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單元由長期投身工運及社運的汪立峽先生主持。與談人有王杏慶、熊建劬(熊三)、黃孫權、及錢永祥四位先生。
汪先生首先提出他對釣運的了解,他認為釣運幫助當時及後來的青年在以下五個方面的省思和認識:
1. 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做為一個國家;
3. 美國的帝國主義本質;
4. 對弱勢群體的關懷;
5. 思想上則是開始了解社會主義和毛澤東主義。
他也很感概的說,1990年以後,這些認識又淡薄或衰落了。
筆名南方朔的作家王杏慶先生則從歷史和參與者角度來分析釣運。他以白先勇和張愛玲的兩部小說題材為例,說明五四運動的失敗在於:當時參與這個運動的人後來依附於政權,而不是依附於人民。或者說,參與運動的人思想進步但行為仍然流於過去的保守模式。他又舉鮑羅廷的觀察:只有一群貪污腐敗的國民黨人,但沒有一個有中心信仰的國民黨。指出這是國民黨雖然收割了五四的成果,終於還是被共產黨取代的原因。南方朔認為一個運動會成長,但當初參與的人卻落伍了。
話鋒一轉,南方朔指出:同樣的,民進黨領導的社會運動取代了最早因保釣運動而產生的學生運動和社會運動。他強調台灣老百姓有他/她自己的集體記憶和主體性,他很有信心的說:台灣老百姓會走自己的路,中國問題的解決有待中共和民進黨以及台灣老百姓的對話。
最後,他以韓國人佔領竹島為例,指出:
國民黨領導下的台灣人沒有思想,一切聽命於美國人,國家認同被扭曲,政府在騙人民。因此,只有重建民族認同才能解決釣魚台問題。
老保釣熊建劬(熊三)先生則敘述了一下自己40年來的思想。
他說,釣運是平凡但難能可貴的事。他以弦高退秦師為例,指出老保釣只是做了國民該做的事。他強調老百姓,尤其是知識份子,要有「不在其位,要謀其政」的意識。他認為台灣當前的問題是人民缺乏主體性。他說一方面我們要有主體性,另一方面我們也要面對現實,才能產生主觀能動性來解決自己的問題。他提出了自己在思索多年後的一些觀點,包括:「錯胎論」;對當時的「全盤西化論」與「超越前進論」做了簡單的比較與評價;反對「歐化中心主義」與「東方主義」的歷史觀;主張「一元論的世界觀和史學觀」等等。
他說:人生是腦能運動接力賽,我們每個人要扮演自己的角色。他最後以:
「釣運尚未成功;中國尚未統一;同胞繼續努力。」
和大家互勉。
黃孫權先生是《破報》總編輯。他以自己的體驗報告了過去20 - 30多年的學運和社運,包括小劇場、(獨派的)保釣、林森公園、樂生、三鶯、東海岸開發、以及當前的反國光石化等等。他認為後期學運的特色是回歸現實以及關切民生。它呼籲老保釣和保護國土運動結合在一起。他也指出:
雖然每一代的青年人有他/她們自己的歷史和追求的理念,但過去40年的學運都必須面對三個議題:
1. 日本軍國主義的擴散;
2. 中國政府的崛起;
3. 全球資本主義化的趨勢。
最後,他挑戰在座的老保釣們:
當我們拿回釣魚台後,你們還有什麼理想?
錢永祥是《思想》雜誌總編輯、中研院副研究員、也是一位頗孚青年人眾望的學者。他首先以「意義」的概念為切入點,指出他認為「保釣的意義」來自:
1. 保釣在愛國之外有追求「民主」政治的一面:老保釣們認為政府沒有滿足人民的要求,才起而抗爭。他說,這最是素樸的民主要求;
2. 保釣是對當時文革和國際左翼運動的回應;
3. 保釣是當時全球華人的大聯合。
他接著指出,這也是保釣運動被很多人認為「失敗」的原因 – 40年間和40年後的今天,保釣運動以及一般人沒有堅持這三點和對它們做出適當或有力的回應。他對老保釣們及一般知識份子提出以下的問題:
1) 如何面對民族主義、反帝運動、和社會主義間的衝突?
2) 如何使民族主義、反帝運動、和社會主義取得新生力量?
3) 中國如何走下去?面對崛起的國家機器,我們是否還應該堅持民主和社會主義的理想?
最後他感嘆華人的結合在過去幾十咱沒有繼續和壯大;各地華人各自為政,各人自掃門前雪。他語重心長的指出:
我們要以「華人世界」的概念做為資源來思考中國的未來。
(以上討論在04/09下午進行。)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