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淩全新聞分析)總統馬英九8日表示,即使沒有簽署和平協議,還是可以透過別的途徑將兩岸和平發展現狀制度化,現在的16個協議,每一個協議都是廣義的和平協議;協議不斷增加,和平基礎越穩固。
《中央社》的報導,中國國民黨下午召開中常會,邀請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簡稱智庫)科技經濟組召集人、政治大學經濟系特聘教授林祖嘉就「黃金十年與台灣經濟發展願景」提出專題報告。 林祖嘉認為,兩岸和平協議應該無關統獨,「不是兩岸和平統一的協議,也不是兩岸和平獨立的協議」。
馬英九是在聽取林祖嘉的轉題報告後,作出了以上的表示。馬英九特別指出,現在的16個協議,「每一個協議其實都是廣義的和平協議」。他舉例,開放陸客來台旅遊,「你要打仗,怎麼開放?一定是和平才會開放」,所以和平是前提,所以「這些協議不斷的增加,我們和平的基礎,就越來越穩固」。
馬英九還特別舉民國99年6月29日與大陸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為例,表示「這都是因為ECFA把台灣重新拉回世界經濟版圖,讓我們的重要性被許多國家重新來估計,這點是非常重要」。
馬英九強調說,兩岸簽署協議,和平都是前提,這些協議不斷增加,和平的基礎就愈來愈穩固,這點跟很多國家打完仗簽停戰協定、再簽和平協議是不一樣的。
由於先前台大教授石之瑜曾在香港《中評社》以「挽救和平協議」為是,撰文表示,要說服馬英九為兩岸和平長遠制度化設想,要替他想出下臺階,比如將和平協議內容化為多個不同但具體的協議,如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協議、兩岸海上安全協議、兩岸處理與第三地之間的領海爭執協議、兩岸海峽中線協議、兩岸軍事熱線協議、兩岸互設辦事處協議等等,他才可能考慮。
馬英九今天在國民黨的中常會上,特別提出兩岸和平協議係指廣議的和平協議,目前兩岸擬定的16協議,就是廣議的和平協議,相當引人矚目。這是否意謂著,馬英九因為在選前替兩岸是否簽署和平協議設下「一定是要國家需要、民意支援、國會監督,而民意的支持,是要透過公投,凝聚國內的共識」的高門檻,幾乎是堵住讓和平協的可能性。
馬英九是出廣義的和平協議概念,顯然是在向外界傳達他仍打算簽署兩岸和平協議,只是會用「零存整付」的方式來完成。用這種方式,一來也沒有違背他的選前的承諾,再者民進黨想施力重擊也將會是力有未逮,因為目標太淩亂,且目前這16個協議當中,既涉及國家主權的問題,也牽涉到兩岸交流正常化,難以反對。
觀諸石之瑜教授長期的論述,他對於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多所質疑,會提出「挽救」和平協議的文章,已夠令外界好奇了,而今天馬英九又與予呼應,而石教授這篇文章又是在與國台辦關係良好的香港《中評網》發表,更是引發外界許多的遐想,是兩岸針對和平協議有所「通氣」呢,還是正石教授的創見,替馬英九簽署兩岸和平協議的方式找到出路。
但因為對岸向來視兩岸的現狀為國共內戰的延續,馬英九這種廣義的和平協議,等於是台灣片面宣示國共內戰早不存在,是改變了現狀,大陸方面是否願意採取九二共識的精神,和平協議的概念也來個兩岸各自表述,互不否認加以落實,後續發展值得關注。
一個最客觀的網站 http://www.herald-tod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