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陳紫衣特稿)有句話說,有什麼樣的執政黨,就有什麼樣的在野黨,最近看到臺灣朝野政黨的表現,真覺得這句話已近乎真理,執政的馬英九總統民怨載道,民進黨主席選舉三場辯論會,不是言之無物,就是人身攻擊,十足變成一場笑話了。
真的,像這種辯論會,請民進黨不要再辦了,徒增笑柄。
第一場辯論會,大家各說各的,有的搬出老套說法,什麼公投阿、臺灣主權等,繞來繞去,就是提不出連續兩次失去執政大權的敗因,即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如何轉型,大家東拉西扯,好像總統大選敗選不曾發生過似的,大家互相掩護,互相躲在團結的口號之下,就可以平安無事,勉強過關,完全不用在乎外界的觀感。
就連被期待甚高的許信良,也沒有在兩岸政策多所論述,於是這一場眾所矚目的辯論會結束之後,罵聲連連,外界痛批民進黨真不知檢討,只會掩耳盜鈴,對於真正在總統大選敗選的原因,沒有落實檢討,甚至連搬上檯面爭辯的勇氣都沒有,比起當年每次黨代表大會路線之爭,可以因為有思想、有路線之爭,殺到刀光見劍的地步,完全無法相提並論。
第二場辯論會觸及了兩岸,但還是一樣的貧乏與空洞,最糟的是,連以政策、論述著稱的許信良,都以打蘇貞昌個人性格為策略時,真不知這場選舉還有什麼看頭。果然,許信良操作了一個自己不擅長的議題,在指責蘇貞昌個人性格時,說錯了故事,即使在第三場辯論會裡,意圖澄清及補充,但為時已晚。
許信良的策略是這場選舉裡最詭異的焦點。他本來擅長兩岸政策,具有民進黨長久以來欠缺的大開大合氣勢,但這種開放的態度,卻在競選議題上,與特赦陳水扁的基本教義派相結合。
這種結合,在競選初期的評估也許是有利於許信良,但經過一個多月的試驗之後,證明這是一個失敗的策略,在一些針對民進黨主席選舉的民意調查上看來,許信良的支持度在民進黨黨員的部份遠低於其他候選人,許信良並沒有因為赦扁而討到基本教義派的便宜。
相反地,他可能因此失去了在黨內主張開放派的支持,依照黨內的評估,黨內支持兩岸政策開放與閉鎖的,可能是六四比,但許信良在最近的調查內顯示,其黨員支援率只有個位數而已。
外界之所以關注許信良在黨主席選舉的意義和位置,並不是因為真的在意誰當上黨主席,而是關注於整個民進黨在總統大選之後,到底是不是真誠地反省,是不是可以有新的轉機和未來。
許信良之所以為許信良,就在於他的不計名位,當年敢冒黨內基本教義派的大不韞,提出大膽西進,雖然短期之內,他的政治地位和前途受到衝擊,但卻可以厚植他今日再起的實力,如今,在黨主席選舉中,看到了一位貪戀勝選、而趨於媚俗的許信良,當許信良不再是許信良時,什麼都不是了,更不用談要想以許信良加上陳水扁來挑戰蘇貞昌了。
既然勝負已決,許信良何不更開放,以追求歷史定位來安置自己的政治前景,不要隨著其他民進黨人的墮落而墮落,再度像當年提出政策前景,挽救自己最後的政治聲譽,也挽救民進黨最後一個進步、開放的聲音。
一個最客觀的網站 http://www.herald-tod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