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台大博士生嚴明)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在選後選擇了比較低調的處事方式,但在民進黨主席選舉激戰正酣以及民間反馬情緒高漲的時刻,終於選擇站出來公開發言,以致馬英九公開信的方式對馬提出質疑。
先不論公開信的內容如何,作為一個擁有609萬張選票支持的候選人,蔡英文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有資格對當選人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言,其最大的依據就是她背後609萬支持者,任誰都不能簡單回避。但是,面對蔡英文的公開發言,馬英九方面卻選擇了另外一種態度,那就是敵意與強力反駁。
國民黨方面的發言人殷瑋以提不出具體證據為由否定蔡英文對馬英九的指責,但是言談之間卻仿佛讓人們重新回到了選舉戰場,只要是反對陣營的意見,立即提出對方也是如此做的,以此來擺脫自己的責任,此番的具體做法便是將蔡的所有批評都視為“形同否定過去民進黨的所作所為,也形同是在攻擊民進黨”,並公開將其與民進黨主席選舉進行連接,認為蔡的公開信“充滿選舉算計,除了批馬與反馬外,完全沒有提出任何建設性方案”,並進一步指出,蔡“表面上在批馬,實質卻是民進黨黨內權力競逐戰場的延伸,是否擔心自己失去舞臺”。
事實上,要說蔡沒有絲毫顧及到現在的黨主席選舉當然不可能,但是爭議的焦點不在這裡,每個政治人物的發言都有其政治算計,關鍵是看他或她講的有沒有道理,有沒有人支持。正如蔡英文所指出的,馬英九作為“一個沒有連任壓力總統,原本應該有較大的空間、更充裕的時間,從容治理國家、穩健推動政務”,但是他勝選之後面對開放含瘦肉精的美牛進口、油電價格調漲、課征證所稅等重大政策議題,都表現出毫不顧忌人民感受以及決策過程不公開的弊病。實際上,如果政府確實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人民自會有所瞭解,就像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刻,大家也都有共體時艱的自覺,但是現在問題並非如此,全球經濟正在走上復蘇的軌道,但臺灣卻並仍然在低谷徘徊,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是依靠大陸的讓利。但是,面對韓國等國的全速發展,面對中國大陸與韓日兩國簽訂投資協議以及進一步協商FTA的前景,臺灣都毫無對策。更可怕的是,在行政院與馬英九的民調都一起跌落穀底的時刻,馬英九卻還在指責是人民不懂經濟學,進而指責臺灣的族群對立導致內部不團結,無法合力解決困難。
但是,臺灣的藍綠爭鬥、族群對立既然存在,作為領導人的馬英九就應該積極解決,指責是人民的權利,不是馬英九該做的事。選前的電視辯論會上他還說要邀請在野黨領導人開會,但是選後再也沒有任何動靜。而一旦有人提出質疑,就指責是其他政黨不予配合,可是,對一個政黨來說,爭取自己的發言權和獨立性當然是天經地義的,他們面對國民黨當然要做出區隔,百依百順是威權時代的政黨特色。但馬英九不這樣想,他一遇到批評就認為是敵意,因此自然就不願意召開各黨派會議,自然就不會有藍綠大和解,更不可能凝聚社會共識。
因此,不管蔡英文的公開信內容如何,馬英九都該認真看看,膝蓋反應式的反駁只會讓人民更加失望,族群對立的問題就更加不會得到解決,臺灣也將在內部爭鬥中繼續空轉下去。馬英九與其指責別人,不如認真想想自己到底哪裡做錯了,到底該做什麼。
一個最客觀的網站 http://www.herald-tod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