清楚當下美國各州的法定「最低工資」是多少;在網路上看到的消息是:拜登或山德士、AOC等在推動$15。
總之,在資本主義最發達的美國,工人和工會領袖不但沒有大規模的「起義」,反而是最支持現行體制的非財團群體之一。2023年秋天落幕的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大罷工,以及因罷工取得的新契約,是討論「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不得不面對的另一個「現實」。
我當然並不認為資本主義社會盡善盡美。第一,它製造了帝國主義這個怪獸與其衍生的罪惡或邪惡。其次,馬克思主義、存在主義、批判學派、到「『後現代』主義」等各路哲學家們;以及現代文學和「後『現代文學』」的文學家們;在政治、社會、和文化上,都從不同角度對資本主義社會弊病做了種種可信、可體會、和可認同的描述、分析、與批判。
馬克思「經濟景氣循環會導致資本主義崩潰」以及「無產階級會以暴力推翻資本主義社會」這兩個預言,在《共產主義者宣言》刊行近一百八十年和歷經N次全球經濟衰退/蕭條後,並沒有實現。在2008「金融風暴」後來看,其可能實現性大概快直追「二次降臨」了。
2. 淺談馬克斯
馬克斯學說可以分成兩部分:馬克斯主義和馬克斯思想。
孫中山先生說:「 主義就是一種思想,一種信仰,和一種力量。」;第1.2節最後一段提到的馬克斯兩個「預言」和他大部分的經濟學理論,屬於馬克斯學說的「 主義」部分。既然是「 一種信仰」,自然不是「理性」能說三道四的範圍,此處就存而不論。
我所說的「 思想」指:「 對現實的分析、了解、和概括性的說明」。由於關係到「 現實」,思想和理論都是「理性」適用的領域。「馬克斯思想」對人的「 存在條件」和「 存在狀況」有相當深刻的觀察與深入的了解。用流行詞來說,馬克斯學說的「思想」部分非常「 人性化」。我不是「馬克斯主義者」;但我常常使用「馬克斯思想」來了解和分析社會狀況。
前兩天讀到下面這段話:
The more I studied, the more confused I became. Marxism seemed to have little to do with Marx, and communist regimes were rarely Marxist. Marxist movements around the world rarely consisted of workers, but rather of intellectuals and soldiers, and sometimes criminals. Similarly, Hegel and Nietzsche could be considered proto-Nazis only if you closed your eyes. (Critical Theory)
該文作者是位相當「反共」和「反中」的「反動派」。這篇論文近於「學術性」 上面這段話以及他對「批判學派」的介紹和評論,在我看來還算中肯。我引用這段話的目的在說明:
對「馬克斯思想」略有所知的人都會感覺到:現實生活中的共產主義和它沒有多大關係。馬克斯主義和列寧主義都主張:所有社會要消滅「資本主義」體制而代之以「社會主義」體制。目前的中國,不論實行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或「中國特色資本主義」(見以下第3.2節),其實是個雙頭馬車。除了政治上的「一黨專政」外,中國目前各方面的情況跟馬克斯思想要好幾十竿子才打得著。
3. 社會主義在中國
3.1 改革開放前
我那時還年輕,雖然我有機會讀到《匪情資料》和某單位(國防部?)「匪情中心」對它們的解讀,但並沒有直接管道了解當時中國的情況。不過,大家都聽過「三面紅旗」以及其中之一的「人民公社」。前者落實「計畫經濟」,後者則是「公有制」的樣板。當時雖然有少數特許的「民族資本家」存在,但只是為了應付實際需要的例外。換句話說,改革開放前的中國,實行的是「正統社會主義」或「教科書版社會主義」。並無「中國特色」可言。不但如此,如果有人企圖要「走資本主義路線」,即使貴為國家主席和黨副主席,也得拉下馬來關進牛棚(還是豬圈?)。
至於「一黨專政」則是列寧主義和其他獨裁政治的「標誌」,全球所有共產主義和法西斯主義國家都奉為圭臬。自然也稱不上「中國特色」。
3.2 改革開放後
「五年計劃」仍然是中共XX大的重頭戲。它們也是中國改革開放後能突飛猛進的一個重要因素(將全國資源在全盤規劃下重點使用)。我不學經濟,一時在網路上查不到中國國營事業佔當前全國GDP的比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中國大陸國有企業扮演角色之研究。
另一方面,我相信過去30 – 40年來大家都到過中國。你在紐約、巴黎、舊金山、和台北101看到的LV、Gucci、Chanel、Starbucks、和McDonald等等,在北京、上海、和武漢各地也都隨處可見。別的中資企業(如華為和阿里巴巴)是國營還是私有,我沒有查資料來確認;但以上這些商店絕不是國營或黨營應該毋庸置疑。它們貨品在各城市的價格未必相同。至少在上海,LV、Gucci、Chanel等的價格要比其他城市(如台北)高很多。
胡、溫下任前,我看過國內有人建議:將「土地」改為「條件性『私有』」的報導。我不知道這個構想是否納入當前中國的「憲法」。但很多年前,個人就可以擁有「房產」90年。雖然有個期限,但for all practical purposes,房子已經是大半套的「私有制」。
我不玩股票,但知道「股票」的意義和「證券市場」的運作,也知道上海、深圳、和香港都有「股價指數」。把一個有「股市」的經濟體制稱為「XX『社會主義』」,不論「XX」代表的是什麼意思,應該超過了「文字遊戲」的極限吧?
三十年前左右,我對下面這句順口溜印像深刻:「十億人民九億商,還有一億等開張」。這兩句雖然誇張,但小平同志的確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根據我到中國多次的觀察,中國目前的經濟體制,稱為「中國特色資本主義」也蠻寫實的。我想這是LG兄建議「忘掉『社會主義』」的原因之一。
4. 中國特色
4.1 過去
既然談到馬克斯思想,我忍不住要指出一個從「教條馬克斯主義」所演繹出來,一個與事實不符的概念。他的「亞細亞生產方式」過於專門,我就略過不提。說中國過去是「封建社會」或「封建主義」,我想是無知或閉上了眼睛。
首先,從西漢開始,中國就一直是「土地私有」的社會/經濟制度;戰國時代開始到清末的「布衣卿相」社會生態,就social mobility來說,也跟「封建主義」格格不入。
其次,我們都聽過弦高(約公元前600年前後)、陶朱公(公元前536 – 448年)、和呂不韋(公元前? – 235年)的故事;加上《史記 – 貨殖列傳》中所記載和描述的社會情況與人物。顯示近3,000年前,中國的社會形態是:一個老百姓可以經商致富,甚至可能做到富可敵國。此外,我不研究中國文學或中國文學史,但個人平時閱讀所及,歷代賦、詩、詞、曲,傳奇,平話,民歌,戲劇,和小說等等的題材,描寫的並不是一個「封建社會」。
最重要的,「鹽鐵會議」(西元前81年)和《鹽鐵論》(1、2)是一場「民營企業」(「手工業市場經濟」)和「國營事業」(「官僚資本主義」、「中國特色資本主義」)的論戰。此後中國歷朝都有官、民爭利事件。
因此,「中國特色」一詞,其實也不完全是「文字遊戲」。「官僚資本」的確是淵遠流長的「中國特色」之一。
我是理學院出身,以上了解未必正確。請各位賜教或自行深入研究。
4.2當下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經濟體制的效能和效率著實奇高。除了地大物博、文化悠久、人民勤奮、和人民教育水準和比例雙高這些因素以外,我們也必須肯定中國共產黨領導、規劃、和執行的能力以及功勞。這可以是「中國特色」的一個註解。
中共領袖還在繼續高喊「堅決擁護馬列主義」,一方面因為它近於蔣中正號稱自己「繼承了周公、孔、孟的『道統』」一類的「大話」(或秦孝儀之流替他「吹牛」);另一方面則是要給予「一黨專政」一個「合理性」或「正當性」。
馬克斯認為:「政府是一個階級(資產階級)壓迫另一個階級(無產階級)的工具」;為了要消滅「資本主義」,他提出「無產階級專政」的主張;但現實上不可能由所有的「無產階級」成員來「專政」,於是列寧提出「無產階級先鋒隊」的構想。「無產階級先鋒隊」者,「共產黨」的化名或代號是也。當中國已經脫貧,進入了「小康社會」以及「和諧社會」,沒有了「無產階級」(或「無產階級」成了極少數),那來的「無產階級先鋒隊」呢?還需要「專政」嗎?但是,為了維護(紅二代、紅三代、…)繼續寡佔政權,還是有高唱「馬列主義」和大力「尊孔」的必要。因為,雖然兩者在思想或理論上有點牛頭不對馬嘴,其共同點是:都可以做為鞏固「一黨專政」的話語基礎。孔夫子「君君,臣臣,…」這句話,應該是當年董仲舒說服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賣點之一。(大概也是把國家主席「拉下馬來」後,紅衛兵們要「批孔」的理由。)
沒有「無產階級」,還是得由「無產階級先鋒隊」來「專政」,大概是「中國特色」的第二個註解(也是我一開始說LG兄回覆「一針見血」的原因)。
5. 社會主義 – 政治學理論
做為政治學理論,「社會主義」主張「人人有飯吃」。只要是個「人」,應該不會反對「有飯吃」。問題在於:「用『經濟學社會主義』所指導的經濟政策,能不能達到『政治學社會主義』所主張的『人人有飯吃』?」
史達林「集體農場」和毛澤東「人民公社」兩者的「績效」,已經是白頭宮女的話題,不談也罷。我們只要比較一下當前社會主義國家和非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或「最低工資」,大概就能回答:
資本主義經濟政策和社會主義經濟政策,那一個在「把餅做大」這個工作上比較有效?
我在網路論壇上看到很多人和我一樣,主張:用資本主義的經濟政策來達到社會主義的政治理想。
為了幫助溝通能有效進行,我建議以後在討論「社會主義」時,不妨先說明自己和請教對方,談的是那一種「社會主義」。
6. 結論
1) 中國目前的經濟體制用「混合經濟」來稱呼比較寫實。
2) 「中國特色」這個名詞的功能之一,在取得獨佔或寡佔政權的「合理性」或「正當性」。
至於習總的「談話」,我在仔細學習後才能表示拙見。此外,年紀大了,沒有以前利落。十年前三天寫得出來的文章,現在要拖到快三個禮拜;甚是抱歉。
後記 1 (2021/07/15):
本文回應另一群組的討論。該討論由習總書記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談話的合輯引起。討論重點在於:
a. 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差異;
b. 「中國特色」一詞的「所指」。
後記 2 (2024/01/13):
最近和朋友從「民營」與「公營」再度談到「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我重讀了一遍這篇文章;順手修正過去筆誤,釐清部分論述,並加進去年10月的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罷工案例。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