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時事論壇
市長:胡卜凱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時事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政治和社會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由兩德模式看兩岸關係(上)
 瀏覽237|回應0推薦0

今日導報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作者:台大博士生嚴明)1990年隨著柏林牆的倒塌,冷戰的對立格局快速崩解,而分裂四十餘年的東、西德也終於複歸統一。一切仿佛來的很突然,因為在此之前不久,西德總理科爾還在宣揚他的兩德交流計劃,但沒多久就因為東德的崩潰而導致其以加入西德聯邦的方式實現了統一。

顯然,兩德問題與兩岸問題有著很多的不同,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從而更好地理解兩岸問題的癥結所在,並通過借鑒兩德的做法來為兩岸的和解、統合尋找可行之道。

其實兩岸問題說起來也不複雜,如果能真正摒除雙方各自的利益糾葛和政治考量的話,單純思考兩岸問題的解決就要容易的多。因為對雙方而言,各自的需求一目了然,大陸要的是一中,台灣要的尊嚴和國際空間,但是,雙方又很難彼此互信,於是就形成了一種安全困境,誰都不相信誰。

為此,台灣大學政治系的張亞中教授主張,雙方的要求可以通過某種方式同時滿足,他提出簽訂《兩岸和平發展基礎協定》,並要求雙方在協定中明確規定兩岸同屬於整個中國,特別是承諾不會分裂整個中國,接下來還規定不得以武力為解決問題的方式,同時在國際參與上彼此合作

教授的這一主張可謂照顧到了兩岸各自的核心關切,如果參照當年西德和東德的做法可以發現,當時兩德通過類似的協議實現了二者關係的明確定位,同時也確立了agree to disagree的模糊處理方式,西德繼續宣稱代表整個德國,而東德也獲得了前者對其作為國家的承認。

兩岸關係自然有其特殊性,但比照兩德的經驗而勇於在兩岸的定位問題上達成某種協定,卻也是十分必要的,畢竟,以脆弱的九二共識為基礎開展兩岸關係,為政治人物的操弄留下了巨大的空間,實際上就是一個定時炸彈,隨時都可能引發爭議。

繼續審視兩德的經驗,西德雖然承認東德的國家地位,但並不將其視為外國,並且繼續表達謀求統一的意志,同時以憲法形式明確規定整個德國的存在以及西德作為唯一合法政府的地位。可以看到,這種agree to disagree的方法並不同於九二共識的agree to disagree,前者強調滿足對方的關切,但保留己方的意見,而後者則更多的是自說自話和自我詮釋。

這裡需要強調一點,西德的主權宣示並不涉及對東德立場的反對,而更多是尊重,這也使得它明確表示追求統一的意願並沒有引起東德的不滿和反抗,因為這一意願並未造成東德實際利益和國際地位的損害。

而比較德國問題與兩岸問題的異同可以發現,兩岸要簽訂的基礎協定和兩德基礎條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強調兩岸同屬整個中國,兩岸只不過是整個中國內部的兩岸憲政秩序主體,並且強調兩岸追求的目標是統一而不是其他選項,這與兩德互相承認對方是國家,並且未設定統一目標有很大的不同。但德國模式特別是西德的做法也有其借鑒作用,西德一方面運用「同一性理論」主張對德國的完全繼承,另一方面又使用“部分秩序理論”承認兩德分裂的事實,可謂照顧到了主張與現實的差異。

儘管西德的這種做法某種程度上也值得兩岸學習,但可惜的是,現在的台灣還存在台獨的聲音,使問題進一步複雜化,這又可細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運用分解理論,認為中國已經在1949年分解為兩個國家,即大陸中國和臺灣,另一種是分割理論,認為1949年前的中國因為中共政權的建立而遭分割,大陸從中華民國分割出去形成兩個國家。

顯然,這種看法不符合兩岸各自憲法的規定,更無法得到大陸方面的認可,並且使承認治權分割的“部分秩序理論”無法應用,實際上只能加劇大陸的反彈,不利於兩岸的良性互動。

 

一個最優質客觀的網站  http://www.herald-today.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472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