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於飛特稿)選舉結束,名嘴正愁話題缺缺,喝酒誤事的藝人Makiyo,為他們送上大禮。一樁毆人事件,名嘴發揮媒體審判精神,以正義之師的姿態,在節目上疲勞轟炸。
他們既沒有新觀點,也沒有新調查,所陳述的案情,都是媒體已見報的,令人不禁納悶,觀眾為什要花寶貴時間去聽這些眾人皆知的事實與是非已明的觀點,為什麼要把那些罵人洩憤的負面情緒帶進自己家中?
Makiyo事件,確實令人氣憤,整件事的發展,從Makiyo謊稱司機襲胸到打人錄影帶在警局躺六天,也確實都有「罵點」。但,罵個一天兩天就也罷了,現在連罵這麼多天,而且愈罵愈兇,一副乾脆把一干人犯就地正法算了的樣子,幾乎成為另一種施暴。
媒體的功能是找出真相,此事在媒體追蹤下,檢方看到電視播出的Makiyo踹踢影帶,讓案情水落石出,還引發警方未送闗鍵證據給檢方的案外案,媒體功能於焉彰顯。但這樣也就夠了。當新聞開始出現各種模擬、模仿畫面,不斷播放,當名嘴開始整天罵不停,便陷閱聽人於媒體暴力之中了。
媒體當然可以辯解,搖控器在你自己手中,你可以不看啊!但這種心態,無異於對被毆的司機說,腳在你身上,你可以逃命啊!相對於媒體大力重覆播放的強勢滲透,觀眾是處於被動的接收中,即使觀眾可以選擇,卻必須在高度清醒之下,自覺受到污染,才會轉台或關電視。就像司機必須要有力氣才能逃命一般。
不可否認,也確有觀眾愛看這種強淩弱的戲碼,以滿足人性中不論是攻擊、嫉妒等黑暗面,或正義、護弱等善良面。但此案是新聞,不是演連續劇;辦案人是員警與檢察官,不是記者與名嘴。
更重要的是,台灣是法治社會,案件該交給公權力與法律。名嘴圍攻式的批判,和幾年前嘉義一名婆婆到媳婦家打人,鄉民為媳婦出氣而包圍派出所,這種欲動私刑的不理性,已差之不遠。
強勢必須收斂。當全案已進入司法調查,檢方已偵結,開始交付審判時,媒體就不該再審判下去;當施暴的友寄隆輝已下跪磕頭道歉,媒體也該想想這些暴力畫面與訊息對受眾的影響,可以罷手了。
過猶不及,任何事皆然,當罵人成了全民運動,所造成的將是更多的傷害,例如對涉案者家屬的壓力,或勾起無涉於此事的觀眾的憤恨情緒。令人感動的是,在外界一片撻伐聲中,最有資格譴責Makiyo等人的被毆司機,已選擇原諒。一介普通的計程車司機尚且有此心胸,那些打著正義旗幟賺通告費的名嘴,就歇歇嘴吧!
一個最客觀的網站 http://www.herald-tod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