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台大博士生嚴明)民進黨的檢討報告終於出爐,只可惜這份廣受期待的報告還是將重點放在外在因素上,而不太願意直面民進黨的自身問題。當然,外在因素確實很重要,但是如果民進黨自身足夠強大,那些羅列的問題根本不是問題,要知道當年阿扁2000年選舉的時候要比現在弱小太多。
雖然民進黨和中共有太多的意見分歧,但是換個角度也可以看到,其實兩黨也有很多的類似之處。從某種程度上說,中共和民進黨一樣,都是以反對國民黨起家,在對抗威權政府的過程中扮演著社會上的進步角色。而1921年中共成立的時候,力量要比如今的民進黨弱小的多,但即便如此,在與國民黨武裝鬥爭了二十多年以後終於將其趕出大陸,並牢牢掌握了政權。期間中共經歷了多次近乎亡黨的危險,但都一次次的化險為夷,在這其中有許許多多值得經驗可供現在謀求奪回政權的民進黨學習。
1933年中共在實現四次反圍剿鬥爭的勝利後,因為左傾冒進主義的影響而在蔣介石的第五次圍剿中失利,並不得不進行萬里長征,以避免被徹底消滅的危險。在轉戰途中,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著名的「遵義會議」,期間經歷了激烈的路線鬥爭,最終以毛澤東、張聞天為代表的實事求是的路線獲得勝利告終,並勇敢地拒絕了王明背後的共產國際的干涉,要知道後者可是當時中共最大的支持者。
在成功轉戰陝北、站穩腳跟之後,面對日軍侵華日趨嚴峻以及蔣介石步步緊逼的局面,中共認識到當時的條件下如果繼續與國民黨對抗只會讓日本有機可乘,最終導致全國的淪陷。因此中共率先提出團結抗日的主張,並發表《抗日救國宣言》,指出「不論任何政治派別,任何武裝隊伍,任何社會團體,任何個人,只要他們願意抗日反蔣,我們不但願意同他們訂立抗日反蔣協議,而且願意更進一步同他們組織抗日聯軍和國防政府」。後來又根據形勢的需要再次調整路線,將「反蔣抗日」改為「逼蔣抗日」,最後又修改為「聯蔣抗日」。
觀察中共的這幾次路線的修正可以發現,中共之所以能夠做出這樣大的改變,首先在於敢於獨立自主,能夠為了具體的形勢來靈活調整政策,而不是受限於各種神主牌(包括共產國際、工人階級屬性等)的限制。在此基礎上,中共經過分析和討論,及時找到當時的主要矛盾,認識到抗日是全民族的最高目標和最高利益所在,因此抗日可以佔據道德制高點並得到全國人民的回應。接下來中共有效地將其路線上的更動與其舊有的社會基礎和階級屬性連結起來,在提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同時,也不忘在其控制區內推行「減租減息」政策,雖然不觸動地主階級的統治,但也照顧到了農民的利益,減輕了他們的負擔。從而避免其因為路線的調整而喪失舊有的支持力量。
中共的上述舉措使其成為抗日戰爭的最大贏家,並為其最終戰勝國民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對民進黨而言,如今面臨敗選後進行路線調整的壓力,從中共過去走過的道路可以看到,民進党完全可以實現路線調整和兼顧社會基礎的平衡,這就要求民進黨一方面要敢於面對現在臺灣的主流民意,並勇敢地搶奪滿足人民要求的話語權,在民眾希望兩岸關係穩定的大背景下,也就是要公開表現出改善兩岸關係、改善民共關係的企圖心,另一方面,民進黨要在此過程中積極爭取南部中下階層的利益,讓人民從民進黨手中得到真正的實惠,這樣就可以避免基本盤的背離並穩住人民的支持,從而為未來的勝選打下基礎。
一個最客觀的網站 http://www.herald-tod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