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政治評論者張百達)明年台灣選舉結果萬一是民進黨的蔡英文勝出,在其不肯接受「九二共識」情況下,很多人憂心兩岸關係究竟將如何發展。
若回顧過往,在國民黨的蘇起於2000年民進黨上臺前夕提出「九二共識」這四個字之前,兩岸其實早已開啟事務性協商。後來雖因李登輝總統的「特殊的國與國關係」,以及其在美國康乃爾大學的「民之所欲,常在我心」演說內容,均讓當時的北京當局感到不悅,使後來的兩岸關係橫生波折。但,這至少已證明「九二共識」這四個字絕非開啟兩岸互動協商的唯一一組「通關密碼」。
更有甚者,乃是在民進黨過去執政的八年中從未接受「九二共識」這四個字,這固然使兩會協商管道難以重啟,但兩岸的事務性協商卻也逐步發展出所謂的複委託機制或「澳門模式」。
儘管過程進展緩慢,成果相對有限,也間接影響了江澤民及陳水扁兩位領導人在兩岸關係上所欲求之歷史地位,卻也同時說明瞭即使民進黨執政的八年中沒有接受所謂的「九二共識」,儘管兩岸關係是起起伏伏,但也絕非全然沒有進展或突破。像是當年的兩岸春節包機,便是其中的例子。
但民進黨過去不接受「九二共識」這四個字,也不意謂其未曾嘗試提出其他的論述或方案,以試圖在極具敏感爭議的政治議題上達成某種彼此均可接受的相互諒解,化解對立,改善關係,並祈使兩岸關係能夠朝向較具建設性的發展。
像是前廈門大學台研所所長陳孔立先生在其最近發表的新書[ 走近兩岸] 第162頁中,便提到一段他與民進黨人陳忠信的一段對話。陳忠信說:「陳水扁的『四不一沒有』,是頂住內部壓力提出的,你們不給予肯定;陳水扁能夠接受『在九二香港會談所獲得的成果的基礎上』,已經很不容易了,你們也沒有回應;我們提出『和平發展綱領』,這是鄧小平說過的,你們也置之不理。」
這裡便出現了這麼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兩岸關係發展上,為什麼由國民黨提出的「九二共識」便可以,而民進黨所提的「九二精神」或「在九二香港會談所獲得的成果的基礎上」就不行?
國共兩黨不都強調要保持戰略模糊或「擱置爭議」嗎?又這究竟是這兩個論述的內容問題,還是行動者,也就是是由誰,或者是由哪一個政黨提出的問題?或再說得淺白一點,就是涉及兩個凡是的問題:凡是只要是國民黨提出的說法都可以;凡是只要是民進黨提出的版本就不行?
況且,如果真有國民黨版的所謂「九二共識」,那民進黨後來所提之「在九二香港會談所獲得的成果的基礎上」,不論從理論上或字義上,不就應該是已經博大精深、相容並蓄地包含了國民黨的「九二共識」內容了嗎?或者真的非得以「九二共識」作為兩岸事務性協商的唯一基礎,或是唯一的表述方式?
政黨輪替已成為台灣政治發展常態,明年如果蔡勝出,就兩岸關係的長遠發展來看,胡錦濤與蔡英文這兩位領導人某種程度等於是坐在同一條船上。若民共能在長達四個月的過渡期內找到突破點,雙方能夠達成某種形式的相互諒解,這將無疑是胡在年底交班前在兩岸關係上所達成的另一項重大成就—其不僅相當程度理順了兩岸關係的發展,使胡任內所正式啟動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勢頭得以持續推進;同時,也等於幫即將接任的習近平解決了一道政治難題,沒把問題留給習,其重要性絕不下於兩岸目前已簽署的各項協議。
一個最優質客觀的網站 http://www.herald-tod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