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台大博士生嚴明)針對馬英九的民主態度問題,民間一直以來就存在質疑,而大家最願意提的便是當年他與阿扁辯論時曾明確反對總統直選,而近來反對黨又再度提出相關議題對其加以批評。對此,馬只會無奈地表示大家對他有雙重標準,卻從來不會去認真思考,是否真的是自己出了問題而不自知。
當然,客觀的說在二十餘年的民主化過程中,國民黨也或多或少在進行轉型,馬在此過程中也有所貢獻。那麼爲什麽大家還是不認可他的民主素養呢?
仔細觀察馬的民主言論和作為,可以發現他其實有特定的思維邏輯,其內容主要包含國民黨保守派原教旨主義外加清流作風。前者表現為按照國民黨的民主論述行事,這些論述可以在國民黨主導制定的法律裡找到。也就是說,馬是從規範意義上確信國民黨的民主屬性,而這也是他們評判其他政黨的標準,因此馬可以據此認為大陸不民主,因為中共的做法不符合國民黨有關民主的論述。只可惜他忘了國民黨的實際作為與其論述也有相當巨大的差距,但馬卻可以基於現實政治的考量而靈活處理。至於後者則可以理解為潔身自好,但絕不意味著他們會去以身作則糾正他人。
這正是馬民主信仰的矛盾之處,這也導致他在具體作為上常常側重於原則性的論述,充其量會對標誌性事件進行表態,也就是說他可以對大陸進行“義正言辭”地批判,但卻在實務性問題或者面對小人物的民主需求時就採取另一番態度。具體的說,馬雖然可以公開向大陸呼籲朝向自由、民主、均富的目標邁進,卻也可以在一般的大陸人來台問題上做出重重限制。顯然,馬的做法只是口頭上希望大陸朝上述目標發展,但不願意為此做出任何努力。
陸生來台問題也同樣如此,馬一直強調“循序漸進”,政策要先求有,再求好。乍看起來也符合政策演變的規律,但細究起來卻可以發現,政策由不完善到完善的過程是因為過程中的重重阻力和不可預見性,而絕不是在開始時就預設做不好,看看馬在其他政策上的發言就知道,他很少說這些政策目前還存在許多問題,等以後再慢慢完善。這種話顯然是冷冰冰的將政策物化,而忘了受政策影響的特定人群會因為這明顯的不完善而受害,特別是就學問題本來就有時限,抽象地看可以慢慢解決,但對具體的個人來說,或許等慢慢解決之前就已經畢業,那麼解決與否已經失去了意義。同樣地,馬在內政問題上也有類似邏輯,只不過面對反對黨和媒體的批判而不得不時刻糾正,因而危害不那麼大而已。
民主的要義不僅在於大原則的宣示,更在於對具體個人的意見和權益的關心與維護。當馬可以基於現實政治的考慮而對具體個人的權益視而不見的時候,他其實就已經背離了民主的價值,縱使他可以公開為異見人士呼籲,也可以公開建議大陸追求自由、民主、均富,也不會抵消對具體個人特別是小人物的傷害。而這種對“人”的漠視,馬可謂也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一個最優質客觀的網站 http://www.herald-tod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