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正題以前,先說幾句題外話。我是理學院畢業,工程師出身。我看事情的角度很可能會和文、史出身的朋友們有一些差距。我把我的觀點稱為「現實主義」。「現實主義」指的是:
如果一個人要解決她或他面臨的問題,這位女士或先生必須先了解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決定問題發展的外在因素。
以下我就從這兩點來談談光復節。我對歷史和台灣史並不熟悉,如果我引用的史料有錯誤,或我對史料的解讀有爭議,還請大家指教。
1. 光復節「產生的原因」
為什麼有(台灣)「光復節」?
60年前我會這樣回答:
因為,1895年清朝(政府)訂立《馬關條約》時,把台灣割讓給日本;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根據中、美、英、蘇四個同盟國之間的約定,日本(被迫)在同年10月25日將台灣交還給中華民國。
所以,從近代史看,光復節「產生的原因」有兩個:
A. 日本打敗了中國;
B. 同盟國打敗了日本。
這是標準答案嗎?
在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前,我們不妨先回顧一下台灣簡史。
1.1 台灣簡史
3世紀的時候(也許更早),有漢族人(中國人)到澎湖、台灣活動。
12世紀的時候(也許更早),有漢族人(中國人)到澎湖、台灣居住以及做生意。
1281年元世祖在澎湖設置「巡檢司」。
明朝取代元朝後,仍然設有這個官署;1384年,明朝政府實施封海政策,廢除了(澎湖)巡檢司。
14世紀左右,日本人到台灣活動。
16世紀時,中國人開始大量的來到澎湖、台灣活動;葡萄牙人開始出現在台灣海域;1563年,由於沿海治安的困擾,明朝政府再度設置(澎湖)巡檢司。
1625年鄭芝龍掌握台灣西南部。
1626年西班牙人占據今天的基隆;1626年到1642年間統治台灣北部。
1622年荷蘭人占領澎湖。1624年將澎湖歸還明朝政府,進駐台灣;1628年發生濱田彌兵衛事件;1630年從鄭芝龍手中取得嘉義、雲林一帶土地;1642年從西班牙人手中取得台灣北部。
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人,在台灣建立奉南明正朔的政府,又稱東寧王國。
1683年清朝(滿族王朝)軍隊占領台灣。
以後的歷史上面已經提到,就不重複。以上的台灣簡史告訴我們三個事實或現實。
一、 中國人在3世紀前後到台灣活動;中國人到1662年開始統治台灣;
二、 台灣是各國或各方勢力爭奪的地方;
三、 誰力量大,誰統治台灣。
順便提一下:很多人批評「日治」和「終戰」這類話語;我也認為它們很可笑。但是,站在台灣原住民的立場看,跟西班牙人、荷蘭人、日本人、和滿族人相比,漢族人(中國人)難道不是「殖民者」?
1.2 光復節「產生的原因」
當我們了解台灣簡史後,關於「『光復節』產生原因」一個比較深入的答案或許是:
「台灣是『兵家必爭之地』;有實力者居之。」
2. 台灣問題的外在因素
如果大家同意「台灣是『兵家必爭之地』。」這個判斷,我們還要進一步問:
為什麼台灣是「兵家必爭之地」?
因為:台灣的地理位置,使得占據台灣的國家,能夠在西太平洋地區爭奪資源的活動中,取得「地緣戰略」的優勢。
從而:「影響台灣問題發展的『外在因素』」是:有實力「爭奪」台灣的各個國家。而目前有實力「爭奪」台灣的,只有美國和中國。
順帶提一下:如果奇蹟出現,西班牙人、荷蘭人、或日本人那一天有實力再度占領台灣,他們也可以用和「光復」同樣意義的話語來描述這個奇蹟。
接受以上的分析,我們就知道:
「台灣問題」並不只是「中國」和「台灣」之間的問題。
所以:不論「台獨意識」在台灣有多普遍或多強烈,除非台灣的國力和武力能夠跟中、美兩國抗衡,「台獨」終究只是個夢幻或泡影。在中國(北京)政府之外,美國政府也不會讓台灣成為一個(真正)「獨立」的國家。
如果中國不「統一」台灣,日本會在美國支持下,在台灣建立一個「兒皇帝」或「女兒總統」的政權。談到實力,日本不過是美國便於就近控制和管理這個「兒皇帝」或「女兒總統」政權的白手套。台灣傀儡政權的發號司令者是美國統治階層。
這是中國政府一再堅持:「不放棄『武力統一』台灣!」的根本原因。
「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是一個增加「(占領台灣)正當性」的「論述」。當年西班牙人、荷蘭人、鄭成功、康熙皇帝、和日本人,並沒有這個「正當性」;他們也不需要什麼「正當性」;「船堅炮利」就是他們占領和統治台灣的依據或硬道理。
反之,不論「大中國意識」在台灣有多普遍或多強烈,除非中國的整體國力能夠壓制美國,「武統」恐怕是可望而不可即。
順帶提一下:飛機也好、潛艦也好、防空飛彈也好、美牛也好、美豬也好,基本上都是把「朝貢」打扮成「買賣」或「互惠」的手法。「女兒總統」要是敢不「照單全收」,那就要換人做做看了。各位也可以把它們看成是「台獨稅」。
3. 解決台灣問題的方法 – 什麼時候能達到「台灣真光復」?
綜合以上對「光復節『產生的原因』」和「台灣問題『外在因素』」的分析,我用一個「三段論式」來回答這個問題。
A. 大前提: 「台灣是『兵家必爭之地』。」
B1. 小前提a: 「誰力量大,誰統治台灣。」
B2. 小前提b: 「(如果一個人的)『自我定位』是『X國人』。」
C. 結論: 「X國『永遠』維持在西太平洋『一哥』的地位。」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