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政治評論者張百達)針對馬英九總統日前表示將進一步開放陸生來台限制,台聯立委林世嘉與中國人權聯盟理事長楊憲宏在立法院表示,將針對陸生三法做修正,要求中國學生來台就讀,必須研習民主與人權課程。
不少友人乍聞此項提議時,不禁面面相噓,或是莞爾一笑。彼此的共同感受是:最該接受民主與人權教育的,不正是台聯嗎?不正是其某些言談中,總是不經意出現一些充滿歧視、反動,甚至沙豬式語言的政治人物?
如不以黨或因人廢言,對陸生加開民主與人權課程,確實是一項具有創意的構想,但是否有其必要,以及執行過程是否會橫生枝節,恐怕也是必須考慮的事。
兩岸在政治、社會及思想上的各自開放程度,確實是存有相當的差距。
舉例來說,臺灣從一般街坊百姓到各種類型的媒體或節目,公開批評、諷刺政府,批評執政黨,乃至直接點名國家領導人的名字開罵,不僅是百無禁忌,而且是一個比一個還嗆。
更重要的是,不僅不會有人因發表政府不喜歡的言論,而在半夜被國家員警從家裡強行帶走,從此身陷牢獄。而且人民萬一真的「不高興」,還能透過定期選舉的方式,來個「換人換黨做做看」。請問:還有什麼民主人權教科書,能夠比得過這樣的現實觀察與體驗?
再舉資訊開放程度為例,臺灣不僅是上網頗方便,而且不必辛苦「翻牆」,或要找什麼敏感詞或關鍵字時,竟有網管敢出手給它遮罩掉。相信這不僅是來台陸生有很大感觸,也是許多必須前往中國(大陸)工作的台籍人士所最不能忍受的。這是什麼?這就是自由,資訊的透明化,以及憲法對民眾知情權的保障。請問:光看霜淇淋照片,難道比得上親自咬上一口更能夠知道其滋味嗎?
臺灣的政治人物如果真的關心中國大陸的民主及人權發展,其實不必急著想向對岸輸出「臺式民主」,或是急著向陸生上幾門有關民主與人權的課程。臺灣政治人物所要做的,其實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深化臺灣的民主,提升臺灣的民主品質與成熟度。只要做好這一件事,自然能夠產生其所想望甚至意想不到的效果。
臺灣的經濟量體比不上對岸,國軍拳頭也比不上解放軍來得大,而且雙方差距每年均呈擴大跡象。唯獨在自由、民主及人權方面,或者是作為一個人,如何可以自由地思想、自由地呼吸,自由地創作等生活條件上,仍維持著一定程度的領先。臺灣應深化這樣的優勢,甚至讓這樣的優勢,能夠為陸生乃至大陸民眾所嚮往與珍惜,甚至成為中國在全面追求現代化過程中所不可忽視的重要參考點。
而陸生來台,與其讓他們上有關民主與人權的課程,還不如思考如何提供他們更多可以接近臺灣社會的資源與管道,設法排除加諸於他們身上的政策歧視(如陸生納保議題),讓他們能夠以作為一個「人」的身份,充分感受到在一個自由、民主及人權環境裡,人的尊嚴,究竟是如何地被維護與尊重。
畢竟,就像當魚兒能自由地在水裡遊動時,你已經不需要再教魚「水」是什麼了。民主自由的可貴,更在於日生生活的實踐,而不在教課書或憲法條文。
一個最客觀的網站 http://www.herald-tod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