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台大博士生嚴明)儘管民間不滿聲音此起彼伏,但馬英九自年初勝選以來仍然決意推動含瘦肉精的美牛進口,面對民調跌落穀底的窘境,他仍然強力干預黨團大會,要求立委全力配合,並且希望盡速召開臨時會以在7月之前解決此事,再再顯示他對美國其實有所承諾,起碼是有默契。
不過,美牛進口在臺灣對美貿易中只占很小比例,為什麼美國和馬英九卻都如此重視?在民調低迷的情況下,馬英九又為什麼非推行不可?要知道在第一任期內他經常因為民調的風向而改變政策,特別是在兩岸政策上尤其如此。
要回答上述問題或許應該從今年1月14日馬英九的勝選感言談起,馬在講話中著重強調將改革臺灣經濟結構,讓臺灣在10年內加入TPP的意願,顯示出馬英九對台美關係的高度重視。此後馬英九又在多個場合接見美國訪問團,表達鬆綁美牛的意思,以及對加強台美關係的強烈意願。
之所以如此看重台美關係卻刻意回避兩岸議題,是因為馬英九已經清楚的意識到臺灣全面「傾中」所導致的問題,在未來的時間裡如果臺灣不能找到替代中國大陸的合作夥伴或者重要外貿市場,將來必然會被中國大陸予取予求,而這並非馬所樂見的事情。因此,馬為了維護臺灣的經濟安全和主權地位,就必須想辦法尋找新的合作夥伴,而美國則是他的第一選擇。
與此同時,美國在兩岸問題上雖然會向大陸做出一些讓步,但其戰略利益也決定了美國絕不願意放棄臺灣作為其籌碼。美國雖然經常對台獨言論做出批評,但美國也並不希望臺灣與大陸的關係改善的太快。對此,馬英九有著清楚的認知,因此他才需要做出一些示好的動作以減輕美國對其「傾中」的疑慮,並換取美國對其繼續提供支持。
如此一來,馬政府和美國在避免臺灣受中共控制這一點上也就達成了默契和共識。但是,美國也是一個非常講究現實利益的國家,自然不同於中國大陸那般對臺灣讓利,因此,臺灣和美國加強合作的過程中絕非一些友善動作可以解決一切,臺灣還必須付出一定的經濟代價,開放含瘦肉精的美牛進口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料想還有更多的開放動作,也只有在這種情況下雙方才會在TIFA架構下重啟談判,最後逐漸發展到恰簽FTA。而對馬英九來說,這些代價相對於受到中國大陸控制來說,自然是比較容易接受的。
更何況,馬英九也清醒的認知到,兩岸在進行ECFA後續談判時已經逐漸觸碰到一些政治問題,大陸對台讓步的空間已經越來越有限。在這種情況下,馬通過加強台美互動反而可能迫使中國大陸做出一些讓步,因為大陸也不願看到臺灣迅速倒向美國,從而讓其四年的讓利變成一場空。
而一旦大陸做出讓步,並就投資保障、服務貿易等問題達成協議,從而解決ECFA後續協商問題,臺灣經濟就能借此取得進一步的發展,並讓馬繼續在兩岸議題上掌握主動權。而一旦臺灣在經濟發展方面取得很大成績,自然也就有助於馬英九採取措施補償在對美合作過程中導致的各種損失,從而挽救其低迷的人氣。倘若馬的這一算計得以成真的話,那麼馬英九就會在黨內重新建立威望,壓制住各種反制聲音,對外也可以抵禦民進黨和其他在野勢力的批評聲浪,從而擺脫已經出現的跛腳危機。
一個最客觀的網站 http://www.herald-tod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