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社會奔走而勞碌一生,創辦了《科學月刊》的林孝信,在2015年12月20日中午因肝癌辭世。
話說在1960年代,臺灣的科學教育尚十分落後。大學師資不能令人滿意,留學生多滯外不歸,而中文的課外科學讀物又非常貧乏。比起來,國外的教育環境好得太多,令人欽羨。當時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一代,是在臺灣安定社會裡成長而又未受經濟發展後金錢污染的一代,不少人具有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有服務社會的熱忱。
1965年3月15日,林孝信(當時是臺灣大學物理學系三年級的學生)召集一群理學院同學開會,討論怎樣辦一個刊物,向高中學生介紹科學;會中決定先接洽報社。3月下旬,林孝信已開始向大家徵集稿件。4月12日的會中,林孝信報告已洽妥與《臺灣新生報》合作,要在該報刊出半版《中學生科學週刊》。
5月2日,《中學生科學週刊》第一期出刊,他在「發刊辭」〈我們的目的──給全國中學同學們的公開信〉上寫道:
「大部分的中學生不了解科學的真相。因為在升學主義與一道道的難題下,所謂科學已經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失去了它原有的面目。而在另一方面,簡介基礎科學的書籍又顯得非常的缺乏。因此,我們嘗試開闢這塊園地……;這是我們的第一目的。……我們的第二個目的是幫助同學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
5月18日,林孝信再邀集同學,開「中學生科學促進會」成立大會,到有六、七十位同學,宗旨在集合有心人做有意義的事。後來這一社團雖然並未成立,《週刊》則繼續出刊到1967年的2月27日,幾乎未脫期,共八十三期。
這就是林孝信,有理想,有熱情,重實踐。當別人冷漠時,他挺身做出「第一動」,然後總樂觀地認為後繼必有人。
到了1967年的秋天,林孝信到芝加哥大學留學。翌年10月,他通過了博士資格考試,於是又開始醞釀新的念頭。因有感於留學生的思想分歧,他認為共同辦一份有意義的刊物或是一個促使捐棄成見的好法子。1969年的2月林孝信與當時前往芝加哥大學研究的清華大學李怡嚴教授等人交換意見,並與各地友人通信。芝大的同學且開了兩次會討論〈科學月刊章程〉。當事情確定之後,林孝信便開始進行籌備與組織。
1969年3月,林孝信發出《科學月刊簡報》第一期,印兩百份,寄給各地的朋友們。發起信由李怡嚴、林孝信、曹亮吉、劉源俊等十一人具名,寫道:
「來美後我們都驚羨於人家多方面的進步,同時感慨於留學生的無根;……為什麼我們不做些有意義的事呢?固然要使社會趨於理想,政治、經濟等方面是很有影響力的因素,但一般民眾知識之提高,健全的社會價值判斷體系之建立等更屬基本的內涵要素。為什麼我們不腳踏實地在這方面做點工作呢?……出一份中學生及大一程度為對象(可包括一般民眾)的科學月刊,應是一件可以做、且是不少留學生所願意效力服務的事。」
在五月份出的第二期《簡報》第16頁寫道:
「本質上,本刊是服務性的。我們不僅內容要好,編排要美觀,印刷要精美,而且價錢要便宜,使中學生有能力買。『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因此捐錢勢所難免。」
為了審慎,他訂定了「第O期試印計畫」,藉以發現困難,研究克服的方法,同時希望以第O期在臺灣做市場及讀者反應的調查,以供以後的訂定方針的參考;並打算以具體的成果,來請留學生及工商業界捐款。
在大家情緒達到低潮時,林孝信決定親身到各地去遊說。六月中旬,林孝信以六天的時間開始了他的第一次東遊。在每一處聚會,由他敘述科學月刊的緣起及籌備經過,拿出已寫就的部分稿件徵求大家的意見。大家這時不客氣的提出自己的經驗及見解,把可能想到的困難都提出來,由林孝信一一作分析。最後,他的堅強信心終於使人相信,困難雖然很大,但並不是不能夠克服的。
1969年9月15日,《科學月刊第零期》試印本由李怡嚴等人運籌下在臺北市出版,受到各界好評。其中〈寫在第零期出版前〉寫道:
「……所以,我們要辦一份科學月刊,不僅要作為學生們的良好課外讀物,也要成為一項有效的社會公器;不但要普及科學,介紹新知,並且要啟發民智,培養科學態度,為健全的理想社會奠定基礎。」該期列有共同發起人國內外共一百零四人。
夏秋學季之交,林孝信決定以兩個星期的時間帶初步的成果作第二次東遊,宣傳《科學月刊》並募捐,聘請各地、校聯絡員。
《科學月刊》終如期於1970年元旦創刊。在發刊辭中寫道:
「在臺灣辦一份科學刊物,其動機亦不外是:……。這些道理人人都說得出來,不必再多費口舌,關鍵在於能否確實做到而已。……」
「……我們的目的,決不是要替美國研究所製造一些優秀的準研究生。普遍地提高國內科學水準才是我們的原意。」
出刊以後各界反應熱烈,可謂成功。
後來的發展不必在此細述。一年後,在李怡嚴領導下,眾多在臺灣的後繼者把《科學月刊》延續了下來,直到如今已歷四十六個年頭。
2010年科學月刊社慶祝創刊四十周年,林孝信在11月17日舉行的「理想•啟蒙•奉獻──《科學月刊》在臺灣」學術研討會前言中寫:
「臺灣需要提倡什麼樣的精神?拋開政治立場、年齡、性別與省籍的差異,我們是否可以共同標誌「理想•啟蒙•奉獻」是臺灣永續的精神?有一群人用他們的知識,在四十年前創立了《科學月刊》;他們從沈澱在生命內層的理想,以發揚科學 普及教育 啟蒙社會為目標,也做為履踐對培育他們成長的社會的奉獻,並且使得這個行動,成為臺灣文化發展史上一件特出的事件。……竭誠歡迎科月人與所有關心科學與普及教育的朋友,共同與會。」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