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于飛特稿)馬政府今年春天祭出的油電雙漲政策,在初秋收到惡果。8月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年增率高達3.42%,是近年來最高。馬政府非但不重視此一警訊,還提議冬天繼續漲電費,這種倒行逆施的作法,已不是「奇怪耶!你」,而是「瘋了嗎?你」。
就在老百姓為了物價高漲頭痛不已時,美國的QE3更助長外界對物價上漲的預期。這時,政府不趕緊防患未然,先平抑物價,竟還要再調整電費;政府官員也是人,但他們離「人」的生活與思維這麼遙遠,真是匪夷所思。
事實上,台電在黃重球掌舵,積極開源節流後,情況已有好轉。但台電前陣子幾乎成為全民公敵,有的員工對外甚至不敢表明自己的身份,黃重球為了激勵員工士氣,維護尊嚴,在開源列入漲電費一項,從他董事長的角度並沒有錯,否則無法對員工交代;但台電上面還有經濟部和行政院,他們要面對的是人民,他們與台電應該唱個雙簧,一個扮白臉,一個扮黑臉,就把漲價擋下來了。結果卻讓漲價案再放到檯面上吵,對台電與政府都造成二度傷害。
漲不漲,是個大學問。臺灣經濟衰退,導致連對國際經濟情勢的掌握及政策的拿捏上,都顯得沒有章法。漲電價除了有利於台電,人民及百業皆輸,電價該不該再漲,不用問便知,若不馬上打住,電價還沒漲,物價又偷跑,則物價年增率又要飆新高。
但相對地,物價高漲,勞工基本工資就不能不漲。勞委會提出的19047元,只比現行的18780元多出267元,竟被行政院否決,是20年來勞委會首次提出調升基本工資未過,馬政府對勞工權益的漠視,也是令人不可思議。
儘管今年1月才調升過基本工資,當時漲了9百元,但對比今年物漲的走升,這幾百元只是杯水車薪。而且,企業也反應,這一點人事成本,其實對營運影響不大;因此,再稍微漲一些,全年合計1千多元,才能構成一個「有誠意」的數字。
漲工資與漲電費一樣,金額不多,重要的都是心理層面。行政院以為漲工資會影響企業,甚至導致部分勞工失業,其實是老舊的思維。經濟再不景氣,企業都需要優秀的人才人力,但工資太低,會影響就業意願,甚至導致人才外流,對企業的傷害更大。區區幾百元,代表的是政府與企業對人力資源的重視,尤其年輕人最常選擇的時薪工作,一旦提高到1小時115元,即可鼓勵年輕人更積極地投入工作。
至於漲電價,正好相反,它在心理上是個帶動萬物上漲的危險因數,其提出時機與方式應該十分小心,而非如現在般草率行之。
簡言之,漲不漲,要看的是是否對大多數人有利。馬政府號稱財經內閣,卻放著有利於百萬具生產效益人力的政策不做,一再討論不利於千萬人民生活的政策;這樣的財經內閣,已經過時了吧
一個最客觀的網站 http://www.herald-tod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