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時事論壇
市長:胡卜凱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時事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政治和社會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胡秋原先生的民族情懷 - 劉源俊 /東吳大學名譽教授、前校長
 瀏覽748|回應0推薦1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胡卜凱

首先要說,胡秋原先生及夫人這次歸葬故里,不止是湖北省黃陂的大事,也應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大事。

胡先生由於其特殊豐富的經歷,一生見證了軍閥割據、北伐統一、日寇肆虐、對日抗戰、內戰與對峙種種中國近代史上的憂患與動盪。他本有家傳的國學根底,加上勤奮好學,又由於遊歷諸國,博覽東西群書,文會各方識士,因而高瞻遠矚。他曾參加各種論戰,由於學問淵博,乃比同時期的共產黨員都還懂馬克斯主義,比大多數國民黨人還認識孫文思想的真諦。他有幸於下半生在臺灣安居,沒有受到反右、整風、文革等的凌虐,得以維持知識份子的風骨,但他一直關心大陸的發展。19631992的約三十年間,他獨力主持《中華雜誌》藉以明志,臧否時事介紹新學,為當年風雨飄搖的臺灣引領思想方向。

在此也要恭賀裴高才先生大作《胡秋原──從抗戰巨筆到兩岸破冰人》(2018)的出版。這本新書與張漱菡女士的《胡秋原──直心巨筆一書生(上、下冊)》(1988)相隔三十年,相映益彰,而更見簡賅。我有幸受高才先生邀約為新書寫序,得先睹為快,並寫推薦文。我原準備前來參加此次新書發表會,但因日期與上課時間衝突,乃請當年同窗好友卜凱兄的夫人代為表達心意。

胡先生一生提倡人格、民族與學問三大尊嚴,並且身體力行。我因曾忝為《中華雜誌》「編輯委員」一段時間,得親炙胡先生的風範,也因此對他「明道救世」的志業略有認識。然關於胡先生的人格與學問,自有高明論述;晚輩自忖鄙陋,不敢肆言。此處僅就胡先生的民族情懷,舉犖犖數端,可略見梗概。

1931919日,「九一八事件」發生的翌日,胡先生在上海。他正結束留學期間的暑假準備上船返日,因感於時局,乃毅然決定放棄官費與未竟學業,留在中國抗日。其後十四年,他在各種報刊寫文兩千萬言。19446月,胡先生已預見抗日戰爭即將勝利,在重慶為剛出生的兒子取名「卜凱」。

194584日,眼看對日抗戰即將勝利。胡先生身為國民政府參政員,卻驚覺政府可能為聯俄抗日而在「中蘇談判」中出賣外蒙古的主權,乃不顧一切力諫不可,並發〈聲明〉傳單反對,致遭受免除《中央日報》副總主筆的處分。

1956年,胡先生的力作《古代中國文化與中國知識份子》在香港出版。1953年寫的序文有言:「總觀歷史,曠觀世局,中國在人類歷史上當為一個『早熟』而『晚達』的國家。在中國『晚達』的時候,中國文化一定是與世界文化融為一體的。而今天中國人要努力的,就是要做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結合的樞紐,謀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會通。」「中國歷史之建設力,又實為知識份子,故願以知識份子為中國歷史之代表人。……我相信我民族中必有感於先哲之苦心浩氣,奮然於百世之下者。為古人之知己,即所以拓國家未來之命運。」其民族情懷與重視學問的一貫態度耀然紙上。

19621月,胡先生在《文星雜誌》發表〈超越傳統派、西化派、俄化派而前進〉一文,引起論戰;文中論點形成後來他出版《一百三十年來中國思想史綱》(1971年)的基礎。他在其後版次中的〈代序〉進一步說明:「一百三十年來中國人所追求的根本問題,即建立一個合乎中國人需要的新中國之方案問題,而這一點,並未形成一致的意見。……他是繼前人(誰?胡先生最推崇者當是孫文)之後,畢生研究這個問題的。……他認為中國不可能回到傳統的模式,也不可能抄襲西方與蘇俄的模式,而折衷只是混亂;所以如不能超越此四者之外,及不能求得中國人精神的統一,……。」

19638月,胡先生為對抗當時流行的「西化派」,在臺灣創辦《中華雜誌》。其〈發刊詞〉寫六節──世界局勢之大變、中國的問題衰落和慘敗、中國失敗的原因、今日此處的情形、我們的計畫、我們的請求。在「我們的計畫」節中寫到:「名曰『中華』,表示我們雖然在這個島上,我們的精神、目光所在,首先是整個的中華民族、中華民國。我們希望這是所有中國讀書人的共同雜誌,我們要請本省的、外省的、海外的智識界合作,還要與大陸上愛自由、愛國家、而反俄反共產的智識份子溝通聲氣和合作。」「在此艱難痛苦之時,我們對中華民族之不滅,及我們國民之偉大潛力,絕不失其信心,……。我們相信,……通過歷史上成敗的反省,世界學問的磨鍊,將使此同聲同氣,凝結而為一新的花崗岩石,……重建『中華舊邦,其命維新』的新中國。」其後的約三十年間,《中華雜誌》不斷研究中國的出路及建國相關問題,成為臺灣知識界的明燈。

1969年,珍寶島事件發生,胡先生特別注意這一事件的影響。他認為這是中共終於脫離蘇聯而走自己的路的重要里程碑。到19708月,日本宣稱「尖閣群島」為「日本的領土」,引起軒然大波;92日,《中國時報》四位記者奮勇登上釣魚臺,升起國旗,媒體大幅報導。胡先生發行的《中華雜誌》自九月號(91日發行)起,接連發表有關保衛釣魚臺列嶼的多篇評論及報導,引發在美國留學生的保衛釣魚臺運動。「保衛釣魚臺」五字最早出現,就在《中華雜誌》,是出自胡先生之手;而該刊允為所有華文雜誌中刊登釣魚臺問題文字最早又最多的期刊。

胡先生重視實業發展,一向主張借重資本主義的觀念。胡先生又嘗說,反共是反共產主義,不是反共產黨人,因為他們處在「國家機器」中,不得已也。他又常說到,台灣海峽兩岸的統一有其時效性,必須在抗戰的一代還在的時候促成。19829月的中共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召開「十二大」,鄧小平首次提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說法。1987年的「十三大」進一步宣示「為把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胡先生看得出來:中共經過「文革」的十年浩劫後,已開始放棄共產主義,而實際走上他所謂「超越前進」的道路。這就是他於19882月在臺北成立「中國統一聯盟」,當年9月毅然「破冰」踏上中國大陸土地的背景。為此,他被當時的李登輝主席開除國民黨黨籍;但他說是「求仁得仁」。

綜觀胡先生一生,總在關心國家民族之前途。如今中國大陸重新注重中華固有優秀文化,經濟發展突飛猛進,胡先生若還在世,當對「新中國」的欣欣向榮與超越前進感到十分欣慰。但我相信,這時胡先生還是會提醒大家:在學問方面,國人仍須更加努力,才有望趕上並超越西方先進。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5867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