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時事論壇
市長:胡卜凱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時事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政治和社會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人民幸福從哪裡來?就等新內閣出招了
 瀏覽156|回應0推薦0

今日導報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本報記者於飛特稿)在總統選戰中飽受「無感」所苦的馬英九,對新內閣的第一項指示,就是要建立台灣的「國民幸福指數」。馬英九未言明編製此一指數的目的,從好處來說,因這項指數可以反應民眾對社會與心理生活的滿意程度,因而可做為政府施政參考。

但要提防的是,由過去民間類似調查的經驗看,台灣人民即使對政府施政與經濟情況的滿意度不高(在五成以下),卻依然認為生活還算幸福(高於五成),如此,政府便可以用「集體數字」上的「有感」,來彌補實質政府表現缺失。馬英九這個新措施,是高招還是險招,就看新內閣如何出招,人民又如何接招了。

幸福,人言言殊,有人要日進鬥金才開心,有人一杯咖啡也就滿足。台灣乃至世界在經濟狀況每下愈況之後,對幸福的感受,愈來愈由金錢物質的享受,轉向身心靈健康的充實,這也是為什麼,2008年由台灣競爭力論壇所做的幸福指數調查,台灣人雖然對政府施政滿意度只有兩成,對收入不滿高達近五成,總體來說,卻仍有近六成感到幸福。因為這些人在家庭、朋友社交與健康上的滿意度都高達六至七成,更有六成多的受訪者具有宗教信仰,平衡或彌補了人們對外在環境與政府的無力感。

事實上,幸福學在國外早已是顯學,不斷有研究指出,決定幸福感的最關鍵因素,往往並非收入或經濟,而是和諧的人際關係,包括家庭、朋友、職場等。也就是說,家庭、工作與人際關係愈和諧,心靈層次愈豐富,愈知足的人,就愈感幸福。這些,都與政府表現關係不大。

既然如此,馬英九的連任之路驚濤駭浪,他自認在金融海嘯中拚經濟有功,人民卻還是「無感」,顯示問題除了經濟,更有其他.

在經濟上,最要克服的是「相對剝奪感」。一個月入兩萬的年輕人,雖對收入不滿,但現在可能依然感覺幸福,因為他有父母的退休金可啃,有知心好友可以喝咖啡聊是非。

然而,媒體不斷強化同齡藝人可以住豪宅開名車,貴婦可以無所事事成天吃東西買東西,幾年後,這位年輕人若還是月光族,還是買不起房子,很可能就開始憤世嫉俗,當然要「換黨做看看」。

至於其他,包含甚廣,卻也最好解決。例如,多辦一些免費的高檔文化活動(馬英九的企業家朋友應該很樂於贊助);例如,捷運腳步加快、公車更便捷(這會讓台中市民有感),例如,育兒津貼多一些(婦女和年輕人的票也跟著多一些);例如,不含農藥的蔬果更多、更便宜……。

看看OEC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的美好生活指數,在八大領域中,居住、收入、就業三項量化指標與經濟有關,占更大比例的是無法量化的社群關係、教育、環境、生活滿意度、工作與生活平衡等。不丹的指標中,經濟占了一項,另三項則是政府治理、文化發展和環境保護。

簡單地說,拚經濟只是基本的,人民真正需要與想要的,比經濟更多。更何況,與其拚經濟的成果,反應不到一般人的收入上,徒然拚出更大的貧富差距,倒不如放棄那幾趴成長率的數字迷思,回歸到「人」的本體,在人民的生活舒適、文化教育與社會安全等軟體下功夫。軟實力,比硬體更硬。希望馬政府陳內閣懂得這一點。

 

一個最客觀的網站  http://www.herald-today.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4785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