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世界日報 社論, 08/19/11
美債危機山雨來,全球經濟風滿樓,各方都在猜測,中南海這次將會如何應對,經濟界更在激辯應出台何種計畫。中國領導層出奇地保持沉默,究其原因,這次危機是深是淺,還未摸定,危機一旦來臨,如何應對,又有諸多新的兩難。
自上周北京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討論國際金融形勢,經理溫家寶定調「冷靜觀察,沉著應對」8字後,高層領導人再無評說,平日喜愛出頭的官員也紛紛收口。這與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領導層的高調表現,形成鮮明對照。當時領導層頻繁拍板,數度更改宏觀調控方針,從擴大內需到「4萬億投資」,應對措施和方案接連出台。
雖然輿論對領導層這次取態極表讚賞,稱為經過風雨後的淡定,但這次美債危機一旦真爆發,對中國來說威脅遠大於上輪金融危機,這不僅因中國持有美債逾萬億美元,占其外匯儲備約30%,因美債危機直接受損可能以數十億美元計。而中國與美國經濟、與全球經濟的關連度,更超3年之前,從人民幣匯率,到中國宏觀經濟,均可能受極大衝擊。於此,中國領導層不急才怪。
但為何未像2008年那樣,要走在全球前面,十萬火急地出台應對方案,又信心百倍地宣示,會率先走出危機低谷呢?原因至少有三:首先,對美債危機的性質和影響,內部還有爭論。目前各智囊機構對美債危機的判斷,分歧極大,有的認定危機已經爆發,呼籲盡快出台計畫,甚至要借危機之力加快崛起;有相信危機爆發的威脅雖大,但還在醞釀之中,不能排除危機頓消的奇蹟;還有認為,美債危機不是眼前,而在長久,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不能祇顧眼前的應對,而要籌畫長遠的對策。
再有,是因2008年以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當時策畫者自鳴得意,外部世界一片激賞,兩三年下來,相關措施問題成堆,既留下了大面積的經濟後患,又擠掉了連串改革契機,還因利益集團坐收漁利,釀成了更尖銳的社會矛盾,今天中國的諸「高」,如政府背上的高負債、民眾承受不起的高房價、全社會苦惱的高通膨等。
還有,中共本身正進行地方黨委大換屆,又面臨來年政府高層換班,這種政治背景下,要考量的政治因素既多又複雜。加之領導層中,有的力主政改推動全面改革,有的力倡「五個不搞」的政治戒律,一個溫州動車追撞事故,已吵翻了天,一個紅十字會風波,已弄至草木皆兵,如此政治背景,想做點事也不容易。
因這些國內因素,再次面對危機,再出台新的應對措施和方案,委實不易。更何況這次美債危機,再度考驗中國與美國的關係,甚至可能由債務關係,激化起兩個大國間已隱伏的衝突。北京一舉一動,更會加倍小心。希望美國副總統拜登8月17日至22日北京之行,有助化解兩國間的歧見,消解可能的衝突。
以靜制動,固然有理,但危機當前,不能不預作籌謀。北京各大智庫,也都各有進策。有建議準備防範惡性通膨方案的,有主張匯率改革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有提財稅改革主要是減稅讓利刺激的,還有主張借危機加快結構調整的,還有要求力推收入分配改革的。
在外部呼籲和內部對策中,一個呼聲最高的,是放活民營經濟,搞活中小企業,借力民間,應對危機。另有消息說,中國國務院有意在9月間召開首次中小企業工作會議,甚至建立管理中小企業的國家級機構,來推動中小企業發展。
這當然是個好消息,但過去多年來,北京印發過多少有關推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文件,出台了多少放活民營企業的政策,已難計數,但真的落實下的又有多少?何況人大委員長剛在人大會議上,放言「不搞私有化」,那些主要面對私營企業的文件和政策,又有多少含金量?
由此,這次美債危機的應對,是中國老領導層要進的新考場,是出台萬全之策,化危機為轉機?還是虛應故事、草草收場,貽留後患?我們只能對北京的作為,繼續察言觀色!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337687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